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記
①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記時記件不明確是違法嗎,處罰多少
1、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是違法;
《勞動法》第一百條
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2、單位記時記件不明確,不是違法,只是違規。屬於民事糾紛,可以起訴處理。
② 徐雲志的藝術風格
「徐調」唱腔用鋼絲弦伴奏(因為徐調的定音較高,所以徐雲志首創把三弦上的老弦改銅絲弦,又因銅絲弦易斷,不久便改鋼絲弦,以增加其盪音,是徐調的特色之一),演唱時真假嗓並用,清脆悅耳,徐緩悠揚,拖腔委婉起伏,別具韻味,被人們稱為「糯米腔」。留世的作品有長篇彈詞《三笑》53回龍庭書(與王鷹1962年錄於上海大華書場) 。
彈詞開篇《狸貓換太子》、《瀟湘夜雨》、《鶯鶯拜月》、《鶯鶯操琴》、《寶玉夜探》、《黛玉焚稿》、《簡神童》、《師長下伙房》、《姑娘的理想》、《幸福村》、《懷念敬愛的周總理》、《黨的恩情長又長》等;
選回和選曲有《三笑-追舟》、《三笑-兄妹相會》、《三笑-兄妹二次相會》、《三笑-小廚房》、《三笑-備弄相會》、《三笑-姜拜》、《三笑-梅亭相會》、《三笑-點秋香》、《三笑-載美回蘇》、《三笑-大鬧明倫堂》、《三笑-戲祝》、《三笑-周美人上堂樓》、《三笑-堂樓露真情》、《販馬記-哭監》、《碧玉簪-訓子》、《碧玉簪-三蓋衣》、《寶蓮燈-分別》等。
1949年後對藝術不斷革新,刪去《三笑》書中一些糟粕性的內容,使其更為健康。除《三笑》外,還先後說過《玉蜻蜓》、《販馬記》、《合同記》、《白兔記》、《碧玉簪》、《三上轎》、《借紅燈》、《寶蓮燈》、《柳毅傳書》等長篇和《紅樓夢》、《拉郎配》、《救風塵》、《送稻種》等中篇和短篇的演出。
1976年後,住院期間還譜唱《悼念周總理》、《懷念毛主席》等彈詞開篇。
傳人有嚴雪亭、邢瑞庭、王御亭、祝逸亭、華士亭、華佩亭、孫珏亭、楊學亭、吳醉亭、吳醉艷、高綬亭、范玉亭、孫蘭亭、陸松亭、錢秋亭、金菊庭、胡翔亭、施泳亭、許月亭、朱劍庭、徐林達、呂莉萍、徐雪玉、王鷹等20餘人。
③ 周,圍,句,補,充,葯,合,記,各的組詞
周,周圍
圍,圍繞
句,造句
補,補給
充,充足
葯,葯物
合,合同
記,記憶
各,各自
④ 淮劇 珍珠塔,孟姜女,合同記的MP3可以發給連接給我嗎,謝謝
我把戲曲壓縮包傳到網路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問附件
點擊壓縮包下載。直接下載,沒有密碼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手機提問的用戶查看。請要用網頁版查看下載
⑤ 賣商鋪納稅是按現簽的合同價納稅還是按原始合同記算納稅
一般是按現簽的合同繳納稅費!如果合同金額明顯低於市場價,就按照市場價來計算稅額!
