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交換機協議

交換機協議

發布時間: 2020-11-22 14:28:55

❶ 主要的交換機協議有哪些

其實應該說交換機支持哪些功能更合適吧?
二層交換機一般要求支持802.1q(就是劃VLAN)、SNMP、限速、廣播風暴控制、ACL、組播這些常見的功能;
三層交換機是在二層的基礎上支持如靜態路由、RIP、OSPF、ISIS、BGP等路由協議,有時候會要求支持MPLS、GRE、L2TP、IPSec等隧道協議,或者如策略路由、快速重啟等管理功能要求。
總之互聯網的協議非常之多,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實際業務需求來定。

❷ 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連接需要配置什麼協議

如果只是鏈狀鏈接,則只需連好線,就能通;如有VLAN配置的需要,則需要配上VLAN,在兩台交換機之間配Trunk介面,兩台交換機各自接電腦的口配置成Access介面。如果你的交換機需要鏈接成環狀(有保護作用,一邊鏈路斷了,還可以走另一邊),那麼兩台交換機需要啟用STP協議(標準的有STP,RSTP,MSTP,以及思科的PVST等等,都是起相同作用的,只是有些倒換快些,有些是配合VLAN而生的協議,通常用RSTP或者MSTP)

❸ 虛擬交換機協議是幹嘛的

這是一個網路工程技術問題。在傳統的網路工程中,交換機主要使用物理介面實現網路連接。但是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要求把多個物理交換機虛擬化一個邏輯交換機,這樣就需要虛擬交換機協議來開啟虛擬化。虛擬交換機不僅可以使用STP,VRRP協議,而且能夠減少設備數量,簡化網路架構。

❹ 交換機如有協議優先順序

Priority域,佔3bits,表示報文的優先順序,取值0到7,7為最高優先順序,0為最低優先順序。

❺ 交換機埠在什麼情況下協議down

好多種情況
如果是二層的路線協議DOWN的話:
1、沒插網線
2、線序錯了,交叉線用成直通線之類的
3、埠壞了
如果是三層的協議的話:
1、封閉不匹配
2、介面的狀態不匹配

FastEthernet0/2 is up, line protocol is down (no connected)這就是二層協議沒起來的原因。沒有接上線纜。line protocol線路協議

二層協議就是物理上的協議,你把線纜撥了,那個介面就Down

❻ 思科交換機 協議封裝 encapsulation

提示:埠模式為auto的不能配置為trunk(在三層上會出現)
解決方法: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先在介面下配置封裝802.1q協議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ok了

❼ 乙太網里交換機與交換機的通信採用的什麼協議

CSMA/CD只是通信機制而已,交換機裡面採用了很多協議,但是准確的說2層交換機之間的單純的數據通信不採用任何協議,他們只是單純的報文轉發而已,根據不同形式的交換機,轉發的具體過程不同,但他們只是排隊將報文按照MAC轉發表轉發而已,並不採用路由器似的3層或者3層以上的協議

❽ 交換機生成樹協議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生成樹協議基本原理
生成樹協議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自然界生長的樹是不會出現環路的。如果網路也能夠像一棵樹一樣的生長就不會出現環路。因此STP協議中定義了根橋(Root Bridge)、根埠(Root Port)、指定埠(Designated Port)、路徑開銷(Path Cost)等概念目的就在於通過構造一棵自然樹的方法達到剪裁冗餘環路的目的同時實現鏈路備份和路徑最優化。為了實現這些功能交換機之間就必須進行一些信息交流這些信息交流單元成為配置消息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STP BPDU為二層報文數據區攜帶了用於生成樹計算的所有有用信息所有支持STP協議的交換機都會接收並處理收到的BPDU報文。用於構造這棵樹的演算法稱為生成樹演算法SPA(Spanning Tree Algorithm)STP的基本思想是生成「一棵樹」樹的根是稱為根橋的交換機根據橋ID不同較優的交換機被選為根橋任意時刻只能有一個根橋。由根橋開始逐級形成一棵樹根橋定時發送配置消息非根橋接收配置報文並轉發如果某台交換機能夠從兩個以上的埠收到配置報文則說明從該交換機到根有不止一條路徑便構成了循環迴路從此交換機根據埠的配置選出一個埠並把其他的埠阻塞消除循環。當某個埠長時間不能接收到配置報文的時候交換機認為埠的配置超時網路拓撲可能已經改變此時重新計算網路拓撲重新生成一棵樹。
生成樹協議的主要功能有兩個:
一是在利用生成樹演算法、在乙太網絡中,創建一個以某台交換機的某個埠為根的生成樹,避免環路。
二是在乙太網絡拓撲發生變化時,通過生成樹協議達到收斂保護的目的。

