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陰陽合同
① 我國樓市調控具體涉及哪些內容
上半年的調控內容不僅僅局限於簡單限購、限售、限價、限貸,因城施策和分類調控特徵明顯,手段也更加多元。
——限制房價漲幅,規范市場秩序。
上半年,多地加強了商品房銷售價格管理和市場監管力度。如威海和聊城等地規定新房3個月內不得漲價;昆明也要求新房預售價格6個月後方可申請調整,且在12個月內合同網簽備案均價上浮不得超過6%。武漢、江門、佛山、贛州、海南等地則先後出台市場監管措施,直指炒賣房源、茶水費、陰陽合同等亂象,新房銷售嚴格執行政府審批價。
——搖號擴圍,頻打政策「補丁」。
去年南京、上海、長沙、成都等城市率先出台新房銷售搖號政策,自今年3月開始,實施搖號政策的城市不斷擴容,武漢、西安、杭州、福州和青島高新區等地也相繼加入搖號隊列。
針對在搖號過程中,部分城市頻現的購房「殼公司」、關系戶內定房源等亂象,一些城市為搖號政策打了「補丁」,如西安、長沙、杭州和上海均已限制公司購房行為。
② 深圳樓市為什麼還不崩盤
有權威人士根據香港、上海、深圳房地產市場歷史表現及世界房地產運行規律特點,以及深圳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祭出打擊「陰陽合同」等平抑房價的「殺手鐧」,得出深圳樓市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橫盤調整的結論。 該權威人士稱,2002、2003年許,深圳房價高位在八九千元/平方米,時隔4、5年,現在深圳房價高位已到三四萬元/平方米水平,相差大約4倍。經驗數據顯示,當當下房價高位與上一房價高位相差4倍水平,市場橫盤調整。此為其一。 其二,上海二手樓交易自2002年以來持續火熱,進入2005年下半年房產換手率之高,更遠在股票交易之上。也在這一年,上海房價漲幅出現放緩,成交大幅萎縮,「上海開始喘氣」,「退房潮」此起彼伏。2006年,中央查辦上海幾個大案要案,上海樓市風聲鶴唳。 反觀深圳,2006年深二手樓交易反超一手樓,07年上半年一手樓供應繼續短缺,開發商「惜售」嚴重,二手樓交易異常活躍,迭創新高,其與一手樓合力把深圳房價抬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上月底本月初,中央和深圳高調「查房」。上周,深圳二手樓交易頻繁,放盤量大增,看房量大增,但成交萎縮;各路投資者蜂擁進場,托高樓價,但部分用家開始離場。現時深圳樓市相比2005年的上海,何其相似! 由此可斷,如若深圳於今年下半年施行積極的「房產新政」(比如類似打擊「陰陽合同」的狠著),則深房價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喘氣」。 其三,約摸10年前,香港房價因亞洲金融風暴狂跌,至今,港總價300萬港幣以下房產售價,僅恢復至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六成水平,而300萬港幣以上房產目前的價格水平,是亞洲金融風暴前的1.5倍。由此,如果「偽豪宅」主導並成為非理性市場房價快速上揚的最主要推手,那麼該一市場的抗跌性值得懷疑,一旦政策層面及市場環境出現異動,其將短期橫盤,掉頭向下。 當下深圳樓市與香港當年相比,「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深二手樓交易異常活躍,全民炒房,「長線」變「中線」,「中線」變「短線」;二,租售比嚴重偏離「國際經驗數據」;三,「偽豪宅」成樓價上沖主力,「泡沫時代豬都會飛」;四,金融機構空前支持炒樓(如「重按」、「轉按」等引資金出洞之手法盛行),為炒家撐腰;五,地價飆升,極大刺激房價上漲…… 這位權威人士的分析頭頭是道,不能不佩服其洞見問題的能力,也不能不引起市場強烈關注。 但是,以下幾方面因素,又不能不讓我們冷靜重思: 一、歷史也告訴我們,當香港房價進入下跌通道,深房價卻在逐步止跌回穩,並在港房價連年陰跌時連續微幅上漲。區間如1998-2003年。具體數據待查。 