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路南糾紛
㈠ 盛京周邊的功臣墓是什麼
盛京作為清朝的肇興之地,除了建有努爾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極的昭陵之外,還有一批跟隨太祖、太宗創業的開國功臣,死後也埋葬在盛京城的周圍,距城五里至幾十里不等。限於滿族風俗和當時的歷史條件,這些墓葬一般規模都不大。由於實行火葬,隨葬品也不多,但卻普遍建有墓園,有享殿、石供桌和圍牆等,並派有專門的守墓戶為其看護。為旌表他們的功績,順治和康熙年間,曾為他們敕建了墓碑,康熙、乾隆帝東巡時,曾去祭奠,並撰有御制祭奠詩。
近年來,隨著沈陽市區的擴大,這些墓葬有的被發現並經考古發掘,但多數遭到破壞,有的具體位置已難尋覓。現據考古資料以及《盛京通志》《沈陽縣志》和《奉天通志》的記載,將這些墓葬的情況和大體位置簡述如下:
岳托墓岳托系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子。崇德元年(1636 年) 晉封和碩成親王,不久,因罪降為多羅貝勒。崇德三年(1638 年) 十一月,因病卒於軍中。其墓在沈陽城(指清代沈陽城,下同) 南五里,南塔之西,即今瀋河區文化路南沈陽葯科大學附近。墓為磚石火葬墓,墓前有享殿三間及石碑。碑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敕建,龜趺座,碑首為四龍盤結,碑身周邊浮雕趕珠龍紋,碑文為滿漢兩體文字,記述岳托生平功績。岳托墓及墓碑均在建築施工中毀壞,今已不存。
額亦都墓碑
額亦都墓出土青花罐
額亦都墓為福陵的配葬墓,位於福陵東北約五里的山梨村。額亦都姓鈕祜祿氏,年輕時即跟隨努爾哈赤起兵,南征北戰,是軍功卓著的開國元勛,後金「五大臣」之一。天命六年(1621年) 卒於遼陽,享年六十歲,太宗時追封為弘毅公。初葬遼陽,後金遷都沈陽後,移葬沈陽城東十五里山裡紅風嶺之陽,陪葬福陵。墓園坐落在鋪虎嶺南坡,前面有一座人工挖掘的風水泡。磚砌圍牆,南北長七十米,東西寬五十米。門內有一座木構牌坊,正面有五間享殿,享殿後又是一進院落,前面立有五座九眼透龍碑,後面有兩個圓形大墳包,都以花牆圍繞,東邊埋的是弘毅公額亦都,西邊埋的是他的第八子忠義公圖爾格。因鈕祜祿氏後改郎姓,所以,當地稱其為「郎家墳」。「文革」時,墓園和墓碑均遭破壞。1981年10月,沈陽市文物普查時,在東陵區(今渾南區) 英達公社山梨村發現五塊斷碑,經拼對,確認是兩甬墓碑,一甬是弘毅公額亦都的墓碑,另一甬為額亦都之子忠義公圖爾格的墓碑,兩碑立碑時間均是順治十一年(1654 年)。當時,文物工作者還從村裡徵集到該墓出土的一件青花四棱開光海獸壽字紋瓷罐,這應該是當時埋葬骨灰所用的骨灰罐。
費英東墓碑
費英東墓為福陵的陪葬墓,位於沈陽城北五里,東陵區(今渾南區) 前進鄉二檯子東土崗上,介於福陵和昭陵之間,俗稱「駙馬墓」。墓園原建有圍牆、牌坊、享殿、墳冢二座、石碑二甬,今均已無存。費英東姓瓜爾佳氏,其先世為蘇完部長。努爾哈赤起兵後,隨父率所部歸附。每戰必「身先士卒,戰必勝,攻必克」,深受太祖鍾愛。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設立八旗時,為左翼固山額真,授輔政五大臣及一等大臣。天命五年(1620年) 授為三等總兵官,不久病逝於界凡城,享年五十六歲。費英東墓初建於界凡城附近,天聰三年(1629年) 建福陵時以親信大臣陪葬,遂將其遷至福陵近旁。太宗時追封直義公,配享太廟。順治十六年(1659年) 及康熙九年(1670) 分別為之御制碑文。追錄「開國佐命第一功臣」。
塔拜墓俗稱「塔王墳」,位於東陵區(今屬渾南區) 上滿堂溝西山,此山名「九鳳山」。墓地原有「大跨欄一所」(應系磚築墓園)、「小跨欄一所」,大者為塔拜墓,小者為其子額克親墓,又稱「大貝勒墳」。附近還有其後人富遵、伊勒圖等人的墓葬。墓地上原立有順治十年(年) 立御制「九眼透龍」石碑一甬。「文革」期間,塔拜等墓被毀。塔拜為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萬曆十七年(1589年) 二月十八日生於費阿拉。其母為庶妃鈕祜祿氏,天命十年(1625年) 從征東海呼爾哈部有功,授以三等甲喇章京,天聰八年(1635年) 晉一等甲喇章京,不久封三等輔國將軍。崇德四年(1639年) 八月卒,年五十一歲。順治十年(年) 追謚慤厚。