❾ 配置路由器與交換機的協議

三層交換機當然取代不了路由器,交換機有強大的數據交換能力,而路由器有強大的定址、路由、流量控制能力。要是讓三層交換機花很多時間來定址、路由、處理流量,那樣,三層交換機的交換性能將大大降低。
下面有一個文檔,你看看就更清楚了。
三層交換機與路由器的比較

為了適應網路應用深化帶來的挑戰,網路在規模和速度方向都在急劇發展,區域網的速度已從最初的10Mbit/s 提高到100Mbit/s,目前千兆乙太網技術已得到普遍應用。在網路結構方面也從早期的共享介質的區域網發展到目前的交換式區域網。交換式區域網技術使專用的帶寬為用戶所獨享,極大的提高了區域網傳輸的效率。可以說,在網路系統集成的技術中,直接面向用戶的第一層介面和第二層交換技術方面已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但是,作為網路核心、起到網間互連作用的路由器技術卻沒有質的突破。在這種情況下,一各新的路由技術應運而生,這就是第三層交換技術:說它是路由器,因為它可操作在網路協議的第三層,是一種路由理解設備並可起到路由決定的作用;說它是交換器,是因為它的速度極快,幾乎達到第二層交換的速度。二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和路由器這三種技術究竟誰優誰劣,它們各自適用在什麼環境?為了解答這問題,我們先從這三種技術的工作原理入手

1.二層交換技術

二層交換機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它能夠讀取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並根據MAC地址來進行交換。交換機內部有一個地址表,這個地址表標明了MAC地址和交換機埠的對應關系。當交換機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首先讀取包頭中的源MAC地址,這樣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機器是連在哪個埠上的,它再去讀取包頭中的目的MAC地址,並在地址表中查找相應的埠,如果表中有與這目的MAC地址對應的埠,則把數據包直接復制到這埠上,如果在表中找不到相應的埠則把數據包廣播到所有埠上,當目的機器對源機器回應時,交換機又可以學習一目的MAC地址與哪個埠對應,在下次傳送數據時就不再需要對所有埠進行廣播了。二層交換機就是這樣建立和維護它自己的地址表。由於二層交換機一般具有很寬的交換匯流排帶寬,所以可以同時為很多埠進行數據交換。如果二層交換機有N個埠,每個埠的帶寬是M,而它的交換機匯流排帶寬超過N×M,那麼這交換機就可以實現線速交換。二層交換機對廣播包是不做限制的,把廣播包復制到所有埠上。
二層交換機一般都含有專門用於處理數據包轉發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晶元,因此轉發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2.路由技術

路由器是在OSI七層網路模型中的第三層--網路層操作的。路由器內部有一個路由表,這表標明了如果要去某個地方,下一步應該往哪走。路由器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首先把鏈路層的包頭去掉(拆包),讀取目的IP地址,然後查找路由表,若能確定下一步往哪送,則再加上鏈路層的包頭(打包),把該數據包轉發出去;如果不能確定下一步的地址,則向源地址返回一個信息,並把這個數據包丟掉。
路由技術和二層交換看起來有點相似,其實路由和交換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在傳送數據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技術其實是由兩項最基本的活動組成,即決定最優路徑和傳輸數據包。其中,數據包的傳輸相對較為簡單和直接,而路由的確定則更加復雜一些。路由演算法在路由表中寫入各種不同的信息,路由器會根據數據包所要到達的目的地選擇最佳路徑把數據包發送到可以到達該目的地的下一台路由器處。當下一台路由器接收到該數據包時,也會查看其目標地址,並使用合適的路徑繼續傳送給後面的路由器。依次類推,直到數據包到達最終目的地。
路由器之間可以進行相互通訊,而且可以通過傳送不同類型的信息維護各自的路由表。路由更新信息主是這樣一種信息,一般是由部分或全部路由表組成。通過分析其它路由器發出的路由更新信息,路由器可以掌握整個網路的拓撲結構。鏈路狀態廣播是另外一種在路由器之間傳遞的信息,它可以把信息發送方的鏈路狀態及進的通知給其它路由器。

