系統工程設計
『壹』 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總體設計即對全局問題的設計,也就是設計系統總的處理方案,又稱概要設計。
製造系統工程總體設計包括:市場調研,技術規格書編寫,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產品製造等。
軟體工程總體設計包括:計算機配置設計、系統模塊結構設計、資料庫和文件設計、代碼設計以及系統可靠性與內部控制設計等內容。軟體功能分解屬於下列軟體開發中的總體設計階段。
(1)系統工程設計擴展閱讀:
完成大型工程體系的總體方案和總體技術途徑的設計過程。在一般工程設計中總體設計則指按計劃任務書的內容進行概略計算,附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和圖紙設計,又稱初步設計。對於工程系統工程總體設計是指前一種含義。總體設計是工程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研製大型工程體系的基本問題是,怎樣把比較籠統的初始研製要求逐步地變為成千上萬個研製參加者的具體工作,以及怎樣把這些工作最終綜合成一個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算、研製周期短、能協調運轉的實際系統,並使這個系統成為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有效組成部分。
1954年美國最早出現為導彈研製計劃提供這種服務的系統工程公司──拉莫·沃爾德里奇公司。50年代末中國開始研製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時,也建立了這樣的機構,並稱之為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部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系統的總體方案和實現它的技術途徑,並通過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論證,確保項目在規劃、設計、製造和運行各個階段,總體性能最優。這樣可以避免因規劃、研製和運用的缺陷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貳』 會議系統工程應該怎麼設計
會議系統工程的設計方案——已解決
根據會議室規模大小和使用登記、用途的不同,通常確定混響時間值在1.2s~1.5s范圍內。為滿足語言清晰度的要求和擴聲系統的需要,應盡量採用短混響的聲學處理方法,但在大容積的廳堂內選用短混響,特別在低頻段,將會大大增加投資,而且也難以實施。因而,合理的最佳混響時間的選擇,應根據容積大小而定。這樣,既能滿足語言的良好聽聞,而又能節省投資。關於最佳混響時間,根據國內外提出的推薦值和經過聲學調查進行統計分析,提出隨容積變化的混響時間建議值。
裝修中擴散結構與吸聲結構的選擇和音質缺陷的控制
裝修材料類型、表面形狀和結構的選擇都具有控制混響時間和音質缺陷的雙重功效,除了配置美觀又合理的擴散結構外,還應採用可行的低頻強吸聲結構。通常採用下面幾種類型:
1)利用裝修外表面的型體製作擴散結構,例如:圓柱面、球面、錐面等凸面,來作為控制音質缺陷的措施。擴散結構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吸聲特性,選擇不同尺寸的擴散結構就能控制不同頻段的聲音。
2)多孔吸聲材料和外飾表面或透聲屏障後設置多孔吸聲材料
多孔吸聲材料內部有大量的互相貫通的微孔或間隙,具有適當的透氣性,微孔不應是密閉的,單獨的氣泡和密閉間隙不起吸聲作用,且微孔應向外敞開,使聲波易於進入微孔內,僅有小凹凸表面的材料不會有好的吸聲性能。
3)穿孔(狹縫)板共振吸聲結構
鋼板、鋁板、石膏板或纖維板均可作為穿孔結構的面板材料,其可以看作是由質量和彈簧組成的共振系統。當入射聲波的頻率和系統的共振頻率一致時,穿孔板孔頸處的空氣產生激烈振動摩擦,加強了吸收效應,形成了吸收峰,使聲能顯著衰減:遠離共振頻率時,則吸收作用較少。如果在穿孔板後放置多孔材料增加聲阻,會使結構吸頻帶加寬。
板厚、孔徑、孔距(或穿孔率)和背後空氣層厚度,主要影響吸聲頻率范圍:板後空腔內放置吸聲材料的類型和位置,主要影響吸聲系數值。
4)微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
微穿孔板吸聲結構是在一般穿孔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穿孔板聲阻較小,背後不填多孔料時吸聲頻帶較窄。為克服上述缺點,用板厚、孔徑均在1mm以下,穿孔率為1~3號的薄金屬板與背後空氣層組成微穿孔板吸聲結構。由於穿孔細而密,因而比穿孔板的聲阻大得多,而聲質量要小得多。這樣它在吸聲系數及吸聲頻帶方面比穿孔板好,工程上常採用兩層不同穿孔率的微孔板和兩個不同深度的空氣層來展寬吸聲頻帶。
當然,建聲的要求不能單方面由音響設計人員進行,它需要建築裝飾技術人員的有力配合,但由於雙方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音響設計工程的總體規劃盡早開始,以常保持雙方的聯系,以取得相互的理解和密切配合。這一步將在後續的工作中完成。
『叄』 會議系統工程應該怎麼設計
會議性的工程應該怎麼設置?這個都有專門的設計人員,包括會議的就是流程,會議的還有這個中間的軟體啊,硬體啊,都包括在內
『肆』 怎樣設計一個建築給排水系統工程
這個怎麼說呢,我一般是先畫給水熱水系統再是排水系統然後雨水,消防自噴,再是人防給排水,最後做泵房,畫系統圖之前先驗算給水及污水管徑,再就是寫設計說明,選設備,就OK了。畫圖時要注意圖的美觀,字體一般數字用一個字體,漢字用一個字體,還有就是字高要注意下,別一張圖上各種字體都有,同一類型的文字(比如說明性文字)字高應該統一。還有就是線形,線寬,都要注意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