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元數據
1. onvif協議是什麼
一、什麼是ONVIF?
形成
2008年5月,由安訊士(AXIS)聯合博世(BOSCH)及索尼(SONY)公司三方宣布攜手共同成立一個國際開放型網路視頻產品標准網路介面開發論壇,取名為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開放型網路視頻介面論壇),並以公開、開放的原則共同制定開放性行業標准。ONVIF標准將為網路視頻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定義通用協議,包括裝置搜尋、實時視頻、音頻、元數據和控制信息等。截止到2011年3月,已有279個公司加入ONVIF成為會員。2008年11月,論壇正式發布了ONVIF第一版規范。
2010年11月,論壇發布了ONVIF第二版規范。規范涉及設備發現、實時音視頻、攝像頭PTZ控制、錄像控制、視頻分析等方面。
2. 規范作用
ONVIF規范描述了網路視頻的模型、介面、數據類型以及數據交互的模式。並復用了一些現有的標准,如WS系列標准等。ONVIF規范的目標是實現一個網路視頻框架協議,使不同廠商所生產的網路視頻產品(包括攝錄前端、錄像設備等)完全互通。
ONVIF規范中設備管理和控制部分所定義的介面均以Web Services的形式提供,設備作為服務提供者為服務端。ONVIF規范涵蓋了完全的XML及WSDL的定義。每一個支持ONVIF規范的終端設備均須提供與功能相應的Web Service。服務端與客戶端的數據交互採用SOAP協議。ONVIF中的其他部分比如音視頻流則通過RTP/RTSP進行。
3.規范優勢
協同性:不同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均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語言」來進行交流。方便了系統的集成。
靈活性:終端用戶和集成用戶不需要被某些設備的固有解決方案所束縛。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
質量保證:不斷擴展的規范將由市場來導向,遵循規范的同時也滿足主流的用戶需求。
由於採用WSDL+XML模式,使ONVIF規范的後續擴展不會遇到太多的麻煩。XML極強的擴展性與SOAP協議開發的便捷性將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和使用ONVIF規范。
ONVIF組織日益擴大,與同領域的PSIA,HDCCTV相比,占據了絕對的人員優勢。會員企業不乏國內外著名的設備製造商與集成商。一套規范、協議的生命周期,與市場佔有率是息息相關的。而ONVIF規范的發展則正是由市場來導向,由用戶來充實的。每一個成員企業都擁有加強、擴充ONVIF規范的權利。ONVIF規范所涵蓋的領域將不斷增大。目前門禁系統的相關內容也即將被納入ONVIF規范之中。在安防、監控系統急速發展的今天,效率和質量的領先所帶來的價值不言而喻。ONVIF協議提供了這樣的潛質。
2. 網路通信 ONVIF 協議 詳細介紹
ONVIF致力於通過全球性的開放介面標准來推進網路視頻在安防市場的應用,這一介面標准將確保不同廠商生產的網路視頻產品具有互通性。2008年11月,論壇正式發布了ONVIF第一版規范——ONVIF核心規范1.0。隨著視頻監控的網路化應用,產業鏈的分工將越來越細。有些廠商專門做攝像頭,有些廠商專門做DVS,有些廠商則可能專門做平台等,然後通過集成商進行集成,提供給最終客戶。這種產業合作模式,已經迫切的需要行業提供越來越標准化的介面平台。
為此,2008年5月,由安訊士聯合博世及索尼公司三方宣布將攜手共同成立一個國際開放型網路視頻產品標准網路介面開發論壇,取名為ONVIF(開放型網路視頻介面論壇),並以公開、開放的原則共同制定開放性行業標准。
ONVIF標准將為網路視頻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定義通用協議,包括裝置搜尋、實時視頻、音頻、元數據和控制信息等。網路視頻產品由此所能提供的多種可能性,使終端用戶,集成商,顧問和生產廠商能夠輕松地從中獲益,並獲得高性價比、更靈活的解決方案、市場擴張的機會以及更低的風險。
據了解,目前有部分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已經制定了與之相關的業內規范,也有一些企業聯盟提出了一些互聯互通的企業標准。ONVIF則是面向全球,出發點是制訂一個完全開放的標准。這項標準的主要目標在於推動不同品牌網路視頻設備之間的整合,協助製造商,軟體開發人員以及獨立軟體廠商確保產品的互聯互通性,很適合於企業級市場。