3.三層交換技術
一個具有第三層交換功能的設備是一個帶有第三層路由功能的第二層交換機,但它是二者的有機結合,並不是簡單的把路由器設備的硬體及軟體簡單地疊加在區域網交換機上。
從硬體上看,第二層交換機的介面模塊都是通過高速背板/匯流排(速率可高達幾十Gbit/s)交換數據的,在第三層交換機中,與路由器有關的第三層路由硬體模塊也插接在高速背板/匯流排上,這種方式使得路由模塊可以與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塊間高速的交換數據,從而突破了傳統的外接路由器介面速率的限制。在軟體方面,第三層交換機也有重大的舉措,它將傳統的基於軟體的路由器軟體進行了界定,其做法是: 對於數據包的轉發:如IP/IPX包的轉發,這些規律的過程通過硬體得以高速實現。
對於第三層路由軟體: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維護、路由計算、路由的確定等功能,用優化、高效的軟體實現。

假設兩個使用IP協議的機器通過第三層交換機進行通信的過程,機器A在開始發送時,已知目的IP地址,但尚不知道在區域網上發送所需要的MAC地址。要採用地址解析(ARP)來確定目的MAC地址。機器A把自己的IP地址與目的IP地址比較,從其軟體中配置的子網掩碼提取出網路地址來確定目的機器是否與自己在同一子網內。若目的機器B與機器A在同一子網內,A廣播一個ARP請求,B返回其MAC地址,A得到目的機器B的MAC地址後將這一地址緩存起來,並用此MAC地址封包轉發數據,第二層交換模塊查找MAC地址表確定將數據包發向目的埠。若兩個機器不在同一子網內,如發送機器A要與目的機器C通信,發送機器A要向「預設網關」發出ARP包,而「預設網關」的IP地址已經在系統軟體中設置。這個IP地址實際上對應第三層交換機的第三層交換模塊。所以當發送機器A對「預設網關」的IP地址廣播出一個ARP請求時,若第三層交換模塊在以往的通信過程中已得到目的機器C的MAC地址,則向發送機器A回復C的MAC地址;否則第三層交換模塊根據路由信息向目的機器廣播一個ARP請求,目的機器C得到此ARP請示後向第三層交換模塊回復其MAC地址,第三層交換模塊保存此地址並回復給發送機器A。以後,當再進行A與C之間數據包轉發進,將用最終的目的機器的MAC地址封裝,數據轉發過程全部交給第二層交換處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換。既所謂的一次選路,多次交換。

第三層交換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有機的硬體結合使得數據交換加速;

優化的路由軟體使 得路由過程效率提高;

除了必要的路由決定過程外,大部分數據轉發過程由第二層交換處理;

多個子網互連時只是與第三層交換模塊的邏輯連接,不象傳統的外接路由器那樣需增加埠,保護了用戶的投資。

4.三種技術的對比

可以看出,二層交換機主要用在小型區域網中,機器數量在二、三十台以下,這樣的網路環境下,廣播包影響不大,二層交換機的快速交換功能、多個接入埠和低謙價格為小型網路用戶提供了很完善的解決方案。在這種小型網路中根本沒必要引入路由功能從而增加管理的難度和費用,所以沒有必要使用路由器,當然也沒有必要使用三層交換機。

三層交換機是為IP設計的,介面類型簡單,擁有很強二層包處理能力,所以適用於大型區域網,為了減小廣播風暴的危害,必須把大型區域網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劃他成一個一個的小區域網,也就是一個一個的小網段,這樣必然導致不同網段這間存在大量的互訪,單純使用二層交換機沒辦法實現網間的互訪而單純使用路由器,則由於埠數量有限,路由速度較慢,而限制了網路的規模和訪問速度,所以這種環境下,由二層交換技術和路由技術有機結合而成的三層交換機就最為適合。

路由器埠類型多,支持的三層協議多,路由能力強,所以適合於在大型網路之間的互連,雖然不少三層交換機甚至二層交換機都有異質網路的互連埠,但一般大型網路的互連埠不多,互連設備的主要功能不在於在埠之間進行快速交換,而是要選擇最佳路徑,進行負載分擔,鏈路備份和最重要的與其它網路進行路由信息交換,所有這些都是路由完成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可能使用二層交換機,但是否使用三層交換機,則視具體情況而下。影響的因素主要有網路流量、響應速度要求和投資預算等。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區域網內部的數據交換,揉合進去的路由功能也是為這目的服務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沒有同一檔次的專業路由器強。在網路流量很大的情況下,如果三層交換機既做網內的交換,又做網間的路由,必然會大大加重了它的負擔,影響響應速度。在網路流量很大,但又要求響應速度很高的情況下由三層交換機做網內的交換,由路由器專門負責網間的路由工作,這樣可以充分發揮不同設備的優勢,是一個很好的配合。當然,如果受到投資預算的限制,由三層交換機兼做網間互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