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送貨協議
使用承運商KPI考核管理,約束對方,特別是保險的內同要寫清楚,還有產生貨損、貨差、延遲等異常情況的責任和損失均由承運商負責和承擔。給你一點條款參考:
1) 在任何情況下,乙方有義務保持良好的態度,不得與甲方及甲方的客戶發生言語或肢體上的沖突。即使是甲方的客戶提出無理要求,也必須迴避與客戶的正面沖突,與甲方負責發貨的人員進行溝通,按照甲方的指示進行處理。如乙方與甲方客戶發生言語沖突,單次處罰2000元;發生肢體沖突,單次處罰10000元,因沖突原因導致甲方客戶丟失的,按照50000元進行賠償,並根據情節的輕重再作出其他處理。但甲方客戶首先無故毆打等暴力違法行為不在此列。
2) 乙方如在送貨途中出現不能按時送達的特殊情況,應及時通知甲方及收貨人,並在第一時間內處理或另行派車送貨。按照合同規定的時效要求,如發生甲方及收貨人無法接受的逾期到貨,按200元/噸/天罰金處理,並承擔甲方客戶因貨物不能准時送達而造成的實際損失。
3) 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貨損、雨淋、污染時,由乙方負全責,如因此造成客戶拒收,則拒收的貨物由甲方按市場價格銷售給乙方,由乙方進行處理,重新運輸增加的運輸費和手續費由乙方承擔。乙方須於客戶拒收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將所涉及全部貨款和費用支付甲方,並承擔甲方客戶因貨物不能准時送達而造成的損失。
4)非集裝箱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造成貨物丟失,由乙方負全責,丟失貨物甲方按市場價格銷售給乙方,重新運輸增加的運輸費和手續費由乙方承擔。乙方須於客戶拒收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將所涉及全部貨款和費用支付甲方,並承擔甲方客戶因貨物不能准時送達而造成的損失。
5)非集裝箱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竄貨、錯貨的,乙方承擔重新將貨物准確運送給收貨人的全部運費,並按照每票500元進行處罰,造成損失的,乙方負賠償責任,並承擔甲方客戶因貨物不能准時送達而造成的損失。
6) 在未得到我司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拆托,單次處罰500元,造成損失的,按實賠償。
7)乙方對本協議有關內容承擔保密義務,並對甲方的經營網路相關資料、數據承擔保密義務(如終止合作同樣需遵守此義務),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貳』 求第三方物流倉儲和配送協議或合同範本
物 流 服 務 合 同
服務委託方:
服務提供方:
物流服務內容:運輸及零擔配送***
合同編號:
客戶代碼:
簽訂日期:二O一 年 月 日
物流服務委託方: (以下簡稱甲方)
物流服務提供方: (以下簡稱乙方)
甲方委託乙方為其提供物流服務,服務范圍是甲方提出的要求送達地。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以資共同執行。
本合同簽訂依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
1.2國家及地方有關運輸、倉儲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規。
1.3甲、乙雙方的合作意向記錄文件。
第二條 合同文件的優先次序
2.1《合同書》
2.2《報價書》
2.3雙方認可的《物流方案及操作流程》。
2.4其他的補充性說明文件。
第三條 本合同所指的物流服務內容
乙方為甲方提供商品運輸和配送等物流服務。
第四條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設計文件
4.1杭州至各個城市的運價表。(見附件)。
4.2操作流程設計。(見附件)
4.3委託書。(電子郵件形式)
第五條 費用結算及支付方式和周期
5.1費用結算周期為一個月,即乙方在次月的_5_日前將當月所有費用列出清單給甲方;甲方在收到清單後的5個工作日內必須核算完並通知乙方開票,甲方在收到發票後於5個工作日內向乙方支付所有費用。
5.2乙方憑雙方確認的當月運費清單向甲方結算運費。
5.3甲方未在上述約定的期限前核算完畢,視為確認乙方的運費清單的相應金額。
5.4甲方收到乙方交付的發票,核實無誤後通過轉帳支票方式向乙方支付費用。
第六條 雙方權利和義務、
6.1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6.1.1甲方有義務按時向乙方支付運費。
6.1.2因產品本身質量而造成的貨損,由甲方負責。
6.1.3因甲方信息錯誤而導致乙方物流服務差錯的由甲方負責,由此產生的額外費用由甲方承擔。
6.1.4甲方對乙方的要求與國家及地方有關法律法規相違背的,乙方有權拒絕。
6.1.5因甲方臨時改變信息或要求而導致的誤工、增加勞動量以及有關額外費用,由甲方承擔。
6.1.6在合同履行期間,甲方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的,應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乙方,並付清所有尚未支付給乙方的費用。
6.1.7甲方要求乙方提供臨時加急服務時,須與乙方協商,非乙方能力控制范圍內的加急費用由甲方承擔。
6.1.8甲方有權對乙方的運輸全過程進行監督、指導,隨時向乙方查詢貨物信息。
6.1.9甲方均有權隨時通知乙方變更運輸路線、運輸目的地或停止運輸,乙方不得拒絕。甲方承擔因此產生的相關費用。
6.2乙方的權利和義務
6.2.1乙方應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范圍和標准為甲方提供物流服務,並對約定的服務內容和質量負責。
6.2.2乙方對物流方案和流程負責補充和完善。
6.2.3乙方接收貨物時,必須檢查包裝是否破損,若破損則應立即提出,交由甲方處理,並做好相應記錄。貨物到達目的地交付完畢時,若外包裝嚴重破損,則客戶可要求查驗。若產生貨損,則視為乙方責任,乙方須按出庫價給予賠償。
6.2.4合同生效後,乙方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的,乙方應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應與乙方結清所有應付應收款項。
6.2.5乙方應及時向甲方反饋有關的物流信息,包括貨物的發送與接收、甲方客戶的意見和建議等。
6.2.6乙方工作人員如在甲方及甲方客戶地域內違反對方的規章制度,應自覺接受對方的規章制度的管理。
6.2.7乙方保證運輸車輛清潔,車況良好,車輛的尾氣排放達標,並遵守禁鳴喇叭等地方規定。
第七條 保密
