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對賭協議
A. 新三板定增,未披露對賭協議,協議是否仍有法律效力
協議一旦簽訂即有效力,除非是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影響國家安全的協議。
無論披露與否。
B. 傳統企業為什麼對股權融資望而卻步
融資難,股權融資更難,傳統企業股權融資難上加難!一方面中國熱錢涌動、創業熱情熱火朝天,一方面資本開始扎緊口袋、放緩投資步伐,對廣大創業者而言,融資依舊困難,許多走在股權融資路上的企業,更是步履艱難!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而隨著前幾年IPO的開閘和全民PE熱潮,那一撥韭菜已經割完,剩下的中小型企業只好轉戰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但就筆者接觸的掛牌企業和擬掛牌新三板或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企業而言,能獲得融資的寥寥無幾,掛牌後除去政府補貼的獎勵能沖抵掛牌費用外,也就資產質量較好的能獲得一些關聯銀行貸款,至於增發、並購、市值管理,離企業還是太遠。
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創投環境和國家政策優厚,利用其先天的政策、技術、人才、資源優勢,一直奔跑在前,同時也如同巨大的吸鐵石,將全國二三線城市的優質項目都源源不斷的吸納過去,原因也很簡單,那裡有廣闊的市場、充沛的人才和資源、還有包容失敗鼓勵創新的環境,更是布局全國市場的戰略橋頭堡。
就筆者接觸的創投環境和了解到的信息而言,傳統型企業依然首選的還是銀行貸款、商會聯貸、民間貸款等方式,有一些有資本意識的開始登陸區域股權交易所和掛牌新三板,但他們對資本市場依然保持著警惕和觀望,原因主要來源於媒體傳播或坊間關於「資本驅逐創始人甚至將創始人打入牢獄」的傳聞。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對資本市場、資本運作、投資融資、並購重組等意識和知識的匱乏和相關人才的短缺。畢竟研究產品和客戶心理是企業家的本行和專長,交易股權和買賣企業對他們而言可能都沒有機會接觸,更不用說企業裡面有這方面的專長人才。
還有一個阻礙在於政策的解讀,這兩年的高壓反腐,拔出蘿卜帶出泥,讓政企關系再次面臨緊綳,大家都刻意保持距離,這種方式和改變是對的,但也有一些民企藉此遠離政府,所以他們對國家這次釋放的改革紅利——創新創業的支持,許多政策一無所知,許多補貼和扶持概無了解。政府機構許多積極的變化和放權的領域,更多的讓許多科技型、互聯網型的企業獲得益處,許多傳統製造型企業聚堆後還是互相感慨國家無相關的扶持。
面臨以上情況,筆者也看到了許多當地政府和創投機構、行業協會做的一些積極引導。舉辦各種投融資洽談會、創業大賽、培訓班、帶隊走訪創業大街、孵化器,各地政府幾乎都有自己的孵化器,筆者甚至在鎮上也看到了創業咖啡館和農民創業大街。這些舉措,極大的鼓勵和影響著創客們。但技術類和互聯網類企業居多,傳統型企業參與的熱情不高。
現實的問題依然擺在案頭,要發展依靠自身和債權融資已然到了瓶頸,而對接風投卻無路可尋,自己努力10多年的企業,資產過千萬,營收過億元,人數幾百人,卻趕不上自己旁邊這個和子侄一般大的年輕人,聽人講,他剛剛融了上千萬,估值1億元,正在走上市流程。而自己去對接風投更多的是拒絕,原因也語焉不詳。
其實這里的原因主要和創投機構的業務模式有關,創投機構旗下的基金一般存續期7-9年居多,其中5年為投資期,2-5年為退出期,而對項目的期許,基本就是一個項目的單體回報要能覆蓋基金的整體額度,畢竟項目投資成功幾率10%-20%,所以倒推到每個項目,對項目的成長性期許就要很高,每年的增長率和上市可能性要盤算再盤算,方可下注投資,而傳統型企業基本都過了野蠻生長、快速狂飆的階段,10多年的企業業務、管理、人員和文化基本都成型和成熟,都處於二次創業、轉型再生的階段,要麼就都是衰退的狀態,所以,一般很少受資本的青睞。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企業規模、營收、處於上市進程階段,VC就根本沒有機會了,大的PE基本都包辦了。
處於二次創業、再次出發的企業目前居多,現在有三種契機在推動企業再上台階。一種是「互聯網+」對傳統企業邊界的改造,看看上市公司這兩年做的產業鏈並購就可窺豹一斑,都在紛紛內部孵化或直接收購或參股投資互聯網+的項目,以期再造行業邊界。這就更不用說圍繞著大的集團和處於產業鏈環節上的傳統中小型企業了。
