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防滲渠合同

防滲渠合同

發布時間: 2021-02-07 08:41:51

① 防滲渠人工勾縫合同怎麼寫

同其它的合同格式一樣,把內容寫成雙方談好的即可。

② 唐王鎮的經濟發展

唐王鎮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下水質資源豐富,灌溉便利,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唐王鎮以木器加工、蔬菜深加工、服裝加工、礦泉水灌裝等低污染產業為主。唐王鎮是濟南市著名的特色農業、高新農業、設施農業為一體的高產高效農業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糧油作物,2005年糧食總產達4750萬公斤,生產白菜、西紅柿等幾十種蔬菜,大棚菜生產已形成規模,蔬菜產量達到2.25億公斤,而「三鮮」(鮮食花生、玉米、大豆)生產已形成特色,還種植葡萄、李子、蘋果等水果,並已經和正在引進一些名、優、特、高新瓜果蔬菜品種,如反常色蔬菜、黑玉米等。由於發達的農業為畜牧業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養有豬、黃牛、奶牛、羊等牲畜。境內的白雲湖則為漁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漁業生產紅紅火火。
唐王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大白菜之鄉」的美譽,有耕地4813公頃,是濟南市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生產基地。自1996年來,認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建立了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萬畝三鮮(鮮食花生、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基地、萬頭良種羊生產繁育基地、千畝水產養殖基地,成立了綠色農業發展中心、胚胎移植中心、豬肉屠宰配送中心、蔬菜配送中心,日交易量100萬公斤的蔬菜批發市場,注冊了「唐王」牌無公害農產品商標,昔日的大白菜之鄉已成為濟南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2000年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業,到2005年,該鎮成立了華達園林、興華苗圃、唐王林場、周家銀杏園、合陽園林等一批有實力、大規模的園林企業,包含300多個品種、建成了萬畝苗木花卉基地。2001年依託唐王漁場建成了濟南市市第一家平原森林公園,佔地26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9.1%。東連白雲湖萬頃碧波,園內有600餘種花卉、31種鳥類、1500畝垂釣水面,全家宴、療養、淡水產品副食加工等,一應俱全,與鎮內龍泉寺、婁家祠堂等文物共同構成了省城後花園東線一道亮麗的風景 。
199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4766萬元,財政收入471萬元,人均純收入1923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7.8倍、3.8倍、2.4倍。農業有耕地4842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有蘆筍、大白菜及常年大棚菜。1995年糧食總產46408噸,比1986年增加14965噸。多年來農業一直沿續舊的生產模式,糧食產量低,效益較差。1986年鎮黨委、政府制定了調整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實施規劃。 配套機井2030眼;投資1200萬元,鋪設防滲渠5萬米,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700公頃,比1986年增加360公頃,高產穩產田達到了3800公頃。 199 3~1995年全鎮連續3年保持了畝產噸糧,1995年比1986年畝產增加400公斤。 在南部菜地集中,交通方便,水澆條件好的村莊,發展蔬菜保護地栽培, 有大棚菜田133公頃,對北部土地富餘的村莊,發展林果、蘆筍種植,糧、果、菜兼作,農業走上良性循環的路子。唐王道口、老僧口、盧家莊等已成為養殖種植專業村,全鎮蔬菜播種面積1967公頃,產菜117206噸。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1202千瓦,比1986年增加14781千瓦。1986年有鎮村戶工業企業54個, 從業人員2233人,固定資產738萬元,實現產值1306萬元,利稅94萬元(鎮辦工業利稅50萬元)。自1986年起,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建起了電力輔機廠、真空鍍膜廠、微肥廠等企業,成立了寶泉玻璃製品有限公司、 茂康美食有限公司、周佳造紙有限公司、唐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4家合資企業。 合同利用外資105萬美元,外貿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32%,1995年達到4500萬元。村戶企業也得到了發展,從1990年起,逐漸形成小徐家莊、崔家莊等熔煉專業村。 崔家鋼砂廠被列入區50家重點企業之一,有5個村相繼建起實業公司。1995年底全鎮有鎮村戶工業企業124個(鎮辦工業5個),實現工業產值42645萬元(鎮辦工業產值3806萬元),銷售收入45280萬元(鎮辦銷售收入3744萬元),實現利稅1249萬元(鎮辦利潤112萬元)。

③ 村委會是否有單獨解除合同的權利

1,土地承包合同系雙方共同簽署,如你方沒有嚴重違約,另一方方無權單方解除。
2,你的損失可以向村委會主張賠償。
3,案件均有風險,每個人及單位均保證不了案件能贏。
4,向法院起訴。

④ 農田與水利建設的調查報告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多、分布廣,在抗禦水旱災難、發展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治理一直處於弱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舊的政策體系被打破,新的政策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使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治理面臨更多困難和矛盾。近年來,四川省各地圍繞建立新的農田水利政策體系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們到四川省儀隴縣、大英縣、樂至縣、遊仙區等地進行調查,實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走訪了部分農民用水戶協會和農戶,先後召開4次座談會,同10餘個縣市區水利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治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區丘陵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90%,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佔全省水利工程總數的99.6%,控制澆灌面積佔全省有效澆灌面積的52.3%,小型灌區生產的糧食佔全省糧食總產量的40%,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治理,對於確保四川糧食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四川省各級高度重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治理,尤其2005年以來,他們結合中心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國具有學習和借鑒作用。