⑥ 合同記 DRAGON AND PHOENIX怎麼樣
合同記真的黑淵不錯,值得一看
⑦ 請教各位滬劇劇目,最好是老一點的,多多益善.謝了
我個人覺得雷雨做好
一、傳統劇目
1.對子戲(15)
《綉荷包》《十不許》《拔蘭花》《剪刀口》《賣桃子》《女看燈》《捉牙蟲》《賣紅菱》《借紅紗》《十打譜》《游花園》《摘石榴》《賣草囤》《小分理》《徐阿增》
2.同場戲(16)
《打花包》《雙脫花》《庵堂相會》《陸雅臣》《朱小天》《小和尚哭靈》《借黃糠》《僧帽計》《賣妹成親》《阿必大回娘家》《張鳳山賣布送人情》《欺嫂失妻》《借妻堂斷》《半把剪刀》《阿福增休妻》《連環記》
二、清古裝戲(11)
《合同記》《顧鼎臣》《楊乃吾與小白菜》《董小宛》《冰娘慘史》《馬永貞》《寒梅吐艷》《西太後》《孟麗君》《鐵漢嬌娃》《新李三娘》
三、時裝戲(20)
《離婚怨》《賢慧媳婦》《啼笑因緣》《黃慧如與陸根榮》《阮玲玉自殺》《空古蘭》《雷雨》《駱駝祥子》《恨海難填》《閻瑞生》《魂斷藍橋》《三朵花》《原野》《秋海棠》《返魂香》《女單榜》《叛逆的女性》《風流女竊》《碧落黃泉》《鐵骨紅梅》
四、當代編創的新劇目
1.現代戲(105)
《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王桂與李香香》《八年離亂,天亮前後》《要不要結婚》《赤葉河》《幸福門》《大雷雨》《妓女淚》《好兒女》《紅花處處開》《花弄影》《一千零一天》《太太問題》《好媳婦》《打開了枷鎖》《母與子》《羅漢錢》《翠崗紅旗》《趙一曼》《金黛萊》《為奴隸的母親》《日出》《茶花女》《家》《少奶奶的扇子》《貴族夫人》《王孝和》《母親》《戰士在故鄉》《誰是母親》《黃浦怒潮》《方誌敏》《苗家兒女》《星星之火》《史紅梅》《向秀麗》《朵朵紅雲》《太湖兒女》《蘆盪火種》《雞毛飛上天》《戰斗在敵人心臟里》《金沙江畔》《特派員》《江姐和雙槍老太婆》《紅燈記》《三代人》《喜旺嫂子》《雷鋒》《八連之風》《巧遇記》《紅岩》《萬里前程》《不準出生的人》《漁港新歌》《金綉娘》《艱難的歷程》《金鎖》《被唾棄的人》《第二次握手》《碧海死光》《張志新之死》《為出嫁的媽媽》《一個明星的遭遇》《風流英豪》《三接新娘》《田家春》《尋娘記》《姊妹倆》《逃犯》《東方女性》《月朦朧鳥朦朧》《滴血芙蓉》《霧中人》《牛仔女》《一夜生死戀》《清風歌》《桃花雨》《明月照母心》《何處不相逢》《風雨同齡人》《碧海青天夜夜心》《情深緣淺》《雙女恨》《今日夢圓》《母親的情懷》《血染姊妹花》《離婚記》《江姐》《畫女情》《母子嶺》《櫻花》《董梅卿》《方橋情緣》《零號首長》《人間熱土》《申曲之戀》《濱江情緣》《上海老師》《我心握你手》《宋慶齡在上海》《石榴裙下》《大紅喜事》《心有淚千行》《心中只有你》
2.新編歷史劇(6)
《賽金花》《皇帝與妓女》《花木蘭》《陳化成》《甲午海戰》《搶親奇緣》
3.外國裝戲(3)
《蝴蝶夫人》《赤道戰鼓》《斷線風箏》
⑧ 工程款發票開的是一半款,是按合同金額記,在建工程科目,還是按發票記。
工程款發票開的是一半款,是按合同金額記,在建工程科目,還是按發回票記?
