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共同訴訟共同侵權
『壹』 共同侵權必要共同訴訟對當事人的追加是怎樣的
您好,由於在必要共同訴訟中,訴訟標的具有同一性,法院只能合一審專理和判決,當屬事人只能一同起訴或應訴,否則當事人將不適格;所以在起訴或應訴時,如果有部分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就需要追加當事人。
當事人的追加,可以由法院依職權進行,也可以由法院根據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根據《民訴意見》,如果在起訴時法院發現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應當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請追加。但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被追加的被告,如果不願參加訴訟的,法院一般可以對其缺席判決;但對符合拘傳條件的被告,則可以通過拘傳強制其到庭參加訴訟。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貳』 必要共同訴訟人的具體情形
(一)程序法中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
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6條第2款規定,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被告。
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7條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 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此種情形必須與合夥組織相區別。《民訴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組織。區別個人合夥與合夥組織的關鍵在於三點:其一,合夥組織是否合法成立;其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後,是否各自出資形成合夥組織的獨立財產;其三,合夥組織是否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如果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當以該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如果不具備,則應當由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
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50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
第52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因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實際上是借用了一個法人的名義,此時,出借人與借用人之間必然形成了一種不可分的權利義務關系。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
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根據該條文,在當事人對保證責任形式未作出明確約定時,即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
第54條規定,在繼承遺產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當然,如果未共同起訴的部分繼承人就所爭議的遺產享有遺囑繼承權,則享有遺囑繼承權的繼承人應作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二)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分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
第6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
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此時可以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6條規定,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
《擔保法解釋》第124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
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8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民訴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 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可見,我國民事訴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人確立的是強制追加制度。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就應當依法憑職權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對不符合要求的追加申請則應依法裁定駁回。
『叄』 必要共同訴訟人有哪些法律規定
你好。
(一)程序法中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
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6條第2款規定,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被告。
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民訴意見》第47條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 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此種情形必須與合夥組織相區別。《民訴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組織。區別個人合夥與合夥組織的關鍵在於三點:其一,合夥組織是否合法成立;其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後,是否各自出資形成合夥組織的獨立財產;其三,合夥組織是否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如果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當以該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如果不具備,則應當由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
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50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
第52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因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實際上是借用了一個法人的名義,此時,出借人與借用人之間必然形成了一種不可分的權利義務關系。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
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根據該條文,在當事人對保證責任形式未作出明確約定時,即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
第54條規定,在繼承遺產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當然,如果未共同起訴的部分繼承人就所爭議的遺產享有遺囑繼承權,則享有遺囑繼承權的繼承人應作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二)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分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
第6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
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此時可以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6條規定,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
《擔保法解釋》第124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
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8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民訴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 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可見,我國民事訴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人確立的是強制追加制度。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就應當依法憑職權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對不符合要求的追加申請則應依法裁定駁回。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肆』 必要共同訴訟的具體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意見》的有關規定,能夠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具體情形有:
1、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2、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3、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4、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6、在繼承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
7、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為共同訴訟人。
8、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應當列為共同訴訟人。
9、在因連帶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中,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擔保法解釋》,能夠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具體情形還包括:
1、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2、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並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3、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4、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16日頒布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將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列為共同被告。
『伍』 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必要共同訴訟人在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一)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程序法中的情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6條第2款規定,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被告。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民訴意見》第47條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此種情形必須與合夥組織相區別。《民訴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組織。區別個人合夥與合夥組織的關鍵在於三點:其一,合夥組織是否合法成立;其二,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後,是否各自出資形成合夥組織的獨立財產;其三,合夥組織是否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如果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當以該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如果不具備,則應當由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第50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第52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因為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實際上是借用了一個法人的名義,此時,出借人與借用人之間必然形成了一種不可分的權利義務關系。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根據該條文,在當事人對保證責任形式未作出明確約定時,即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第54條規定,在繼承遺產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當然,如果未共同起訴的部分繼承人就所爭議的遺產享有遺囑繼承權,則享有遺囑繼承權的繼承人應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二)必要共同訴訟人的范圍在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分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第6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此時可以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6條規定,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擔保法解釋》第124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8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民訴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可見,我國民事訴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人確立的是強制追加制度。人民法院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就應當依法憑職權或者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追加,對不符合要求的追加申請則應依法裁定駁回。
『陸』 共同侵權訴訟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嗎
必要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兩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須合一審理並合一判決的共同訴訟。 所謂訴訟標的是同一的,是指共同訴訟人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是同一個訴訟標的,在這個訴訟標的中他們共同享有權利,或者共同承擔義務。例如,多人的侵權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受害人訴至法院,以所有侵權人為被告,要求他們共同承擔賠償責任。正因為必要共同訴訟中當事人的訴訟標的具有同一性,因此就要求共同訴訟人一同起訴或應訴。必要共同訴訟的目的在於防止矛盾判決。 必要共同訴訟具有以下特徵: 1.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這是共同訴訟的基本要求。 2.訴訟標的具有同一性。 3.法院必須合並審理、合一判決。所謂法院必須合並審理,合一判決,是指對於共同訴訟,法院必須適用同一訴訟程序進行審理,並對共同訴訟人的權利義務作出內容相同的裁判。這是由必要共同訴訟中訴訟標的同一性決定的。普通共同訴訟;是指共同訴訟人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宜於合並審理但需要分別裁判的訴訟。普通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2人以上,共同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當事人也同意合並審理的訴訟。 依據我上面所說,屬於多數人侵權,abcd為必要共同訴訟人。在E起訴的情況下,FG可能放棄起訴權,也不可以與E一起為共同訴訟人。這種情況下,EFG就是普通共同訴訟人。
『柒』 關於必要共同訴訟的問題
一人打了數人,數復人制訴之,此訴是普通的共同訴訟。
1、是同一種類的訴訟,都歸同一法院管轄、適用同一訴訟程序;
2、數人各自具有獨立性,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的權利義務,其中一人的訴訟對其他人不發生效力。是可分之訴,或其一訴之,或數人分別訴之,案件可分開審理;
3、法院認為可以合並,並經各當事人同意,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即簡化程序、節省時間和成本、避免同類糾紛間出現相互矛盾的判決),案件可合並審理。
數人打了一人,一人訴眾人,此訴是必要的共同訴訟。
1、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因共同侵權而發生的共同訴訟),眾人之間基於同一法律事實或原因而產生了共同的權利或義務關系;
2、眾人在民事權利義務上具有共同的利害關系,必須共同應訴,是不可分之訴。一人分別訴眾人的,必須合並審理,一並判決,而不能分案審理;
3、必要的共同訴訟人未參加訴訟的,法院應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
『捌』 必要共同訴訟人
一,必要共同訴訟人:必要共同訴訟中的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就是共同版訴訟人權。
二,必要共同訴訟:即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需合並審理的訴訟。
三,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
(一)程序法中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引起必要共同訴訟的情形包括:
1、掛靠關系中的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作為共同訴訟人;
2、個體工商戶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時應作為共同訴訟人;
3、個人合夥中的合夥人作為共同訴訟人;
4、企業法人分立的,應以分立後的法人為共同訴訟人;
5、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等關系中出借單位與借用人應為共同訴訟人;
6、保證關系中的共同訴訟人;
7、繼承關系中未一同起訴的其他繼承人應當作為共同原告。
(二)實體法中的規定:
1、共同侵權案件中的共同被告;
2、從事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的糾紛;
3、幫工活動引起的糾紛;
4、動產質押引起的糾紛;
5、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保證引起的糾紛;
6、債務人和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