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建交協議
① 兩國建交必須要簽訂和平條約嗎
兩國建交與簽訂和平條約不是必要條件。兩國建交,主要指兩國之前沒有外交關系。兩國之間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非和平的。
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是指兩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談判,達成協議,以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建立。 雙方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經過協商談判,就建立外交關系、派駐外交代表等問題達成協議,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成立。雙方的建交協議通常以發表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
兩國間的和平條約,也就意味著兩國簽訂條約前是非和平關系,通過條約,達成協議,共同建立、維護兩國間的和平關系。
② 兩國建交是怎麼回事
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談判,達成協議,以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建立。
雙方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經過協商談判,就建立外交關系、派駐外交代表等問題達成協議,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成立。雙方的建交協議通常以發表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
③ 國與國之間建交的含義
就是雙方多了解,貿易經濟開通來往,反正建交了就代表兩國有了經濟貿易的開通
④ 兩國建交的交字是什麼意思
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談判,達成協議,以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建立。
雙方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經過協商談判,就建立外交關系、派駐外交代表等問題達成協議,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成立。雙方的建交協議通常以發表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
⑤ 1973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簽訂了什麼條約
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1月1日 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
1973年什麼都沒有
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9年1月1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 合稱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⑥ 」兩國建交「與「兩國關系正常化」這兩個概念有什麼不同
我個人看「兩國建交」是剛剛開始有關系,「兩國關系正常化」是已經有了關系,但是經歷了關系緊張或者降級後反彈的過程。
⑦ 建交問題
題目:關於中法建交問題
作者:周恩來
出處:周恩來政論選下冊
時間:
關於中法建交問題*(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富爾(以下簡稱富):法國元首戴高樂將軍希望同中國領導人就兩國關系問題進行會談。他認為,像我們這樣兩個大國的領導人現在還不能進行會談是不正常的。由於兩國間沒有外交關系,過去只是有一些來訪的人帶回去一些零星的消息,因此,戴高樂將軍要我來中國,代表他同中國領導人會談。他認為,我這次訪華的使命不宜公開。這並不是想掩蓋他對中國的感情,而是因為一旦公開出去,報界就會大做文章,那就不能安安靜靜地深入討論問題。不過,此次訪華還是正式的、官方性質的,戴高樂將軍有一封親筆信給我,信中授權我代表他同中國領導人會談。
(富爾念信,並將副本遞交周總理)
我來中國的任務是進行接觸,沒有一個特定的問題
*這是同法國前總理埃德加·富爾的談話節錄。原載《周恩來外交文選》。
作為會談的中心。因為長期以來兩國沒有接觸,現在應該恢復接觸。正如戴高樂將軍在信中所說,會談將涉及各個方面。這就是說,不僅是經濟、文化方面,而且涉及政治方面。因此,他選擇了一個政治家來中國。我了解戴高樂將軍在很多問題上的想法,在其他一些問題上,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向戴高樂將軍報告。
