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協議
① 我用的是銳捷RG-S3760交換機,請問他支持PIM組播協議嗎支持的話能把具體步驟和我說說嗎
組播步驟
SW(config)#ip multicast-routing
SW(config)#interface f0/1
SW(config-if-FastEthernet 0/1)# ip pim dense-mode
② 用GNS3模擬思科路由器做組播實驗,為什PIM協議只能抓到HELLO包啊,抓不到其他的類型的數據包
你要了解PIM的原理才會想到怎麼抓其他包。
首先你要創建rp和bsr,這樣的版話rp就會發advisement包,bsr會發bootstrap包。
之學習到rp後,使用客戶端加igmp組,可以抓到join包,離開組可以抓到prune包。
組播源發包,會權給rp發送register包,然後會出發rp發送join包和register stop包。
③ 組播協議和組播路由協議有什麼區別
組播協議主要是在客戶端發起組播,是區域網內部的一個組播管理協議回,如IGMP協議就是答組播協議。組播路由協議是在廣域網上管理組播並且負責組播數據傳輸的,如PIM就是組播路由協議。組播路由服務站很多路由器都沒有開啟,因此廣域網上的組播伺服器並不多,都是使用單播方式進行傳播的。
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由於PIM無需收發組播路由更新,所以與其它組播協議相比,PIM開銷降低了許多。PIM的設計出發點是在Internet范圍內同時支持SPT和共享樹,並使兩者之間靈活轉換,因而集中了它們的優點提高了組播效率。PIM定義了兩種模式:密集模式(Dense-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Mode)。
④ 在思科模擬器三層交換機中為什麼不能啟動PIM-DM協議命令是什麼
cisco的packet trace那東西只能玩玩ccna的考試,其他的功能都沒有的,連debug的輸出都不是完整的。
你可以用gns3,小凡等模擬器來做實驗。
⑤ PIM是什麼東西
1、個人信息管理器
PIM不依賴於某一特定單播路由協議,它可利用各種單播路由協議建立的單播路由表完成RPF檢查功能,而不是維護一個分離的組播路由表實現組播轉發。
2、全球高水平商學院合作平台
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簡稱「PIM」)作為全球高水平商學院合作平台,成立於1973年,由巴黎HEC商學院、紐約大學等聯合發起。
PIM作為全球高水平商學院合作平台,成立於1973年,由巴黎HEC商學院、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和倫敦商學院聯合發起。迄今PIM商學院成員共60個,來自37個國家。
3、產品信息營銷管理
PIM全稱Proc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翻譯為產品信息營銷管理,意指企業對其產品信息的進行製作加工(宣傳樣冊、電子文檔等),並且有效用於企業對外的營銷之用。
(5)pim協議擴展閱讀:
應用:
無源互調(Passive Inter Molation,PIM)效應是HPM效應的一種,在HPM條件下,HPM通過不同的耦合途徑進入電子系統,由於其大功率特性。
使傳統的無源線性器件產生較強的非線性效應,部件和系統的非線性特性也會變得更加明顯,導致更為嚴重的PIM問題,進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性能。這使得對PIM效應的分析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PIM的測量足PIM問題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測量所得的數據可以用來進行高階PIM的預測;另一方面,為研究無源部件的PIM機理提供實驗數據。
⑥ 常用的多播路由協議不包括: A. MOSPF B. CBT C. PIM-SM D. RIP
D,RIP是單播路由協議
而真正常用的域內多播路由協議只有PIM
⑦ PIM是幾層協議
PIM是三層協議,純二層交換機是不能跑PIM協議的
⑧ BGP協議、OSPF協議和IS-IS協議的發明人是誰
IETF組織開發的
1、概述
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鬆散的、自律的、志願的民間學術組織,成立於1985年底, 其主要任務是負責互聯網相關技術規范的研發和制定。
IETF是一個由為互聯網技術工程及發展做出貢獻的專家自發參與和管理的國際民間機構。它匯集了與互聯網架構演化和互聯網穩定運作等業務相關的網路設計者、運營者和研究人員,並向所有對該行業感興趣的人士開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冊參加IETF的會議。IETF大會每年舉行三次,規模均在千人以上。
IETF大量的技術性工作均由其內部的各類工作組協作完成。這些工作組按不同類別,如路由、傳輸、安全等專項課題而分別組建。IETF的交流工作主要是在各個工作組所設立的郵件組中進行,這也是IETF的主要工作方式。
目前,IETF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界最具權威的大型技術研究組織。但是它有別於像國際電聯(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這樣的傳統意義上的標准制定組織。IETF的參與者都是志願人員,他們大多是通過IETF每年召開的三次會議來完成該組織的如下使命:
1.鑒定互聯網的運行和技術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2.詳細說明互聯網協議的發展或用途,解決相應問題;
3.向IESG提出針對互聯網協議標准及用途的建議;
4.促進互聯網研究任務組(IRTF)的技術研究成果向互聯網社區推廣;
5.為包括互聯網用戶、研究人員、行銷商、製造商及管理者等提供信息交流的論壇。