湯古岱墓在福陵北三里長嶺子,俗稱「公爺墳」,並以此為村名,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公家村,屬東陵區(今屬渾南區) 英達鄉。墓地「原修大跨欄一所,四周花牆百丈有餘。明堂宮門三間,兩旁看壁各二,內有小跨欄三所。」墓地原立有墓碑四甬。1900年,俄軍侵佔盛京時,墓地建築及樹林被毀。「文革」期間,墓地被平,如今,墓地僅存一巨大的龜趺座。湯古岱系太祖第四子,與塔拜同母,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 十一月初四日。天聰初年授固山額真,從二貝勒阿敏攻永平、灤州失敗,被降為庶人。天聰八年(1635年) 被重新起用,授為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 封三等鎮國將軍。崇德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卒,年五十七歲,追謚克潔。有子二:長曰穆爾察,封鎮國將軍,謚恪恭;次子聶克塞,封鎮國將軍。
揚古利墓在沈陽城北十一里,於洪區陵東鄉上崗子村,為昭陵的左配墓,俗名「媽媽墳」。原有墓垣、享殿、墳冢、墓碑等,今已湮沒無存。據《奉天通志》記載,碑一,建於崇德二年(1637年),碑題「開國輔運推誠宣力上公楊古里追封忠勇王」;碑二,立於康熙三十九年(1770年),碑題「御制開國佐運功臣武勛王楊古里碑」。二碑均為「楊古里」,而《清實錄》《盛京通志》皆作「揚古利」,實因清初以漢字音譯滿人姓名無定字所致。揚古利為開國元勛,姓舒穆祿,隸正黃旗滿洲。太祖為表彰其功績,命位列八貝勒之後,統左翼兵,授一等總兵官。太宗時,晉超品一等公,世襲罔替。崇德元年(1636年)從征朝鮮,被鳥槍擊中,傷重而逝,享年六十六歲。
圖爾格墓在沈陽城東十五里東陵區(今屬渾南區) 英達鄉山梨村北山坡上。圖爾格為額亦都第八子,與其父葬同一地。少從太祖征伐,尚和碩公主。太宗時,位列八大臣,授內大臣。
達海墓碑
達海墓達海是後金時期滿族的著名學者,姓覺爾察氏,隸正藍旗。達海通滿漢語,太祖時將其召直文館,負責文翰起草工作,參與內外機密大事。太宗時奉命對老滿文進行改革,使滿文臻於完善。天聰六年(1632年) 六月病逝於沈陽,年僅三十八歲。葬於沈陽城東南五里,因墓地立有三甬石碑,民間俗稱這個地方叫「三筒碑」。1933年,當時的奉天省教育廳將三甬碑搬到沈陽故宮院內保存,後又遷到偽滿國立博物館(原湯玉麟公館),解放後歸遼寧省博物館保存。遼寧省博物館遷新館後,經省文化廳批准,達海墓碑暫移至盤錦碑林保管。三甬碑,一為誥封達海碑,系康熙四年(1665年) 達海四子常格、孫禪布所立;二為敕建達海碑,系康熙九年(1670年) 達海孫禪布所立;三為誥封鈕祜祿氏墓碑,系達海長兄為其母鈕祜祿氏所立。
安費揚古墓在沈陽城西十里攬軍屯(《盛京通志》作「蘭家屯」)。墓地上原有石碑、墳冢等,當地人稱為「大墳」。日偽時期,在墓地附近修建機場,墓碑被太清宮購去做石料。太清宮與鐵剎山三清觀有些經濟糾葛,三清觀道長盧向陽要在鐵剎山下上茅庵村建造積善寺,為了取媚偽滿皇帝溥儀,他計劃在積善寺中立清朝功臣碑,於是作為交換條件,將安費揚古墓碑從太清宮要去,並運到鐵剎山下。不久,偽滿倒台,盧道長的計劃沒有實現,安費揚古墓碑從此在鐵剎山下長卧不起。1986年,本溪縣政府派人將此碑扶起立好,並妥善加以保護。墓碑為紅色大理石製成,螭首龜趺,通高4.2 米,碑身高2.1米,寬1.1米,厚0.32米。碑為順治十六年(1659年) 十二月初四日立,碑題「與五臣同固山額真邵科羅把圖魯謚敏庄安邊我碑文」。安邊我即安費揚古,姓覺爾察氏,隸鑲藍旗滿洲,世居瑚濟寨。早年追隨太祖起兵創業,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太祖嘉其勇,賜號碩翁科羅巴圖魯(超眾的勇士)」,任命為開國佐運五大臣之一。天命七年(1622年) 卒,年六十有四。順治十六年(1659年) 立碑,謚敏庄。
安達里墓在沈陽城西北十里,是昭陵的右配墓。安達里姓顏扎氏,葉赫人,隸正黃旗滿洲。努爾哈赤征葉赫時歸附,被授為牛錄章京。皇太極時晉升三等甲喇章京。安達里出身微賤,受太宗知遇之恩,太宗死後自願為太宗殉葬,被葬於昭陵西,為昭陵的右配墓。墓地建有墓垣、墳冢,墓前有石桌、五供、享殿等,並有羅、傅兩姓為其守護,村莊因此俗稱羅家墳。順治十一年(1654年) 五月,為旌表安達里身殉的忠義之舉,特追贈安達里三等阿思哈哈番,並照一品品級敕建墓碑。此碑1957年於昭陵紅牆外發現,為妥善保護,遷移至沈陽故宮保存,墓地遂湮沒。1986年7月,沈陽市皇姑區二建工程隊施工時,在北陵公園西門西三百米處發現安達里墓。墓室距地表不到一米,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南北向,平面呈凸字形,南為墓門,北為墓室。整個墓用白灰摻沙灌築,十分堅固。墓底用兩層磚鋪地,中部有一腰坑。墓為火葬,出土遺物七件:骨灰罐三件、綠釉碗一件、綠釉盤一件、銀鏟一件、方形石墓誌一件。墓誌為墨地朱字,可惜出土時已漫漶不清。
安達里墓碑