周恩來總理(以下簡稱周):從戴高樂將軍的信中可以看出,法國很注意如何增進中法兩國的關系。我們一向有這種願望,閣下上次來華時,我已經談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時覺得時機尚未成熟,我們願意等待,並做些推動工作。這幾年,戴高樂將軍當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別是在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方面採取了勇敢的步驟。有些大國可能不高興。我們覺得,一個國家應該如此,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涉,因為一個國家的事務只能由這個國家自己解決。
法國多年來沒有解決的阿爾及利亞問題,已經根據阿爾及利亞民族自決的意志得到解決,法國承認了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想必你還記得,上次我們談過這個問題,我也同孟戴斯一弗朗斯〔1〕談過,覺得法國和阿爾及利亞可以通過和平談判求得有利於雙方的解決。結果還是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了。法國解決了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件好事。我們很重視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另外,閣下可能也有興趣,那就是莫斯科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2〕,你們沒有簽字,我們也反對。可能雙方看法不盡一致,我們雖然並未交換過意見,但表現出來的行動是一樣的。因此,世界輿論,特別是某些大國,把中法兩國拉在一起。實際上我們兩國事先沒有進行任何商談,也沒有任何默契,而且兩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這件事證明了這樣一個真理:任何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只要彼此沒有互相侵犯的意圖,並且互相尊重主權和獨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即使兩國沒有正式往來,即使你們還繼續承認台灣蔣介石集團而尚未承認中國人民建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我們的行動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為什麼?因為我們有共同性,我們都要維護自己的獨立和主權,不願受任何外國的干涉和侵犯,我們都贊成在國際上應該維護世界和平,不允許幾個大國壟斷世界事務,因為這樣不能維護世界和平,反而會增加戰爭危險。只有世界所有國家取得平等地位,大家都有權過問世界事務,才能真正達成協議,才能真正維護世界和平。
好,我就開這個頭,請你談談,不受拘束。
富:我很注意地聽了總理的談話。首先你談到法國的獨立的政策。戴高樂將軍對此很重視。你知道他一直很關心這個問題,即使在抵抗運動時期〔3〕,法國很弱,戴高樂將軍仍然要保持法國政策的獨立性。現在法國的政策完全獨立自主,我們同某些國家有防禦性的聯盟關系,但這只在遇到侵略的時候才起作用,因而是有限的。除此以外,法國在政治上是完全自由的,可以獨立處理問題。戴高樂將軍對此非常注意,來華前他在同我談話時也提到,要我就這個問題向你們作一些說明。
第二點,總理提到阿爾及利亞問題,我還記得上次的談話。先是孟戴斯-弗朗斯,接著是我自己,讓摩洛哥、突尼西亞獨立。總理知道,阿爾及利亞問題比摩洛哥、突尼西亞問題復雜得多。在這個問題上,戴高樂將軍具有歷史性的遠見。這是一貫的。一九三九年戴高樂將軍主張抗德,一九四四年他試圖同蘇聯接近。一九五八年他開始實行全部非殖民化政策。現在法國已經不再有任何殖民關系,他不阻止過去法屬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阿爾及利亞就是一例。
至於莫斯科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我們兩國所處的地位相同,兩國都有能力建立核力量。正如戴高樂將軍比喻的那樣,三國條約等於勸告一些疲憊不堪的人不要去游泳橫渡英倫海峽。一些像微生物那樣小的國家,根本不可能有原子彈,但是簽了字,就說這是勝利,可笑之至。
周:勇敢的柬埔寨,國家雖小,但也沒有簽字。
富:是的,有些國家沒有簽字。正如總理所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些不同的看法,但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在策略上我們都拒絕簽字,但我們承認必須進行裁軍以維護和平,而莫斯科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則同裁軍無關。有些意識形態和歷史方面的問題,我不想詳細談。法國是第一個進行大革命的國家,法國所遇到的問題不同於中國。法國大革命時,還未達到工業化,馬列主義也還沒有。而你們革命時,需要打倒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外國干涉三大敵人。如果你們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就不能避免外國重新干涉中國。這是我自己對歷史的解釋。兩國情況不同,法國很早就推翻了封建主義,沒有外國干涉,只有民族資本主義。此外,法國的經濟和制度正在向溫和的社會主義發展,很多部門國有化了,很多地方有農業合作社,國家能全部掌握財政、金融、貨幣。美國就不是這樣,在美國,如果沒有得到大銀行的同意,政府不能採取任何措施。
