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帶協議
Ⅰ 什麼是基帶晶元
常見基帶處理器負責數據處理與儲存,主要組件為DSP、微控制器、內存(如SRAM、Flash)等單元,主要功能為基帶編碼/解碼、聲音編碼及語音編碼 等。目前主流基帶架構:DSP+ARM。目前的主流是將射頻收發器(小信號部分)集成到手機基帶中,未來射頻前端也有可能集成到手機基帶里。隨著數字射頻 技術的發展,射頻部分被越來越多地集成到數字基帶部分,電源管理則被更多地集成到模擬基帶部分,而隨著模擬基帶和數字基帶的集成越來越成為必然的趨勢,射 頻可能最終將被完全集成到手機基帶晶元中。德州儀器、英飛凌等廠商將基帶和射頻部分集成在一起,對於中高端應用則加上應用處理器。
基帶晶元是用來合成即將的發射的基帶信號,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碼。具體地說,就是:發射時,把音頻信號編譯成用來發射的基帶碼;接收時,把收 到的基帶碼解譯為音頻信號。同時,也負責地址信息(手機號、網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訊文字、網站文字)、圖片信息的編譯。其主要組件為處理器(DSP、 ARM等)和內存(如SRAM、Flash)。
必須說明的是:早期的基帶晶元一般沒有音頻信號的編譯(編碼解碼)功能,也沒有視頻信息的處理功能。而目前的晶元,大都集成了這些功能。甚至,為了進 一步簡化設計,這些編譯電路所需要的電源管理電路也日益集成於其中。但是,為了保證電路的穩定性和抗干擾性以及個性化設計的要求,信號的功率放大電路尚未 集成於此,而是由另外晶元獨立完成。
基帶部分可分為五個子塊:CPU處理器、信道編碼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數據機和介面模塊。
CPU處理器對整個移動台進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定時控制、數字系統控制、射頻控制、省電控制和人機介面控制等。若採用跳頻,還應包括對跳頻的控制。同時,CPU處理器完成GSM終端所有的軟體功能,即GSM通信協議的layer1(物理層)、layer2(數據鏈路層)、layer3(網路層)、 MMI(人-機介面)和應用層軟體。
信道編碼器主要完成業務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信道編碼、加密等,其中信道編碼包括卷積編碼、FIRE碼、奇偶校驗碼、交織、突發脈沖格式化。
數字信號處理器主要完成採用Viterbi演算法的信道均衡和基於規則脈沖激勵—長期預測技術(RPE-LPC)的語音編碼/解碼。
調制/解調器主要完成GSM系統所要求的高斯最小移頻鍵控(GMSK)調制/解調方式。
介面部分包括模擬介面、數字介面以及人機介面三個子塊:
(1)模擬介麵包括:語音輸入/輸出介面;射頻控制介面。
(2)輔助介面:電池電量、電池溫度等模擬量的採集。
(3)數字介麵包括:系統介面;SIM卡介面;測試介面;EEPROM介面;存儲器介面:ROM介面主要用來連接存儲程序的存儲器FLASHROM, 在FLASHROM中通常存儲layer1,2,3、MMI和應用層的程序。
Ⅱ 基帶開發 物理層協議 是核心的嗎
一、基帶的釋義:
基帶:Baseband 信源(信息源,也稱發射端)發出的沒有經過調制(進行頻專譜搬移和變屬換)的原始電信號所固有的頻帶(頻率帶寬),稱為基本頻帶,簡稱基帶。
基帶和頻帶相對應,頻帶:對基帶信號調制後所佔用的頻率帶寬(一個信號所佔有的從最低的頻率到最高的頻率之差)。
二、基帶傳輸的簡單介紹:
基帶傳輸,一種不搬移基帶信號頻譜的傳輸方式。未對載波調制的待傳信號稱為基帶信號,它所佔的頻帶稱為基帶,基帶的高限頻率與低限頻率之比通常遠大於1。很老的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一般用於工業生產中。伺服器—終端伺服器—電話線—基帶—終端,ISO中屬於物理層設備。
Ⅲ 採用csma/cd協議的基帶匯流排,其段長為1000m,為了保證在發送期間能夠檢測到沖突
在基帶匯流排網中,最長沖突時間是網路傳送延遲的2倍,利用計算最小幀長回的公式10Mb/sX[(1000M/(200m/us)]可以得到最小幀長為答100bit。答案為B。若是在寬頻匯流排網中,最長沖突事件是網路傳送延遲的4倍。這個是11年網工題目吧,參考答案錯了。
