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美元置換協議

美元置換協議

發布時間: 2021-01-30 09:30:55

Ⅰ 貨幣互換協議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專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屬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與世界銀行環的優惠利率的美元。

Ⅱ 什麼是貨幣互換協議國家間貨幣互換協議一般包含什麼內容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作為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其目的在於降低籌資成本及防止匯率變動風險造成的損失。

央行網站於3月11日公布,中國和白俄羅斯此次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8萬億白俄羅斯盧布,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自2008年12月至今,央行已與韓國、中國香港特區、馬來西亞分別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議互換規模分別為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2000億元人民幣/2270億港元和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

Ⅲ 貨幣互換協議的內容

2008年12月,央行和韓國簽訂了26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約合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1月20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簽署20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2月8日,央行和馬來西亞國民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協議實施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11日,央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8萬億白俄羅斯盧布,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央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在北京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1000億元人民幣/175萬億印尼盧比,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9日,央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在亞麥德林簽署了7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貨幣互換框架協議。
2010年6月9日,央行和冰島簽署一項價值超過5億美元(按當時匯率約合35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
2010年7月24日,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約300億新加坡元,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與紐西蘭儲備銀行在北京簽署了金額為25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4月19日,央行和烏茲別克簽署人民幣7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5月6日,央行和蒙古國中央銀行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協議金額為50億元人民幣,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6月13日,央行和哈薩克共和國國家銀行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簽署了金額為7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銀行(中央銀行)在首爾續簽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由原來的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擴大至3600億元人民幣/64萬億韓元,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4月20日簽署的原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自本續簽之日起失效。韓國央行2013年1月27日表示,該行首次動用了與中國簽署的用於貿易結算的貨幣互換安排,向韓國外換銀行貸款人民幣6200萬元,這筆資金將貸給希望用人民幣向中國貿易夥伴付款的韓國企業。
2011年 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續簽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由原來的2000億元人民幣/2270億港幣擴大至4000億元人民幣/4900億港幣,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1月20日簽署的原貨幣互換協議自續簽之日起失效。
2011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銀行在曼谷簽署了中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3200億泰銖,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1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在伊斯蘭堡簽署了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1400億盧比,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01月17日,中國央行與阿聯酋中央銀行在迪拜簽署了中阿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350億元人民幣/200億迪拉姆(約55.4億美元)),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續簽了中馬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由原來的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擴大至1800億元人民幣/900億林吉特,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2月8日簽署的原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自續簽之日起失效。雙方認為,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續簽將有利於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便利雙邊貿易和投資。
201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土耳其中央銀行在安卡拉簽署了中土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30億土耳其里拉,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銀行在北京簽署了中蒙雙邊本幣互換補充協議,互換規模由原來的50億元人民幣/1萬億圖格里特擴大至100億元人民幣/2萬億圖格里特。雙方認為雙邊本幣互換補充協議的簽署將有利於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便利雙邊貿易和投資。
2012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在北京簽署了中澳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00億澳大利亞元,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2年6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烏克蘭國家銀行在北京簽署了中烏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50億元人民幣/190億格里夫納,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3年3月26日,巴西與中國簽署了一項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預計這一安排將為兩國之間不斷增長的貿易提供保障。
2013年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其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的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期限為3年。英國也由此成為首個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G7國家央行。
2013年10月9日,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簽署了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為雙邊經貿往來提供支持,並維護金融穩定。
2014年4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紐西蘭中央銀行續簽了規模為250億元人民幣/50億紐西蘭元的中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續簽了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900億阿根廷比索的中阿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210億瑞士法郎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此舉旨在為雙邊經貿往來提供流動性支持,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4年8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中央銀行續簽了規模為150億元人民幣/4.5萬億蒙古圖格里克的中蒙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9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斯里蘭卡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2250億斯里蘭卡盧比的中斯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中央銀行續簽了規模為3600億元人民幣/64萬億韓元的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10月13日,央行網站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公告稱,此舉旨在便利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4年1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卡達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350億元人民幣/208億里亞爾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卡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4年11月8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與加拿大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00億加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14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已續簽一份為期三年的貨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4000億元人民幣,與先前的協議相同,相當於5050億港元。內地與香港於2008年簽署規模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2011年首次續簽,今年再次續簽協議。
2014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銀行(泰國央行)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3700億泰銖,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Ⅳ 什麼是貨幣互換協議

說白點就是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使用本國貨幣,或者雙方國家貨幣來開展對外貿易或者投資。
而不採用美元歐元英鎊之類的主流國際貨幣。
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被美元所挾制。不用過多考慮美元匯率風險,在雙方協商之下進行。
主要就是為了排擠美元在國際市場的控制低位。

