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近年來醫患糾紛

近年來醫患糾紛

發布時間: 2021-03-13 17:40:38

A. 近年來醫療糾紛發生和增長的原因

醫療制度不完善,葯物制度不公平。

患者維權意識提高。

B. 醫患關系,醫患糾紛矛盾來自哪裡

您好!醫患糾紛來自於患者和醫護人員兩方面;
(一)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患者及其家屬等正確和不正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於是,不少患者經常行使這種權利,有的行使得正確,由於我們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確地行使知情權,對於醫療人員的合理拒絕非常不滿,並且往往導致矛盾的產生。還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屬等人,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我在醫院花了錢,醫院就得給我治好病,於是,當出現的醫療結果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時,就將抱怨、憤怒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出於感情因素或者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有的還要法律訴訟。
患者經濟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經濟的影響,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超出群眾心裡承受能力,導致患者不滿。多數老百姓不太清楚現行醫療改革的服務體制,或受大眾媒體的誤導總把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對准醫療機構。殊不知葯價高是多部門,多機構的原因。首先,葯價的高低與生產廠家有關。目前大多數葯廠經營艱難,為了生存,只好選擇生產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葯品。其次,葯品的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必然導致葯價高。更重要的是目前醫院仍屬於福利性質,葯價仍是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醫院無權定價。另者因近年科技的發展,診療技術隨之發展,檢查及治療手段增多,費用也隨之增高[2]。
(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醫德醫風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醫生應盡的職責,但少數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對患者檢查不全面。工作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有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為患者治療時,開大處方,拿葯品回扣,甚至讓患者作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敗壞了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醫患溝通欠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因為醫患關系在醫療活動中體現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對稱性,特別是對醫學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擁有上優劣勢明顯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因此,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意識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問題,不耐煩,簡單生硬,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嚴重製約著醫患關系的發展,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醫院管理落後,制度不健全 由於醫院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科室各自為政,不顧患者利益和整體利益;管理手段落後,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級為醫療糾紛。如:檢查不認真,不能履行好告知義務,病案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對醫學資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醫用材料質量有瑕疵、收費記帳登記錯誤等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留下易引起醫療缺陷的易發科室、易發因素、易發時間,這些都是糾紛增加的主要原因。
輿論導向失之偏頗,推波助瀾 醫療界與其他行業一樣,均存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不足。少數人員有收受紅包、回扣等違紀現象,但那絕不是主流。新聞記者未必熟悉醫學專業知識,使得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帶有一定片面性,誤導了群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醫患矛盾。中國醫協收回1950份調查表結果表明: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客觀全面僅為1.64%,比較客觀17.7%,不客觀為80.66%,這些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和聲譽。新聞媒體不適宜的報道及一些社會因素的干擾、參與也對醫療糾紛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謝謝閱讀!