Ⅳ 802.2,802.3,802.4分別是什麼協議
Ethernet 802.2協議是IEEE正式的802.3標准,它由Ethernet II發展而來。Ethernet 802.2將Ethernet II幀頭的協議類型欄位替換為幀長度欄位,並加入LLC-802.2頭,用以標記上層協議。LLC頭包含目的服務訪問點(DSAP)、源服務訪問點(SSAP)和控制(Control)欄位。
Ethernet 802.3是1983年Novell發布其Netware/86網路套件時採用的私有乙太網幀格式,該格式以當時尚未正式發布的IEEE802.3標准為基礎;但是當兩年以後IEEE正式發布802.3標准時情況發生了變化(IEEE在802.3幀頭中又加入了802.2 LLC頭),這使得Novell的Ethernet 802.3協議與正式的IEEE 802.3標准互不兼容;Ethernet 802.3隻支持IPX/SPX協議,是目前所用的最普通的一種幀格式,在802.2之前是IPX網路事實上的標准幀類型。
802.4委員會已經定義了令牌匯流排標準是寬頻網路標准,以與乙太網的基帶傳輸技術區別。令牌匯流排網路通過匯流排拓撲結構,使用75歐姆CATV同軸電纜構造。802.4標準的寬頻特性,支持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時進行傳輸。寬頻電纜有較長的傳輸能力,傳輸率可達10Mbps。在生產廠房的網路中,令牌匯流排網有時採用生產自動化協議來實現。
令牌按照站點地址的序列號,從一個站點傳送到另外一個站點。這樣,這個令牌實際上是按照邏輯環而不是物理環進行傳遞。在數字序列的最後一個站點將令牌返回到第一個站點。這個令牌並不遵照連接到這條電纜的工作站的物理順序進行傳遞。可能站點1在一條電纜的一端,而站點2在這條電纜的另外一端,站點3卻在這條電纜的中間。
電纜的拓撲結構可以包括被長干線電纜連接的工作站的一些組。這些工作站從一種星形配置的集線器中分支出來,所以這個網路既是一個匯流排拓撲又是一個星形拓撲的網路。ARCNET是一個令牌匯流排網路,但是它不承認IEEE802.4標准。令牌匯流排拓撲結構的例子有「ARCNET」。令牌匯流排拓撲對於組織分離在較遠地點的用戶是很適合的。雖然在一些生產環境使用令牌匯流排結構,但是乙太網和令牌環標准卻已經在辦公室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Ⅳ 基帶modem和協議轉換器有什麼區別
大小
Ⅵ 基帶晶元的詳解
1.目前常用的基帶晶元大多採用基於ARM7TDMI芯核的微處理器,ARM7TDMI是低端的ARM芯核,它所使用的電路技術能使它穩定地在低於5V的電源下工作,可採用16/32位指令實現8/16/32位數據格式,具有高的指令吞吐量、良好的實時中斷響應、小的處理器宏單元ARM7能高效的運行行動電話軟體,參考框圖如圖1;
控制核ARM7TDMI,採用0.35um製造工藝。包括一個ARM7 32位RISC微處理核;1個Thumb能將16bit指令解壓為32bit指令;1個快速乘法器,一個輸入校驗斷路器(ICEbreaker)模塊.ICEbreaker模塊給控制核提供單片內集成調試(debug)支持,當控制器停在程序斷點時,有權訪問控制器的全部內容及控制器可訪問的全部地址空間.通過JTAG同步串聯連接,信息隨後送給計算機主機用於顯示。
ARM可訪問的地址空間由存儲器管理單元(MMU)控制.MMU負責提供片選,控制等待狀態及ARM產生的全部訪問數據寬度(8bit/16bit/32bit)。MMU支持外部8bit或16bit長度的程序與數據存儲器,外部ROM字寬由程序存儲器尺寸pin指示,外部RAM則由寄存器指示。MMU管理ARMT狀態變化;工作到睡眠由ARM7軟體實現,睡眠到喚醒由中斷或復位實現;MMU分配被要求的外部系統匯流排給DSP。
中斷控制寄存器是存儲器的映射,它允許隱藏與清除中斷,配置由中斷源及由ARM產生的中斷信號FIQ,IRQ之間的映射.一共有10個中斷源;外部設備中斷、DSP產生的中斷、SIM I/F中斷(要求與SIM卡交換讀寫字)、VART1.2中斷(要求與數據終端設備交換讀寫位元組),按鍵掃描中斷(指示按鍵連通或斷開),TDMA幀中斷1,TDMA幀中斷2,OS記號,RTC警報。