超哈爾墓在沈陽城東十五里山梨村。《沈陽縣志》作超合羅,額亦都第十五子。崇德二年(1627年),晉議政大臣;三年授禮部參政,五年轉兵部;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歿於陣,晉二等輕車都尉世職,以其長子格赫禮襲。順治十二年(1655年),追謚果壯,以一品大臣例,立碑墓道。
車克墓在沈陽城東喇古嶼。車克又作徹克,姓瓜爾佳,隸鑲白旗滿洲。崇德三年(1628年) 授戶部副理事官,順治五年(1648年)擢戶部侍郎,八年改都察院參政,尋晉戶部尚書,九年,列議政大臣,十年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十二年擢秘書院大學士,十三年復任戶部尚書,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十七年遷禮部尚書。康熙十年(1671年) 卒,謚文端。
錫罕墓在沈陽城東古石溝。錫罕世居棟鄂,以地為氏。父倫布,以所部四百人來歸,太祖賜名魯充素。錫罕,其長子也。授世職為騎都尉。天聰元年(1627年) 從大貝勒阿敏征朝鮮,戰歿,晉二等輕車都尉。
覺羅色勒墓在沈陽城西五里。《盛京通志》作色埒。隸鑲黃旗滿洲,武功郡王禮敦之孫,初任佐領,列十六大臣,不久,進列八大臣,任都統;崇德元年,攻朝鮮有功,授騎都尉;三年兼任吏部右參議。順治元年升內大臣,四年,屢晉爵至二等子,八年晉領侍衛內大臣。十四年卒,謚勤慤。
舒賽墓在沈陽城西十五里。姓薩克達,隸鑲藍旗滿洲。以功加二等輕車都尉,晉爵至三等男。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崇德六年(1641年) 病逝。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壯敏(《沈陽縣志》作壯勤),立碑墓道。
西喇布墓在沈陽城小南關外。《沈陽縣志》作西喇把,世居完顏部,以地為氏,隸鑲紅旗滿洲。太祖創業之初,率部來歸,管佐領事,在理事大臣之列。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征富勒佳齊,以身擋飛鏑,重傷而歿。恩恤三等輕車都尉世職。順治十二年(1655年),追謚順壯。
何和里墓在沈陽城南六十里。隸正紅旗滿洲。何和里先世為棟鄂部長,因以為氏。太祖時率部來歸,尚固倫公主,授一等大臣。何和里事太祖三十餘年,與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抒誠宣力,佐命之功為多,授爵三等子。順治中,追謚溫順。
和碩圖墓在沈陽城南五十里。何和里第四子,襲父爵為三等子。太祖愛其才,以貝勒代善女妻之,封和碩額駙。太宗即位,任都統。後以功晉三等公。天聰七年(1633年) 卒。順治十二年(1655年),追謚端慤。
明安墓在沈陽城北五里老鴰堡。碑一墳四,今俱不存。明安,姓博爾濟吉特。初為蒙古烏魯特部貝勒,天命七年率部來歸,授以三等子,隸滿洲正黃旗,順治初,晉爵至二等伯,十一年卒,謚忠順。
阿蘭珠墓在沈陽城南八十里光山屯。父阿格巴顏為屯長,率所部歸太祖,旗制定隸鑲紅旗滿洲。阿蘭珠授牛錄章京,後擢扎蘭固齊。從征烏拉,歿於陣。恤贈三等甲喇章京。
伊遜墓在沈陽城北五里。伊遜為揚善三弟。早從征伐,屢有功,任為參領。太宗即位,與揚善並列理事大臣。天聰三年(1629年),從攻遵化,炮傷其臂,授世職為三等輕車都尉,尋擢兵部承政,七年兼護軍統領。崇德四年(1639年) 兼副都統、工部承政。八年卒。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襄壯。
圖魯什墓在沈陽城北柳條湖側。姓伊爾根覺羅,隸鑲黃旗滿洲,以世職管牛錄事。天聰五年(1631年) 從攻大凌河城,俘明兵備道參政張春等,特升前鋒統領,加三等男。八年略宣府、懷遠,飛矢中腹,力戰不休,以重創卒於軍。初,圖魯什以功賜號碩翁科羅巴圖魯,至是陣亡,贈三等子世職。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忠宣。
衛齊墓在沈陽城北十里。《沈陽縣志》:清三等阿達哈哈番、盛京八門總管,謚端勤。
楞鄂禮墓在沈陽城北十里瓦子窯。《沈陽縣志》作冷格里。武勛王揚古利仲弟。太祖時授騎都尉,晉一等男,任副都統。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晉都統,為八大臣,天聰八年(1634年) 卒,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武襄。
納爾察墓在沈陽城北瓦子窯。《沈陽縣志》作納爾臣,姓鈕祜祿,隸鑲黃旗滿洲。以軍功授騎都尉世職,在十六章京之列。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從征烏拉,以功升副都統,尋攻沙嶺,戰歿。
