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論網路侵權中

論網路侵權中

發布時間: 2021-01-31 16:27:22

Ⅰ 論述:網路侵權與人格權保護的認識

網路侵權: 如果你是個人網站,因為非經營目的,你的網站上也不存在任何廣告,則不會構成侵權。
如果你所轉載的是其他人的博客,BBS內容,新聞通常除非特殊聲明也不會有網路侵權問題。
但是如果你所發布的是其他公司已經聲明擁有版權,擁有轉授權的內容。你可以看他們網站的隱私規定,或者其他法律條文。假如這樣,你可能會涉嫌網路侵權。

對於網路侵權,通常會收到律師函,在一定時間內將侵權內容撤銷下來就好了。如果你在使用這些內容進行牟利,則可能會直接成為訴訟的對象,但是幾率通常很低。因為中國的知識產權糾紛、取證、訴訟地選擇等現實因素太多了。 人格權保護:l 人格權是每個人所固有的權利。人格權自公民出生之日起、自法人成立之日起即由公民、法人所享有、不論公民的年齡、智力、民族、種族、社會地位,都平等地享有人格權。法律規定.人格權專屬於公民和法人所有.不得由主體轉讓、拋棄和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和限制。
2人格權以人格利益為客體,人格利益是指主體的人身和行為安全、自由以及精神自由、尊嚴等方面利益。具體包括主體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生命、健用、姓名或名稱、名譽、肖像、隱私等。人格利益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多體現了一定的精神利益。尤其是名譽、肖像、隱私、自由貞操等利益,是以人的精神活動為核心而構成的,是典型的精神利益、而即使如生命、健康等人格利益.雖然侵害它們對人身這一物質性客體造成了損害,但傷害人身給公民造成的精神痛苦無疑也侵害了公民的精神利益。
人格利益雖然多表現為一定的精神利益, 並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人格權仍與地產具有相關聯性。
(1)人格僅是主體從事社會交往和活動的必備條件,人格權的享有會影響其財產權利的享有及行使。
(2)對人格權的損害往往間接給受害人財產帶來損失, 如侵害生命健康權造成受害人的喪葬費、醫療費等損失。
(3)侵害人格權的責任方式也包括賠償損失,受害人還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4)人格權是維護主體的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如果主體不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 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公民就不能享有人格權;但公民享有人格權後.就能更好地維護和實現主體的人格獨立和自由。甚至說.主體如果不享有人格權,就不可能作為主體而存在。

Ⅱ 論網路侵權與民事責任

相當有搞頭的論題,加油!!!!

Ⅲ 網路侵權和傳統侵權的區別有 a,網路侵權中的證據比傳統侵權具有不穩定性 b,網

網路侵權和傳統侵權的區別:侵權行為難以認定、侵權主體復雜隱密、侵權後果域寬速快、司法管轄不好定位、自我救濟無能為力。

Ⅳ 網路侵權有什麼特點

(1)將網路上他人作品下載並復制光碟,如學術網路上電子布告欄他人發表的文章,下載復制到隨書贈的光碟,同雜志一並出賣。

(2)圖文框連接,此種行為使他人的網頁出現時,無法呈現原貌,使作品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侵害了著作權

(3)FTP文件傳輸系統,行為人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文件上載或下載非法使用;超越授權范圍的使用共享軟體,使用期滿不進行注冊而繼續使用等。

(4)論網路侵權中擴展閱讀:

侵權界定:

網路案件具有不同於其他類型案件的一些顯著特徵,如網路空間的全球化、虛擬化、非中心化等特點,這些特點無疑動搖了傳統管轄的基礎,使法院對網路民事侵權糾紛的管轄面臨挑戰。網路是技術含量極高的領域,其舉證、質證、確認救濟方式無一不與技術有著密切聯系。

確認管轄權時,還要對法院能否應對技術問題加以考慮,在審級上加以限制,或由一些具備條件的法院集中受理,從而為案件的及時解決創造便利條件。

中國應加快網路立法,盡快解決傳統法律不適應網路空間之處,彌補司法解釋的不足,借鑒外國的司法實踐,針對網路特性,制定出一套適應中國當前司法形勢的管轄制度。具體可表現為堅持侵權行為地、侵權結果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原則。

對侵權行為地認定,贊成《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觀點,「侵權行為地」是「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

侵權結果地的認定首先應堅持禁止一定因素作為確認管轄權的基礎,同時應確立合乎國情的確定侵權結果發生地因素,如被告對侵權結果地預知並故意希望侵權結果在該地實現,則這類侵權結果地的法院享有管轄權。

Ⅳ 網路侵權和傳統侵權的區別有

1、侵權行為難以認定
任何侵權行為的認定都必須有事實依據即證據。但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論網路侵權卻使得網路上的證據失去原始性。網路中存在的數字化信息都是由0和1所代表的物理狀態組成的離散信號,不存在連續性,對其所作的修改和刪除難以發現和鑒別,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因此網路中信息的證據能力令人懷疑。另外,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63條明確規定了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七類證據,本著證據法定主義原則,如果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不在法定類型的范圍內,則難以產生證據效力。因此,對網路侵權行為的認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計算機領域的證據資源,可能因無法歸入法定證據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確而無法釋放其應有的效能。
2、侵權主體復雜隱密
網路服務提供者是網路環境下所特有的主體,網路的運行離不開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參與,因此網路服務提供者往往會捲入大量的網上侵權糾紛中。而且在網上人們可以自由使用根據自己愛好所起的名字甚至匿名,這就給實踐中侵權人的認定帶來了技術上的難題。
3、侵權後果域寬速快
網路在全球范圍的覆蓋,突破了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的地理限制,模糊了領土和國家的界限,溝通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網路的交互性和實時性使網上信息的傳播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想見,網上侵權行為的後果會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權利人卻無可奈何。
4、司法管轄不好定位
侵權行為適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權行為地法是各國法院的普遍作法。但是,網際網路將全球的計算機及其網路連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網路空間,同一侵權行為往往同幾個地點相聯系,物理位置在網路空間中的意義微乎其微,從而使傳統管轄權的基礎在網路空間中發生了動搖。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網路案件,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管轄依據。
5、自我救濟無能為力
網路的誕生引發了社會各個生存領域的深刻革命,煥發出不可估量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對人類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網路也成為一些人實施違法行為的有利工具。侵權行為人利用其網路技術的優勢與法律的滯後性弱點在網路中任意胡為,侵害他人的權益,受害人則常因沒有法律依據或者找不到侵權人及證據而無能為力。15100309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