第二種是接班潮的興起,許多企業的二代紛紛從父輩手中接過帥旗,但無一例外的選擇跨界、資本運營,有的上市公司二代接班人直接就拉出一支產業投資基金出來;第三種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技術的升級進步,新的製造手段、工藝和技術的進步讓訂制化、個性化成為製造主流,如果再不主動求新求變,被電商沖擊的零售就是製造業的前師。在這個幹掉你,與你無關的三體競爭世界裡,競爭不再是明面上的對手。
這些既是威脅又是機遇。傳統型企業創業者與互聯網創業者相比,競爭優勢也非常明顯,深厚的產業基礎、熟練忠誠的員工和供應商、產業鏈的資源、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這些都是互聯網企業垂涎三尺的戰略資源,所以有效的對資源進行有機的組合,在原有產業基礎上衍生和孵化出新的項目或企業才是引起風投青睞的不二選擇。比如,打通線上線下的O2O模式,比如利用產品眾籌和股權眾籌平台,比如定製化,比如垂直領域的平台化等等,這些模式只有深諳產業多年的操盤手才會有所得,否則學費本身就是門檻。但商業模式的優化更多的還得依賴企業對自身的變革,比如敢於任用互聯網的人才、大膽放權、甚至獨立出來,畢竟嚴謹嚴密的管理模式,不適用於互聯網化的公司管理模式,而伴之而生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制度、激勵制度、股權激勵、股權融資更是要隨之深化調整。
當然,在二三線城市開展互聯網化的企業也面臨著很多尷尬,人才的引進、資本的對接、政策的解讀、環境的適應,都是面臨的瓶頸。
傳統型中小企業在二三線城市對接資本也面臨一系列尷尬。一線城市,好的項目,一女眾家求,因為好項目少,投資人多。二三線城市,好的項目,一女難嫁,因為投資人少。更何況有些投資機構直接是專做一線領投機構的跟投。
如何解決如上的一些融資尷尬或困境呢,筆者結合當地的一些實踐,以作分享和參考:
1.傳統產業如果不進行互聯網+方向的改造,還是立足自身的話,可以跨界和平台型企業合作,拓展銷售渠道、推廣產品,融資方式可以選擇產品眾籌模式和店面/股權眾籌模式,但店面/股權眾籌方式對企業考驗很大,需要設計配套的機制來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和訴求。
2.傳統產業互聯網+方向的轉型升級,既可內部孵化,然後獨立運作(股權;機制;人員;財務等),利用產業資源的哺育,借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手段,來提升和改造企業,則在業務數據提速時考慮引進投資機構或上市公司產業投資,然後選擇新三板掛牌,後續的定增、投融資、並購等資本運營手段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則可陸續展開。
3.孵化的優質項目建議優選能提供政策、資金、人才、創投環境的孵化器進駐,一方面可享受許多政策支持和扶持,更多的是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與全國的一些孵化機構、創投機構合作聯系。
4.政策的理解和主動參與,現在的政府引導基金、科技政策、扶持補貼、登陸資本市場的政策,陸續配套齊全,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業者要不斷借勢。
5.多參加政府舉辦的關於創業的一些培訓或投融資洽談會,現在許多當地政府會組織全國的創投機構和投資人參與當地的孵化器、行業協會、引導基金、投融資會,借用這樣的平台,可以拓闊創業者的融資渠道。
6.學會借力和借腦,企業本身更多的應把精力放到經營和管理中,融資可以交由專業的投資顧問公司來組織和協調,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融資效率。
在這個日新月異、百花齊放的創業時代,我們期待傳統企業升級換代,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技術和手段,借用資本的力量,實現製造到智造的跨越。
C. 定增進來的資產為什麼沒有業績對賭,而是用
定增資金都是市場裡面的大佬級別人物,他們加入定增的時候,本來股價就比市場低很多,即專便是以後行情不屬好,也不會虧本太厲害。更主要的是這些人很有能量,自己馬上要解禁了,這些人能輕輕鬆鬆炮製個重組啥的炒作,散戶一窩蜂,股價想不漲都難!