2、IETF相關組織機構
(1)互聯網協會(ISCO -Internet Society)
ISCO是一個國際的,非盈利性的會員制組織,其作用是促進互聯網在全球范圍的應用。實現方式之一便是對各類互聯網組織提供財政和法律支持,特別是對IAB管理下的IETF提供資助。
(2)互聯網架構委員會(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是ISOC的技術咨詢團體,承擔ISCO技術顧問組的角色;IAB負責定義整個互聯網的架構和長期發展規劃,通過IESG向IETF提供指導並協調各個IETF工作組的活動,在新的IETF工作組設立之前IAB負責審查此工作組的章程,從而保證其設置的合理性,因此可以認為IAB是IETF的最高技術決策機構。
另外,IAB還是IRTF的組織和管理者,負責召集特別工作組對互聯網結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
(3)互聯網工程指導組(IESG-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IETF的工作組被分為8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每個研究領域均有1-3名領域管理者(Ads—Area Directors),這些領域管理者ADs均是IESG的成員。
IESG負責IETF活動和標准制定程序的技術管理工作,核准或糾正IETF各工作組的研究成果,有對工作組的設立終結權,確保非工作組草案在成為請求註解文件(RFC)時的准確性。
作為ISOC(Internet協會)的一部分,它依據ISOC理事會認可的條例規程進行管理。可以認為IESG是IETF的實施決策機構。
IESG的成員也由任命委員會(Nomcom-Nominations Committee)選舉產生,任期兩年。
(4)互聯網編號分配機構(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在ICANN的管理下負責分配與互聯網協議有關的參數(IP地址、埠號、域名以及其它協議參數等)。IAB指定IANA在某互聯網協議發布後對其另增條款進行說明協議參數的分配與使用情況。
IANA的活動由ICANN資助。IANA與IAB是合作的關系。
(5)RFC編輯者(RFC Editors)
主要職責是與IESG協同工作,編輯、排版和發表RFC。RFC一旦發表就不能更改。如果標准在敘述上有變,則必須重新發表新的RFC並替換掉原先版本。該機構的組成和實施的政策由IAB掌控。
(6)IETF秘書處(RFC Secretariat)
在IETF中進行有償服務的工作人員很少。IETF秘書處負責會務及一些特殊郵件組的維護,並負責更新和規整官方互聯網草案目錄,維護IETF網站,輔助IESG的日常工作。
(7)互聯網研究任務組(IRTF-The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
IRTF由眾多專業研究小組構成,研究互聯網協議、應用、架構和技術。其中多數是長期運作的小組,也存在少量臨時的短期研究小組。各成員均為個人代表,並不代表任何組織的利益。
3、IETF標準的種類
IETF產生兩種文件,一個叫做Internet Draft,即「互聯網草案」,第二個是叫RFC,它的名字來源是歷史原因的,原來是叫意見徵求書或請求註解文件,現在它的名字實際上和它的內容並不一致。互聯網草案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沒有任何特殊限制,而且其他的成員也可以對它採取一個無所謂的態度,而IETF的一些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從這個互聯網草案開始。
RFC更為正式,而且它歷史上都是存檔的,它的存在一般來講,被批准出台以後,它的內容不做改變。RFC也有好多種:第一個就是它是一種標准;第二個它是一種試驗性的,RFC無非是說我們在一起想做這樣一件事情,嘗試一下;還一個就是文獻歷史性的,這個是記錄了我們曾經做過一件事情是錯誤的,或者是不工作的;再有一種就是叫做介紹性信息,其實里邊什麼內容都有。
作為標準的RFC又分為幾種:
第一種是提議性的,就是說建議採用這個作為一個方案而列出。
還有一種就是完全被認可的標准,這種是大家都在用,而且是不應該改變的。
還有一種就是現在的最佳實踐法,它相當於一種介紹。
這些文件產生的過程是一種從下往上的過程,而不是從上往下,也就是說不是一個由主席,或者由工作組負責人的給一個指令,說是要做什麼,要做什麼,而是有下邊自發的提出,然後在工作組里邊討論,討論了以後再交給剛才說的工程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查。但是工程指導委員會只做審查不做修改,修改還是要打回到工作組來做。IETF工作組文件的產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來參加會議,任何人都可以提議,然後他和別人進行討論,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就可以產出這樣的文件。
4、IETF的研究領域
IETF的實際工作大部分是在其工作組(Working Group)中完成的。這些工作組又根據主題的不同劃分到若干個領域(Area),如路由、傳輸和網路安全等。每個領域由一到兩名主管(Area Directors)負責管理,所有的領域主管組成了互聯網工程組指導組(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 IESG)。IETF工作組的許多工作是通過郵件列表(Mailing List)進行的。IETF每年召開三次會議。
目前,IETF共包括八個研究領域,132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
(1)應用研究領域(app— Applications Area),含20個工作組(Work Group)
(2)通用研究領域(gen—General Area),含5個工作組
(3)網際互聯研究領域(int—Internet Area),含21個工作組