現在談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保持同蔣介石的關系。我們一致認為這是不正常的,而且產生了很多問題。我不願意像一個商人那樣談這個問題。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要提出來,因為目前的局面對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壞處。但是這種局面是不正常的,是奇怪的,因此,我們願意同你們交換意見。上次來中國時談過這個問題,當時的結論是:時機尚未成熟,需要等待。同時,那時我也沒有受法國最高當局的委託來談這個問題。從那時以來,情況變了,現在可以根據各自的看法來研究這個問題。戴高樂將軍的信中用了"各個方面"這個字眼,因此,我們可以全面研究兩國關系。如果現在建立正式關系還有困難,可以研究如何發展現存的關系。我這次訪華表明了加強兩國關系的願望。因為兩國長期未接觸,不能帶來各方面的具體問題。總之,無論中國或是法國都沒有迫切的利害問題要解決,但雙方都願意會談。因此,根據戴高樂將軍的指示,採取現在這種辦法,對外是私人訪問,准備在中國停留足夠的時間,即兩星期。希望總理考慮我剛才提到的問題。希望見毛主席、劉主席,請總理安排。會談的方式也請總理決定。
周:我了解你的意思。可以不只談一次,可以談幾次,自由交換各種意見。除了你要我考慮的問題外,今天還想問一個問題。中法建立正式關系,法國同台灣的關系是一個困難。我想了解一下,除了這個困難,還有什麼困難?上次我說過,我們可以等待,要解決總要有個合理的辦法。
富:坦白地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不考慮台灣問題,我們願意建立正式關系。這是戴高樂將軍授權我表示的態度。作一點個人的解釋,作為你的朋友,我認為總統是以勇敢的精神、歷史的眼光來考慮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們作出這個決定一定會受到蘇、美的指責,只有像他這樣的歷史人物、政治人物才能作出這樣的決定。我們沒有自私的利益。要恢復關系,必須使這種做法不使中國為難。如果法國同中國建立正式關系,要避免過去復雜的辦法,交換大使的作法是很正常的。這種事情應該使中國愉快,而不是使中國為難,應該是對中國表示友好,而不是使中國難堪。你們方面,在戴高樂將軍採取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步驟時,也不要加強使他不愉快或丟臉的條件。在世界輿論面前,中法關系的恢復不能被看作是一項交易,而是友誼的表現。我個人認為,直到現在還不能利用這些條件是很可惜的。明確的說,我訪華的直接目的不在此,我的任務是開始接觸,討論各種問題。但如你們有此願望,我們願意作有利的答復。
周:第一句是戴高樂將軍的話,其餘是你的解釋。如果我記得不錯,法國政府過去曾經表示,承認中國要經過國際協商,要西方一致。
富:總統授權我說,如果你們願意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願意作有利的答復。這就是說,我們不從自己的利益提出問題,也不必管其他國家的意見,願意考慮。我個人意見,我們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協議。戴高樂將軍的想法是要迎合你們的意見。如果你們表示意願,我有權表示法國的意願。
周:可能我對你上面的談話沒有了解確切。你剛才談要照顧兩點,第一點是法國同新中國建交不能不考慮到蘇、美的態度。
富:不,我只是說,如果總統這樣做,勢必引起蘇、美指責,藉此證明總統作出的決定是有歷史意義的。
周:這也是客觀事實。
富:法國奉行獨立政策,不需要徵求蘇、美的意見,自己可以作出決定。我認為總統這種決定是勇敢的,因為要受到某些國家的指責。希望總統這種立場能使我們達成協議。協議不要包含使你們為難或不滿的條件。
周:第二點是,也不要使法國為難或丟臉。對這兩點,我說一說我們的意見。我們的態度很清楚。採取拖泥帶水的辦法,像英國、荷蘭,雙方都不大愉快。英、荷承認中國十三年,但同中國一直是半建交的關系,沒有互換大使。因為英、荷一方面承認新中國,一方面又在聯合國支持蔣介石集團,這使雙方都不大愉快。與其如此,不如等待。這是第一點。第二,如果法國認為採取勇敢的行動,斷絕同蔣幫的關系,同中國建交的時機已到,我們歡迎這種決心,也願意同法國建交,直截了當交換大使。這是友誼的表現,而不是交易。我願意說明,如果閣下、戴高樂將軍覺得時機尚未成熟,還有困難,我們願意等待。
富: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不成問題,我們不會採取拖泥帶水的辦法,要麼交換大使,要麼維持現狀。第二個是台灣問題,希望知道中國領導人的意見。如果承認中國,法國在聯合國支持中國席位將是合乎邏輯的。台灣問題則是個微妙的問題。我們的想法不是遷就"兩個中國"的主張,如果法國承認中國,那就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這會涉及一些同台灣的關系的程序和措施問題。法國應該如何做,希望了解中國方面的意見。對法國來說,同台灣斷絕一切關系有困難,因為島上存在著一個事實上的政府,而且戴高樂將軍沒有忘記在戰時他同蔣介石站在一邊,不願意突然切斷關系。