Boot ROM內含ARM與USC(Universal system connector)系統串口的基本通信代碼,ROM代碼用於初始化MCU系統,而且能通過一個簡單的通信方案實現往內部SRAM下載更有效的通信協議。
2.處理器外圍設備
ARM7外圍設備是存儲器的映射並能被靈活驅動.除UARTS部分之外,它們的組成如圖3所述。
IM I/F驅動SIM卡,並且執行部分ETSI Rec11.11介面協議;復位序列,Card on sequence,card off sequence, byte or multi-byte transfer。
16個通用輸入輸出(GPIO)線可用,但它們的使用有所限制,因為它們常與其它信號(如地址線、串口線等)復用,故要計算實際可用的GPIO數量。
脈沖產生器產生軟體可調的PWM輸出頻率及占空比.
特殊EEPROM串口匯流排確保當ARMT串接EEPROM時不會降低處理速度.
GPSI(General purpose serial Interface)允許連接多種設備.
輔助ADC I/F包含5個模擬輸入;溫度感應,電池電壓……
鍵盤掃描識別25個鍵的狀態.
RTC模塊能提供一個帶報警提示的全天完整的時間時鍾,並帶100年日歷(注;不同的基帶晶元該項功能有差異,有的晶元的RTC只是一個32位計數器,需要通過軟體計算年月日時分秒).
Ⅶ MODBUS協議有哪幾種
Modbus協議目前存在用於串口、乙太網以及其他支持互聯網協議的網路的版本。
1、對於串列連接,存在兩個變種,它們在數值數據表示不同和協議細節上略有不同。Modbus RTU是一種緊湊的,採用二進製表示數據的方式,Modbus ASCII是一種人類可讀的,冗長的表示方式。這兩個變種都使用串列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方式。
RTU格式後續的命令/數據帶有循環冗餘校驗的校驗和,而ASCII格式採用縱向冗餘校驗的校驗和。被配置為RTU變種的節點不會和設置為ASCII變種的節點通信,反之亦然。
2、對於通過TCP/IP(例如乙太網)的連接,存在多個Modbus/TCP變種,這種方式不需要校驗和計算。
3、Modbus有一個擴展版本Modbus Plus(Modbus+或者MB+),不過此協議是Modicon專有的,和Modbus不同。它需要一個專門的協處理器來處理類似HDLC的高速令牌旋轉。
它使用1Mbit/s的雙絞線,並且每個節點都有轉換隔離裝置,是一種採用轉換/邊緣觸發而不是電壓/水平觸發的裝置。連接Modbus Plus到計算機需要特別的介面,通常是支持ISA(SA85),PCI或者PMCIA匯流排的板卡。
對於所有的這三種通信協議在數據模型和功能調用上都是相同的,只有封裝方式是不同的。
(7)基帶協議擴展閱讀:
其它通訊協議
1、RS-232通訊協議
RS-232是一種串列物理介面標准。RS是英文「推薦標准」的縮寫,232為標識號通常。RS-232 介面以9個引腳 (DB-9) 或是25個引腳(DB-25) 的型態出現。
2、RS-485通訊協議
RS-485標準是在RS232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匯流排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沖突保護特性,擴展了匯流排共模範圍,後命名為TIA/EIA-485-A標准。
3、Ethernet通訊協議
乙太網(Ethernet)指的是基帶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乙太網絡使用CSMA/CD技術,並以10M/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與IEEE802.3系列標准相類似。
Ⅷ 採用CSMA/CD協議的基帶匯流排,其段長……則該網路上的最小幀長應為
段長1000m,若兩來端有站點,源距離就是1000m,則沖突信息檢查到的最大延遲為1000*2/200=10微秒,保證發送期間檢查到沖突,則一幀數據沒發完成就應收到沖突,最小幀長即為10Mb/s * 10微秒 =100比特。
Ⅸ 高通基帶啥意思為啥說高通基帶好