D. 新三板定增 對賭條款是否適用於所有投資者
看你的具體情來況,合自同內容不同答案也是不同的,但如果合同條款本身沒什麼刻意忽悠到你的地方,應該問題不大的,因為很多原來出問題的這些所謂的股權,像我最近經常遇到的咨詢的客戶,買的什麼要在港股上市的至尊中草堂,還有雲吉祥什麼的,真心是呵呵了,我本身是做這塊的,不介意的話可以私信我,共同探討一下,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E. 居然之家完成35億定增,現目前該企業的股價情況如何
居然之家在年12月完成借殼上市以後,今年的實際情況不不樂觀。畢竟,今年由於“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實體店的經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雖然進入四季度以後,經濟的形勢已經出現了好轉,但是居然之間今年業績的完成情況,並不樂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居然之家為了補充流動資金,也是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股權,採用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募集資金。總得來說,居然之家的未來還是還不錯的。但是,居然之家簽的對賭協議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對於居然之家的未來,也是需要給予理性看待。
居然之家的不穩定因素,影響了市場對於居然之家股價的判斷。12月1日出現上漲之後,居然之家12月2日的股價也是出現了小幅度的下跌。
對於居然之家來說,未來雖然可期,但是現在的對賭協議也是他們需要度過的難關。
各位,對於居然之家股價的後期走勢,您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F. 定向增發中存在的對賭條款是否需要在報會前終止
從廣義上講,證監會對賭協議不持否定態度,看看重大資產重組中的(預測回業績答)補償協議都是沒問題的。但樓主所提的補償協議,是C和B簽訂的,根本就沒顧忌上市公司其他小股東的意見或者利益,說嚴重點是是C濫用大股東地位操縱上市公司,證監會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G. 投資問題,在線等
這要簽對賭協議吧,不漲到10%大股東要賠錢才行。
H. 私募發行和私募股權基金有什麼區別
1按募集對象不同來劃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簡單的說是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基金,也就是說面向社會大眾公開募集;私募基金是向特定對象發行的基金,不公開發行,投資門檻相比較公募基金要高。他們都是投資於股票、債券、股指期貨等權益類證券。
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又稱為PE,根據投資領域的劃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權,也就是說只有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才能叫作私募股權基金,是對未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也就是通常大家說的原始股投資,是通過未來上市流通收回投資收益和成本,當然這也可能通過上市公司的收購實現退出等。
2私募股權有投資門檻優勢
一般的投資者是很難購買到企業原始股的,要麼是企業高管的內部權力,要麼是大資金幫助企業融資,所以作為普通大眾投資者幾乎沒有可能拿到企業的原始股份的,不要說你有100萬,就是1000萬也未必能夠進入這個領域的。
但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則不同,100萬的門檻就可以參與多個企業的「股權投資」,當多個投資人集合資金達到一定程度,當基金公司以機構身份參與企業股權投資時,很多個人投資的門檻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參與「私募股權基金」更容易拿到企業的「原始股」。
私募股權」有權利對抗的優勢,我們個人購買「企業原始股」,就算買到了不過代表一個個人投資者,最多算是企業的投資人(小股東),在企業運作、決策、投資等方面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只能是「跟從」,無法對抗企業的任何決定。
但私募股權基金則不同,私募股權基金在參與企業股權投資時,是以戰略合作的身份參與進來的,對企業的任何決議均可按照之前簽署的協議進行參與,說白了,私募股權基金是「大股東」,可以以大股東的身份對抗企業的決議,個人投資者參與「私募股權基金」,就等於有「靠山」幫助投資人維權。
3私募股權」有主導管理的優勢
個人購買企業的「原始股」,只有等著的份兒,等企業分紅、等企業上市,投資人是沒有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的,通俗講就是沒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但私募股權基金就完全不一樣了,私募基金作為企業的戰略合作者,可以深入的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主導管理的優勢,個人通過股權私募基金參與企業的股權投資,完全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的專業度掌握自己的投資命運。
4私募股權」有風險控制的優勢
個人購買企業「原始股」,在信息不對等、無權參與管理的前提下是無法控制投資風險的,如果企業運作良好有分紅能上市則會獲得投資收益,如果企業運作失敗,則投資人沒有任何風險抵抗措施,只有認賠。
私募股權基金在參與企業股權投資時,是要進行風險控制的,一般在行業內部稱為「對賭協議」,通俗的講就是私募股權基金讓企業簽署一個確保基金不賠錢的「協議」,翻譯成「如果你不上市或利潤沒有達到預期或XX或XX等等,就要如何如何,讓我在獲得基本利益的同時,安全退出」,一般採取的方式是:未達到利潤預期無償轉讓股權;未實現IPO上市公司管理層溢價回購股權等等; 總之,個人通過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企業的股權,理論上基金公司會設置多個安全墊,來確保投資人的本金和收益,風險要比個人投資「原始股」低的多。
5「私募股權」有安全退出的優勢
私募股權基金」有多種有效的退出方式,一般分為:上市退出、溢價回購退出、並購退出、股權轉讓4種獲利退出方式,正是由於「基金公司」的機構投資者身份,給了參與投資的個人投資者更多的、安全的獲利退出方式。
不難看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優勢要遠遠多於個人購買原始股投資,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通過「私募股權基金」這樣的平台,參與到優質企業的股權投資中。寄期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當然任何投資收益都是和風險成正比的,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這當然考驗你選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他們的投資收益水平。深圳互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專業化、規范化的投資管理隊伍,合理地把控投資風險,持續跟蹤投資資金去向,為投資者做好督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