二、香港住房保障體系完善,而深圳在這方面的欠賬剛開始償填。深「公屋政策」真正發揮效用,應滯後三五年。各種需求甚切。短時間內,深圳部分改善型需求和改變型需求(如由「純居住」變為「休閑度假」)將支撐高房價,延緩高房價調整時間。 三、滬房價於2003年開始發力上漲時,深圳房價直到2004年前仍如慢牛。而深市發育早,「獨善其身」、「一枝獨秀」,此異質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深圳橫盤調整的機會。 四、深圳罩著一個「鐵絲網」,特區內土地資源稀缺,特區外發展相對滯後。上海則海闊憑魚躍,是世界級大都市,土地資源充足,區域發展強力推進,相對平衡。 五、滬乃長三角城市群唯一「核心」,絕大部分資源集中於上海一身。而在珠三角城市群,深圳不是「核心」,各城市分工明確。如果說房產投資在長三角,集中化不可避免,則在珠三角,除了深圳,可選擇城市多多。 六、上海樓市高燒成因與深圳不同。我曾在《深圳會否步上海後塵?》里講到,除了宏觀因素,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存有過多的政府意志影響、政府公司介入,這是上海房地產業高熱難退的深層次原因。「特別是有形之手在土地市場翻飛,滲透到二級市場的各個環節,實際上直接影響了供需曲線的走勢,成為刺激房價不正常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滬問題出在土地市場,深則出在房產市場。 深樓高燒原因我認為一在於政府對二手樓市 場的放任,默許違法的「陰陽合同」,二手樓交易秩序、交易特徵、交易價格對一手樓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二是供求關系緊張,包括土地的供求、房產的供求、住房屬性的變化與供求都很不正常。 深圳於近日實行的限外購房政策高估了「境外」人士的參與度,但作為凍結一部分購買力的手段也未嘗不可。 因此中央查上海,政府意志一桿子插到底,「連根拔起」,有關利益壟斷集團會招架不住,紛紛「繳械」;中央查深圳或深圳自查,「依法治國」理念下對民產,對民企,政府無權也無法或者說很難以行政力量侵犯或撼動。 七、深投鼠忌器。而如若打擊「陰陽合同」這一平抑房價的「殺手鐧」未使出,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這一「毒瘤」不切除,那麼,深房價將有機會繼續狂歡。 中央開刀上海,而不是上海自覺而為(上海房地產「毒瘤」是國有利益集團操縱市場),深圳房價平抑問題的解決,鑰匙在深圳手上,但權在中央。還是那句話:執行力和意志力將是決定毒手術能否順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③ 七部委如何整治樓市亂象
7月31日,住建部公布一批各地查處的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哄抬房價、「黑中介」、捂盤惜售、未批先售、虛假宣傳……一系列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紛紛上榜。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開展了房地產市場亂象治理專項行動。
今年6月,住建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三是從事違規銷售、變相加價、一房多賣、霸王條款、價格欺詐以及限制阻撓購房人使用公積金貸款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四是發布不實房源和價格信息、進行不實承諾等欺騙、誤導購房人的虛假房地產廣告。
④ 曹建海的樓市
多種事實表明,2009年3月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重復了2007年的上漲走勢,由於歷史難得重現,投機客更為瘋狂,樓市火爆的勢頭正在超越2007年。那麼,歷史還會重演嗎?