周:這就困難了。蔣介石集團是被中國人民推翻和趕走的,這是中國人民的意志表現的結果。首都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全國人民選擇的,並且已經存在十四年了。沒有台灣,就沒有蔣幫,而蔣幫之所以能留在台灣,完全是由於美國的庇護和對我國內政的干涉。全世界人民都清楚。蔣幫之所以還留在聯合國,還作為安理會成員,也是由於美國的操縱,這是現實的也將是歷史的笑話。
說到法國過去在反法西斯時期同蔣介石的關系,這應該從國家關系來說,而不應該從個人關系來說。德國佔領法國時,成立了貝當傀儡政權〔4〕,法國抵抗運動受到了戴高樂將軍的支持和領導,當時中國是蔣介石當權,同戴高樂將軍站在一邊是自然的,當時任何中國政府都會這樣做。現在蔣介石被推翻了,新中國政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承認了新中國。英國、荷蘭在承認新中國方面說是西歐國家中最早的,英、荷兩國沒有蔣介石的代表,因此本國沒有出現"兩個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蔣介石代表中國同代表法國抵抗運動的戴高樂將軍有關系,也同英國保守黨政府有關系,這是歷史上的問題,不能把個人關系摻雜到國家關系中來。反過來說,如果法國處在中國的地位,將如何考慮這個問題呢?現在法國是戴高樂將軍領導的,如果外國勢力在法國本土以外扶植一個反戴高樂將軍的傀儡政權,說這是法國政府,法國對此採取什麼態度呢?比方說,這個傀儡政權同中國有關系,那麼中國要承認法國也只能承認戴高樂將軍的政府,而不能承認傀儡政權。你們不存在這種情況,但你們可以設想一下。我可以舉出一個不存在的甚至是可笑的設想。孟戴斯-弗朗斯領導過法國,日內瓦會議〔5〕上我們合作得很好,據知他同戴高樂將軍的關系是好的。假如說,他反對戴高樂將軍,在外國勢力的扶植下,成立反對派政權,我們不能因為一度同他合作得很好,而承認他這個外國勢力扶植下的政權,不承認法國現政府。還可以舉一個更可笑的設想。皮杜爾〔6〕是反對戴高樂的,如果他在外國勢力扶植下成立流亡政府,中國是否能因為一度與他有關系,就不承認法國現政府,而承認這個流亡政府或者兩個都承認。你一定說這個設想很可笑。法國是一個有民族自尊心的和奉行獨立政策的國家。中國也是這樣一個國家。何況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勢力侵略一百多年的國家,現在美國還佔領著台灣,欺侮和干涉我們。
現在世界各國同中國的關系有三種類型,也許還會出現第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不僅在國家關繫上承認中國,而且在聯合國支持中國,可以交換大使,社會主義國家如此,不少亞非國家和拉美的古巴是如此,北歐四國和瑞士也是如此。第二種類型,英國、荷蘭,同中國建立半外交關系。第三種類型,像法國同中國現在的關系,法國願意促進同中國的關系,但由於在台灣問題上有困難,還未能建立正式關系。日本的情況類似,但不能說同法國一樣,因為現在日本受美國控制,不像法國那樣,是一個獨立的、維護主權和拒絕外國干涉的國家。還可能產生第四種類型。剛才所說的第三種類型,與其長期等待,不如促進關系。台灣問題解決以前不能建立外交關系和交換大使,但可以建立非正式的關系,如先設立貿易代表機構,半官方的、民間的都可以。這個問題請閣下考慮。
富:回到開頭談的問題,如果能夠找到建交的辦法,要找前進的辦法,不要先前進一步,又後退一步。如果其他問題都解決了,只剩下台灣問題不能解決,可以討論貿易機構問題。總之,我的意思是:第一,先討論建交、交換大使,台灣問題應如何處理。第二,如台灣問題不能解決,不能建交,可以考慮設立貿易機構。無論如何,這些問題都可以研究,我們可以研究各種方案,正因為如此,我們將採取秘密討論的形式。因為如果消息傳出去,說法國提出要求,中國拒絕了,或者是相反的情況,這都不好。可以考慮兩種方案:第一,如何交換大使,也許在台灣問題上有困難,我不知道戴高樂將軍在這個問題上最後會作出什麼決定。
周:中國反對製造"兩個中國"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不會改變的,即情不叫"中華民國",叫台灣政府,也不能接受。蔣介石也反對"兩個中國"。最近在日本召開的奧運會上,蔣介石要用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國際奧委會只准他用台灣名義參加,蔣介石拒絕參加。蔣介石也說台灣同大陸的關系是內政問題。這就是說,他承認他所挑起的內戰至今尚未結束,直到今天,他還是這樣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意見一致,只有美國不同意。現在我再舉一個恰當的例子,美國南北戰爭〔7〕的時候,有林肯〔8〕政府,有南方政府〔9〕,世界各國只能承認一個美國政府,不能承認兩個。我們認為台灣同大陸的關系是內政問題,這一點不能動搖。上次已經談過,你是了解的,希望不會有什麼誤解。
富:我的意願不是推動中國同法國建立使中國不愉快的外交關系,如果沒有台灣問題上的困難,我們准備建交。明確地說,我們有可能現在就在建交問題上取得協議,也許還要等待一個時期。戴高樂將軍知道你們的全部看法以後,有可能作出完全符合你們意願的決定,也許戴高樂認為要等待一個時期,再交換大使。但在這方面應該作出安排,時機成熟時就可以實行,因此要詳細了解你們的意見。第二個方案,在建交前能做些什麼,我可以把這方面的各種可能性報告戴高樂。今天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排除英國式的解決辦法。如果我們要採取行動,那就交換大使,如果要發展經濟、文化關系,我們可以研究最好的辦法,如派遣常駐機構,政府的或者民間的。
周:是貿易機構嗎?
