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設計
㈠ 齒輪設計
分度圓直徑=模數×齒數,所以模數=110/45=2.44444,這個模數很詭異,有可能是英制的,英制不用模數用徑節(Dp)1徑節=25.4模數,分度圓直徑與變位系數無關,和變位系數有關的是齒頂高齒根高及中心距。
傳動比=Z1/Z2,如果你這個輪式從動輪,另一個齒輪是45/3=15,如果你這是主動輪的話就是45×3=135,同理分度圓=模數×齒數。
另外,齒輪嚙合條件一個是模數相等,另一個是壓力角相等,當然齒形也必須相等(圓弧齒和漸開線打死也嚙合不上)所以模數不一樣的齒輪不能咬合
㈡ 怎麼設計齒輪
根據齒輪的載荷情況(重載?輕載?沖擊?平穩),轉速情況(高、中、低),工作環境(開式?閉式?),齒輪精度,重要程度,選取齒輪材料,等,很多具體情況,初步選取、計算齒輪的模數,傳動比。根據齒輪使用的特點,進行齒輪強度校核,最終確定齒輪的模數(模數與強度密切相關的)。
根據模數、齒數,進行齒輪的尺寸、結構設計。確定中心距、合理分配變位系數;計算、保證齒輪嚙合的重疊系數、滑動系數。差不多這就是齒輪設計的主要內容了,很繁瑣的。
㈢ 齒輪傳動設計的流程怎樣
齒輪設計步驟:
根據運動傳動鏈,確定齒輪傳動比;
根據作用在小齒輪上的扭矩,計算作用在輪齒上的圓周力Ft(徑向力和軸向力計算軸的強度、剛度有用);
根據不根切最少齒數,確定合理小齒輪的齒數;
選擇齒輪材料及熱處理方式;
由輪齒彎曲疲勞強度設計公式計算齒輪模數;
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公式計算齒輪分度圓直徑;
根據計算,確定齒輪模數和分度圓直徑及齒輪寬度;
確定齒輪幾何參數及尺寸(包括齒輪變位參數);
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公式和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公式,對齒輪進行校核計算,如有必要還需進行齒面抗膠合能力計算;
齒輪結構設計確定齒輪傳動的潤滑方式;
完成。
㈣ 齒輪怎麼設計主要計算哪些參數
根據齒輪的載荷情況(重載、輕載、沖擊、平穩),轉速情況(高、中、低),工作環境(開式、閉式),齒輪精度,重要程度,選取齒輪材料,等,很多具體情況,初步選取、計算齒輪的模數,傳動比。根據齒輪使用的特點,進行齒輪強度校核,最終確定齒輪的模數(模數與強度密切相關的)。
根據模數、齒數,進行齒輪的尺寸、結構設計。確定中心距、合理分配變位系數;計算、保證齒輪嚙合的重疊系數、滑動系數。差不多這就是齒輪設計的主要內容了,很繁瑣的。
製造齒輪常用的鋼有調質鋼、淬火鋼、滲碳淬火鋼和滲氮鋼。鑄鋼的強度比鍛鋼稍低,常用於尺寸較大的齒輪;灰鑄鐵的機械性能較差,可用於輕載的開式齒輪傳動中;球墨鑄鐵可部分地代替鋼製造齒輪 ;塑料齒輪多用於輕載和要求雜訊低的地方,與其配對的齒輪一般用導熱性好的鋼齒輪。
未來齒輪正向重載、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發展,並力求尺寸小、重量輕、壽命長和經濟可靠。
㈤ 齒輪設計,需要標注哪些參數
齒輪設計需要標注如下尺寸:
分度圓直徑 :是在端面內計算齒輪幾何尺寸的基準圓直徑。
外圓直徑:齒頂端所在的圓直徑
齒輪寬度:齒輪齒的實體在軸向上的長度
內孔直徑:內孔孔徑長度鍵槽尺寸形位公差:標注公差范圍
粗糙度:需要標注粗糙度,標注嚴格按照粗糙度標注方法
拓展資料:
齒輪是指輪緣上有齒輪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19世紀末,展成切齒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齒的專用機床與刀具的相繼出現,隨著生產的發展,齒輪運轉的平穩性受到重視。
結構分類:
一般有輪齒、齒槽、端面、法面、齒頂圓、齒根圓、基圓、分度圓。
簡稱齒,是齒輪上 每一個用於嚙合的凸起部分,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輻射狀排列,配對齒輪上的輪齒互相接觸,可使齒輪持續嚙合運轉。
齒槽:
是齒輪上兩相鄰輪齒之間的空間;端面是圓柱齒輪或圓柱蝸桿上 ,垂直於齒輪或蝸桿軸線的平面。
端面:
是齒輪兩端的平面。
法面:
指的是垂直於輪齒齒線的平面。
齒頂圓:
是指齒頂端所在的圓。
齒根圓:
是指槽底所在的圓。
基圓:
形成漸開線的發生線作純滾動的圓。
分度圓:
是在端面內計算齒輪幾何尺寸的基準圓。
參考資料:網路-齒輪
㈥ 齒輪的設計
這個「凸台」叫做輪轂,與齒輪強度無關,是為了讓齒輪孔有足夠的長度、平鍵有足夠的長度。