高通基帶(Baseband)是手機中的一塊電路,負責完成移動網路中無線信號的解調、解版擾、解擴和解碼工作,並將權最終解碼完成的數字信號傳遞給上層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一般高通驍龍使用的是SSR模式的,在CPU和GPU這兩方面所差距不大的時候,基帶則是用戶衡量兩款處理器信號好壞的主要的一個標准。
(9)基帶協議擴展閱讀:
基帶信號就是發出的直接表達了要傳輸的信息的信號,比如我們說話的聲波就是基帶信號。由於在近距離范圍內基帶信號的衰減不大,從而信號內容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在傳輸距離較近時,計算機網路都採用基帶傳輸方式。如從計算機到監視器、列印機等外設的信號就是基帶傳輸的。
Ⅹ 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3x這些標準的協議各表示什麼
1、IEEE 802.3
IEEE 802.3是工作組和工作組制定的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IEEE)標準的集合,該工作組定義了有線乙太網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介質訪問控制(MAC)。
這通常是具有一些廣域網(WAN)應用的區域網(LAN)技術。 通過各種類型的銅纜或光纜在節點和/或基礎設施設備(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之間建立物理連接 。
2、IEEE 802.3u
IEEE 802.3u (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乙太網的標准。100Base-T技術中可採用3類傳輸介質,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100Base-TX和100Base-FX採用4B/5B編碼方式 , 100Base-T4採用8B/6T編碼方式。
就是所謂的快速乙太網(fastethernet)。
3、IEEE 802.3x
IEEE 802.3x是在全雙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協議。
流量控制用於防止在埠阻塞的情況下丟幀,這種方法是當發送或接收緩沖區開始溢出時通過將阻塞信號發送回源地址實現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於網路中瞬間的大量數據對網路帶來的沖擊,保證用戶網路高效而穩定的運行。
(10)基帶協議擴展閱讀
IEEE 802常見標准:
1、IEEE802.1:區域網體系結構、定址、網路互聯和網路
2、IEEE 802.2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的定義。
3、IEEE802.3:乙太網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CSMA/CD)及物理層技術規范 。
4、IEEE802.4:令牌匯流排網(Token-Bus)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物理層技術規范。
5、IEEE802.5:令牌環網(Token-Ring)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物理層技術規范。
6、IEEE 802.6 :城域網介質訪問控制協議DQDB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分布式隊列雙匯流排)及物理層技術規范。
7、IEEE 802.9 :綜合聲音數據的區域網(IVD LAN)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物理層技術規范。
8、IEEE802.10:網路安全技術咨詢組,定義了網路互操作的認證和加密方法。
9、IEEE802.11:無線區域網(WLAN)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物理層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