恤贈輕車都尉。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端壯。
達珠瑚墓在沈陽城北十里二檯子。《沈陽縣志》作達諸護,姓兆佳,隸正藍旗滿洲。太祖時來歸,初以軍功授佐領,從征葉赫、烏拉諸部,加三等男。天聰年間,擢列十六大臣,佐理鑲黃旗事。又從征東海瓦爾喀部,大獲而歸,後為俘卒所害。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襄敏。
伊爾登墓在沈陽城北十里毛君屯。伊爾登,弘毅公額亦都第十子。天命初,累功晉三等男。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崇德四年(1639 年) 從攻杏山城有功,列議政大臣,兼內大臣。順治元年(1644年),累加二等伯。康熙二年(1663年) 卒,謚忠直。
博爾晉墓在沈陽城西南十里碼頭。世居完顏,以地為氏。太祖時來歸,任佐領,隸鑲紅旗滿洲。從攻沈陽、遼陽,以功晉參領。天命十年擢副都統,尋與理事大臣之列。太宗即位,擢都統。累功授一等男,尋卒。康熙三年(1664年) 追謚忠宣。
雅希禪墓在沈陽城東北十里曾家屯。雅希禪,隸鑲黃旗滿洲。
其先世居瑪佳,以地為氏。太祖取遼陽,以功晉三等男。天命八年(1623年) 卒。順治十二年(1655年) 追謚敏果。2006年6月在大東區二檯子鑄玻巷發現清代殘碑,存四十七字,其中有「謚曰敏果」等字,應是雅希禪墓碑。
敦達禮墓在沈陽城西北十里。姓郭爾羅斯氏,隸鑲白旗滿洲。孩提時便被選入太祖家,專門服侍第八子皇太極。成年後,以服侍皇子有功,被賞給十三戶奴僕等財產。太宗即位後,將他賜給肅親王豪格,並賜以牛錄章京世職,掌管肅親王府。太宗逝世後,敦達里自願為其殉葬,葬於昭陵西側。為表彰敦達禮的忠義,特贈以三等甲喇章京世職,世襲罔替。
芬古墓在沈陽城西十里皇姑屯。芬古,舒爾哈齊第八子,隨太宗伐明、征朝鮮俱有功,晉固山貝子,崇德四年(1639年) 五月,坐收外藩蒙古銀罪,削爵。八月復封輔國公。八年(1643年) 十月駐防錦州,十二月卒。
吳禮勘墓在瀋河區文化路河灣村(大孤家子)。此地瀕臨河灣,墓碑早被泥沙掩埋。1973年當地群眾發現石碑,上有「一等精奇尼哈番光祿大夫吳禮勘」等字,立碑時間為康熙元年(1662年) 九月吉日。估計吳禮勘墓應在附近。吳禮勘,《清史稿》作武理勘,有傳。姓瓜爾佳氏,太祖初年來歸,隸滿洲正白旗,為牛錄額真,後為噶布賢噶喇昂邦。天命四年(1619年),以二十餘騎擊退明李如柏軍。不久卒,太祖嘆:「武理勘從朕摧鋒陷陣,幾死者數矣!」碑文記吳禮勘出征朝鮮、三圍錦州等,以功晉一等精奇尼哈番,可補《清史稿》之簡。
吳禮勘墓碑
鄂謨克圖墓在沈陽城西十五里。鄂謨克圖,《清史稿》作鄂莫克圖,姓納喇氏,自葉赫部歸太祖,隸滿洲正藍旗,初為擺牙喇壯達。崇德三年(1638年) 七月以功授兵部理事官,五年授噶布賢噶喇昂邦,七年晉二等參將。順治二年(1645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定山西,敗李自成,授一等甲喇章京。三年從肅親王豪格下四川,討張獻忠,屢戰皆捷,加授半個前程,晉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一年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三年致仕,康熙十二年(1673年) 卒,享年七十八。乾隆初,定封一等男。《沈陽縣志》謂:清副都統,謚壯勤。
巴拜墓在沈陽城東七十里。
魯克什墓在沈陽城東一百二十里。
恩格德里墓在沈陽城西平羅街道上蒲河村北坡上。恩格德里(《盛京通志》等作「恩格德爾」),喀爾喀蒙古,姓博爾濟吉特氏。由於恩格德里最早與後金建立了友好交往關系,努爾哈赤將已故胞兄舒爾哈齊的第四女當作自己的養女嫁給恩格德里,因此被稱為「恩格德里額附」。在後金佔領遼沈地區後,努爾哈赤把沈陽平羅堡的漢戶四百三十丁賜給了恩格德里,後又邀請到後金居住。於是,天命九年(1624年) 二月,恩格里德偕其妻及弟歸服後金,遷至遼陽居住。為此,努爾哈赤又給予很多恩賜,崇德元年(1636年) 五月,恩格德里死於盛京,被葬於他的領地,順治十四年(1657年) 賜謚「端順」,按一品大臣規格立碑;雍正三年(1725年) 追封三等公,加謚「順義」。今墓葬已遭破壞不存,唯有漢白玉製成的滿漢兩體文碑還立於墓前。
㈡ 沈陽有一汽大眾的專修店嗎
銀河汽服,沈陽大眾專修!他家只修大眾系列汽車,鐵西路官大眾4S店旁邊,20年前就是大眾維修站。
㈢ 農村鄰里道路糾紛,路南鄰里佔道一米多,導致我秋收不能正常運糧,這條路我走了幾十年了,以前有5米多寬
你去找村委會,
他們應該負責解決領里糾紛,
欺街佔道行為,
村裡也應該管。
㈣ 勞動仲裁的咨詢電話是多少
各地勞動仲裁的咨詢電話是不同的。
社會保障的咨詢電話是12333,如果你需要仲裁的電話,可以打12333問問也可以打114.