C. 如何處理醫患糾紛

參考借鑒:
近年來,醫患糾紛已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其實,醫患糾紛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不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日、美等發達國家同樣有。好在許多國家在如何科學處置醫患糾紛方面已先走了一步,獲取的經驗或教訓都可供我們借鑒。
加大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
在日本政府的指導下,中央級和地方級的醫療評估機構紛紛誕生,一般每過一年就由民眾、官員和獨立專家對所有醫院和在職醫生 進行綜合評分,對評估合格者發給合格證書,對不合格者則提出各種不同級別的警告,並在網上或向媒體公示。由此,患者和家屬在看病、住院之前,對哪個醫院哪個醫生值得信任心裡基本有數,從而能方便、准確地做出理性選擇,相反那些常常「犯事」的醫院和醫生便少有人問津。那些職業道德操守或醫術較差的醫院和醫生,無異於處於被敲掉飯碗的危機中。
從事故吸取教訓。
為了讓醫院、醫生通過事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日本厚生勞動省建立了醫療事故資料庫,成立了由醫生、律師、民間組織代表參加的醫療事故研討會,著重查明事故原因,並舉一反三,論證今後如何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而隨著醫療事故的明顯減少,醫患糾紛自然也隨之大大減少。
要求醫院給醫生購買「事故保險」。
在政府的監督下,院方大多已為醫生購買了「事故保險」,於是大多數中、小糾紛便可望通過保險公司就獲得解決,避免了發展為更大的醫患矛盾。
通過法律手段協調醫患關系。
按相關法規規定,在發生醫療事故後,醫院不分大小都須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然後由政府作為「中間人」出面向病人家屬作出匯報。要是確認是院方的失誤,醫院必須做出真誠道歉,並在經濟上給予盡可能多的補償,做到盡量以和解方式解決糾紛。如果醫患雙方對責任承擔發生爭議並長期難以實現「共識」,那麼也可訴諸法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加緊建立了相關制度,幫助那些在醫療訴訟中處於相對劣勢的患者和家屬。
厚生勞動省在近期計劃建立一個新的補償機制,對醫療事故中受害方的患者家屬推行「無過失補償制」,即無論醫院是否存在醫療過失,受害患者家屬都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其金額大小則由第三方經認真考評後決定。
努力縮短訴訟案審理時間。
由於醫療事故訴訟案往往比較復雜,處理、解決起來常常頗為耗費時日,因此許多案例被戲稱為「馬拉松訴訟案」。如在1996年,平均每個案件的審理時間長達37個月。由於遲遲得不到合理處置,醫患矛盾常常又被人為地進一步激化。但在政府、醫院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006年,個案的平均審理時間已縮短為25.1個月,而到了今年,則已「提速」為僅僅16個月了。
同時,日本全國醫療訴訟案的和解率也在與年俱增,據悉在最近15年間提升了40%,這也為創造日本式的「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俄羅斯:
堅持
「法律優先」
與許多國家解決醫患糾紛時採取「調解優先」不同,俄羅斯果斷地將「調解」晾在一邊,而採取「法律優先」。這就是說,優先選擇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矛盾。
如果患方認定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受到了醫療事故的侵害,他們便可向相關醫院、醫院的上一級領導部門、當地司法機關和醫保機構提出索賠要求。
俄羅斯多項法律(比西方國家還多)都貫穿了一條鐵定原則:公民健康第一。患者不論民族、性別、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其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都被視作神聖不可侵犯,並在多部法律中都得到方方面面的全力保護。
據悉,患者或其家屬能使用的法律武器包括俄羅斯行政違法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刑法、民事和刑事訴訟法、醫學司法鑒定法,等等。
不過,俄羅斯法律在大力維護患方權益的同時,對醫方造成的醫療事故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俄羅斯的相關法典將醫療事故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醫務人員「無意」造成的,往往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和醫療機構設備條件有限引起,也有的與疾患本身的復雜性和不可預知性有關;第二類則是醫務人員「有意」引起的,其中包括玩忽職守、粗心大意甚至蓄意犯法。法院對這兩類事故的責任人處罰不一,患者得到的賠償也有較大差別。
在司法機構的監督下,涉案醫院在接到患方的書面索賠要求後,須在30天內作出書面答復,答復內容包括:是否認同患方的指控,根據行政違法法典和醫院條例是否對相關醫務人員作紀律處分,是否賠償,賠償金的數額、方式和期限,哪些索賠要求不能同意,原因又是什麼,等等。如果患方不同意醫院的處理決定,則可以進一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並提交相關證據。