從ONVIF的官方網站上可了解,從去年年底已經正式對外招收會員。同時為適應各種不同的參與級別,ONVIF還提供了不同等級的會員資格,可以選擇高級、中級或用戶會員級別。論壇目前接納的會員已有近40家。其中,高級會員有12家,除了三家發起公司外,松下、三星、思科、西門子、TI等著名品牌位列其中,而國內的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也是ONVIF論壇的高級會員。
推行標準的過程也是凈化市場的重要手段,有利於整合安防市場資源,減少大量重復開發的勞動,和無謂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消耗,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更大的互通和兼容性有利於產業的集體升級,最終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實惠。相信統一的開放型標准平台將極大促進安防監控業的健康發展。
3. MagNet協議的Magnet URL詳細
Magnet 鏈接由一組參數組成,它們之間的順序不是很重要。最普通的是 「xt」,下面是一個示例:
magnet:?xt=urn:sha1:
其它的參數初步是這樣定義的:
「dn」 (「顯示名稱」):顯示此文件名
「kt」 (「關鍵詞」):指定搜索方式而非特定文件
「mt」 (「其它文件列表」):用一個URI指向一個列表,如其它的一些項目
tr (「Tracker」):Tracker伺服器URL
特定程序的參數,必須以「x.」開頭
標准還建議2個同種類的參數最好在後面加上數字1、2等,如:
magnet:?xt.1=urn:sha1:&xt.2=urn:sha1:
在網頁中,「磁力鏈接」的下載按鈕,通常具有類似下面這樣的圖標
「磁力鏈接」的主要作用是識別【能夠通過「點對點技術(即:P2P)」下載的文件】。
這種鏈接是通過不同文件內容的Hash結果生成一個純文本的「數字指紋」,來識別文件的。而不是基於文件的位置或者名稱
這就類似生活中消費品包裝上常見的條碼。不同的是這個「數字指紋」可以被任何人從任何文件上生成,這也就註定了「磁力鏈接」可以不需要任何「中心機構」的支持(例如:BT Tracker伺服器),且識別准確度極高。
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生成一個Magnet鏈接並確保通過該鏈接下載的文件准確無誤。
magnet URI取代種子和Tracker模式是大勢所趨,遲早成為主流的BT下載方式。
05年以後的DHT協議(序列式哈希表)的廣泛應用就是MAGNET的雛形,電騾的EAD網路也是基於這個原理構造的。 DHT協議的存在,使得每一個機器在下載一個文件的時候能夠獲得一個ID,這個ID是通過對文件的元數據進行哈希運算得到的(類似現在的Magnet URI)。那麼在下載同一個文件的兩個機器的ID值應當是相似的,DHT協議允許機器通過查找與本機相似的ID來進行機器間的網路連接,從而避開了Tracker伺服器但又保證了P2P下載的效果。 另外,DHT協議只允許記憶自己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機器ID值,這樣即便其中一台機器的DHT協議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整個網路的繼續使用。如果想要獲得全局網路的信息,就必須一個一個機器的查詢,這樣類似連鎖反應的連接方式構建的網路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中心,與Tracker伺服器相比,具有更高的隱蔽性。 Magnet URI,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Magnet值,是通過對文件內容進行哈希運算產生的一個類似數字指紋的東西,換句話說,Magnet URI表徵了下載文件的特徵。它的值,是基於對文件內容的運算而的來,而非具體的文件名和文件位置。 這一技術本來是為了對P2P網路中文件的可用性進行查詢而誕生的。現在則在DHT協議網路中充當著相互鑒別的依據。
4. wcf tcpbinding能發布元數據嗎
是可以復的
關於元數據的綁定類型制有以下四種方式,分別對應不同的訪問協議:
對應於HTTP協議的mexHttpBinding
對應於HTTPS協議的mexHttpsBinding
對應於命名管道協議的mexNamedPipeBinding
對應於TCP協議的mexTcpBinding
在配置文件中元數據的終結點定義方式和我們的服務終結點定義方式完全一致,通過<endpoint>節點來定義,其中address屬性指定元數據的地址,同樣可以使用絕對地址和相對地址,binding屬性指定元數據的綁定類型,即上述4種綁定類型之一,contract屬性指定契約類型,元數據的契約類型固定為IMetadataExchange
5. http協議是什麼意思
這是超文本傳輸協議
我們要訪問某個網站的時候就要通過http協議
它將web伺服器的網頁代碼傳輸過來,瀏覽器並將它翻譯成相應結果的網頁!