希望將提問,處理,改為「工程技術科學」分類。
㈦ 齒輪設計哦
齒輪是依靠本身的結構尺寸和材料強度來承受外載荷的,這就要求材料具有較高強度韌性和耐磨性;由於
齒輪形狀復雜,齒輪精度要求高,還要求材料工藝性好。
常用材料為鍛鋼、鑄鋼、鑄鐵。
一、鍛鋼
根據齒面硬度分為兩大類
HB<350時,稱為軟齒面
H8>350時,稱為硬齒面
l.齒面硬度 HB<350
工藝過程:鍛造毛坯→正火--粗車→調質、精加工
常用材料;45#、35SiMn、40Cr、40CrNi、40MnB
特點:
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齒面具有較高強度和硬度,齒芯具有較好韌性。
熱處理後切齒精度可達8級 。
製造簡單、經濟、生產率高,對精度要求不高 。
2.齒面硬度 HB>350
採用中碳鋼時:
工藝過程:鍛造毛坯→常化→粗切→調質→精切→高、中頻淬火→低溫回火→珩齒或研磨劑跑合、電火花
跑合。
常用材料:45、40Cr、40CrNi 。
特點:
齒面硬度高 HRC=48-55,接觸強度高,耐磨性好。
齒芯保持調質後的韌性,耐沖擊能力好,承載能力較高。
精度下降半數,可達7級精度。
適用於大量生產,如:汽車、機床等中速中載變速箱齒輪。
採用低碳鋼時:
鍛造毛坯→常化→粗切→調質→精切→滲碳淬火→低溫回火→磨齒。達6級、7級。
常用材料;20Cr、20CrMnTi、20MnB、20CrMnTo 。
特點:
齒面硬度,承載能力強。
芯部韌性好,耐沖擊 。
適合於高速、重載、過載傳動或結構要求緊湊的場合,機車主傳動齒輪、航空齒輪。
二、鑄鋼
當齒輪直徑d〉400mm,結構復雜,鍛造有困難時,可採用鑄鋼 。
材料ZG45.ZG55,正火處理。
常化,調質。
三、鑄鐵
抗膠合及抗點蝕能力強,但抗沖擊耐磨性差。
適合工作平穩,功率不大低速或尺寸較大形狀復雜時用。能在缺油條件下工作,適於開式傳動。
四、非金屬材料
布質、木質、塑料、尼龍、適於高速輕載。
選取材料時應考慮:
齒輪的工作條件不同,輪齒的破壞形式不同,是確定齒輪強度計算準則和選擇材料和熱處理的根據。
1.對於受沖擊載荷時,輪齒容易折斷應選用韌性較好的材料,可選用低碳鋼滲碳淬火。
2.對於高速閉式傳動,齒面易點蝕,應選用齒面硬度較好的材料,可選用中碳鋼表面淬火。
3.對於低速中載,輪齒折斷,點蝕,磨損均可發生時,應選取機械強度,齒面硬度等綜合機械性能好的材
料,可選中碳鋼調質精切。
4.力求材料品種少,便於管理,考慮資源和供應情況。
5.當結構尺寸要求緊湊,耐磨性高時,要採用合金鋼。
6.製造單位的設備及技術情況。
來源:[http://www.jdzj.com]機電之家·機電行業電子商務平台!
㈧ 齒輪設計。
我是做齒輪的。其實,你不用問得那麼復雜。你的問題是不是這樣,將1390r/min的電機轉速通過兩級減速減至40r/min?噢,輸出轉速必須得是40r/min嗎?這個比例計算起來有點麻煩,實際生產安裝也麻煩,如果不要求精確的話,建議選用A20齒帶動(B140齒與C20齒同軸)帶動D100齒。最後得出的是39.71r/min。個人覺得,這個比例還是有點大。至於選用什麼型號的同步帶輪型號和齒輪模數,這個就要看你具體情況了。
㈨ 齒輪傳動設計的一般步驟
1、根據負載、以及運動狀態(速度、是垂直運動還是水平運動)來計算驅動功率
2、初步估定齒輪模數(必要時,後續進行齒輪強度校核,若在強度校核時,發現模數選得太小,就必須重新確定齒輪模數,關於齒輪模數的選取,一般憑經驗、或是參照類比,後期進行安全校核)
3、進行初步的結構設計,確定總傳動、以及確定傳動級數(幾級傳動)
4、根據總傳動比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級的分傳動比
5、根據系統需要進行詳細的傳動結構設計(各個軸系的詳細設計),這樣的設計一般還在總裝圖上進行。
6、在結構設計的時候,若發現前期的參數不合理(包括齒輪過大、相互有干涉、製造與安裝困難等),就需要及時的返回上面程序重新來過
7、 畫出關鍵軸系的簡圖(一般是重載軸,當然,各個軸系都做一遍當然好),畫出各個軸端的彎矩圖、轉矩圖,從而找出危險截面,並進行軸的強度校核
8、低速軸齒輪的強度校核
9、安全無問題後,拆分零件圖
希望以上能夠幫助到你
㈩ 齒輪初步設計與設計的區別
齒輪初步設計,忽略了很多與齒輪工作有關的影響因素,計算簡便,但是計算結果(齒輪模數)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可能造成齒輪強度或富裕很多或相差較大,從而造成或經濟性不好或可靠性較低。
齒輪設計,考慮了更多的對齒輪工作的影響因素,計算繁瑣,但是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