北京市各區勞動仲裁委員會地址及聯系電話(如果有不對的,以當地12333為准)
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宣武區槐柏樹街2號 63021821
東城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27號 64013667
西城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西直門南小街20號 66206127
朝陽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酒仙橋南十里居28樓(東風南路與酒仙橋路交匯處) 64632521
海淀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號 82071188轉8605
豐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豐台區豐台鎮東安街三條1號 63812538
石景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石景山區楊庄村西口 68878254
大興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大興區興豐南大街54號 69202199
門頭溝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門頭溝區新橋南大街13號 69843716
房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房山區良鄉西路5號 69311613
通州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運河東大街85號 81537028
懷柔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懷柔區開放路86號 89686060轉1003
密雲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新西路32號甲 69042102
平谷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平谷府前西街9號 69962925
昌平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昌平區政府街3號 69741039
順義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順通路工商行路口西200米路南 89443131
延慶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延慶縣高塔路80號 69174292
開發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15號 67880189
㈤ 想知道: 沈陽市 遼寧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在哪
地址:沈陽市和平區哈爾濱路15號(皇寺每家瑪超市西行300米路南)
乘車路線:乘坐254、279、288路公交車到三洞橋下車往東走100米路南即是
㈥ 沈陽中街的歷史淵源
沈陽中街是沈陽最早的商業街,有近400年歷史(1625-2015),有著「東北第一街」的美譽,也是沈陽乃至中國第一條步行街。中街是沈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自明清開設以來,距今已有三百八十餘年。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於三大馬市中心沈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大金」(後金)遷都沈陽,經濟更趨繁榮,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吉順絲房、老天合綢緞庄等大百貨商店,多集中在街路的南北兩側;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行市(市場),都散布在沿銜的胡同里 。
中街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傳奇。已成為沈陽繁榮發展的見證。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於三大馬市中心沈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 大金」遷都沈陽,將明朝所築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即王宮之左是祖廟,王宮之右是社稷壇,王官正面朝南,王官後設市場)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築為「井」字型4條街:即今日的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 當時, 中街路稱四平街,東西兩側建有鍾樓、鼓樓各一座。從1636年清太宗定都盛京起開始計算,中街的歷史距今已有近400年。從前清皇封御賜的榮耀,到今天遐邇聞名的繁華,中街見證了沈陽商業文明的發展歷程 夜市:在路南緊靠今長江照相館東側的胡同里。每到萬家燈火時開市,到夜闊人靜才歇。這是小百貨、煙酒茶點及賣小吃的熱鬧所在。夜晚,人們可在這里買到可心商品,—品嘗各色風味小吃。
金銀市:在今盛京飯店北側一條狹窄胡同里,是沈城專營的金銀首飾市場。每天清晨,金銀商人都趕到這里來出售首飾,承接加工業務,生意興隆。
銅市:在銅行胡同(中央路二段銅行里),是製作和買賣銅錫器皿的場所。因它位於沈陽故宮身後,恰在老城中心,故有「銅心鐵膽」之說。這里出賣的器皿很多,有衣鉤、香爐、蠟台及特製的銅火鍋、水壺、樂器等。 皮市:在皮行胡同(中央路二段中和里),舊籍對其經營狀況記述不詳。經實地調查,這里是皮行製作和交易之處,俗稱「東皮行」,買賣的商品有皮衣、皮帽、皮鞋及馬具等。