6. 網路攝像頭的通用協議ONVIF是工作在七層OSI的第幾層
2008年5月,由安訊士(AXIS)聯合博世(BOSCH)及索尼(SONY)公司三方宣布攜手共同成立一個國際開放型網路視頻產品標准網路介面開發論壇,取名為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開放型網路視頻介面論壇),並以公開、開放的原則共同制定開放性行業標准。ONVIF標准將為網路視頻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定義通用協議,包括裝置搜尋、實時視頻、音頻、元數據和控制信息等。截止到2011年3月,已有279個公司加入ONVIF成為會員。2008年11月,論壇正式發布了ONVIF第一版規范。
2010年11月,論壇發布了ONVIF第二版規范。規范涉及設備發現、實時音視頻、攝像頭PTZ控制、錄像控制、視頻分析等方面。
7. 什麼是協議共存
協議對通信來說是必須的。有時候一些協議被定義成標准,其它一些時候協議只是人們遵循的事實上的標准。口語就是一種事實上的標準的典型例子。盡管沒有正式的文檔定義說話的規則,但是人們一般都能夠聽懂別人在說什麼,聽者是沉默的,但是它可以找到機會給出回答。同樣,你不會沒有理由地簡單地走到一個人面前滔滔不絕講出你的名字、住址甚至其它至關重要的個人信息(更不會說出你的生日和身份證號)。相反,個人信息需要以元數據(metadata)開始。例如"我的名字是John Simith,我住在Cambers大街345號"在這些信息中,說者和聽者都應該遵循一種有意義的數據通信方式。在計算領域,協議絕對至關重要。計算機本身並沒有智能。更不能奢望它還有直覺。因此,嚴格地定義協議對通信和數據處理是必不可少的。
網路全書對協議的定義是:"在兩個計算端點之間建立或控制連接、通信或數據傳輸的約定或標准"1。這些端點可以是兩個單獨的計算機,也可以是一個計算機中兩個單獨的點。例如,從內存讀取數據時,計算機必須訪問硬碟上的存儲區,通過數據匯流排將數據轉移到內存,然後在將其傳送至處理器。在每個端點,數據必須具有某中形式,以便發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夠恰當地處理數據。在最底層,數據不就是一堆比特位的集合。只有在某個上下文中理解,這些比特集合才具有含義。如果發送方和接收方端點不能就上下文達成一致,那麼被傳輸的數據就是無意義的。
機器間的通信也依賴協議。這種通信協議的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Internet。Internet是許許多多個分層的協議集合體。位於美國的一台家用桌面計算機可以通過連續的協議對數據進行包裝,然後將數據通過Internet傳送到中國的另一台桌面計算機。只有理解了相同的協議,接收方計算機才能解包數據並解釋它。在上面的特定場景下,中國政府很可能中途攔截了被傳輸的數據,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除數據的包裝並對其進行了解釋。這是因為參與通信的兩個機器都能理解這種協議,從而使得雙方的通信成為可能。在兩個端點之間存在數量眾多的路由器,這些路由器也必須理解協議的某些方面以便合理地對數據執行路由轉發。
盡管協議起到了一個非常通用的作用,但是卻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具體形式。一些協議是人可讀的,並且以簡單文本形式表達。其它一些協議則是以二進制形式傳輸數據,這些協議的數據格式不適合人們直接理解。諸如表示GIF圖象或Microsoft Excel表單的文件格式便是二進制協議的典型例子。
而所謂的共存就是兩種不同的協議相互兼容
8. WCF調試錯誤:添加服務失敗。服務元數據可能無法訪問。請確保服務正在運行並且正在公開元數據。
[ServiceContract]
public interface Service1 ( IUser1)
可能是你將服務契約下面默認的Service1改為了其他值,並且改的不回規范,例如改答為IUser1時是直接改的,
如果是直接改的就不行,需要在編輯——>重構——>重命名裡面改才行。
或者保持默認值不變。
9. AWS如何允許您將元數據添加到EC2實例
首先,你的問題比較隱晦。
