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並經營協議
❶ 企業被兼並,原來的公司解散,經營的主體法人改變了,原來的合同還生效嗎員工的薪酬跟新公司員工相同嗎
企業兼並,是指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失去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的一種行為。《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公司合 並與分立,勞動者與原有的公司的勞動關系不可能再存在,勞動關系自然要終止,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公司法規定,公司合並或者分立的,由合並或分立後的公司承受原公司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合並或分立後的公司應當與原來的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這樣才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勞動者的原勞動合同是繼續有效的,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但須重新簽合同,重新簽合同時,將原合同轉為新合同,基本上除變更主體名稱之外,其他約定都不改變的情況下,原企業無需給付經濟補償金。如果是企業與職工解除合同,除嚴重違紀之外,則需要給員工經濟補償。勞動者只是因為企業兼並、變更名稱的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的,企業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如果有特殊約定可以從其約定
。
❷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怎麼計算商譽
非同來一控制下企業源合並商譽的計算公式:
個人資產凈值=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2)合並經營協議擴展閱讀:
商譽的作用:
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確定銷售目標及預算
2.根據銷售目標和預算制定銷售計劃及相應的銷售策略
3.根據銷售計劃和策略配備相關的資源(包括:建立銷售組織並對銷售人員進行培訓)等
4.把公司的整體的銷售目標和預算進行分解進而制定銷售人員的個人銷售指標
5.銷售人員根據自己的目標、預算以及公司的銷售策略制定自己的銷售計劃
6.對銷售計劃的成效及銷售人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譽
網路-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
❸ 父母經營的小超市,哥哥嫂嫂簽合同並購的。目前男方父母在經營。男方妹妹有繼
你哥哥嫂子簽合同並購了,目前男方的父母在經營南方的妹妹正常情況下是沒有繼承權的。當然了,除非特殊情況,比如說南方的所有親屬都去世了,只有妹妹還在,那麼妹妹肯定有繼承權,這種是極端情況的。
❹ 股份制企業營業執照變更需要提供那些資料、變更程序
1、延長經營期限
(1)關於延長經營期限的申請書;(2)公司董事會關於延長經營期限的決議;(3)補充合同、補充章程。(4)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2、變更經營范圍
(1)關於變更經營范圍的申請報告;(2)董事會關於變更經營范圍的決議;(3)補充合同、補充章程。
3、變更內外銷比例
(1)關於變更內外銷比例的申請報告;(2)董事會關於變更內外銷比例的決議;(3)補充合同、補充章程。(4)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4、外商投資企業名稱變更
(1)關於企業名稱變更的申請報告;(2)董事會關於企業名稱變更的決議;(3)工商局核發的名稱預先核准登記證明文件。(4)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5、投資者名稱變更
(1)關於變更投資者名稱的申請報告;(2)董事會關於同意投資方變更名稱的決議;(3)中方投資者名稱變更的,應提交工商局出具的證明文件(正本)或有關部門的批文及變更後營業執照復印件;(4)外方投資者名稱變更的,應提交所在國或地區企業登記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及變更後商業登記證復印件。(5)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6、設立分支機構
(1)設立分支機構申請書(含經營狀況,設立目的、名稱、代表人或代理人的姓名、經營范圍、營運資金、經營期限等)。(2)公司董事會一致通過的決議;(3)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4)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5)企業驗資報告;(6)投資各方簽署的補充合同、章程;(7)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8)分支機構使用場所資料;(9)根據要求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7、外商投資企業之間合並
(1)各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合並的申請書和公司合並協議;(2)公司董事會關於公司合並的決議;(3)各公司合同、章程;(4)各公司的批准證書和營業執照復印件;(5)由中國法定驗資機構為各公司出具的驗資報告;(6)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7)各公司上一年度的審計報告;(8)各公司的債權人名單及債務處理意見;(9)合並後的公司合同、章程;(10)合並後的公司董事會成員名單。(11)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8、外商投資企業分立
(1)關於公司分立的申請書;(2)公司董事會關於公司分立的決議;(3)公司存續分立或解散分立後新設立的公司簽訂的協議;(4)公司合同、章程;(5)公司的批准證書和營業執照復印件;(6)由中國法定驗資機構為公司出具的驗資報告;(7)公司的資產負債表;(8)公司的債權人名單及債務處理意見;(9)分立後的各公司合同、章程;(10)分立後的各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名單;(11)視項目的具體情況需要的其他材料。
❺ 如果母子公司之間有協議說子公司能夠控制母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那麼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是不是由子公
合並報表肯定是母公司編制。
❻ 兩個公司合並經營,現在想分開經營,分開的合同怎麼寫
合並經營是指共同成立了一個公司,還是一起合作。
❼ 雙方沒有簽協議,合夥人要退股怎麼處理
對合夥事宜進行協商,並全程錄下錄音,作為證據。另外,當時入伙時,投入的是現金、動產還是不動產,需要收集相應證據,配合錄音證據,形成一個證據鏈,以防萬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0條: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7)合並經營協議擴展閱讀
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四十五條 合夥協議約定合夥期限的,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合夥人可以退夥:
(一)合夥協議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
(二)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三)發生合夥人難以繼續參加合夥的事由;
(四)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
第四十六條 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❽ 壟斷的三種形式分別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壟斷的三種來形式分別是自然壟自斷、資源壟斷、行政性壟斷。
1、自然壟斷: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壟斷形式。
2、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如:無線電視的配音業。
3、行政性壟斷:政府給予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佔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8)合並經營協議擴展閱讀:
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結合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政治經濟學書上指少數資本主義企業憑借其控制的巨額資本,足夠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通過協定、同盟、聯合、參股等方法,操縱與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或流通,以獲取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