為了控制節奏,中國政府必然實行「慢剎車」政策,大規模信貸特別是違規信貸將會受到較大限制,資產市場上漲的局面將會得到控制。
反過來,如果中央政府認為經濟增長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在2009年年初制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上限基礎上進一步放鬆投放,則今年房價的上漲難以遏制,房價將在2010年3-4月掉頭向下。
中國樓市目前再次步入大幅度上漲的狂飆時期。統計顯示,北京6月在售樓盤,近50個樓盤目前售價為其歷史最高,多數樓盤從2009年一季度到6月份的漲幅超過20%。與其同時,土地市場正在迅速升溫,招拍掛市場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開發商拚命去拿地,出現了比2007年更瘋狂的泡沫。 在所有的救市政策中,信貸政策無疑是最重要的。本次救市的政策有稅收政策、信貸政策,也有地方政府實施的「購房退個稅」、「住房入戶」等公共政策。但是,真正促成本次樓市短暫回暖的,最重要的仍是信貸政策。
今年以來,新增信貸漲勢迅猛,1-5月份,新增信貸已達到5.83萬億元,預計上半年新增貸款可能超過6.5萬億。種種跡象表明,資金大規模流向房地產市場的證據是非常明顯的,不僅表現為房地產商通過虛張聲勢的銷售引誘更多消費者進入,而且為數眾多的工商業資本和信貸資金通過高息借貸等方式進入房地產業,更重要的是中央銀行和銀監會鼓勵擴大消費信貸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整個房地產業的資金鏈問題。
在寬松貨幣政策環境下,為了實現擴大內需「保增長」的目標,央行和銀監會於2009年3月18日聯合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發展消費信貸,做大做好消費信貸市場。集中推進汽車、住房、家電、教育、旅遊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產業的信貸消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落實好房地產信貸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支持符合貸款條件的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支持資信條件較好的房地產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開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拓寬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加大對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費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普通商品住房消費。
央行上海總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上海的中資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加78.7億元,創近4年來的單月增量新高,同比多增6.6億元,環比較上月多增44.8億元。其中新建房貸款增加45.7億元,二手房貸款增加33億元。根據多個城市發布的信息,伴隨著3月以來住房貸款的逐月大幅度增加,住房貸款已經成為多家商業銀行的支柱業務。
這樣的政策自然極大地提振了投資者對於房地產業的信心。進入今年4月以來,股市中地產股和銀行股輪番互動,房地產股成為本輪股市行情的「領軍人物」。從信貸緊縮時期的「假按揭」,到小陽春時期的銷售數據造假、退房潮,再到5、6月份投機客的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終於實現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期待已久的「反轉」走勢,再次走向上升軌道。不過,在房屋供給過剩、居民收入增長有限和經濟長期看空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價格上升的趨勢,註定是不能持續的,大漲之後必有暴跌,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大規模信貸投放的同時,資金大量進入了股市和嚴重缺乏資金的房地產市場,帶動資產市場價格急速上漲。中金統計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25日,深證成指和上證綜指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26.2倍和21.1倍,位居世界前列;而房市在價格調整極不充分的情況下再次漲價,基本上堵死了普通消費者購買住房擴大消費的通道,而迅速淪為投機者的天堂。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基本判斷,由於脫離實體經濟和居民家庭實際支付水平,中國的股市、房市必將在有限期的炒作之後掉頭向下,而大量資金可能瘋狂湧入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投機,帶動實物產品價格的飆升,引發惡性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必然重創正處於衰退周期的國內實體經濟,也必然迫使經濟陷入長期滯脹甚至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
那麼,在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下,房地產是不是居民理財投資、規避風險的首選呢?我認為不是!原因在於,現有大中城市房價超過真實造價近10倍而透支未來上漲空間,投資住房已沒有任何價值。以貨幣供給增長來衡量,2009年我國廣義貨幣供給M2預計為55.2萬億元,約為2003年的M222.1萬億元的2.5倍,而目前大中城市商品房價格約為2003年水平的3-5倍。即使在房屋總供給量6年不變的情況,房價上漲速度已遠超過了貨幣投放增長速度,已經失去了上漲空間;從人均住房面積看,2003年我國城鎮人均23.7平方米,2009年將超過30平方米,這是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均房屋面積增加。如果考慮到2億左右的暫居在城市的農民工無力參與現有的住房市場,則現有龐大的住房存量,仍然控制在原有收入較高的城市居民手中;從供求關系看,由於房價過高,我國城鎮住房過剩已經非常嚴重,初步估計全國至少有10%的城鎮房屋處於空置狀態,這種局面決定了未來房價將長期在實際物價水平之下運行,根本不具有保值功能。 只要有30%的收益,就有人願意冒風險;如果擁有300%的收益,投機住房的收益足以讓人忘記2008年被深度套牢的傷痛。眼下中央政府竭力救市、銀行放鬆審批大規模房貸、房地產開發商搖唇鼓舌節節漲價、消費者惶恐不安持幣搶購,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嗜血的房地產開發商和投機客豈會錯過!