D. 如何破解「醫患糾紛」

近年來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醫患矛盾日趨激烈,嚴重影響了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不斷加劇的醫患糾紛既困擾著醫院的發展,又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醫療糾紛、醫患矛盾的解決方法恰當合理顯得尤為重要。 醫療糾紛的發生除了技術原因外,大部分都是因為服務而引發的,為此,必須通過兩種方法加以解決,一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二要建章立制來規范和約束醫務人員的服務行為,以控制因服務不周而導致的糾紛。職業道德教育是轉變醫務人員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的有效方法。開展醫院文化建設活動,崗位明星評比活動,十佳醫生、十佳護士評比活動,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等,能極大地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病人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醫院形象得到提升。 處理醫療糾紛要認真、冷靜、堅持原則。醫院要設專門部門接待病人投訴,對患方投訴的問題,應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查明真相,分清責任。對有爭議的專業問題,可組織院內外專家會診或咨詢相關專家,並充分利用各種法律法規文件,形成比較縝密嚴謹的書面意見。對於醫源性糾紛不袒護、不遮掩,責令當事人給患方道歉,取得其諒解,並採取及時的補救措施;對情節嚴重、導致一定的不良後果者,視情況給患方一定的經濟補償,並按醫院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如屬患方醫療知識缺乏而引發的糾紛,例如:把正常的並發 症導致的不良後果和不可預測的醫療意外誤當做醫療事故等,工作人員可把院方調查情況及專家的有關意見書面送達患方,並積極與患方溝通,耐心地向患方宣傳相關的醫學知識,爭取患方的理解。另外,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結果最好進行公證,以增加法律效力。當多次接待雙方仍不能達成一致協議時,當患方堅持索要高額賠償時,當患方一直無理取鬧干擾正常工作時,一定要堅持原則,對其不合理要求予以堅決回絕,不能讓其抱有任何希望。醫院在向患方送達院方的書面意見後,應告知病人可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如患方糾纏不休,又不提出鑒定申請時,醫院應主動申請事故鑒定,必要時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此,醫方應准備好各種證據及相關材料,做好與中國律師的溝通工作,並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證工作,做好應訴准備。 醫療衛生工作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人民群眾往往通過醫療衛生服務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看黨風政風建設,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會公平和諧。醫療服務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從一定意義上講,決定著病人的生死存亡。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戰勝疾病,減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必須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醫生應從加強醫患溝通入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醫療工作中,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葯物,二是語言。」可見醫患交流是多麼重要!醫生應尊重病人對疾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治療方案、手術方案,使用特殊葯品、特殊檢查和特殊材料以及疑難危重病人的病情等方面,都要及時與病人或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取得患方的配合。醫患溝通是對醫學理解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是為病人的健康需要所進行的,它使醫患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活動的理解、意願和要求,這里泛指的醫患溝通還應當包括護患溝通和醫護溝通。良好的醫患溝通有助於醫務人員調整自己或病人的醫學觀念,也有助於醫患相互正確地理解對方,協調關系,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患方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中所做的第一,是應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管現代醫學如何發達,醫院或是醫生對疾病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治療把握。患者只有在一個理性的認識基礎上,才有助於應對此後可能的風險。第二,應該尊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的工作非常辛苦,勞動強度大,患者及其家屬應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尊重他們的權利,給他們以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要使醫患雙方在發生爭議、糾紛的時候,通過正常的途徑解決。現在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制定一部針對醫療糾紛的法律,規定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發生醫療事故時應如何賠償等問題。法律保護醫患雙方的權利,患者受到醫療損害時,可以依法要求賠償;同時,醫院和醫生的權利也應受法律保護,任何對醫護人員進行侮辱,使用武力手段對醫護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方都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維護自己的利益。 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和損害賠償基金制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由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在發生保險范圍內的醫療損害時,依法由保險公司賠償的制度。醫療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醫療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取的風險分散機制。據美國醫學科學院的統計,美國的醫生都為自己購買了醫療事故保險。而我國現在醫患矛盾突出,醫療糾紛越演越烈,且性質越來越嚴重。所以建立責任保險是一個迫切而又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衛生工作接受社會的輿論監督是必要的,要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效應,那麼新聞媒體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醫療糾紛的來龍去脈,正反雙方都做實事求是的報道,而不應誤導消費者,讓事態更嚴重。除此之外,醫院方面應轉變觀念,主動與新聞媒體合作,介紹真實的情況,爭取媒體的正面報道,改善醫患矛盾。 總之,醫患矛盾不僅是醫務人員、醫療機構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改革中各種矛盾在醫療工作中的反映。因此,緩解醫患矛盾、減少醫療糾紛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本回答由經濟金融分類達人 葛麗推薦

E. 醫患糾紛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
最新的醫療糾紛法律法規如下:
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後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後,應該怎麼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3、最後有兩個注意點:一是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於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二是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無論是醫療事故還是醫療過錯,只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就得賠償。同時,改變了以往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完全由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責的做法,轉為必須由患者證明醫療機構有過錯,否則醫療機構免責。下列情形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F. 1 近年來醫患沖突愈演愈烈.請分析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就是信任問題。
患者覺得醫生漫天要價,胡亂開葯。
治死了就是醫生的問題。
卻沒有想過,醫生是救死扶傷,不一定全都可以救,只能是盡量救。