書市:在鼓樓北側西邊的胡同里。這里曾是書本紙張筆墨集中銷售之地。民國年間,日商為了賺錢,競仿造孫中山畫像,印刻在書本、鉛筆上,欺騙市民,但有愛國心的人都買國貨,使日貨銷量銳減。
梨市:在鍾樓向北的東胡同里(今長安寺附近),每日都有一些雜貨鋪和串街小販來此購貨。逢年過節,市內居民也到這里來買過年的糖果糕點及梨、山核、蘋果等。
鳥市:在鍾樓南路東第一條小胡同里(原名月窗胡同),是當年的鳥市及秋後斗蛻蟬的場地。每天清晨,蛻婢叨卿,百鳥瞅瞅,十分熱鬧。
㈦ 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在哪裡
在市府大路的路南,公交「北市場」那站附近。
㈧ 我聽說在沈陽有一個特別有名的鬼樓,叫做艷粉鬼樓
「沈陽鬼樓」身世
「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
記者調查得知,31號樓和33號樓的開發單位原是沈陽一家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這兩座樓是該公司開發的永善里小區二期工程,當時分別命名為1號樓和2號樓。居民們說,因為資金問題,蓋樓時前後換了多個承建商,從1984年一直蓋到1992年。中間幾度停頓,甚至有鳥類在樓上築巢。
33號樓旅館的鄧先生說,兩座樓蓋好不久,因為欠資問題,債主們就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隨即將33號樓三層及以上房屋查封。此時整座樓的水電煤氣等尚未開通,因此,這其實是一座「爛尾樓」。樓上並非因為「鬧鬼」導致住戶搬走,而是根本就沒有人住過。
33號樓一層二層則被原永善里商店所佔用,這也是整棟樓僅有的已使用樓層。鄧先生曾是原永善里商店的員工,據他稱,當初集體經濟公司蓋這座樓時,原永善里商店動遷,開發商承諾大樓蓋好之後將一二層返還給商店,後來卻暗中將其轉賣給別人。通過打官司,商店最終討回產權。另有當地居民稱,在打官司中間,已經在外8年的永善里商店實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於一天晚上將樓門砸開,強行入住,並自行安裝水電煤氣等開始使用。
永善里商店隸屬原鐵西區副食品公司,該公司於1998年改制,永善里商店不復存在,更名為「貞觀商場」,後再度更名為「瑞祥商店」,大概因為不景氣之故,商店只佔用一樓部分房間,其他房間則用來出租,去年又在一樓辟出一部分開了家旅館,二樓部分由檯球廳改造為客房。
7月14日,記者徵得旅館同意,從二樓一道門一路爬上,終於探得「鬼樓」的真面目。該樓基本設施已經安裝完畢,但顯然未經使用。地上已經積了一指厚的塵土。有幾套房的房門上貼著沈陽市中級法院的封條,時間為1993年。
鄧先生稱,打了多年官司,33號樓最後被判給了幾家單位。結果誰都沒法用,一直空著。
當地居民對空置15年的「鬼樓」深感惋惜,「這樓其實質量不錯,要是歸個人的話,誰會讓它白白空著?」
31號樓由於最後的承建商接盤,賣了好幾年,該樓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與33號樓一樣,當時也沒有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住戶們經數年上訪,於1999年通了電。但由於承建商老范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沒有拿到房產證。「沈陽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蔣凡林說。
傳言追溯
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多位永善里小區的居民認為,33號樓鬧鬼的說法,是由於當年永善里商店與開發商的糾紛,商店個別人放出的謠言,目的是阻止開發商賣樓。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那事情的發展著實出人意料,因為隨著永善里商店入住,他們自己也成為「鬼樓」傳聞的受害者。
巧合的是,在此期間,相鄰的31號樓的確出過幾件事:樓剛蓋好的時候,圍牆倒塌壓死了一個人;住戶裝修時,工人因為偷懶,將拆下的牆皮從窗戶扔下,不慎將一撿拾者砸死;一名精神病人在樓道中過夜,結果被凍死。
這幾件其實並無聯系的事件,成為「鬼樓」傳言的催化劑。
沈陽鬼樓「鬧鬼」的原因也漸漸被歸結為兩種:一說是這里原來曾有一座廟,蓋樓時把廟拆了——事實上當地確有一座廟被拆除,但離鬼樓至少有二百米遠;一說這里曾是一片墳地,蓋樓時將墳地平了——事實上當年鐵西區到處都是墳地,絕非這兩座樓所處地帶獨有。
由於物業公司未曾接手,導致31號樓的樓道一直臟亂不堪,甚至一度沒人出面在樓道里裝個燈泡,此外加上樓層結構有些特別,樓道內顯得頗為陰森可怕。
「沈陽鬼樓」名聲既已傳出,於是有「探險者」不斷造訪,居民們被騷擾得不耐煩,漸漸對來訪者頗沒好氣。一樓商場的王老闆乾脆將33號的樓門緊鎖,上了三把鎖,上書「倉庫重地」字樣。從31號樓通往33號樓的一個窗戶也被磚塊堵死,且通道內立起一道兩米高的鐵絲網。這一切使得33號樓越發神秘。
在媒體公開報道之前,過往的計程車司機們成為鬼樓說法最好的傳播工具。司機汪勇十年前對「鬼樓」就有耳聞。「那時候年輕,」他說,「我專門上去『練膽兒』。」汪勇承認,那次他並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靈異」現象,但還是感覺「不對勁」,他上樓的時候很慢,下來時倒是飛快,「一隻腳落地,我聽到兩下聲音,你說怪不怪?」
驚現女屍
去年,為了防止33號樓上的玻璃掉下砸傷路人,城管人員便架梯上去,將樓上的窗戶全部拆除,如此一來陽台裸露,不明就裡的人更加確信樓里無人居住,鬼樓傳聞因此又找到根據。
「沒鬼?沒鬼好好的樓怎麼會空著?」汪勇指著車窗外的33號樓說。
至於31號樓與33號樓究竟哪個是「正宗」的鬼樓,一直沒有定論。按所謂「靈異」現象發生地而言,應該是31號樓,因為只有這座樓有人居住;然而真正空著沒人住的卻是33號樓。最後經過一番過濾,大概是空置無人住這一因素起了作用,33號樓成為真正的「沈陽鬼樓」。不過這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一旦定性為「鬼樓」,一些牽強附會的根據總會出籠,而且很快能找到市場。
一位居民稱,33號樓上由於久無人住,一度成為孩子們玩耍和乞丐定居的地方,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沈陽鬼樓」遭恨?
