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協議在哪裡
A. TCP/IP協議的路徑在哪啊
使用寬頻路由器的來話一自般建議手工指定電腦的IP地址和DNS等參數,設置方法參考下文。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系統,請點擊 「網上鄰居」――> 「本地連接」――>「屬性」――>「Internet協議 (TCP/IP)屬性」
TCP/IP協議中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互聯協議,又名網路通訊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協議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B. 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在哪
xp:連接網路後按網上鄰居-查看網路鏈接(或直接在任務欄點開右下角的網路圖標)-本地連接(或現用專連接)-屬性-拉下去-tpc-ic
win7,win8,win8.1:網路屬-網路和共享中心(或右擊任務欄網路圖標)-點當前連接(例如wi-fi或本地連接)-屬性
即可
C. tcpip是什麼,幹嘛用的,在哪
Tcpip是一個網路通信模型,以及一整個網路傳輸協議家族,為互聯網的基礎通信架構。Tcpip常被通稱為TCP/IP協議族,簡稱TCP/IP。tcpip協議中,Tcp協議在傳輸層,ip協議在網際層。
TCP/IP協議是用來提供點對點的鏈接機制,將數據應該如何封裝、定址、傳輸、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標准化。它將軟體通信過程抽象化為四個抽象層,採取協議堆棧的方式,分別實現出不同通信協議。
TCP/IP分為tcp協議和ip協議:
TCP(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由IETF的RFC 793定義。ip協議是互聯網協議地址,縮寫為IP地址,是分配給用戶上網使用的網際協議 的設備的數字標簽。常見的IP地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
(3)tcpip協議在哪裡擴展閱讀
TCP/IP包括兩個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但TCP/IP實際上是一組協議,它包括上百個各種功能的協議。
如:遠程登錄、文件傳輸和電子郵件等,而TCP協議和IP協議是保證數據完整傳輸的兩個基本的重要協議。通常說TCP/IP是Internet協議族,而不單單是TCP和IP。
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包,TCP協議負責把數據分成若干個數據包,並給每個數據包加上包頭,包頭上有相應的編號,以保證在數據接收端能將數據還原為原來的格式。
IP協議在每個包頭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機地址,這樣數據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傳輸過程中出現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等情況。
TCP/IP協議數據的傳輸基於TCP/IP協議的四層結構,數據在傳輸時每通過一層就要在數據上加個包頭,其中的數據供接收端同一層協議使用,而在接收端,每經過一層要把用過的包頭去掉,這樣來保證傳輸數據的格式完全一致。
D. 設置tcp協議在哪
pc的設置方法: 首先依次單擊「開始」/「設置」/「網路連接」/「本地連接」命回令,直接進入到答本地系統的「本地連接」屬性設置界面,在該設置界面的「常規」標簽頁面中,選中「Internet協議(TCP/IP)」選項,並單擊對應頁面中的「屬性」按鈕。
E. tcp ip協議安裝在哪裡 打開步驟
網上鄰居----右鍵屬性----打開本地連接-----常規
選擇internet協議 再安裝就好了
F. TCP/IP協議主要應用在哪裡的 它與OSI協議有什麼區別
1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
使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系統通信需要一致的協議,同時不通主機、不同廠商的網路互聯需要統一的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OSI模型提出後的20多年來,有關網路協議設計的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發展,許多現代的網路協議(例如本文將要介紹的TCP/IP協議)也不完全符合OSI模型,但是OSI的概念與思想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1.OSI參考模型
OSI/RM只給出了計算機網路的一些原則性說明,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網路。它將整個網路的功能劃分成七個層次(如圖1所示)。層與層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各層之間的介面來進行的,上層通過介面向下層提出服務請求,而下層通過介面向上層提供服務。兩個用戶計算機通過網路進行通信時,除物理層之外,其餘各對等層之間均不存在直接的通信關系,而是通過各對等層之間的通信協議來進行通信(用虛線連接),只有兩物理層之間通過傳輸介質進行真正的數據通信。
圖1 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中各層的主要作用為:
u 物理層 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在其上串列傳送比特流,即所傳送數據的單位是比特。此外,該層中還具有確定連接設備的電氣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
u 數據鏈路層 負責在網路節點間的線路上通過檢測、流量控制和重發等手段,無差錯地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為做到這一點,在每一幀中必須同時帶有同步、地址、差錯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u 網路層 為了將數據分組從源(源端系統)送到目的地(目標端系統),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使源的傳輸層傳下來的分組信息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並交付給相應的傳輸層,即完成網路的定址功能。
u 傳輸層 傳輸層是高低層之間銜接的介面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報文,當報文較長時將它分割成若干分組,然後交給網路層進行傳輸。傳輸層是計算機網路協議分層中的最關鍵一層,該層以上各層將不再管理信息傳輸問題。
u 會話層 該層對傳輸的報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務。在兩個不同系統的互相通信的應用進程之間建立、組織和協調交互。例如,確定是雙工還是半雙工工作。
u 表示層 該層的主要任務是把所傳送的數據的抽象語法變換為傳送語法,即把不同計算機內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轉換成網路通信中的標准表示形式。此外,對傳送的數據加密(或解密)、正文壓縮(或還原)也是表示層的任務。
u 應用層 該層直接面向用戶,是OSI中的最高層。它的主要任務是為用戶提供應用的介面,即提供不同計算機間的文件傳送、訪問與管理,電子郵件的內容處理,不同計算機通過網路交互訪問的虛擬終端功能等。
1.2. Internet協議-TCP/IP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的縮寫。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為了實現異種網路之間的互連與互通, 大力資助互聯網技術的開發,於1977年到1979年間推出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左右,ARPA開始將ARPANET上的所有機器轉向TCP/IP協議,並以ARPANET為主幹建立Internet。為推廣TCP/IP協議,ARPA以低價出售TCP/IP的使用權,還資助一些機構來開發用於UNIX操作系統中的TCP/IP協議。
TCP/IP協議使用范圍極廣,是目前異種網路通信使用的唯一協議體系,適用於連接多種機型,既可用於區域網,又可用於廣域網,許多廠商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產品都採用或含有TCP/IP協議。TCP/IP協議已成為目前事實上的國際標准和工業標准。
TCP/IP也是一個分層的網路協議,不過它與OSI模型所分的層次有所不同。TCP/IP從底至頂分為網路介面層、網際層、傳輸層、應用層等4個層次。TCP/IP的分層情況如圖2所示。
應用層
傳輸層
網際網層
網路介面層
圖2 TCP/IP協議分層
TCP/IP協議各層功能如下:
u 網路介面層 這是TCP/IP協議的最低一層,包括有多種邏輯鏈路控制和媒體訪問協議。網路介面層的功能是接收IP數據報並通過特定的網路進行傳輸,或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取出IP數據報並轉交給網際層。
u 網際網層(IP層) 該層包括以下協議:IP(網際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協議)。該層負責相同或不同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主要處理數據報和路由。在IP層中,ARP協議用於將IP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RARP協議用於將物理地址轉換成IP地址,ICMP協議用於報告差錯和傳送控制信息。IP協議在TCP/IP協議組中處於核心地位。
u 傳輸層 該層提供TCP(傳輸控制協議)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兩個協議,它們都建立在IP協議的基礎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服務,UDP提供簡單的無連接服務。傳輸層提供端到端,即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數據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
u 應用層 TCP/IP協議的應用層相當於OSI模型的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它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層協議,其中包括:Telnet、SMTP、DNS等。此外,在應用層中還包含有用戶應用程序,它們均是建立在TCP/IP協議組之上的專用程序。