G. 求助一篇,醫療糾紛的議論文2000字

2012新作文素材:醫患關系
2012新作文素材:醫患關系
人民日報:醫患關系再也「傷不起」
2012-03-27 來源: 人民日報
一起惡性的醫患沖突事件,讓許多人無法享受周末的輕松。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傷。遇害的實習醫生剛剛接到香港一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
輿論一片唏噓。罵行凶者喪心病狂者有之,嘆醫生沒有溝通技巧、不諳患者心理者有之,怨醫生已成低收入高風險職業者有之,盼醫生有尊嚴地活著者有之,憂未來病無所醫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聲,讓行醫者更添痛楚,身心受傷。
盡管我們大力提倡醫患和諧,但醫患沖突在近年來依然時有所聞,醫患關系緊張的憂慮依然揮之難去。「醫者父母心」,中國傳統曾最受人尊敬、並與人倫至尊父母相提並論的職業,屢屢因沖突事件受傷,令人深思。
其實,不管在哪個國家,總有病重不治者、鋌而走險者,也總有缺乏溝通技巧的醫者,醫患沖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驚?這次哈爾濱被殺的醫生,和兇手並無直接接觸,受傷的醫生在替誰挨刀?
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在社會保障事業方面積累了不少欠賬,而「教育」和「醫療」就是被拖累的兩個大戶。今年,我們終於有望實現一個承諾近20年的目標——教育投入佔GDP的4%。然而,政府醫療衛生的財政投入也是一個長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視的指標。2011年,我國政府的醫療衛生支出僅佔GDP的1.35%,低於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而發達國家的政府衛生支出佔GDP比例一般為6%—8%,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醫療保障水平偏低,城鄉與東西部醫療資源配置失衡,醫葯不分家帶來的「以葯養醫」、大處方等亂象,醫葯市場監管不力帶來的醫托作祟、假葯橫行……這一切恰與國民物質生活的日漸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溫飽之後,健康長壽的慾望激增,求醫問葯時卻殫精竭慮。人命關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將怨氣宣洩到了一線臨床醫生頭上。
醫務工作者的道德水準絕不會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數都是醫者仁心。對13億人而言,這是接觸最多、依賴最深、受益最大的職業之一。絕大多數醫生護士,都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支撐著13億人的健康大業,為了治病救人,他們拿著低工資,「白加黑」地工作,承受著超乎常人想像的心理壓力,以及被一些無良同行倒出的、潑向這個職業的污泥濁水,甚至還得挨上雖然個別、卻令人痛心的無妄之刀,承受直接傷害。
醫生和患者,本該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處於對立的兩極,只會兩敗俱傷。因此,請將手術刀對准制度之弊,請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樣,為提升醫療投入而呼籲努力。
這,才是讓醫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