在目前政策條件下,在北京市,一位擁有了購買第一套住房資格的購房者,只要能拿出20%的首付,就可以想買多少套有首付和利率優惠的住房,就能買多少套。根據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的報道,一位購房者利用現有商業銀行爭奪客戶的政策漏洞,一個人就購買了35套住房,這已經成為目前樓市購買的主流。在深圳,「零首付」、「一成首付」這些曾經在2007年慣用的炒作伎倆,再次在樓市出現。由於銀行對於貸款的審查非常寬松,商業銀行房貸任務加重,陰陽合同大量出現,致使降低首付的情況再次泛濫。隨著各地特別是一線樓市的「火爆」,越來越多的投機客重新活躍起來,而這些投機客樂於一成甚至更少首付,通過高杠桿率「以小博大」,以便在房價上漲時出手獲利。對於大手筆的投機客,中介也在積極吸引以便擴大業務規模。目前,中介普遍通過與按揭評估公司合作,將物業的評估價做高,做成「陰陽合同」,利用銀行較高評估價與賣家較低購入價之間的差額,甚至可以為買家實現「零首付」。
在「零首付」和低首付條件下,與其說是投機客在買樓,不如說是銀行通過住房信貸方式買樓,這才是推動本輪房價快速上漲的根本原因。對於投機客而言,所謂「買房」不過是一個欺瞞的「文件工程」運作而已,至於房屋裝修、家電家居、水暖電、商業服務等方面的消費,根本不在其考慮范圍之內。如果考慮到開發商的「擁樓自重」而不去考慮新項目開工,買樓的投機客只為通過囤積數量眾多的空房轉售,則本輪樓市熱潮給國民經濟增長帶來的推動作用不僅絲毫不能體現,惟一能帶來的是社會恐慌、經濟混亂,以及被開發商、投機客拖下水而深套其中的國內銀行——老百姓再次成為真正的受害者。
如果房價能夠保持上漲局面,投機客有機會將住房賣給真正的消費者,則投機客和銀行有機會避免損失;但是一旦房價下降,投機客一般會選擇「斷供」甚至出逃,留給銀行大量的、逐日貶值的房屋資產,則大范圍的銀行信貸危機自然會不可避免。由於房價遠遠脫離了城鄉居民家庭收入和支付水平,如果聽任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全國范圍的房市崩盤必將發生。可以說,目前的中國已經步入了「中國式次債危機」的高速通道,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嚴厲打擊來自銀行內部人員、開發商、炒樓客的各種違規違法騙貸行為,收縮高房價條件下的房貸規模,嚴防死守由於高房價引發的信貸風險爆發。 在我國房地產業內,製造「假按揭」騙取銀行貸款,歷來是開發商一個不便於公開但各自心知肚明的行業規則。由於這種違規涉嫌違法犯罪,所以房地產商對於社會公眾諱莫如深,這也很難讓媒體、研究者獲得便於系統分析的相關數據。但是,假的永遠真不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透過一些蛛絲馬跡,我們還是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開發商、投機客和銀行人員違規操作的真相。
「假按揭」最原始的做法是開發企業投資者及其員工自買自賣,如深圳蓮塘就有開發商迫使其21名員工每人購買兩套住房;然後擴展到利用員工親屬、朋友名義購房;再擴展到與中介機構、投機客的「戰略」合作,由開發商出具假的首付收據,然後高估房價,使中介機構、投機客可以輕易獲得住房產權,然後尋機在二手市場高價兜售。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最終都涉及退房問題,所以除了「斷供」之外,退房數據是了解「假按揭」脈絡最重要的途徑。如果能夠找到高價買主,或者已經「假按揭」的房屋被買家看中,則房地產開發商順勢通過退房變「假按揭」為「真按揭」,在不影響現金流的情況,違法的記錄被抹掉了。
在北京,部分在售熱銷項目的退房率高達30%,表明開發商在資金「缺血」的時候,通過「自買」內部換手做假按揭騙取貸款,在度過危機之後便尋機退房,准備在樓市回暖之際大撈一筆。對此,北京市房地產協會副秘書長則辯稱前5個月北京退房率只有4.7%,明顯略去了那些在「缺血」時簽約而在今年1-5月份退房的絕大部分數量,這是一種掩耳盜鈴行為。在杭州,5月住房銷量聽起來異常火爆,但媒體報道的透明售房網上6筆1.17億元的退房大單,原購買人竟為樓盤投資方。很明顯,開發商是在自賣自買,炒高樓盤價格。對於如此膽大妄為的騙貸和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相關房產管理部門卻表示無法定性違規。看來,地方政府放任房地產交易監管,竭力呵護來之不易的投機搶購氣氛,才更能體現其土地供應商的根本利益。