甲乙雙方均應保護對方的知識產權,未經對方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將對方的資料及文件擅自修改、復制或向第三方轉讓或用於本合同以外的用途。如發生以上情況,泄密方應承擔一切由此引起的法律後果並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合同生效及其他
8.1合同期限為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約定3個月),3個月內若任何一方對合同條款有異議,可進行適當調整後續簽合同;若3個月滿後雙方對合同各條款均無異議,則合同自動延續至 年 月 日。
8.2甲方委託乙方提供本合同內容以外的工作服務時,需另行簽訂協議並支付費用。
8.3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由甲乙雙方友好協商確定。
8.4本合同一式兩份,經雙方簽字、蓋章後生效,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8.5雙方認可的傳真、電報、會議紀要、電子郵件,委託書等均為合同的組成部分,與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6如有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補充協議作為本合同附件,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7雙方同意以乙方所在地法院為有管轄權法院。
甲方: 乙方:
(蓋章) (蓋章)
委託代理人:(簽字) 委託代理人:(簽字)
住所: 住所:
郵編: 郵編:
開戶行: 開戶行:
帳號: 帳號:
簽訂日期:二0一二年 月 日
『叄』 物流公司與送貨人之間的合同該怎麼寫
首先物流配送是從商品流通的經營方式看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種現代的流通方式。
配送功能要素
(1)備貨。是配送的准備工作或基礎工作,備貨工作包括籌集貨源、訂貨或購貨、集貨、進貨及有關的質量檢查、結算、交接等。配送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戶的需求進行一定規模的備貨。備貨是決定配送成敗的初期工作,如果備貨成本太高,會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儲存。配送中的儲存有儲備及暫存兩種形態。
配送儲備是按一定時期的配送經營要求,形成的對配送的資源保證。這種類型的儲備數量較大,儲備結構也較完善,視貨源及到貨情況,可以有計劃地確定周轉儲備及保險儲備結構及數量。配送的儲備保證有時在配送中心附近單獨設庫解決。
另一種儲存形態是暫存,是具體執行日配送時,按分揀配貨要求,在理貨場地所做的少量儲存准備。由於總體儲存效益取決於儲存總量,所以,這部分暫存數量只會對工作方便與否造成影響,而不會影響儲存的總效益,因而在數量上控制並不嚴格。
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暫存,即是分揀、配貨之後,形成的發送貨載的暫存,這個暫存主要是調節配貨與送貨的節奏,暫存時間不長。
(3)分揀及配貨。是配送不同於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點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敗的一項重要文持性工作。分揀及配貨是完善送貨、支持送貨准備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業在送貨時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說是送貨向高級形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揀及配貨就會大大提高送貨服務水平,所以,分揀及配貨是決定整個配送系統水平的關鍵要素。
(4)配裝。在單個用戶配送數量不能達到車輛的有效載運負荷時,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戶的配送貨物,進行搭配裝載以充分利用運能、運力的問題,這就需要配裝;和一般送貨不同之處在於,通過配裝送貨可以大大提高送貨水平及降低送貨成本,所以,配裝也是配送系統中有現代特點的功能要素,也是現代配送不同於已往送貨的重要區別之處。
(5)配送運輸。配送運輸屬於運輸中的末端運輸、支線運輸,和一般運輸形態主要區別在於:配送運輸是較短距離、較小規模、額度較高的運輸形式,一般使用汽車做運輸工具。與干線運輸的另一個區別是,配送運輸的路線選擇問題是一般干線運輸所沒有的,干線運輸的干線是唯一的運輸線,而配送運輸由於配送用戶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線又較復雜i如何組合成最佳路線,如何使配裝和路線有效搭配等,是配送運輸的特點,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
(6)送達服務。配好的貨運輸到用戶還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結,這是因為送達貨和用戶接貨往往還會出現不協調,使配送前功盡棄。因此,要圓滿地實現運到之貨的移交,並有效地、方便地處理相關手續並完成結算,還應講究卸貨地點、卸貨方式等。送達服務也是配送獨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過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滿意程度。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種,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於一般流通加工的特點,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決於用戶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較為單一。 [編輯本段]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較規范,但並不是所有的配送者按下述流程進行。不同產品的配送可能有獨特之處,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貨、分放、配裝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過程,而流通加工又可能在不同環節出現
合同物流
合同物流概述
由於物流業的服務方式一般是與企業簽訂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務合同,所以有人稱第三方物流為「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合同物流企業認為物流的關鍵不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而在網路的建設和信息的溝通,因此他們可以和各種倉儲,運輸和簡單加工企業簽訂合同來保證為委託方提供物流服務。這類企業在經營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並且因其不進行具體的管理,因此能更加集中精力來注重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合同物流與企業發展
