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遺產糾紛案
A. 季承的相關信息
2008年12月25日中午,記者專訪季承。季承認為:季先生把所有財產捐贈北大是不合法的,因此,捐贈是無效的。我們、包括我的子女都認為,這些財產都是季家的。捐贈,我們也不反對,但是要合理合法。即便我們把財產要回來,今後如何處置這些財產,有一個方向仍然是捐贈。季承說:在沒有別的路可走的情況下,只能進入司法途徑,現在正在准備。但是,在進入司法程序之前,我們也是希望和北大領導有一個理智的接觸和溝通。從司法角度來講,還有一個方式就是調解。季先生的工資、存款、家裡的鑰匙、收藏的東西等全都在北大的手裡,這種狀況很不合理。季先生現在住院的部分費用也是自費,他的日常花銷、陪護費等,都要自己負擔,所以我們希望把季先生的工資、存款等交還我們家屬保管,這應該是合理合法的吧。
曾與父親13年不相見
作為「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兒子,季承自小卻很少得到父親的教誨,父子關系一向冷淡,並曾被父親「趕出家門」。當他質疑季羨林書畫捐贈的合法性時,被認為是覬覦繼承財產。
季承面對外界時,常用「季先生」來稱呼父親。這不僅是表面的疏離,也是內心情感上的疙瘩。季承承認,雖然父子關系「表面上很好」,但的確存在「不和諧」的地方。一方面是由於從小長時間的分離造成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與父母在那個時代下不理想的婚姻有關。
季承與父親首次見面是在1946年,那年他剛11歲,季承從廣播電台里知道父親要回國了。他出生不到3個月,父親就去了德國留學。11年來,他和母親以及祖母,只知道季羨林留學德國,杳無音信,身處「二戰」的中心,生死不明。過去只在照片上看到的父親,如今一下子來到面前。這對11歲的季承來說,有點不適應,他對留洋歸來的季羨林「很陌生」。父親給他和姐姐帶了禮物,每個人一支鋼筆,當時這還是稀罕物件,叫「金筆」,他感到「很新鮮」。季承還沒來得及與父親熟悉起來,季羨林就回北京到北大教書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濟南的家。
1952年季承到北京來到俄文專修學校(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念書後,與父親的見面機會才多了一些。但是,17歲的季承並沒有和父親住在一起,而是住校。在這個內心萌動的年齡,他內心的想法和情感,不太會對父親說。季羨林也疏於對季承進行指導和關心。工作後,父子倆的單位同在中關村,雖然見面多了起來,但這並沒讓季承和父親變得有所親近。「與父親熟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季承說。
1962年,母親和祖母搬到了北京。在季承的記憶中,這一段時期是他的家庭「最美好的時光」。一家人經常相聚,其樂融融。他在這一年和第二年,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不幸的是,「文革」中季羨林被批鬥關進了「牛棚」。季承不敢去見面,父子關系又一度有了疏離感。
1995年,父子之間的矛盾開始表面化了,並最終決裂。外界傳言,是由於他和保姆關系曖昧,為季老所不容。季承解釋是,是由於別的原因,而不是因為與保姆的關系。 季承表示,從1995年起,他與父親有一段時間不來往,冷靜下來後,父子都有願望解決分歧。在2002年季老住進301醫院前,他想見季老很方便。在2002年後,他再想見季老時,確實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撓。但是,季承不想具體說出其中的原委。
在輿論看來,季承成了悲劇性人物,因受阻撓,13年未能見到父親。北大也因此成為網路輿論的眾矢之的。但在季承看來,所謂「13年父子未見」,沒有媒體說的那麼誇張。季承說,在這件事上,阻撓他們父子相見的只是「某些人」。這些人可能和北大有一定關系,但並不能代表北大。只能說,北大有一定責任。「總的來說,北大對季老照顧得很好啦。」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季老委託北大將季承拒之門外。北大相關人士稱,季老無論是住院前還是住院後,對見誰不見誰都有著絕對的自主權。至於13年父子未見另有隱情,2003年3月,季羨林曾親筆給當時北大外國語學院領導吳新英去信稱不願意見季承。信中稱:「季延宗(季承)此次來301醫院完全另有用心……反正我決不見他。我見誰不見誰的權利總還有吧。」