根據國家審計署6月24日發布的報告,在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審計過程中發現,這6家銀行2008年一些基層分支機構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虛假按揭貸款以及向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215億元。上述情況體現了在信貸緊縮條件下被發現的銀行工作人員、政府官員、開發商之間相互勾結、違規獲取銀行信貸的情況。如果考慮到他們之間由於長期合作而形成的默契關系,上述發現不過屬於冰山一角,而更大規模的違規貸款則被深深掩藏了。
信貸緊縮下尚且如此,那麼在寬松信貸政策和國家大力鼓勵銀行加大住房消費貸款的情況下,原有的諸多違規行為不僅合法,而且催生了更多的「打擦邊球」和突破更大邊界的新違規行為。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家商業銀行各顯神通,只爭朝夕。例如,某省銀行營業部通過加強品牌宣傳(與其他銀行爭奪客戶資源)、成立住房貸款中心(專業化作業)、整合審批流程(限時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完善獎懲機制(誰搶到客戶資源重獎誰)、嚴格規章制度(做樣子很重要)五措並舉,力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快速健康發展(「健康發展」不過是數量擴張的另一種說法)。這就自然給了房地產開發商、房屋中介機構、投機客等巨大的可乘之機,信貸審批把關不嚴、虛假按揭事件頻發也就見怪不怪了。
商業銀行大規模貸款的底氣何在呢?在我看來,銀行之所以敢在房價極高價位「坐莊」,根本的底氣來自兩個方面:第一,中央再次強調房地產業在當前階段的支柱產業地位,並最大限度地進行房地產救市,強化了銀行決策者對於「房價只漲不跌」的信心。就是說不管是否會出現斷供,只要銀行有機會拿回房產抵押物,銀行就不會出現蝕本的情況——這與美國「次債危機」爆發前的金融公司何其相似!第二,由於中央把「保增長」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給了主要由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高管這些「廉價代理人」豪賭的機會:如果有幸不會出現「次債式危機」,則寬松貨幣政策下的大規模放貸,可以鞏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全球銀行業中「最賺錢公司」的地位,而且可以藉此自己給自己制定更高年薪、享有更多分紅;而一旦出現不可控制的信貸危機,則可以以完成政治任務為自己開脫,並尋找財政注資以彌補信貸損失。
國內商業銀行高管這種「廉價代理人」身份註定了國內銀行的「預算軟約束」即「負盈不負虧」性質,這決定了銀行業在房地產信貸中的豪賭趨向,必然為未來的金融危機埋下深重的隱患。 1提問:我認為月收入等於當地一平米房價才是下決定買房的時刻,你認為這個比例應該是多少呢?
搜狐微博@曹建海:一般不能超過家庭年收入(一般是兩個勞動力)的6倍,否則長期看根本支付不起。
2提問:請問大家,誰現在沒有屬於個人名下的住房?
搜狐微博@曹建海:城市化的人口——農民工,沒有幾家有的。他們的購買力只是開發商叫價的噱頭,所以中國人都被騙了。
3提問:政府到底什麼態度?什麼時候能看到真降而不是假摔?
搜狐微博@曹建海:中央政府想調控減少民怨,地方政府不配合陽奉陰違,但是現在的局面地方政府也控制不了了。
4提問:政府降地價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不大,憑什麼說房價會步入下降通道呢?