能在此處買得起樓的,大都是當時的「暴發戶」。而此樓周邊那時卻還是棚戶區。傳聞一出,「鬼樓」便很快成為窮人對樓內富人表達不滿的載體。
「鬼樓」傳聞的擴大與沈陽市著名的「蘇老闆」也有關系。蘇老闆原名蘇英奇,據說是磨豆腐出身,曾干過警察。後來下海經商,發家後買下了「鬼樓」對面的一座7層樓。在33號樓出名之前,這座樓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據當地居民說,蘇老闆的樓集典當、餐飲、洗浴、娛樂於一體,整個樓裝飾得富麗堂皇,像一個宮殿。然而蘇老闆被認為國內最早從事非法集資的代表人物,他以三分利息為誘餌,吸儲高達數十億元。在一些老幹部的舉報下終於案發,蘇潛逃到國外。
將錢借給蘇老闆的債主們便把那座樓當成討債對象。每當周末,便有不少白發老人打著標語、橫幅到樓前聚集抗議,多年持續不衰,成為當地一景,一直到前年拆除方休。
嚴格說來,31號樓其實與蘇老闆的樓並無聯系,然而曾經發生的幾起死亡事故卻成為兩者的紐帶。在傳言中,事故中死去的人變成了蘇老闆的女秘書———債主們找不到蘇,便找到其一位女秘書,最後逼其從「鬼樓」上跳下,從此鬼樓不時傳出女人哭聲。
記者調查,蘇老闆根本沒有過一位跳樓的女秘書。
在現實中,或許唯一能將鬼樓和蘇老闆樓聯系起來的是路官派出所。該所原駐地是在對面蘇老闆樓旁拐角處,31號樓剛剛建成的時候,蘇老闆將對面的那整座七層樓買下,派出所遷到了31號樓一層。
「沈陽鬼樓」遭恨
派出所的存在顯然為鬼樓的傳言大餐提供了更多的佐料,當年派出所那次普通搬遷被解讀為給鬼樓「鎮邪」。去年,在此辦公十多年的派出所遷走,又有人反過來說:沒鎮住邪。上面所提的「靈異事件」,睡覺移位的當事人也一度變成派出所的民警們。
派出所搬走之後,原在31號樓的辦公用房分配給鐵西區市容辦公室,此後,人們便可以經常看到執法人員將一車車的查抄物品拉到此地。「這下我們這樓就更遭人恨了。」「鬼樓」的一位居民感嘆道。
這位居民說,鬼樓名聲傳出,「遭人恨」是原因之一。那時也正是下崗工人數量漸增的時候。鐵西區出名,除了出過一位女歌星艾敬,另外因為這一帶有著大量的國有企業。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鬼樓傳聞漸漸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事實上,早在六七年前,沈陽當地幾家媒體均曾派出記者「暗訪」鬼樓,並最後作出鬼樓無鬼結論。然而在辟謠的同時,此前僅通過口耳相傳的鬼樓,也因此愈加聲名遠揚。
影響最大的一次報道是在2002年11月,由沈陽當地影響力頗大的遼沈晚報發起。為戳穿謠言,該報派出由其一位「明星記者」領銜的4名記者到鬼樓特別體驗了三天兩夜,最後以《「鬼樓」無鬼》的標題作了整整一版的報道。
五年過去,31號樓一樓的譚阿姨對這篇報道記憶猶新。「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2006年11月21日,「鬼樓」又迎來一批「辟謠者」。發起這次活動的是遼一網的項目經理阿陽。去年10月,他在網上偶然發了一篇關於鬼樓的帖子,結果一下走紅,不僅網民反應強烈,連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的記者也打來電話詢問。阿陽再接再厲,又在網上發帖號召到「鬼樓」探險,以配合央視原本打算要做的這期節目。
此時,「鬼故事」正在網路上盛行,但大都難找到真正依據,像沈陽鬼樓這樣有著確切地址和實物依據的,堪稱是「鬼故事」中的「精品」。
報名探險者共三十多人,其中還有幾位是政府機構的幹部。在供電所上班的一位網友將單位用的梯子貢獻出來,事後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探險那天恰恰是農歷傳統的「鬼節」。然而此次規模空前的鬼樓探險活動卻中途失敗。因為爬樓驚動了樓下的商店服務員,他們果斷地報了警。結果,這次志在辟謠的探險活動演變成一出鬧劇。當地一家媒體報道了此事,並以專家口吻稱此舉屬「荒誕行為」「不值得提倡」。此外,當地的交通台也報道了網友們的探險,鬼樓遂再次聲名遠揚。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沈陽鬼樓」難拆?
「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困擾居民們多年的鬼樓傳言,本有望於去年被徹底打破———有關部門曾打算將這座樓拆掉重建。
去年3月份,原路官派出所的辦公室住進了幾個人,門口貼出了「拆遷辦」字樣,開始對樓上戶主進行登記摸底。
樓上還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中稱31號樓和33號樓「經查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物,現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落款是鐵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當地媒體也對此作了報道,「全沈陽都知道鬼樓要拆了」,31號樓居民老黃說。然而調查摸底之後,此事卻又歸於沉寂。至今沒有消息。
5樓住戶蔣凡林去年曾接待過前來摸底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時曾問工作人員,好好的樓為什麼要拆?對方回答是因為與對面新建的樓「不協調」,「我說胡扯,我是學美術的,這樓怎麼個不協調法?」最後蔣老漢在意見表上寫道: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鬼樓拆遷擱淺的原因,主要是兩座樓皆屬高層,佔地面積太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加上住戶又較多,補償費用偏高,鮮有開發商願意接手。此外,由於房地產業向來講究「風水」,將來新蓋的房子會不會因為「鬼樓」傳聞賣不出去,也是一個未知數。
實際上,早在5年前的媒體報道中,亦曾提出要「搶救31號樓」。報道中稱,鐵西區委、區政府及區房產局表示將「力爭盡快解決該樓遺留的問題。」然而5年前即「力爭」解決的問題,如今仍舊擱置。
擱置的結果則是謠言的再次盛行。好事者再次以既定的「鬼樓」邏輯加以解釋:你看確實有鬼吧?要不政府能不敢拆?