季承手裡有這封信的復印件。但季承認為他們的工作應該是做撮合,而不是這樣簡單地把信給他就不管了。而且,季承並不相信這是季老的真實意思。「這封信是怎麼寫出來的,又有故事。」季承說。
對於外界質疑「季承的動力是想要回季老的財產」。季承的回應是:「不能叫做動力,本來的意圖是,季先生的捐贈是不合法的,因此,捐贈是無效的。我們,包括我的子女都認為,這些財產都是季家的。捐贈,我們也不反對,但是要合理合法。即便我們把財產要回來,今後如何處置這些財產,有一個方向仍然是捐贈。」
2008年11月7日,73歲的季承,到北京301醫院看望98歲的父親季羨林老先生。13年無法見面的一對白發父子,久別重逢, 喜極而泣。
在301醫院的病房裡,一見到父親,季承就跪了下來,淚水濕襟。父子間隔13年,一對都到了耄耋之年的父子終於再次相認、相見,令人唏噓。季承說,見到父親後,過往的事端歷歷湧上心頭,父子之間的矛盾,也被相見的歡樂消融了。
遺產風波
2010年8月,國學大師季羨林之子季承在博客上撰文《就設立季羨林獎金一事致北大領導人的一封信》。文章提出了對季老遺產的處理方案。
2009年,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後,財產紛爭風波乍起。季老獨子季承、「關門弟子」錢文忠,季老前秘書李玉潔、李氏乾女兒王如紛紛登場,為其財產去向爭執不休。去年年底,此事更是因季老故居被盜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警方當時為案件定性也煞費心思——到底是盜竊還是遺產爭奪?
時隔一年多,因著《我和父親季羨林》而備受爭議的季承再次將那場未了的風波擺上檯面,引起關注。
季承在文中提出了關於建立季羨林獎金的初步設想,並希望這個設想可以「佐證」他追討在北大保管的季先生文物的意圖——「我們不是為了錢,是為社會做貢獻。」
季承對這一獎學金的設想只是初步想法,存有不少未知數。就連該獎金基金數額也被設定為「X億元」。此前,對於季老身後財產總額一直沒有明確統計。
至於基金來源,季承說,以季羨林遺留的文物、個人和有關機構的捐獻為主。其中,前者數額至少為一億元人民幣,至於拿出多少放在基金里,則由季羨林遺產繼承人協商確定。
季承計劃,該獎學金每年獎金數額在300萬~500萬元。每個單項獎金數額為30萬~50萬元,每年共10項,平均分布在國內外東方學、中國國學、歷史語言學、翻譯作品、散文雜文等五個領域。
基金管理則由北京大學、季羨林國學院、臨清市人民政府、季羨林遺產繼承人組成管理委員會管理,「原則是前三個單位每年輪流主持」。「基金交由可靠運作單位運作,保證基金安全及穩定的收益。」
盡管基金來源尚未確定,季承已經想好了具體評獎的流程和標准,並提出一個實現期限——「我希望這一設想,能夠在季羨林先生誕生100周年時,即2011年8月2日實現。」
季羨林之子:
北大尚未歸還季老文物
季羨林秘書:
季老遺囑財產捐給北大
與方案同時置於網上的還有一封《就設立季羨林獎金致北京大學領導人的公開信》。季承在信中表態:「季先生逝世已經一年多了,但至今你們仍不歸還他的文物。」季承在博客中再三督促北大。「這是處理我父親季羨林先生遺產的一個方案。為了實現這個方案,希望北大能將季先生委託其保管的文物盡快交還。為此事,我已經交涉了很長時間,但直到現在,北大領導人沒有給過任何答復。」
記者了解到,季羨林的大部分東西,目前都由北京大學保管。「北大之前曾經向我和我父親表示,只要他明確提出應該交還的,都會交還。」但交涉一年來,事情並無實質進展。而關於繼承人的問題,季承也曾明確表示:「繼承人不是我自己,還有我姐姐的兒子,這個無需迴避。」
此前,季承曾公開表示,父親的遺產全歸他所有。李玉潔則稱,季老立遺囑表明財產都捐給北大。
正式立案
2012年8月8日,季羨林之子季承與北大方面就季羨林遺產產生的糾紛終於進入訴訟程序。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已就季承起訴北京大學一案正式立案,季承在起訴書中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原物返還2009年1月13日被告清點保管季羨林文物、字畫577件」。
B. 求季老(季羨林)事例
故居被盜