企業之間的競爭已跨越了相互對立性的一面,彼此之間的整合愈來愈得到企業家的重視。在這個聚集期,合同物流的出現為企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它的功能是把物流作業交由專業企業運作,雙方以合同方式形成後勤結盟,既節約了資金,又使得貨暢其流,以此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因而在國外也稱為第三方物流或配送社會化。
歷史可以追溯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猶尼利弗的哈姆勛爵成立了「即時送貨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揭開了合同物流的序幕。近幾十年來發達國家大量現代化、大規模的商品物流中心已作為了一種現代流通形式。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流通費用的上升,企業已不再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委託社會的配送中心配貨。我國在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業態的同時,及時推進合同物流,是決定連鎖業成與否的關鍵。正確分析它的優、劣勢,對於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將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在傳統的配送環節中,企業雖然有自己單獨的配送部門,但其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獨立核算制單位,有的甚至還是傳統的報帳制管理,它們通常被稱為企業或公司的儲運部,而且僅僅是為本企業的產品進行配送。這部分由儲存、運輸和人力資源管理組成的物流費用會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而增加,影響企業的利潤結余,進而分散企業的主業運作。特別是我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其難以壯大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由於生產技術落後、設備陳舊或產品的質量下降而導致了經濟效益的下滑,恰恰正是由於「黑暗中的冰山」——物流費用的增高而制約了發展。具體表現為:我國的流通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有的三級批發網路被重組,導致許多生產企業建立自銷體系,這就必然需要相應的儲運設備與之相匹配,諸如龐大的運輸車隊和大型自有倉庫,這些設施的建設會大量佔用企業的流動資金,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盈餘。
發展合同物流,能帶來如下益處:
1.有利於節約投資,降低物流成本。
特別是連鎖超市公司、大型生產企業自行建立配送中心,需要大筆建設資金,如果利用外界的資源,委託第三方物流即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承擔配送業務,連鎖超市公司和大企業就可以將這筆資金用於發展連鎖業務和實現技術革新。國外的大型連鎖公司不自行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原因就在於此。
2.有利於實現物流現代化,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隨著超市連鎖業的發展,其所需的配送額和配送中心的數量將不斷擴大。物流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的經濟發達國家,配送中心往往採用了作為現代化重要標志的無人自動化高架倉庫和自動分揀貨物系統。這些先進的物流設施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已是顯而易見。所以,實現物流現代化,是企業生產效率提高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3.有利於為將來的物流網路建設奠定基礎。
經濟向前發展,各行各業實現網路化運營勢不可擋。銷售網路化,信息網路化,物流發展更應該網路化,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配送過程中的距離和路線問題。每個超市公司和大型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物流網路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型的社會化物流中心才能勝任。
以上三點充分說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才能使物流配送社會化,走合同物流的道路才是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
作為合同物流的外顯方式——聯合配送制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對於經營轉軌期的中國企業,顯得尤為重要。聯合配送制要求配送企業必須是獨立核算的法人企業,它不是商品的所有者,只是為提供中間服務而收取一定報酬。
聯合配送的優點一方面它使企業走出了由於市場的疲軟、物流費用的增加而使利潤達不到預期目的的困境;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投資費用,實現專業化經營,即:原先各個企業分別擁有自己的配送工具,能源消耗大,排出的尾氣污染環境較為嚴重,實行聯合配送,可以大大減少配送工具的數量,也使運載率提高了。國外已經重視這種物流方式為生產企業和零售商所提供的銜接功能,並且它確實能為企業實現TIT准時操作管理(Just In Time), 因為合同物流的明顯特徵是物流服務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形成了長期與互利的關系。
由於這些優點, 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將物流產業的產值在GDP中單列,以我國台灣省為例,1996年台灣GDP為新台幣6.52萬億元, 其中由物流業帶來的貢獻就高達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