Ⅳ 貨幣互換機制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從世界銀行換得優惠利率的美元 。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貨幣互換機制:
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先後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
4月6日,美聯儲也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總額近3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與人民幣各自進行的貨幣互換,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聯儲寄望通過貨幣互換,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和地位,而中國央行與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則是為人民幣參與國際貿易結算創造條件,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地位,繼而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奠定基礎。
2870億美元五大央行新貨幣互換
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此次互換協議涉及總金額約為2870億美元,美聯儲可通過支出美元購買其他央行的貨幣儲備。具體來講,美聯儲將可從英國央行購買300億英鎊(約合450億美元)的儲備,從歐洲央行購買800億歐元(約合1080億美元)的儲備,從日本央行購買10萬億日元(約合990億美元)的儲備,從瑞士央行購買400億瑞士法郎(約合350億美元)的儲備。
五大央行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將通過這一新貨幣互換協議,向美聯儲提供相應的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聲明還強調,西方央行將繼續合作採取必要步驟促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當天,《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設置這樣的貨幣互換額度,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國市場處於休市狀態時,其他國家市場還在運作,這種情況下,在海外市場操作的美國機構可能會面臨暫時的資金需求。
另一個原因是讓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過去幾個月來,根據之前已宣布的互換計劃,美聯儲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數千億美元,這些資金隨後被提供給需要美元的外國金融機構。而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許在需要的時候實現資金反向流動。
此外,這輪金融危機期間,外國金融機構對美元資金需求很大,這迫使其他國家央行轉向美聯儲,希望後者能對外出借美元。但美國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嚴重需要外幣的情況,沒有必要向美聯儲求助獲得外幣貸款。
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貨幣互換為財富保值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為挽救實體經濟大舉發債。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國債凈增發額達1.47萬億美元,2009年美國增發國債規模勢必會更加龐大。高額財政赤字和美國貨幣當局本身已無限膨脹的資產負債表,使得美元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圖5)。中長期看,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而美元貶值的直接後果便是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財富縮水,因此繼續持增美國國債或意味著未來出現更大損失。在此次參與貨幣互換協議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國國債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國央行(圖3)。基於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有規避匯率風險,財富保值的考慮。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同樣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與人民幣不一樣,美元長期有貶值風險,貨幣互換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規避匯率風險(圖4),這是貨幣互換的一個目的,另外,通過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整體,對抵禦經濟危機的沖擊,快速恢復經濟有積極作用。西方國家的經濟對美國有較大依賴,力挺美元對大家都好。
強勢美元受挑戰貨幣互換維護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積極維護美元地位的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如是說。
美元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全球性金融危機重新點燃了市場對創立新的儲備貨幣的興趣。從4月2日20國峰會落幕那天起,美元強勢的地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20國集團增發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的規定以及預備於今年9月在紐約討論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問題,毫無疑問,在短期內對美元的走勢將不利。
丁志傑認為,美國與西方四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是出於各自利益考慮,西方經歷經濟危機後正在衰退,這個時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戰,貨幣互換就是合作的最佳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積極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應對來自中國等國的挑戰首先要在西方確立美元的優勢地位,因為從當前看,無論歐元還是日元都無法取得美元的地位,與其內部競爭分散美元的優勢不如一致行動做強美元,其次,通過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輻射美元影響,美元的地位鞏固了,西方各國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尤其是英國和日本,他們與美國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同樣認為,金融危機後美元預期貶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貨幣挑戰,G20前,中國、俄羅斯等國倡導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更是對美元地位的挑戰。此次五方貨幣互換,是在一大利益集團內維護美元的地位,同時憑借西方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鞏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同是貨幣互換人民幣與美元使命不同
作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美元從流動性過剩到緊缺,出現了借貸困難和匯率風險,因此區域內自然產生了本幣互換貿易結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圖6)。此外中國央行正積極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同為貨幣互換,但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如是說。
在呂隨啟看來,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是一種創新形式,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藉以減輕因美元流動性缺乏帶來的貿易融資萎縮,也推動了人民幣在區域范圍內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國央行對於交易夥伴亦有自身考慮,從實際情況看,主要是選擇周邊經濟體,特別是經貿往來密切的經濟體,比如選擇馬來西亞、韓國、白俄羅斯等等。就是因為中國是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同時也顯現出人民幣開始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長期來看,周邊地區以及本地區外國家開始以人民幣進行貿易定價,也將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及國際地位(圖1)。
「具體來說,中國貨幣互換協議順序為『先周邊,後拉美』。」丁志傑表示,與阿根廷的互換,人民幣在貿易中充當支付結算的角色;白俄羅斯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與韓國的互換,主要作用是方便韓國在華企業進行融資;與香港互換,是由於香港是人民幣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備在香港發債,貨幣互換主要是為滿足資金供給;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互換,是用於雙方的商業貿易結算。
美聯儲與數家央行重啟臨時貨幣互換機制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日啟動與歐洲中央銀行、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等四家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機制,以幫助緩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壓力。
美聯儲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機制旨在改善美元融資市場的流動性情況,防止緊張局勢蔓延到其他市場和金融中心。」美聯儲說,中央銀行將繼續密切合作,共同應對融資市場的壓力。
美聯儲說,這些貨幣互換協議期限為2011年11月,有關細節將盡快發布。
此外,日本中央銀行也旋即宣布,向市場注入216億美元資金,以應對希臘債務危機對日本金融系統的影響。
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美聯儲曾與這些中央銀行採取了同樣的美元流動性互換機制。
因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情況惡化,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顯著增加。