一度沸沸揚揚的季羨林遺產風波,在季羨林去世後曾暫歸寂靜,不想此事又起波瀾。季羨林之子季承透露,季羨林位於北大朗潤園的家中玻璃被人砸碎,近五千冊古書和一些雕塑、文物丟失,12月16日,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報案,並向北大校方反映情況。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說,失竊物品價值起碼以百萬計。 昨天,北京大學在校網對此事作出說明,並表示已經在今年6月將房屋及屋內所有物品移交季羨林之子季承。季承接受采訪時稱,曾雇一男子為季老看門,被解僱後他不願離開並強行進屋居住,房屋遭竊後,他的行李不見蹤影。 遭竊的房屋在一層,門窗老舊,有個籬笆圍的小院子,籬笆倒在地上,沒有安裝防護網和防護欄。 季承說,16日上午9點左右,他和幾位親友到朗潤園13號樓另一處房屋整理季老遺物,未發現異樣。中午11點半左右,他來到出事房屋,推開門發現存有近5000冊古籍的會客室內被搬空,《四部叢刊》《二十四史》《全唐書》等線裝古籍全部遭竊,6座季老先生半身銅像、1尊1.5米佛像、10尊銅制佛像菩薩像和許多照片也不知去向。會客室窗戶有一個大洞,能從這里打開房門。 季承打開另一間存放書和雜志的屋子,「裡面都是現代書,只能當廢紙買,沒那麼高價值就沒丟」。他話鋒一轉,「要說丟,這屋子就只有小方的東西丟了」。季承說,小方為季老看門10多年,與季老前秘書李玉潔熟稔,工作期間一直住在遭竊房間的隔壁。今年5月,小方被季承解僱,但他不願離開。季承更換門鎖,另雇看門人,住在季老生前所住房間內。季承說,據新的看門人說,小方曾多次卸下會客室窗戶的玻璃進來住。一個多月前,季承請人封住玻璃,沒有再聽說小方進人季家,但他的枕頭、床單等生活用品仍留在原來的屋子裡,「16日,他的東西都沒了」。 至於是否認為小方嫌疑較大,季承說:「我不能自己下結論,故事我講的很明白了,也把知道的線索告訴警方」。他一再表示,此事很可能是熟悉季老遺物的人所為,「另一個單元就不好偷,東西也沒這間屋子的珍貴」。 季承表示,遭竊物品曾由北大拍照、登記,正在由專家鑒定其價值,目前沒收到北大方面回復。 北大方面稱,此前根據季羨林的意願,學校已於今年6月19日和季承一起,對朗潤園13公寓季羨林住所整理清點,對重要書籍、物品登記造冊,並將物品清單、住所鑰匙和所有書籍、物品全部移交給了季承。 據海淀警方透露,警方在16日接到報警後立即展開調查,並已調取季羨林舊居周邊道路15日晚到16日中午的監控錄像,案件正在偵查中。 20日,季羨林先生生前的男保姆方咸(小方)如和季老前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王如被警方抓獲。記者得知,20日晚上11點左右,嫌疑人被帶到海淀刑警隊北部隊進行突審。次日凌晨3點左右,嫌疑人被帶往看守所。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該案件還有另外兩名嫌疑人同時被警方控制。 昨天中午,記者就嫌疑人被抓獲一事向季承先生進行詢問,季承先生稱,嫌疑人被抓一事也是通過媒體的采訪才得知,之前並未聽說相關消息。另有一名老先生表示,季羨林老先生生前已經和兒子的關系比較僵持,平時幾乎不進行任何溝通。據了解,該案件不是簡單的盜竊案件,還牽扯一些經濟糾紛,被盜竊的財物也並沒有媒體之前報道的那麼多。
就季羨林北大舊居遺物被盜一事,北京大學曾發布聲明,稱北大高度關注此事,並積極配合公安部門開展偵破工作。 北大在聲明中表示,學校領導對此高度關注。根據北京大學新聞中心的回應,此前,根據季羨林先生的意願,學校有關方面已於2009年6月19日和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一起對朗潤園13號公寓季羨林先生住所共同進行了整理、清點,並將物品清單、住所鑰匙和所有書籍、物品全部移交給了季承。 據北大老師透露,這次的兩位嫌疑人與北大並無關系,前男保姆方咸如是季羨林過去聘請的管家,並不是如一些報道所稱為北大指派,「北大從來沒有為任何人配備勤務員,聞所未聞。」但是北大一些老師反映,他作為季羨林的男保姆,曾經是季羨林生前最信任的人。季羨林生前曾經給他寫條,除非有季羨林簽名,不讓任何人進他的門。而另一位嫌疑人王如是季羨林遺體告別會上「烏龜門」事件主角,她曾稱自己是北大公管研究中心老師,北大方稱並無此人。 季羨林死後,曾在其身邊工作多年的第二任秘書李玉潔成為了與其兒子季承相對的利益方,知情人士透露,方咸如和王如都是李玉潔方人員,而李玉潔是季羨林過去所在的北大南亞研究所秘書,為北大工作人員。現因年齡較大,長期住院。
C. 季羨林遺產失竊案