(4)操作與管理研究領域(ops—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Area),含24個工作組
(5)路由研究領域(rtg—Routing Area),含14個工作組
(6)安全研究領域(sec—Security Area),含21個工作組
(7)傳輸研究領域(tsv—Transport Area),含1個工作組
(8)臨時研究領域(sub—Sub-IP Area),含27個工作組
5.1) 應用研究領域(app— Applications Area)
雖然IETF的研究范圍劃定為「Above the wire, Below the application」,即IETF並不關注於應用領域的研究,但是對於與互聯網的運營密切相關的應用還是受到了重視,並成立的專門的工作組。
目前應用研究領域共包括20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個研究領域的工作組數目還要增長。
Calendaring and Scheling (calsch) ――日歷與時間規劃工作組
Cross Regi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Protocol (crisp) ――交叉注冊信息服務協議工作組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Internet Integration (ediint) ――EDI與互聯網集成工作組
Internet Fax (fax) ――互聯網傳真工作組
Geographic Location/Privacy (geopriv) ――地理位置工作組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Extension (imapext) ――互聯網消息訪問擴展工作組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 (impp) ――及時消息協議工作組
Internet Printing Protocol (ipp) ――互聯網列印協議工作組
LDAP (v3) Revision (ldapbis) ――LDAP修訂工作組
Enhancements to Internet email to support diverse service
environments (lemonade) ――互聯網電子郵件在不同服務環境下的增強
MTA Authorization Records in DNS (marid) ――DNS中的MTA認證記錄工作組
Message Tracking Protocol (msgtrk) ――消息跟蹤協議工作組
NNTP Extensions (nntpext) ――NNTP擴展工作組
Open Pluggable Edge Services (opes) ――開放式可插接服務工作組
SIP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
(simple) ――SIP在及時消息應用中的擴展
Internet Open Trading Protocol (trade) ――互聯網開發交易協議工作組
Usenet Article Standard Update (usefor)
Voice Profile for Internet Mail (vpim) ――互聯網郵件的語音附件工作組
WWW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 (webdav)
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 (xmpp) ――消息擴展協議工作組
5.2)通用研究領域(gen—General Area)
在IETF中,不能放在其它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就放置在通用研究領域中,因此這個領域的研究內容的內在聯系性並不強。目前在這個研究領域共包括5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
Improved Cross-Area Review (icar) ――增強跨域工作組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知識產權工作組
New IETF Standards Track Discussion (newtrk)
Operation of the IESG/IAB Nominating and Recall Committees (nomcom) ――IESG/IAB選舉委員會運作程序
Problem Statement (problem) ――問題陳述工作組
5.3)網際互聯研究領域(int—Internet Area)
網際互聯研究領域主要研究IP包如何在不同的網路環境中進行傳輸,同時也涉及DNS信息的傳遞方式的研究。
這個研究領域在IETF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TCP/IP協議族和IPv6協議族的核心協議均在由這個領域來研究並制訂。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dhc) ――動態主機配置工作組
Detecting Network Attachment (dna) ――網路附屬設施監測工作組
DNS Extensions (dnsext) ――DNS擴展工作組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eap) ――可擴展的鑒權協議工作組
Host Identity Protocol (hip) ――主機標識協議工作組
IP over DVB (ipdvb)
IP over InfiniBand (ipoib)
IP over Resilient Packet Rings (iporpr) ――IP OVER RPR工作組
IP Version 6 Working Group (ipv6) ――IPv6工作組