Ⅵ 貨幣互換協議 如何理解

貨幣互換,又抄稱「貨幣掉期」,是指交易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與另一種一定數量的貨幣進行交換。

簡單的說就是美國欠中國的錢,美國還錢原來用美元結算。後來中國希望用歐元來作為結算的依據,(不貶值的考慮)於是交易結算的貨幣就變為了歐元。這就是貨幣互換。

(貨幣互換的利率形式:可以是固定換浮動,也可以浮動換浮動,還可以是固定換固定。期限上主要外幣一般可以做到10年。 貨幣互換中所規定的匯率,可以用即期匯率(Spot Rate),也可以用遠期匯率(Forward Rate),還可以由雙方協定取其他任意水平,但對應於不同匯率水平的利率水平會有所不同。)

Ⅶ 什麼是貨幣互換協議

貨幣互換交易是抄指協襲議雙方同意在一系列未來日期根據不同幣種的本金向對方支付利息,兩種利息的幣種不同,計息方式也可以不同,期末雙方交換兩種不同貨幣的本金。貨幣互換交易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讓客戶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和利率變化情況,調整資產和負債的貨幣結構和利率結構,使其更加合理,避免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例如某客戶借有十年期的日元浮動利率債務,但其經常性收入只有美元,每季度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利息,到期還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本金,這樣他就面對日元升值和利率上升的風險。為了規避風險,客戶可以在合適的匯率水平與銀行敘做一筆期限為十年的日元對美元的貨幣互換交易,將其日元浮動利率債務換為美元固定利率債務,這樣使得其所借債務與其收入的幣種達到一致,避免了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同時將所借債務的利率固定下來,也避免了利率變動的風險。

Ⅷ 關於貨幣互換協議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有兩家公司A,B,A能從歐洲以LIBOR的浮動利率借到歐元,或者從美國以5%的固定利率借美元。B能從歐洲以LIBOR+2%借歐元,從美國以6%借美元。現在A要借美元而B要借等價值歐元。於是A從歐洲借歐元,B從美國借美元,然後互換。這樣一共支付了LIBOR+6%的總利息,而原來需要支付LIBOR+7%,這1%就是利益可以分割。所以雖然簽協議的只有A,B,但是得有一個或多個第三方提供貸款。借款方可以節省利息,貸款方利用互換也可以多賺利息

Ⅸ 貨幣互換協議 有什麼意義

貨幣互換交易是指協議雙方同意在一系列未來日期根據不同幣種的本金向內對方支付利息,容兩種利息的幣種不同,計息方式也可以不同,期末雙方交換兩種不同貨幣的本金。貨幣互換交易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讓客戶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和利率變化情況,調整資產和負債的貨幣結構和利率結構,使其更加合理,避免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例如某客戶借有十年期的日元浮動利率債務,但其經常性收入只有美元,每季度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利息,到期還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本金,這樣他就面對日元升值和利率上升的風險。為了規避風險,客戶可以在合適的匯率水平與銀行敘做一筆期限為十年的日元對美元的貨幣互換交易,將其日元浮動利率債務換為美元固定利率債務,這樣使得其所借債務與其收入的幣種達到一致,避免了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同時將所借債務的利率固定下來,也避免了利率變動的風險。

Ⅹ 美元互換掉期利率到底是什麼

美元互換利率復,指的是制本金互換,而不是互換了利率(利率掉期),也就是說其他幣種與美元進行互換,到期之後再換回來的意思。而這個利率,指的就是這個交換的成本。
掉期利率 (Swap Rate), 是作市商交換LIBoR浮動利率而給出的固定利率的提供價和收進
價的平均值。比如一個兩年期的交換合約,作市商提供的交換固定利率是2.2%,而收進的固定利率是2.0%,那麼掉期利率就是2.1%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