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協議
『壹』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給個最佳啊(附圖片)
三國同盟(TripleAlliance)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三國協約(英語:Triple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諒解。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條約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貳』 三國同盟 和 三國協約的形成過程
1、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
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2、三國協約(英語:Triple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諒解。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條約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
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2)三國同盟協議擴展閱讀
1、三國同盟條約主要內容:
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2、三國協約主要內容:
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
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
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
『叄』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議屬於什麼性質
三國同盟是以奧匈帝國,德國,義大利三國組成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新興資本回主義國家的軍事侵略答集團。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國協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英國,法國,俄國所組成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集團,其在全球佔有大多數殖民地。
『肆』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議的國家示意圖
『伍』 簽訂「三國同盟條約」的是哪三個國家條約的內容是什麼
1881年,義大利和法國在爭奪突尼西亞的戰爭中失利,兩國關系惡化。義大利感到自版己力量弱小權,需要依靠外援支持戰爭。因此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3國在維也納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義大利如果被法國攻擊,德、奧需要全力支援;德國如果遭受法國攻擊,義大利同樣予以幫助;奧匈帝國則全力阻止俄國援助法國。
『陸』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是怎樣形成的
英國、法國、俄國為對抗三國同盟,通過~1907年簽訂一系列協議而結成的一個帝國主義集團。 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列強實力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實力高速膨脹的德國,要同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享「陽光下的地盤」。擁有強大陸軍的德國又在大力擴充海軍,使英國對帝國的安全非常擔心。英布戰爭發生後,英國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逐步同法國接近。法、德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1903年春,英王愛德華七世訪法,是英、法親善的開端。7月,法國總統盧貝回訪,兩國外長開始談判,其目的是解決造成兩國對立的殖民地問題。1904年4月8日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第五)菲茨莫里斯和法國駐英大使康邦在倫敦簽訂一項瓜分殖民地的協約。其主要內容: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讓給西班牙。由此,英、法之間所謂的「衷心協約」(協約國由此得名)即告建立。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也開始接近,英俄在近東、中亞和遠東地區都有利益沖突,但這時英德矛盾的發展已超過英、俄矛盾;俄國與德奧在近東和巴爾乾地區的矛盾也超過了俄、英的矛盾。1907年8月31日,俄國外交大臣伊茲沃利斯基和英國駐俄大使尼科爾森在彼得堡簽訂了分割殖民地的協定。主要內容:①劃定波斯(今伊朗)東南部為英國勢力范圍,北部為俄國勢力范圍,兩者之間的地區為中立地帶,對英俄兩國平等開放;②俄國承認阿富汗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外,並承允英國代管阿富汗的外交。英國則聲明不變更這個國家的政治地位;③尊重西藏的領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內政,只可經過中國政府中介與它進行交涉,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協定關於西藏的條款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 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加上法俄同盟,組成了「三國協約」或「協約國」。與三國同盟不同,三個協約國沒有簽訂一項共同條約,只有俄、法兩國是負有軍事義務的同盟國,而英國卻拒絕承擔軍事義務。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1882)雙方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終於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戰中,協約國也就成了反對德國及其同盟者的國家的共同名稱。1918年德國投降後,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曾以協約國的名義,三次向蘇俄發動武裝干涉。隨著協約國之間矛盾不斷加深,逐步瓦解。
『柒』 三國同盟條約是由哪三國簽的
1881年,義大利復和法國制在爭奪突尼西亞的戰爭中失利,兩國關系惡化。義大利感到自己力量弱小,需要依靠外援支持戰爭。因此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3國在維也納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義大利如果被法國攻擊,德、奧需要全力支援;德國如果遭受法國攻擊,義大利同樣予以幫助;奧匈帝國則全力阻止俄國援助法國。
『捌』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的性質
都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軍事集團,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為核心的反人類組織。
三國同盟、三國協約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時期過渡、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爆發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8)三國同盟協議擴展閱讀:
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締結同盟條約,史稱三國同盟。三國同盟形成後,法俄都感到不安,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兩國逐漸接近,並於1892年締結了軍事協定。
法俄同盟形成,這標志著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這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三國協約形成的決定性步驟是其核心英國放棄傳統的外交政策與法國結盟。
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沖突的加劇,20世紀初,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維持歐洲大陸均衡的光榮孤立政策,首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近。
法德矛盾促使法國也向英國靠攏。1904年英法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從此,英法事實上建立了同盟關系。
為了共同對德,英國又主動協調了同俄國的利害沖突。1907年英俄簽訂協定,調整了雙方在亞洲爭奪殖民地的矛盾。
『玖』 如何評價三國同盟和三國協議這兩個組織
都是非正義的組織。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影響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而巴爾干半島與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則隨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3等
英國削弱
原來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而其經濟亦因戰爭以大受影響,出現嚴重衰退,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
共產革命
大戰期間,俄國發生共產革命,使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此共產主義便開始在世界各國散布,世界各地相繼建立共產政黨或政權,直至冷戰結束,這情況才有所改變。
美日興起
這場大戰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侵佔了原屬德國勢力范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
『拾』 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性質
三國同盟:
德奧意三國組成的軍事集團。1882年5月簽訂《三國同盟條約》,1883年羅馬尼亞也加入三國同盟。三國同盟的建立標志著以德國為盟主的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三國同盟條約》的主要內容:
1.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2.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3.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三國同盟形成根本原因:
1.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迅速發展,國力迅速上升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超過了英國和法國。德國的政治地位遠不如英法。地理位置也不好,被英法俄三大國夾在中間。由於德國起步較晚,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國瓜分完了。德國要想崛起,就必須挑戰英法的統治地位,建立新的秩序。
2.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則分別因為與沙俄和法國的矛盾,被德國拉進了同盟國集團。
3.根本矛盾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形成的同盟。
三國同盟的性質:
新興的帝國主義同盟,標志著一的一方軍事同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