對於EC2來說, 所謂的元數據,實際上是指的從這個ec2上去訪回問169.254.169.254這個網站答獲取到的信息。 (這些信息其實記錄的是這個EC2實例的IP地址,實例類型,系統鏡像信息,實例綁定角色信息等等這些這個實例特有的屬性信息,簡單來說,就好像是一個人的性別,身高這些信息)
默認實例啟動後,這些信息就已經可以通過169.254.169.254這個IP訪問到了。 所以你問題中的」將元數據添加到EC2實例「其實有點不太說的明白。(看這個行文的方式,八成這句話是直接翻譯過來的)
如果硬要來解釋的話。把元數據」添加到「EC2的方式,其實就是使用瀏覽器或者自己寫的程序,使用HTTP協議向169.254.169.254這個地址發送請求,然後接受HTTP 回復就好了。
10. 網路傳輸協議除了TCP、UDP還有什麼
1.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它是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通信協議之一,上網用戶用到的WWW程序都需要遵守這個協議標准。如果用戶要對某個資源伺服器的文件進行訪問,包括對該伺服器上指定文件的瀏覽、下載、運行等,都可以通過HTTP訪問Internet上的WWW的資源。
2. FILE:本地文件傳輸協議。是從用戶自己計算機上獲取文件的一種方法,用戶通過它可以將保存在自己硬碟上的文件顯示在導航系統的屏幕上。
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該協議是從Internet上獲取文件的方法之一,它是為用戶與文件伺服器之間進行相互傳輸文件服務的。通過該協議用戶可以很方便地查看遠程伺服器上的文件內容,同時還可以把所需要的內容拷貝到自己所使用的計算機上。另外一方面,如果文件伺服器授權允許用戶可以用該伺服器上的文件進行管理的話,用戶就可以把自己本地計算機上的內容上傳到文件伺服器上,讓其他用戶共享,而且還能自由地對上面的文件進行編輯操作,例如對文件進行刪除、移動、復制、更名等。
4. TELNET:遠程登錄協議。此協議允許用戶把自己的計算機當作遠程主機上的一個終端,並且可以登錄到遠程伺服器上,使用基於文本界面的命令連接並控制遠程計算機。用戶一旦用TELNET與遠程伺服器建立聯系後,用戶所使用的計算機就可以擁有與遠程計算機本地終端相同的許可權,同樣使用伺服器的CPU、硬碟及其他系統資源。
5. GOPHER:一種信息查詢系統協議。該協議定義了Internet上的一種信息查詢系統,此系統類似WWW的菜單系統,只不過它是純文本形式,使用其菜單可以搜索到有關的網路信息。另外用戶還可以方便地從一個GOPHER伺服器轉移到另一個GOPHER伺服器上進行信息的檢索和拷貝。
6. 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s):廣域信息伺服器協議。該協議是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深層方式,提供與廣域信息伺服器資料庫有關的超級鏈接。打開超級鏈接,用戶可以從Internet上的任何一個資料庫中查詢或獲取信息。
7. MAILTO:電子郵件協議。該協議是通過Internet來郵寄電子郵件,我們可以利用MAILTO創建一個指向電子郵件地址的超級鏈接。通過電子郵件用戶既可以把文字發送給對方,同時也可以發送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文件。
8. NEWS(news group):網路新聞組協議。此協議可以通過Internet訪問所有新聞組,也可以寫信給這些新聞組,並且信息會存儲在名稱為「USENET」新聞伺服器的計算機中。網路新聞組討論的話題內容廣泛,包括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信息,用戶可以方便地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組,並發表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觀點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