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 Extensions (l2tpext) ――二層隧道協議擴展工作組
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l2vpn) ――二層虛擬專用網工作組
Layer 3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l3vpn) ――三層虛擬專用網工作組
Multicast & Anycast Group Membership (magma) ――組播與任播工作組
Mobility for IPv4 (mip4) ――移動IPv4工作組
Mobility for IPv6 (mip6) ――移動IPv6工作組
MIPv6 Signaling and Handoff Optimization (mipshop) ――移動IPv6信令與漫遊優化工作組
Network Mobility (nemo) ――網路移動性工作組
Protocol for carrying Authentication for Network Access (pana) ――接入網認證信息承載協議工作組
Point-to-Point Protocol Extensions (pppext) ――PPP協議擴展工作組
Securing Neighbor Discovery (send) ――安全鄰居發現協議工作組
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 (zeroconf) ――零配置網路工作組
5.4)操作與管理研究領域(ops—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Area)
這個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互聯網的運作與管理方面的內容。目前共包含24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工作組數目處於IETF所有研究領域的第二位。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對於網路的運營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這個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領域的工作組數目還可能增加。
這個研究領域中比較重要的研究內容包括AAA(授權、認證、審計)、v6ops(IPv6運維)、rap(資源預留)、dnsop(DNS運維)以及各種MIB的研究。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aaa) ――AAA工作組
ADSL MIB (adslmib) ――ADSL MIB庫工作組
AToM MIB (atommib) ――ATOM MIB庫工作組
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bmwg) ――計量方法工作組
Bridge MIB (bridge) ――網橋MIB庫工作組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apwap) ――無線AP控制與配置協議工作組
Distributed Management (disman) ――分布式管理工作組
Domain Name System Operations (dnsop) ――域名操作工作組
Entity MIB (entmib) ――實體MIB工作組
Global Routing Operations (grow) ――全局路由運作工作組
Ethernet Interfaces and Hub MIB (hubmib) ――乙太網介面與HUB MIB庫工作組
Internet and Management Support for Storage (imss)
IP over Cable Data Network (ipcdn)
IP Flow Information Export (ipfix)
MBONE Deployment (mboned) ――MBONE布置工作組
Site Multihoming in IPv6 (multi6) ――IPv6多穴主機工作組
Network Configuration (netconf) ――網路配置工作組
Policy Framework (policy) ――策略框架工作組
Packet Sampling (psamp) ――數據包采樣工作組
Prefix Taxonomy Ongoing Measurement & Inter Network Experiment (ptomain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tocol (rap) ――資源分配協議工作組
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rmonmib) ――網路遠程監控工作組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with SNMP (snmpconf) ――基於SNMP的配置管理工作組
IPv6 Operations (v6ops) ――IPv6運維工作組
5.5)路由研究領域(rtg—Routing Area)
此研究領域主要負責制訂如何在網路中確定傳輸路徑以將IP包傳送到目的地的相關標准。由於路由協議在網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此研究領域也成為IETF的重要領域。BGP、ISIS、OSPF、MPLS等重要路由協議均屬於這個研究領域的研究范圍。
目前路由研究領域共有14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
Border Gateway Multicast Protocol (bgmp) ――邊界網關組播協議工作組