2012新作文素材:醫患關系
實習醫生命喪患者刀下醫患沖突何時休
來源:青年導報網 2012-3-27
3月23日下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一起患者在醫院內刀捅醫生的惡性傷害事件。一名來該院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後因對醫生醫療建議不滿,手持水果刀闖進醫生辦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傷。(03月25日《廣州日報》)
又是一起患者在醫院內刀捅醫生造成一死三重傷的惡性傷害事件。3月23日下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名來該院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後因對醫生醫療建議不滿,手持水果刀闖進醫生辦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傷,這恐怕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新聞。然而,這樣的悲劇卻時常是我們的生活中上演,為此,筆者想問:是誰讓我們這個社會布滿了「戾氣」?又是誰讓患者走極端將怒火撒在醫生的身上?這背後到底是誰惹的禍?是醫院、醫生太「黑」,逼患者過度防禦喪失理性,還是我們的社會風氣和醫療體制要需要反思?
說實話,看過這則報道後,只能說是這位患者太不理性了,做出如此非理性的暴行,實在是讓人痛心!要知道,你這樣針對醫生個體的非理性的暴行,只能是挫傷年輕一代醫生服務病患的熱情,最終受損的還是普通公眾,因為咱百姓的健康最終還是要託付給有尊嚴感的醫護人員。但是,如今「醫患沖突」事件的頻發,總還是事出有因的!曾幾何時,在我們的記憶里,醫生和病人之間是那麼的融洽,而今天,造成年輕醫生王浩之死的原因,不僅是患者的極端自私,可以說也是國內醫療體制改革不健全帶來的惡果。
針對此案的發生,可以說是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信任惹的禍。大家也知道,人類在社會的交往中,做任何事情70%靠交流,就更不要說「醫患之間」了。如今在醫患之間的糾紛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醫患缺乏溝通造成的。醫生和患者可能就差了那麼一句話,這句話可能是一句解釋,可能是一句安慰,也可能是一句道歉……然而有很多的醫生覺得醫學知識很復雜,很難也沒必要向患者解釋得太清楚。正是由於醫患信息間的不對稱,再加上一些醫生高高在上的態度,讓病人及其家屬對醫生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感。
另外,醫患沖突還有著復雜的經濟和社會根源。筆者在網上看到,有專家針對此事的總結:「如今的醫療服務提供能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之間存在矛盾;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要求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之間存在矛盾;醫學技術發展的有限性與患者期望值的無限性之間存在矛盾;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與缺乏有效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之間存在矛盾;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的不完善與人民群眾的訴求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可以說,正是由於這些矛盾的日積月累,才造成今天「醫患矛盾」緊張的局面!
其實,醫患關系的實質應該是「利益」的共同體,是共同對抗病魔的朋友,而不是敵人。大家知道,我們到醫院看病既要靠醫生精湛的醫術,又要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積極配合。但現在醫患為何水火不容?多年來「醫療市場化」的體制改革,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不足,把醫院推向市場,醫生要創收謀利,而病人看病也從以前的「政府全包」變成「自己掏錢」,醫患的利益沖突越來越直接,矛盾沖突也就越來越突出。筆者認為,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政府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和監管,讓醫生不再為創收苦惱,讓病人看病基本能報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緩解醫患矛盾。
由此看來,這次事件的發生,雖說尤其偶然性,但事實上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他暴露出社會公德與法律的欠缺,事實上患者不能以犧牲醫生的身體來換回自己的利益。同時,筆者認為,社會各界關注當前嚴峻的醫患矛盾和醫院工作者嚴峻的職業環境。院方和患方都有自己的合法權利可以維護,院方有正常工作不受干擾的權利,醫護人員有身體和健康不受侵犯的權利;患方對治療方案、可能發生的後果以及醫療事故的處理規定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但是,不管哪一方都應採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我們在為這28歲年輕的生命逝去感到悲痛的同時,我們的社會是不是需要徹底反思?究竟是誰惹的禍?如今,在這「醫患沖突」中,年僅28歲的實習醫生,能否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喚醒社會的良知?醫患之間的和諧之風何時能吹到?我們翹首以待……
2012新作文素材:醫患關系
哈醫大醫患沖突釀命案65%網友「高興」憐憫心何在?
2012-03-27 | 來源:福音時報
核心提示:黑龍江某醫院發生了一起醫患沖突惡性傷害案件。案發後,行凶者自殺未遂,被趕到的警察抓捕當場。消息傳出舉國震動,主流媒體均對悲劇中逝去的年僅28歲的實習醫生表示哀悼,亦對該未成年人行凶殺人的行為給予譴責。
(福音時報) 3月23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了一起醫患沖突惡性傷害案件:一名年僅17歲未成年患者因不滿醫生的治療建議,持刀闖入醫生辦公室砍人,最終造成1死3重傷的慘烈後果。案發後,行凶者自殺未遂,被趕到的警察抓捕當場。消息傳出舉國震動,主流媒體均對悲劇中逝去的年僅28歲的實習醫生表示哀悼,亦對該未成年人行凶殺人的行為給予譴責。
然而主流之下暗藏逆潮,某網調查,6000多人次參與,竟有4000多人次選擇「高興」;23日下午悲劇發生,當晚23點多有網友發帖「應該舉國歡慶啊,喝點小酒,放起鞭炮……」而3萬多人參與此帖評論,轉發量5000多次。
知名節目支持人白岩松對此幾欲掉淚,表示「這社會病重了」。
著名音樂人李光平先生對此沉痛地說:「哭吧,沒有信仰的社會,讓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叫對生命的尊重、愛與寬恕;只有仇恨、兇狠與殘忍!」
誠然當前我國社會在醫患沖突中有緊張之處,這是國家和民眾都在努力改變的一個事實。只是在本案之中,輿論不當成為擴散仇恨的道具,人之所以為人,就當有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無論是死去的,還是活著的生命,都當有一種本能的敬畏之心。
生命因愛而存在,若是失去了愛,那麼我們就算社會再如何的發展完善,人活著什麼意義呢?對於失去的年經醫生,每一個國民都當秉承良心表達自身的哀傷,這不是一種強加於眾的情緒,乃是同為人者的一種同悲之情。缺乏這樣的心者,談何去解決處理其他的現實問題!
古人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對於當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自有歷史來進行最終評議,我們要確信的是都有其解決的時候時期,無須把自我一時的情緒宣洩在個別事件之上以表達自己對整個現實社會的不滿,這是非常不明智和不可取的作為。當問題出現,不是情緒表達的時候,而是在信心和愛的層面上,我們的理性要真正發動起來的時候,這樣才有利於推動並更快更好的解決問題。
沒有慈悲心的人和社會最終只能走向毀滅與倒退。聖經勸勉世人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聖經·路加福音》6章)」
一網友為此呼籲說:只求主憐憫這世代,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他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不是足夠讓他們知道誰是真理和生命呢?悔改吧,耶穌是神!