富:可以包括經濟、文化、交換大學生等。你們如何考慮第一個方案?如果明天法國承認中國,可能台灣主動同法絕交,這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困難的是我們不能肯定蔣介石會採取什麼態度。
周:對,他不是一個人,背後有美國。
富:如果明天法國承認中國,法國需要通知台灣。如果台灣不作任何錶示,照中國的想法,法國應該撤回駐台灣的人員。這樣,你們會完全滿意,但法國為難,因為這是突如其來的,不愉快的措施。戴高樂沒有授權我表示這樣的態度,但我想徵求你們的意見,中法建交後,可否在台灣保留一個人,降低級別。
周:這不可能。英國承認中國政府為唯一的合法代表,在英國沒有蔣介石的代表,但是英國在台灣有領事,在聯合國支持蔣介石,所以造成目前的半建交狀況。如果法國也採取同樣的辦法,對雙方都不愉快。
富:困難的是這種情況已經延續了十三年,如果法國沒有蔣介石的代表,可以承認新中國,不承認台灣。你們提出的理由都對,而十三年前同現在的情況一樣。這就是說,法國在十三年前就犯了一次錯誤。我個人很願意承認這次錯誤,但作為一個大國,很難承認這種錯誤。我願意同你們共同找出一個辦法,使法國不致對過去的錯誤表示懺悔。
周:第二個方案呢?
富:像你所建議的那樣,在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之前,比較全面地發展兩國關系,建立貿易機構。
周:今天就談到這里,關於兩國關系,我們初步交換了意見,以後還可以繼續談,也可以談其他問題。
注釋
〔1〕孟戴斯-弗朗斯(一九○七~一九八二)法國前總理,激進社會黨領袖。一九五四年六月至一九五五年二月曾組織政府。
〔2〕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參見本書《我們為什麼反對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一文注〔1〕。
〔3〕抵抗運動時期,指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法國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佔領的斗爭時期。
〔4〕貝當傀儡政權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傀儡政權。亨利·菲利普·貝當(一八五六~一九五一)原是法蘭西共和國內閣總理。一九四○年投降納粹德國,組織"法蘭西國家",出任國家首腦。一九四五年八月法國解放後,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無期徒刑)。
〔5〕日內瓦會議,參見本書《在日內瓦會議上的發言》一文注〔1〕。
〔6〕皮杜爾指喬治·皮杜爾(一八九九~一九八三),法國前總理,人民共和黨領袖。一九四六年六月至十一月、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五○年六月曾兩度組織政府。多次任外交部長。
〔7〕美國南北戰爭也稱美國內戰,是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由美國南部種植園主奴隸制與北部資產階級僱傭勞動制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在戰爭過程中,代表北部資產階級利益的聯邦政府總統林肯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並採取其他民主措施,激發了工人、農民和黑人的革命鬥志,因而聯邦政府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經過這次戰爭,美國的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8〕林肯指阿伯拉罕·林肯(一八○九~一八六五),美國共和黨人,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期間任美國總統。他領導了對南方奴隸制的戰爭,頒布了著名的《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這里引用的林肯的話,一般譯為政府應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參見林肯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的演說》(《林肯選集》,第239~240頁,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9〕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部十一個州脫離聯邦政府,另立代表奴隸主利益的政府,通稱南方政府。一八六五年四月這個政府在戰敗後結束。
⑧ 根據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障礙有哪些,並說明促成兩國建交的原因是什麼