工程款發答票款表明的是:
1、建築工程已經完工的進度;
2、表明施工方具有向開發商收取該發票款的權利;
因此,施工方有權力向開發商收取該發票款,開發商有義務向施工方·支付工程發票款。
⑨ 通劇是怎樣形成的
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
所謂的「僮子」,就是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互融合、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就是南通僮子。
僮子的做功演戲,盡管純朴得過於簡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卻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原始古樸的風貌,是千真萬確的、典型的民間戲劇,並擁有數十萬計的觀眾,長演長盛,歷久不衰。
新中國成立後,僮子戲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都有提高。
通劇伴奏簡單原始,主要是鑼鼓打擊樂,唱腔粗獷純朴,唱詞通俗易懂,很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愛,展現了我國儺文化的原始風貌。
通劇經典劇目有《陳英賣水》、《白馬馱屍》、《花子街》、《李兆庭》和《好書記》等。1921年,通劇隊老僮子曾組班在南通八廠街演出了僮子戲。
新中國成立後,南通市、縣專業文藝工作者甄選出一些僮子戲腳本,並幫助整理加工後,由南通縣籍的一些老僮子組成南通市實驗通劇團,在市郊和縣境西部演出。
改革開放後,由一些通劇藝人與通劇愛好者先後組成8個通劇隊,就是英雄鄉通劇隊、秦灶鄉通劇隊、四安鄉通劇隊、平東鄉通劇隊、石南鄉通劇隊、幸福鄉通劇隊、新聯鄉民藝通劇隊和趙甸鄉通劇隊。
僮子戲只有三種主要調口特色,「僮子開口三門腔,上板不上眼」是古老的僮歌樣式。僮子戲對傳統聲腔和伴奏進行改革,將傳統單一的鑼鼓伴奏、聲腔引入民間的山歌、小調、號子,並借鑒了呂劇等地方戲曲音樂素材。
僮子戲在創作手法上,吸收了京劇板腔體的規律,出現了板腔體、曲牌體、小調連綴合一的趨向,創作了多種板式和適合各行當表演的唱腔,克服男女同調同腔,演員開始適應定腔定調的規范。
僮子戲角色行當更趨明朗化,有了小生、花旦、老生、小丑、彩旦、惡旦和花臉之分。演員隊伍打破了僮子老藝人一統天下的局面,吸收年輕的業余劇隊。
邀請原伶工學社張玉昆擔任形體教師,原更俗京劇團周鳳霞擔任化妝、服裝課老師。引進了越劇導演,融進話劇、歌舞等風格。
僮子戲劇目以現代戲為主,排練現代戲《紅色的種子》和創作劇目《上河工》。
南通市實驗通劇團成立後,排演了現代戲《好書記》、《枯井沉冤》、《白毛女》、《血淚盪》、《社長的女兒》、《綠野紅花》、《李雙雙》、《奪印》、《豐收之後》、《活捉羅根元》和《木匠迎親》;改編整理了古裝戲《王清明合同記》、《鄭三郎上西天》、《陳英賣水》、《花仙果》和《借年》等。
同時移植京劇和其他劇種的古裝戲劇目40餘出,如《竇娥冤》、《秦香蓮》和《珍珠塔》等。
實驗通劇在繼承僮子戲老腔老調的基礎上,加強聲腔改革,通過現代戲《白毛女》和傳統戲《陳英賣水》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通劇借鑒、糅合了京劇、歌劇和話劇的表演手法,探索新型地方戲戲曲化的路子。
南通市文化館開始恢復通劇活動,南通市文化局成立通劇改革小組。1980年11月,江蘇省文化局在南京舉辦戲曲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南通市歌舞劇通劇《誰住在這間房》參演並獲獎。
南通市秦灶鄉、四安鄉、石南鄉等,崇川區五山文化館、城中文化館,如皋市九華鄉等地僮子戲老藝人和年青的業余愛好者先後成立了半農半藝的通劇隊。
不久後,藝人自由組合成鬆散的民間演出隊。伴奏廢除民族管弦樂隊,仍然用鑼鼓伴奏,演出場所以村台為主。現代戲劇目逐漸減少,傳統戲為主,疏離了實驗通劇的探索實踐,回歸到僮子戲的傳統套路上去了。
通劇的探索實踐,從聲腔、劇目、表演和舞台美術等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催發了新編歷史劇的相繼問世,如《魏二郎》和《花子街》等。
另有傳統戲《鄭三郎上西天》、《珍珠塔》、《王清明合同記》和《陳英賣水》等20餘部盒式錄音帶以通劇的名義問世,實質上是帶有鮮明實驗通劇印記的僮子戲。
通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