(一)「競爭立項,招標建設,以獎代補」的南充模式。近年來,南充市各地積極探索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治理的有效辦法,逐步形成了「競爭立項,招標建設,以獎代補」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組織方式。這種組織方式以「競爭立項」核心,將競爭機制引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讓群眾全過程參與,誰的積極性高就先支持誰。如:高坪區堅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兩不修」:群眾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眾不參與的不修,並實行了定工程質量標准、定工程補助標准、將政府補助資金直接補助到工程的「兩定一補」措施;順慶區堅持效益優先原則,在競爭立項中,對群眾積極性高的項目優先支持、用水戶協會健全的村優先支持。這些措施,較好地解決了「一事一議」中存在的「事難議、議難成、成難辦」的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目前,南充市利用這種組織方式已建成小型農田水利示範村14個。在這些示範村的帶動下,自去年以來,全市已投入資金4634萬元、工日617.3萬個,整治病險水庫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處、渠道42.8公里,渠道防滲76.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72.5萬方,新增有效澆灌面積2.16萬畝。由於乾的都是群眾願意乾的工程,且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群眾全過程參與,所有工程都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達到了建一處成一處,群眾十分滿足。

(二)「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遂寧模式。「群眾點菜,政府買單」是遂寧市大英縣、船山區等地結合中心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試點項目和新農村示範區建設,探索形成的一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治理組織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由廣大村民提出,通過村、組向鄉鎮提出建設申請,鄉鎮經過篩選匯總後再上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再根據規劃和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實施該項目。假如同意實施,水行政主管部門將委派專業技術人員到建設地點進行調研勘測,確定建設方案並核定工程量,由鄉鎮或村組織實施。工程竣工後,先由鄉鎮進行初步驗收,最後再由縣(市、區)水利和財政部門進行綜合驗收。對通過驗收的項目給予財政補助,補助標准為工程項目實際建設材料費、技工工資總和的40-50%。

2005年,大英縣利用「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組織方式,把中心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試點項目選在人民渠灌區通仙鄉和蓬萊鎮的普陀村、洋溪村、登榮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糧村,共維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築物25處;完成工程總投資400萬元,其中:中心補助60萬元、省級財政補助100萬元、縣級財政補助40萬元,捆綁使用水保、農開發資金100萬元,項目區群眾投勞投資100萬元;新增蓄水0.8萬方,新增改善澆灌面積1.07萬畝,同時解決了1200人、1360頭牲畜的飲用水問題,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船山區利用這種組織方式,已基本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唐家三壩新農村示範區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群眾點菜,政府買單」這種組織方式,既充分體現了群眾意願,又保證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節約了資金。同時,財政補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實,激發了基礎和群眾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

遂寧等地在小型農田水利「民辦公助」項目實施中,還針對農村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勞動力難以組織的實際,採取了適當延長工程建設時限、請親戚朋友幫忙「工換工」、以資折勞等措施,較好解決了勞動力不足問題。

(三)「四方合作」的資陽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機制是資陽市部分地區借鑒畜牧業「六方合作」機制的成功經驗,針對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短缺、治理薄弱的現狀提出,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一種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治理的組織方式。其基本運作模式是:以市農業擔保公司為紐帶,擔保公司為村、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協會或農民用水戶協會擔保,到金融機構貸款,協會利用信貸資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將整治改造後的工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選擇經營業主,用經營承包費償還貸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加以補助。水利「四方合作」是農民用水戶協會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協會、擔保公司、金融機構、工程承包經營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體在政策的引導下,以誠信為基礎、協會為平台、利益為紐帶形成的四方共贏機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風險防範為一體的系統工程。這種新的機制既解決了長期制約小微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維修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又同時解決了治理主體缺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較好解決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賣了之」「承包租賃費一花了之」的問題。目前,資陽市燕山區已運用這種新的機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較好效果。資陽市水利局擬在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

(四)「以用水戶協會為載體,一事一議」的綿陽模式。綿陽市是探索末級渠系建設治理方式,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比較早的地區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農民用水戶協會890個,由協會治理的灌區面積達65萬畝,佔全市澆灌面積的20%。綿陽市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治理中,充分發揮用水戶協會作為村民開展「一事一議」的載體作用,積極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勞,有力地促進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去年以來,綿陽市各用水戶協會有的在政府財政補助資金的帶動下,有的不等不靠,自發建設,先後完成了一大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梓潼縣卧龍鎮五一農渠用水戶協會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在遭受嚴重旱災後,通過協會代表大會「一事一議」,人均投工5個、畝平集資50元,對管轄的部分農、毛渠進行節水改造。在市、縣武引灌區治理單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農、毛渠節水改造9.6公里,興建計量治理設施5處。遊仙區魏城鎮農民用水戶協會按照群管自治組織原則,由協會牽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自2004年以來,全鎮共開挖農、毛渠35條115.2公里,硬化農渠36.2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處灌區的涪城區金峰、新皂兩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動群眾投工3萬多個、集資140餘萬元,配套建設末級渠系35公里,建設防滲渠24公里,改建閘口98處,新建測流點127個。去年以來,涪城區通過農民用水戶協會開展「一事一議」,籌集資金576萬余元,維修小型水庫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維修渠道81.5公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