Common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Plane (ccamp) ――通用控制與測量平面工作組
Forwarding and Control Element Separation (forces) ――控制層與網路層的分離工作組
Inter-Domain Multicast Routing (idmr) ――域內組播路由工作組
Inter-Domain Routing (idr) ――域內路由工作組
IS-IS for IP Internets (isis) ――ISIS路由協議工作組
Mobile Ad-hoc Networks (mane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MPLS工作組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IGP (ospf) ――OSPF工作組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pim) ――PIM工作組
Routing Protocol Security Requirements (rpsec) ――路由協議的安全需求工作組
Routing Area Working Group (rtgwg) ――路由域工作組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ssm) ――指定源的組播工作組
Virtual Router Rendancy Protocol (vrrp) ――虛擬路由冗餘協議工作組
5.6)安全研究領域(sec—Security Area)
此研究領域主要負責研究IP網路中的授權、認證、審計等與私密性保護有關的協議與標准。
互聯網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AAA與業務的運維方式又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這個領域也成為IETF中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目前,這個研究領域共包括21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
Credential and Provisioning (enroll) ――信任與配置工作組
Intrusion Detection Exchange Format (idwg) ――入侵監測信息交換格式工作組
Extended Incident Handling (inch) ――擴展的事件處理工作組
IP Security Protocol (ipsec) ――IPSEC工作組工作組
IPSEC KEY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record (ipseckey)
IP Security Policy (ipsp) ――IP安全策略工作組
Kerberized Internet Negotiation of Keys (kink)
Kerberos WG (krbwg)
Long-Term Archive and Notary Services (ltans)
IKEv2 Mobility and Multihoming (mobike)
Multicast Security (msec) ――組播安全工作組
An Open Specification for Pretty Good Privacy (openpgp)
Profiling Use of PKI in IPSEC (pki4ipsec)
Public-Key Infrastructure (X.509) (pkix)
Securely Available Credentials (sacred)
Simple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ity Layer (sasl)
Secure Shell (secsh)
S/MIME Mail Security (smime)
Secure Network Time Protocol (stime) ――安全網路時間協議工作組
Security Issues in Network Event Logging (syslog)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ls) ――傳輸層安全工作組
5.7)傳輸研究領域(tsv—Transport Area)
傳輸研究領域主要負責研究特殊類型或特殊用途的數據包在網路中的(特殊需求的)傳輸方式。包括音頻/視頻數據的傳輸、擁塞控制、IP性能測量、IP信令系統、IP電話業務、IP存儲網路、ENUM、媒體網關、偽線模擬等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這個研究領域共有27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就工作組數目來講,是IETF中最大的一個研究領域。
Audio/Video Transport (avt) ――語音/視頻傳輸工作組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dccp) ――數據報擁塞控制協議工作組
Telephone Number Mapping (enum) ――ENUM工作組工作組
Internet Emergency Preparedness (ieprep) ――互聯網應急策略工作組
IP Performance Metrics (ippm) ――IP性能測量工作組
IP Storage (ips) ――IP存儲網工作組
IP Telephony (iptel) ――IP電話工作組
Media Gateway Control (megaco) ――媒體控制網關工作組
Middlebox Communication (midcom)