2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的比較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作為兩個為了完成相同任務的協議體系結構,因此二者有比較緊密的關系,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逐一比較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1 分層結構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都採用了分層結構,都是基於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OSI參考模型有7層,而TCP/IP協議只有4層,即TCP/IP協議沒有了表示層和會話層,並且把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合並為網路介面層。不過,二者的分層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TCP/IP協議分層與OSI模型對比及傳遞的對象
2.2 標準的特色
OSI參考模型的標准最早是由ISO和CCITT(ITU的前身)制定的,有濃厚的通信背景,因此也打上了深厚的通信系統的特色,比如對服務質量(QoS)、差錯率的保證,只考慮了面向連接的服務。並且是先定義一套功能完整的構架,再根據該構架來發展相應的協議與系統。
TCP/IP協議產生於對Internet網路的研究與實踐中,是應實際需求而產生的,再由IAB、IETF等組織標准化,而並不是之前定義一個嚴謹的框架。而且TCP/IP最早是在UNIX系統中實現的,考慮了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比較適合計算機實現和使用。
2.3 連接服務
OSI的網路層基本與TCP/IP的網際層對應,二者的功能基本相似,但是定址方式有較大的區別。
OSI的地址空間為不固定的可變長,由選定的地址命名方式決定,最長可達160byte,可以容納非常大的網路,因而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根據OSI的規定,網路上每個系統至多可以有256個通信地址。
TCP/IP網路的地址空間為固定的4byte(在目前常用的IPV4中是這樣,在IPV6中將擴展到16byte)。網路上的每一個系統至少有一個唯一的地址與之對應。
2.4 傳輸服務
OSI與TCP/IP的傳輸層都對不同的業務採取不同的傳輸策略。OSI定義了五個不同層次的服務:TP1,TP2,TP3,TP4,TP5。TCP/IP定義了TCP和UPD兩種協議,分別具有面向連接和面向無連接的性質。其中TCP與OSI中的TP4,UDP與OSI中的TP0在構架和功能上大體相同,只是內部細節有一些差異。
2.5 應用范圍
OSI由於體系比較復雜,而且設計先於實現,有許多設計過於理想,不太方便計算機軟體實現,因而完全實現OSI參考模型的系統並不多,應用的范圍有限。而TCP/IP協議最早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在UNIX、Windows平台中都有穩定的實現,並且提供了簡單方便的編程介面(API),可以在其上開發出豐富的應用程序,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TCP/IP協議已成為目前網際互聯事實上的國際標准和工業標准。
3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的發展趨勢
從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OSI參考模型和TCP/IP協議大致相似,也各具特色。雖然TCP/IP在目前的應用中佔了統治地位,在下一代網路(NGN)中也有強大的發展潛力,甚至有人提出了「Everything is IP」的預言。但是OSI作為一個完整、嚴謹的體系結構,也有它的生存空間,它的設計思想在許多系統中得以借鑒,同時隨著它的逐步改進,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TCP/IP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地址空間問題、QoS問題、安全問題等。地址問題有望隨著IPV6的引入而得到解決,QoS、安全保證也正在研究,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因此,TCP/IP在一段時期內還將保持它強大的生命力。
OSI的確定在於太理想化,不易適應變化與實現。因此,它在這些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也將會迎來自己的發展機會。
G. TCP/IP協議主要用在哪方面
網路協議,一般網上都是用這個來通信的,它的結構是一層一層的,專最高的是我們常屬用的一些東西,比如ftp http之類的東西,最下面的是與硬體比較接近的東西,如數據鏈路層,裡面就有arp協議
具體的用出講起來比較抽象,還是舉個例子吧,如果你上網的話一般tcp 和udp肯定會用到的qq就是用udp協議的還有瀏覽網頁用到http協議
H. TCP/IP協議在什麼位置可以找到
網上鄰居點擊滑鼠右鍵,在網路連接還是點滑鼠右鍵屬性
在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中找到tcp/ip協議,點屬性
I. 電腦里在哪裡找TCP/IP協議
1依次點右下角網路圖標-屬性-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中的internet協議(tcp/ip)
2依次右擊網上鄰居-本地連接屬性-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中的internet協議(tcp/ip)
J. TCP/IP協議屬性 在哪裡開
在什麼本地連接啊,無線連接等等的圖標上,右鍵點屬性
或者在電腦右下角的專發光的屬小電腦上單擊,在彈出對話框中點屬性,再次的彈出的對話框中有個協議列表
如果你是win7的系統,列表中會有一個IPv6和一個IPv4,目前我們使用的是IPv4,選擇IPv4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