搜狐微博@曹建海:房價降了,地價自然降了。現在的土地市場已經反映出了了。政府降地價的關鍵,是最低比例的土地實行無償劃撥建設保障房。 多種事實表明,2009年3月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重復了2007年的上漲走勢,由於歷史難得重現,投機客更為瘋狂,樓市火爆的勢頭正在超越2007年。那麼,歷史還會重演嗎?我認為會的,而且在劫難逃。歷史是相似的,但歷史很難完全重復。所以,暴漲後的房價將在什麼時候出現反轉,重回2008年以來的下降通道呢?我認為很難拖延到明年3-4月份,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中旬,即9月份左右實現逆轉。原因在於,目前決定房地產供求的所有因素均不支持房價上漲,唯一的變數就是貨幣政策。根據我的判斷,中國目前的寬松貨幣政策,除了造就資產市場的過度投機之外,對實體經濟不僅無益,反而加深了危害,阻礙了經濟回暖的步伐,這種政策將在下半年調整;另外,中國今年年初確定廣義貨幣供給M2增長17%即8萬億左右,新增貸款5萬億-8萬億,這些目標的上限將在9月份之前完成。為了控制節奏,中國政府必然實行「慢剎車」政策,大規模信貸特別是違規信貸將會受到較大限制,資產市場上漲的局面將會得到控制。
反過來,如果中央政府認為經濟增長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在2009年年初制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上限基礎上進一步放鬆投放,則今年房價的上漲難以遏制,房價將在2010年3-4月掉頭向下。因為沒有實體經濟增長的貨幣投放必然釀成惡性通脹,在惡性通脹的「覆巢」之下,經濟將進一步停滯,失業會大幅度增加,中央政府也會被迫實施嚴格的緊縮貨幣政策,那時炙手可熱的房市,勢必成為銀行、開發商、投機客手中的燙手山芋,房價暴跌勢不可免。至於商業銀行能不能保護好其資產的安全性,而一些由於房屋信貸陷入危機的銀行會不會向中央財政伸手要求救援,中央財政救援商業銀行是否征詢民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無論如何,2010年將是房價下降不可逆轉的一年,預計這個下降走勢將持續到2012年達到谷底,並將經過一個漫長的穩定時期。屆時,國內城鎮房價平均水平(含保障房)與已經實現低速增長的居民家庭收入的比值可能穩定在3-6倍這樣一個安全閥值,其中大都市基本控制在6倍以內,並且隨著物業稅的開征、保障房的大量供給,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走出大漲大落、投機橫行的歷史,房價將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科技、創新、勇氣等人文因素將成為繁榮社會被追逐的新焦點。
⑤ 2011至2012年深圳房價有可能會掉嗎,聽說7月1號取消陰陽合同,已評估價過戶,您是怎麼看待深圳樓市的呢!
目前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是很大的,如果GDP能維持在8%左右,國際國內都不出現回大的經濟金融風險的話,答房價在未來一年到兩年之間肯定是要下跌的,下跌幅度最大的就是遠郊非地鐵沿線,且前期漲的較快的樓盤,本人認為跌幅在30%。
⑥ 海口將嚴打捂盤惜售、僱人排隊等樓市違規行為
海南日報客戶端8月4日消息,8月3日,海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關於打擊捂盤惜售等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房地產捂盤惜售、化整為零、飢餓營銷、僱人排隊等違規行為。
《通知》要求,未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房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預售,不得以認購、預定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定款等性質的費用,不得開展任何展銷活動。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房項目,房企要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價格,並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通知》強調,房企不得採取捂盤惜售、化整為零、飢餓營銷、僱人排隊等手段製造銷售旺盛虛假氛圍;房地產經紀機構和執業人員不得炒賣房號,不得在代理過程中賺取差價,不得通過簽訂「陰陽合同」違規交易。
《通知》還要求,海口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須嚴格執行《海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於規范新建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備案管理的通知》(海住建管[2019]151號),嚴禁滯後網簽。自通知印發之日起,請各房地產開發企業迅速清查已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現房銷售備案表》)的項目已銷售未網簽房屋情況,及時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並於30日內向海口市房屋交易與產權管理中心提交網簽備案資料。如逾期未報送,一經查處,予以嚴肅處理。