沈陽鬼樓「身份」難定
沈陽市沈遼中路33號樓自1992年建成以來,至今無人居住,空置多年的樓房也成為「鬼樓」謠言的最好載體。目前這座樓到底歸誰仍然是謎。
據31號樓多名住戶介紹,去年3月份,沈陽市鐵西區曾組織有關部門研究31號樓和33號樓的動遷事宜。7月17日,記者來到沈陽市鐵西區城建局咨詢此事,一樓辦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員稱對此並不知情。
記者調查發現,去年3月1日,沈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鐵西分局曾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稱31號和33號商住樓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物」,「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聯系人為「張福」。
7月20日,記者找到城管局鐵西分局,該局黨委辦公室一位趙姓負責人承認通告是該局所發,但對動遷一事卻並不知情,張福也並非該局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到區拆遷辦公室問。鐵西區拆遷辦公室孫主任則說,他確實在區有關會議上聽到「鬼樓」動遷消息,但此事因故暫停。
7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鐵西區房產局,得知「張福」正是該局工作人員。他稱,去年區里確實一度打算對兩座樓進行動遷,但調查摸底時發現,兩座樓都有產權單位,31號樓還住了人,動遷也就沒能啟動。至於33號樓的產權,張福稱歸三家單位,分別是興業銀行沈陽分行、沈陽市木材公司和一家供暖公司。
張福的說法與31號樓旅館老闆老黃的說法吻合。
記者找到興業銀行,結果該行辦公室一位於姓工作人員稱「興業銀行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不良資產。」
記者又通過114電話查詢到沈陽市木材公司,結果電話打過去,對方稱已經不是木材公司。變成了「沈陽市物資租賃公司」。記者到該公司咨詢,被告知木材公司至少三年前就搬走了,現在是否存在還不知道。問了一圈下來,33號樓還是「無人認領」。
「沈陽鬼樓」一居民非正常生活
15年前,老黃從老范手中買下31號樓一層的那間店面房時,根本沒有料到以後會生出這么多事來,用老伴譚姨的話說,「一進來就倒霉,一直倒霉到現在。」
老黃原在沈陽市政管理部門上班,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做服裝生意,賺了些錢,成為當時所謂的「暴發戶」之一,那時都是單位分房,買商品房還是樁新鮮事,31號樓的買主們,大都是像老黃這樣的有錢人。
老黃後來查證,「老范」原是沈陽市法庫縣農村的一個包工頭,後來發了財,便掛靠到沈陽建築設計裝修工程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工程處」。老范最後同意接手31號和33號兩座,但不曾想他因此踏進一個漩渦。1992年,兩座樓完工之後,由於沒錢支付工程款,集體經濟公司便將31號樓委託老范賣,用賣樓的部分資金來抵。農民出身的老范顯然是一個天才的銷售商,31號樓所有42套房子全部成功賣出。
老黃分兩次交齊近30萬元的購房款,然而住進後才發現,房子還沒通水通電,煤氣暖氣更不用說,此外,房子還辦不下房產證。
老黃不止一次地找老范,老黃不知道,當時老范把大夥買樓的錢拿去做生意了。而且,還賠了。等到老黃著了急,老范已經不見蹤影。於是大夥只能自己想辦法,經過努力,31號樓於1999年開始正常用電。
「鬼樓」的傳聞越來越凶,老黃開始沒當回事,但明顯感到生意不好做。開旅館之前,老黃先後在這里開過餐館和浴室。開餐館時,因為是開在了「鬼樓」,沒人敢來;開浴室時,由於水費太貴,加上其他原因,也賠了。老黃說,這些年來,一層的五六家商鋪,除了一個開游戲廳的,沒有一家能掙著錢。
老黃再次見到老范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老黃正在門口照顧生意,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五年前那個衣著光鮮、頭戴禮帽的老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絡腮鬍子、拄著拐棍的老頭。原來,老范得了腦血栓,自知來日不多。這次是特意來看一眼自己親手蓋起的這兩座樓。
至此,老黃也就徹底絕望了。他開始感嘆自己命運不濟,和其他一些生意人一樣,在店裡供起了財神和菩薩。去年動遷的消息傳出,老黃心情頗為復雜。他從動遷辦公室貼出的通告上驚訝地發現,自己花了近30萬元、住了13年的房子,竟然是一座「違法建築」。不過工作人員後來告訴老黃,即使是「違法建築」,政府也會作出一定補償。老黃遂又對動遷有所期待。
老黃特意囑咐記者不要寫出他的名字,尤其是他的旅館的名字。「你們是外地報紙,要是外地人也知道我這兒是『鬼樓』,生意就沒法做了。」
沈陽鬼樓在沈陽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在裡面住的不是鬼是黑戶,也沒有存在什麼真正的鬼火。這一切的傳言估計是心裡害怕的人傳出來的謠言,是謠言更成就了這樣一座鬼樓。
㈨ 沈陽中國人壽保險十一緯路三經街
中國人壽保險沈陽分公司地址:十一緯路102
138路→168路南全程約43分鍾內/6公里/12站容/換乘1次
起點岐山路
乘坐138路,經10站,到馬路灣下車
步行約7米到馬路灣
乘坐168路南,經2站,到交通銀行下車
步行約223米到中國人壽保險沈陽分公司
中國人壽大西路營業部地址:沈陽市十一緯路36
138路全程約32分鍾/5公里/9站/直達
起點岐山路
乘坐138路,經9站,到九緯路下車
步行約590米到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大西路營業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㈩ 沈陽長白島所有的樓盤名稱和地址月詳細越好
長白島基本上都是新建的樓盤,最老的樓6、7年吧。 多層、小高層、高層、別墅、洋房等都有,而且多是大開發商。
長白島北側靠近渾河的樓盤由東向西有:麗灣國際,中大盤,樓價8000以上;聖水苑(省委建的老樓);遠洋天地,大盤,去年8000多,今年降價很多;深航翡翠城,中大盤,樓價8000千;萬科城,大盤樓價13000(精裝)。
路南(指長白西路)有:翰逸華園,小盤,只有兩期,樓價七八千;麗灣國際新建(在建)外灘叄號;長安佳園,小盤,最便宜的商品樓盤;維華廣場,小盤,在建;格林生活坊,大盤,樓價8000;長白新城,動遷高層樓,五六千。
再往南有:中海國際社區,全是高層,大盤,質量不錯,但樓間距過近,7500(當然也有別墅);華潤幸福里在建,大盤,高層8500;和泓國際,中大盤,新建小戶8000,全是沿河岸的,精裝高層大面積190平以上的在建;天河家園(1,2,3,4期)中盤,早已建完;銀河灣,小盤,回遷樓,樓價5000;長河灣和長白灣,在建的,6000左右。
島外南邊還有:夢想E居,在建高層7500;濱河灣和金沙灣,質量最差的回遷樓,價格4000;萬科鹿特丹,大盤,在建,9000;新加坡城,大盤,6500,質量價格都不錯,但地點稍偏點,生活配套幾年以後才能熱鬧;格林英俊,大盤在建,多層、小高和高層,均價6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