Multiparty Multimedia Session Control (mmusic) ――多方多媒體會話控制工作組
Network File System Version 4 (nfsv4) ――網路文件系統工作組
Next Steps in Signaling (nsis) ――IP信令的發展工作組
Path MTU Discovery (pmtud) ――MTU發現協議工作組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 (pwe3) ――端到端偽線模擬工作組
Remote Direct Data Placement (rddp)
Reliable Multicast Transport (rmt) ――可靠的組播傳輸協議工作組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rohc) ――可靠的頭壓縮工作組
Reliable Server Pooling (rserpool) ――可靠的伺服器負載均攤工作組
Context Transfer, Handoff Candidate Discovery, and Dormant Mode Host Alerting (seamoby)
Signaling Transport (sigtran) ――信令傳輸工作組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SIP協議工作組
Session Initiation Proposal Investigation (sipping) ――SIP協議調研工作組
Speech Services Control (speechsc) ――語音服務控制工作組
Service in the PSTN/IN Requesting InTernet Service (spirits)
TCP Maintenance and Minor Extensions (tcpm)
Transport Area Working Group (tsvwg)――傳輸領域工作組
Centralized Conferencing (xcon)――集中控制式會議工作組
5.8)臨時研究領域(sub—Sub-IP Area)
Sub-IP是IETF成立的一個臨時技術區域,目前這個研究領域只有一個處於活動狀態的工作組,這個工作組主要負責互聯網流量工程的研究,已經形成四個RFC。
Internet Traffic Engineering (tewg)――互聯網流量工程工作組
⑨ 稀疏模式獨立組播協議的協議簡介
PIM-SM:稀疏模式獨立組播協議
(-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
使用以下7種PIMv2消息
Hello;
Bootstrap(引導);
Candidate-RP-Advertisement(候選RP通告);
Join/Prune(加入/剪出);
Assert(聲明);
Register(注冊);
Register-Stop(注冊終止);
其中Bootstrap(引導),Candidate-RP-Advertisement(候選RP通告),Register(注冊),Register-Stop(注冊終止)是PIM-SM特有消息。其餘3條在PIM-DM也有。
PIM-SM 是一種能有效地將IP報文路由到跨越大范圍網路(WAN 和域間)組播組的協議,而 PIM-DM 主要用於區域網。PIM-SM 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單播路由協議,主要被設計來支持稀疏組。它使用了傳統的基於接收初始化成員關系的 IP 組播模型,支持共享和最短路徑樹,此外它還使用了軟狀態機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網路環境。它可以使用由任意路由協議輸入到組播路由信息庫(RIB)中的路由信息,這些路由協議包括單播協議如路由信息協議(RIP)和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還包括能產生路由表的組播協議如距離矢量組播路由協議 (DVMRP) 。
⑩ pimd運行的是什麼模式的pim協議
協議無關組播(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
PIM由IDMR(域間組播路由)工作組設計,PIM不依賴於某一特定單播路由協議,它可利用各種單播路由協議建立的單播路由表完成RPF檢查功能,而不是維護一個分離的組播路由表實現組播轉發。由於PIM無需收發組播路由更新,所以與其它組播協議相比,PIM開銷降低了許多。PIM的設計出發點是在Internet范圍內同時支持SPT和共享樹,並使兩者之間靈活轉換,因而集中了它們的優點提高了組播效率。PIM定義了兩種模式:密集模式(Dense-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Mode)
1)PIM-DM
PIM-DM與DVMRP很相似,都屬於密集模式協議,都採用了「擴散/剪枝」機制。同時,假定帶寬不受限制,每個路由器都想接收組播數據包。主要不同之處在於DVMRP使用內建的組播路由協議,而PIM-DM採用RPF動態建立SPT。該模式適合於下述幾種情況:高速網路;組播源和接收者比較靠近,發送者少,接收者多;組播數據流比較大且比較穩定。
2)PIM-SM
PIM-SM與基於「擴散/剪枝」模型的根本差別在於PIM-SM是基於顯式加入模型,即接收者向RP發送加入消息,而路由器只在已加入某個組播組輸出介面上轉發那個組播組的數據包。PIM-SM採用共享樹進行組播數據包轉發。每一個組有一個匯合點(Rendezvous
Point:
RP),組播源沿最短路徑向RP發送數據,再由RP
沿最短路徑將數據發送到各個接收端。這一點類似於CBT,但PIM-SM不使用核的概念。PIM-SM主要優勢之一是它不局限於通過共享樹接收組播信息,還提供從共享樹向SPT轉換的機制。盡管從共享樹向SPT轉換減少了網路延遲以及在RP上可能出現的阻塞,但這種轉換耗費了相當的路由器資源,所以它適用於有多對組播數據源和網路組數目較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