新中.國誕生不久,從1950年1月到3月,西方國.家如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瑞士先後予以承認並建立了外交關系。當時,胡志明領.導的越南人.民抗法斗.爭如火如荼,因為中.國堅決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戰爭。法國政.府因此拒絕承認新中.國。
1954年4月至7月,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召開,周.恩.來率團出席。會.議初期,法國本來可以直接同中.國對話。但法國當時的總.理拉尼埃是主戰派,不謀求實現印度支.那和平,因此在會.議初期,中法雙方沒有進行接.觸。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法國拉尼埃政.府倒.台,孟戴斯-弗朗斯組閣。接著,他以總.理兼外長身份出席了日內瓦會.議。同年6.月19日,孟戴斯-弗朗斯總.理曾到瑞士伯爾尼中.國大使館會見周總.理。這是中法兩國總.理首次會晤。這次會晤,在一定意義上乃是打開兩國關系的起點。孟戴斯-弗朗斯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我深感法國不承認事實上存在的新中.國是不現實的。我有.意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可惜我的政.府很快就倒.台了。」
多次磋商達成建交協議
富爾回到巴黎後,1963年12月12日,法國外.交.部派公使銜的歐洲司司長雅克·德博馬歇來瑞士會見李清泉大使。他說:在1961年6.月擴大的日內瓦會.議期間,陳.毅外長和法國外長德姆維爾談過發展中法關系問題。不久前,富爾訪華又同中.國領.導人談了法中建交問題。法國認為,法中雙方都有建交的共同願望,建立外交關系的時機已經成熟。
德博馬歇談完後,李大使表示:將報告我.國政.府後再予答復。很快我.國外.交.部發來了同法方談判的具體指示,總的精神是:原則問題要堅定,不能有任何含糊。具體做法可以靈活,爭取盡快達成協議。
19⑥4年1月2日下午,法方代.表德博馬歇應約來到中.國駐瑞士大使館繼續與我.國政.府談判代.表李清泉大使會談。
李大使提出按照北.京商談的互換照會方式。德博馬歇答復,他帶來的方案也是按照北.京會談精神提出的,只是方式愈簡單愈好。19⑥4年1月9日,德博馬歇又如約來到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德博馬歇先復述了李清泉大使1月2日會談提出的方案,然後說:法方認為法中雙方已就建交公報達成了協議,提出在1月27日或28日巴黎時間中午12時,在北.京、巴黎同時發表公報。對我.國將單獨發表聲明一事,德博馬歇未正面表態,而採取復述李清泉大使1月2日方案的方式予以確認。
接著,雙方就發表公報的時間進行磋商。李大使根據國內指示,指出在北.京時間19⑥4年1月27日下午1點半或2點半,雙方同時發表公報。
德博馬歇說:法國《世界報》每日下午3時出版,希望能及時在該報上宣布建交消息,故提出在巴黎時間12時發表公報。這樣中法建交協議就達成了。
同年2月23日,中法兩國使館的臨時代.辦同時到達駐在國首都。從此,中法兩國友好關系的歷.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⑨ 兩國間建交與非建交的實質意義是什麼
建交
建交,即建立外交關系,是兩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經過協商談判,就建立外交關系、派駐外交代表等問題達成協議,並互派外交代表後,外交關系即正式成立。兩國的建交協議通常以發表聯合公報或換文等形式公布。
外交是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
外交與間諜活動是息息相關的。大使館同時是外交官和間諜的基地,有些外交官是明的間諜。比如武官的任務包括盡量獲取所駐國的軍事情報。他們不隱蔽他們的這個任務,一般也只能獲得所駐國願意讓他們獲得的情報。許多大使館內也有隱蔽的間諜,他們在大使館內的職務只不過是一個掩護,而他們的真正任務是收取非法的情報,一般是管理和調節當地的間諜圈。一般來說大使館內的間諜本身很少直接去偷取情報,他們的真正身份也很容易暴露。有時這樣的間諜身份暴露後會被驅逐,但更可能的是當地的反間諜機關會利用這些間諜來試圖監視他們、利用他們來暴露其他間諜的身份或者利用他們來提供假情報。
間諜獲取的情報在外交過程中也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沒有間諜衛星和間諜報告的幫助裁軍條約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的。間諜獲取的情報對外交的任何方面,從貿易協議到領土爭端,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維基網路
⑩ 兩國建交文本內容
(1979.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再次強調: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