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價協議
A. 什麼叫指異價
廠家根據市場調查然後確定的建議銷售價
B. 什麼是差價合約
差價合約(Contract for Difference,簡稱CFD)是一種場外交易工具,允許交易者利用即期市場上的杠桿,在指數和商品市場上開展交易,而不需要實際購買外匯。
差價合約的出現,不僅能夠讓交易者以數百美元就可以參與進行外匯市場的投資,而且能夠交易的外匯品種更是多達數百種,同時還可以交易股票、指數、債券等全球主流市場。就外匯市場而言,差價合約不僅可以交易8大主流貨幣USD、EUR、GBP、JPY、AUD、NZD、CAD、CHF,還能夠交易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外匯差價合約相對於傳統外匯交易具有眾多優勢:佔用保證金比率少,交易品種豐富,交易模式便捷,風險控制工具多樣等。
1、外匯差價合約交易端靈活,可以支持移動端和電腦端,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大部分的外匯差價合約交易都支持Meta Trader4圖表交易端,無需通過第三方接入,交易者即可享受快速執行交易。比如老牌外匯交易商巨匯ggfx提供的無滑點延遲MT4才能保證穩定和高速的網路連接,這樣才能最快獲得報價信息和處理速度。
2、外匯差價合約交易佔用保證金比例少,例如IGMarkets為一些熱門貨幣對提供最低0.5%的保證金比例,也就是說如果交易價值達10萬美元的一標准手USDJPY貨幣對僅需要佔用投資者500美金的保證金。如果USDJPY的匯率從100.00上漲100基點至101.00,走勢與投資者進場的方向相同,那麼該投資者可以獲得100(pts)*1000yen(Yen/pts) = 100000 JPY。也需注意的是,差價合約是杠桿性產品,可能導致損失超過初始保證金,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的風險控制也是交易者需要重點關注的事項。
3、交易品種豐富,可以交易的外匯品種將近上百種,如主要外匯美元/日元、英鎊/美元、歐元/美元等;次要外匯加元/瑞士法郎、歐元/加元、英鎊/加元等。
4、交易者還可以採用經紀商提供的多樣化風險控制工具來輔助交易,比如「保證止損」和「跟蹤止損」等工具,是外匯差價合約交易者很好的選擇。交易者可以設定價格提示,時刻掌握市場行情,利用跟蹤止損鎖定潛在利潤,利用保證止損控制潛在損失上限。
外匯差價合約的優勝之處有很多,但是CFD仍然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因此,投資者在入市之前首先要對差價合約有一定的了解,不可盲目跟風。其次,投資者要選擇一間受監管的經紀商進行交易,因
C. 房屋差價協議的問題
對於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之間的關系,各國立法及理論依據稍有差異。法國、日本、義大利、2002年以後的德國民法典和英美合同法均認可解除合同可與損害賠償並存;而瑞士債務法一方面不承認合同解除情況下存在合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另一方面則允許非違約方請求因合同解除所導致的信賴利益損害的賠償。
我國立法及學理歷來認可合同解除可與損害賠償並行不悖。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解除合同後,當事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但在解除合同與損害賠償並存的理論依據上,觀點不一。觀點一認為,合同解除後,合同已經溯及消滅,但是客觀上確實存在損害賠償問題,因此,在損害賠償范圍內對溯及效力加以限制,擬制合同尚未消滅;觀點二認為,合同解除後,合同溯及消滅,進行的是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與合同解除並存的亦為信賴利益的賠償;觀點三認為,合同解除後,合同並不溯及消滅,由於債務不履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在合同解除後並不消失,可與合同解除並存;觀點四認為,合同權利可劃分為基礎性權利義務和救濟性權利義務,合同解除只是解除了合同中的基礎性權利義務,並不影響救濟性權利義務的繼續有效,因此,合同解除後,當事人仍然可以依據合同中救濟性權利義務的約定或者依據法律關於救濟權利義務的規定請求損害賠償。
在因出賣人過錯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無法履行的情況下,買受人提出要求出賣人賠償房屋差價損失的請求,如雙方就此有約定或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應根據約定內容或協商結果予以判處;如雙方無約定或不能協商達成一致,對於買受人的賠償請求,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應當綜合考慮守約方的履約情況、違約方能預見的因房屋價值漲跌而產生的損失、雙方是否已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損失擴大、守約方是否存在損益相抵等因素予以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