2012新作文素材:醫患關系
南方日報:沒有權利保障,醫患都是弱者
洪 丹
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患者捅死1人、致傷3人事件,一名前程似錦的實習醫生無辜慘死於患者手中。這是一起讓人悲哀的事件,但更悲哀的在於,騰訊網轉載的此事件新聞報道後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網站設置的「讀完這篇文章後,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選擇了「高興」,佔到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
很多人都認為把這起事件歸結為「醫患矛盾」是不正確的。確實,在這起悲劇中,我們並沒有看到當事醫生太多的過錯,而受傷死亡的醫生亦非就診醫生。我們不能排除有些人性格偏執、沖動易怒,恰如那個拿著尖刀胡亂揮斬、完全喪失理智的17歲少年,殘忍奪人性命只因為自認為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加震驚,如今的醫患關繫到底對立到了何等地步?一個萍水相逢的人竟成了緊張醫患關系下的犧牲品,實在讓人誠惶誠恐。而這種讓平常人感到惶恐的新聞,居然成就了某些人心中的「高興」,幸災樂禍之情溢於言表,讓人震驚!
一些醫生收回扣、收紅包、開大處方、過度檢查等黑幕早已被輪番曝光,莫說一些精神偏執的人容易走向極端,就是普通人來到醫院、見著醫生,對於醫生開出的各種處方用葯檢查,都總不免作出戒備、以疑惑之心看待。鍾南山院士日前公開批評一些醫務人員「連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沒有」,網上支持者眾。許多醫療糾紛表面上看是患者對就診醫生不滿,但實際上已超出對具體醫療人員的意見,他們是對醫療行業、相關政策和制度甚至整個社會體制不滿意。於是,那些「沒有基本道德底線」的醫務人員咎由自取,即便醫患間信息嚴重不對稱,但患者也絕不是傻子,任你擺布;而另外那些心懷醫德的醫務人員就為這些害群之馬的惡行以及整個不完善的醫療制度埋單,甚至付出血的代價,成為「替罪羔羊」。
醫患矛盾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雙方都「搶著」表明自己是弱勢一方。站在專業知識的層面上,醫生一方無疑是佔領高地的,正因此,一些無良醫生才有可能憑借各種大處方大賺昧心錢。這就涉及醫生群體自律與他律的問題,包括醫生真正濟世救人、心懷父母心,主動排除各種金錢利益的干擾;也同樣包括監管部門對這種黑暗現象決不姑息,遇一例嚴厲查處一例,堅決把害群之馬清除出醫療隊伍。目前看來,一些醫院與監管部門對於一些「沒有道德底線」的醫務人員仍然睜隻眼閉隻眼,放任、縱容甚至同流,大有大貪,小有小貪。
事實上,沒有相應的權利保障,醫生與患者註定都是體制下的弱者。要做一個有醫德的醫生,意味著必須恪守清貧、耐住寂寞。在現有體制下,醫生的專業能力與知識處於一種被嚴重低估的狀態,因此,一些醫生才會耍各種小動作,自甘墮落。除了政府對於醫療系統加大投入以改變現狀之外,醫療費用的合理性、醫療行為的安全性、醫療流程、醫療事故的鑒定、賠償都應該有規范的法律體制來保障,而這些同樣是政府責任。目前看來,政府所做的仍不足夠。但如果任由醫患關系緊張,必然導致弱者繼續相殘,最終結果便是「叢林規則」——誰擁有暴力,誰「贏」。

H. 你認為近些年醫患矛盾尖銳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群體總體都比較暴躁,人們易怒,而且生活越來越好,導致人們對人命、身體健康看得越來越重要。祝您好運,希望能得到採納,謝謝。

I. 誰有近年來醫療糾紛案例匯總的謝謝

需要做什麼
縱橫法律網 田軍律師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