海口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將與發改、市場監管、市政、稅務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活動,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經紀機構涉及虛假宣傳、違法廣告、捂盤惜售、無證銷售、捆綁銷售、價外加價、滯後網簽等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市場整治,對以上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予以嚴厲打擊,並公開曝光不良信用記錄。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原題為《海口將嚴厲打擊捂盤惜售、僱人排隊等樓市違規行為》)
⑦ 二手房要收增值稅了,這個對樓市有什麼影響
1、房復地產營改增有助於房企制減輕稅負,相對應企業的利潤率也會因為稅負的降低而提升,同時,營改增後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對於一線城市及其周邊的基本面良好的城市樓市而言也有積極影響。2、伴隨企業加入置業大軍,將會有更多有能力有動力的企業去投資房地產物業,優質住宅地產搶購熱潮即將爆發!3、對於房產證在5年以上的,則是一個利空消息,因為當初的價格很低,增值部分很大,如果按照11%來增收增值稅,那麼稅負非常大,勢必會導致房價的大跌(註:以後買房可能會出現很多陰陽合同不再走房管局的情況出現)。
⑧ 買房合同簽兩份石家莊也有「陰陽合同」
在石家莊買房,只聽說二手房交易中,買賣雙方為了省錢,簽訂「陰陽合同」來避稅,但現在,在不少城市新建商品房限價的政策背景下,新房交易也出現了雙份合同的情況。
去年樓市調控至今,不少城市陸續出台政策對上市新房的標價畫出了「天花板」,超過限價標準的樓盤無法順利拿到預售許可證。根據相關機構數據統計,部分城市或地區在此之後成交均價確有下跌趨勢,而等購房者興高采烈去售樓處一問,房價依舊是高攀不起,造成矛盾的原因就是「雙合同」。
啰嗦了這么多,「雙合同」到底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就是:就是在政府「限價」「限簽」雙重壓力下,開發商為了繼續買房,使用的一種違規行為。打個比方:為了控制房價上漲,相關部門要求某網簽價格不能高於2.8萬/平米,然而多數樓盤已經賣到了42000元/平米-48000元/平米。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開發商就想出了「雙合同」的辦法。簽一份「購房合同」均價為2.7萬/平米,再簽一份「裝修合同」,均價為2萬/平米。而購房合同就用於網簽備案。這樣一來,它就在沒有超過相關部門規定的價格了,也就能順利備案了。
這樣操作後,對購房者有什麼影響呢?
既然是簽的雙合同,那麼首付自然也變了,以前首付就是房屋總價的3成,而現在,首付變成了「房屋首付+裝修款首付」。裝修款給過首付後,剩下的貸款一般是要求在5年內還清(貸款利率為8.4%),換句話說,就是前5年除了月供以外,還要多還幾千的裝修款,5年後繼續月供就可以了。
我們不妨來算一筆賬:
假設房屋面積100平米,市面售價4.8萬/平米,限簽價2.8萬/平米。按照正常的購房報價和流程,首付款144萬,每月還貸21989元。
而如果「陰陽合同」簽約,首付為:84萬(房屋首付)+60萬(裝修首付)=144萬,之後每月還貸:12827元(房屋貸款)+28萬/年(裝修貸款,五年還清140萬)。即前面5年,每年還貸金額為433924元,每月還貸36160元,相比之前買房,前五年每月將多還14171元,5年後,則恢復每月還貸12827元。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3-2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⑨ 哪些樓市違法違規行為會上「黑榜」
今年6月,住建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回打擊侵害群眾答利益違法違規行為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二是暴力驅逐承租人、捆綁收費、侵佔客戶資金、參與投機炒房的房地產「黑中介」。主要表現是為客戶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陰陽合同」提供便利、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強制提供代辦服務等違法行為;
三是從事違規銷售、變相加價、一房多賣、霸王條款、價格欺詐以及限制阻撓購房人使用公積金貸款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四是發布不實房源和價格信息、進行不實承諾等欺騙、誤導購房人的虛假房地產廣告。
⑩ 樓市玩起「三價合一」,房子就算降價還會有人買得起嗎
房地產行業最熱鬧的莫過於深圳推出的三價合一政策,很多人都迷惑,到底什麼是三價合一呢?
其實,三價就是房地產交易過程中涉及的銀行貸款評估價、網簽合同備案價、房管局評估價,這三個價格目前市場上都是各自定價互不相干,所以也就會有人通過虛構價格來避稅或者提高貸款額度。
2、三價合一警示了普通購房者,購房過程勿投機取巧
以前三價不合一的情況下購房,購房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虛構價格,完成避稅、多貸款的投機取巧行為。這樣的方式實際上是擾亂了樓市的發展,現在三價合一之後,購房者需要理性對待,踏踏實實的購房,別老想著歪門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