2009年12月16日中午,海淀區燕園派出所接到季羨林之子季承110報警:稱北大朗潤園13號公寓原季羨林先生住所被盜,季羨林先生生前大量藏書和文物失竊。其中,有明確數目的線裝書就有4351冊,此外還有嘉慶殿本全唐文4大箱和全套二十四史,丟失書籍總數將近5000冊。警方很快鎖定嫌疑人為方咸如和王如,其中方咸如原為北大保安,10多年前被季羨林前秘書李玉潔推薦成為季羨林在朗潤園家中的管家,季承與季羨林冰釋前嫌後,方咸如被季承解僱;王如則是季羨林前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
案件偵破後,由於出現了此事界定為盜竊還是因糾紛引起的財物流失以及被盜物品該如何定價?偵查機關內部出現分歧,所以案發後大約一年的時間,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對季羨林遺產被盜案一直三緘其口,使該案顯得異常神秘。
今年3月從獨家渠道獲悉,此前一直由海淀警方負責偵查海淀檢察院批准逮捕的方咸如和王如,升級由市檢一分院訴至北京市一中院。起訴書指控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之下,於2009年12月15日20時許採用破窗入室的方式進入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朗潤園13號公寓201號季羨林故居內,秘密竊取各種書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經鑒定價值共計人民幣3339195元)。後王如在得知被害人報案後,又夥同方咸如將所盜財物轉移至他處藏匿。
王如、方咸如作案後被查獲歸案,被盜物品已追回並發還。
D. 一審法院判我勝訴,二審對方沒有新證據繼續上訴。請問二審法院還要開庭嗎如果開庭是否和一審一樣
對方繼續上訴,通常多會開庭審理。可能對方有新證據,而你不知道。但會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如果開庭,程序是和一審一樣。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4)季羨林遺產糾紛案擴展閱讀:
案例:
2009年,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辭世。然而,與其遺產有關的糾紛卻一直沒有停歇。今年3月6日,涉及649件文物、書畫最終歸屬的「季承訴北大返還原物糾紛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但據媒體報道,此案被申請延期審理,沒有當庭宣判。
記者從該案原告季承處了解到,本案於3月27日上午繼續開庭。已是82歲高齡的季承表示,本次庭審很關鍵,自己會再次發言申述上訴理由。
一審原告敗訴 曾稱「不拒絕與北大和解」。
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審理。庭審焦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第一,請求返還原物是否於法有據;第二,贈與協議是否有效;第三,贈與協議是否具有公益性。
季羨林之子季承起訴稱,2008年12月季羨林曾書囑「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里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全權委託我的兒子季承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
對於季承的起訴,北京大學答辯稱:季羨林先生未有撤銷《捐贈協議》的行為,且《合同法》明確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可以撤銷的規定。季承提出「返還原物主張」沒有依據。
經過審理,8月16日,北京一中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一審宣判,駁回原告季承的全部訴訟請求。季承當庭表示上訴。
二審延期審理 3月27日繼續開庭。
3月6日,這件頗受關注的案子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季承到庭參加庭審。季承說,當初父親季羨林與北大之間僅為「字畫藏品暫存關系」,一審法院卻將字畫認為「有扶貧、救災等公益性質」而不可原物返還所有權人的贈品,屬於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