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糾紛調解
㈠ 經濟糾紛怎麼解決是報警然後調解嗎立案要多久
主要看經濟糾紛的性質。 一、如果是民間借貸等經濟糾紛的: 原則上這屬於私人領域,政府不幹涉;雙方可以友好協商,也可以由人民調解(街道或社區有人管)調解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二、如果是涉及拆遷、繳納超生社會撫養費等經濟糾紛的: 由相應的政府部門負責協調解決。如拆遷辦,計生辦等。 三、如果是勞動爭議所產生的經濟糾紛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國務院117號令)規定,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機構為: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地方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法院。 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負責調解本企業內部勞動爭議的群眾性組織,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企業行政代表和企業工會委員會代表組成。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縣、市、市轄區設立仲裁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專門機構。 3、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也負擔著處理勞動爭議的任務。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服、進行起訴的案件,人民法院予以受理。 四、如果是涉嫌違法犯罪的經濟糾紛的: 可以向警方報警,情節輕的,公安可以調解解決。同時也可以對相關人員處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涉及犯罪的,警方可以立案偵查,受害人可以要求檢察機關在公訴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當然,受害人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五、任何經濟糾紛,最終的途徑:都可以通過在人民法院的訴訟解決
㈡ 民事經濟糾紛怎麼調解
看雙方意願的,證據充分,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願意調解,法院會支持原告合理合法的訴訟請求。
㈢ 民事經濟糾紛開庭是會庭前先調解還是直接判
一般都會庭前調解,但這個不是必經程序。法院可以組織調解,也可以不組織調解。
實踐中,調解可以緩和矛盾,有助於解決問題。
㈣ 經濟糾紛案法院調解失敗後,該怎麼辦
經濟糾紛案件法院一般都會進行庭前調解,調解失敗.法院將會依法進行審判,如果不服判決,可以在收到判決書15日內,向二審法院上訴
㈤ 民事經濟糾紛調解的程序有哪些
調解抄要注意防止部分當襲事人利用調解拖延履行義務。有些當事人表面上同意調解,但實際是只是想拖延訴訟時間。另外,調解時雙方的權利義務應當盡量約定明確,和解協議不能有歧義,並且可以約定,如果不履行調解協議的違約責任。
㈥ 經濟糾紛法院調解,具體收費是多少
具體規定是:
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當事人申請撤訴的,減半交納案件受理費。
經濟類民事訴訟收費標准為:
沒有執行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元至500元,
執行金額或者價額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超過1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超過5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1%交納。
㈦ 如果法院調解經濟糾紛有調解書嗎
法院調解有調解書。《民事訴訟法》第9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第18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㈧ 個人經濟糾紛,法院調解後未按期還款,下一步怎麼辦
有法院的調解書就相當於已經判決了,完全可以按著調解書到執行庭申請執行,既然你已經走到這一步,人家也已經受理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了,不用擔心起訴期限,這對於你已經沒什麼用了,因為你的案件已經到了執行階段了。
司法程序:起訴-受理-立案-開庭審理-判決-執行。你已經到了最後一步,剩下就是執行的事,有事沒事去法院催催好了。
㈨ 民警有對於經濟糾紛調解義務嗎調解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民警沒有行使經濟糾紛調解的義務,遇上民事經濟糾紛建議通過私下和解、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或者人民法院訴訟方式來解決。
派出所對一般民事糾紛進行調解的法律依據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5號)第十章治安調解。
具體規定如下:
第一百五十三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9)經濟糾紛調解擴展閱讀:
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1、仲裁與民事訴訟是兩種不同的爭議解決方式。
當事人發生爭議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訴訟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解決方式。有效的仲裁協議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轄權,這在法律上稱為或裁或審原則。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方式的選擇則與糾紛的性質有關。
根據法律的不同規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再起訴;有的則只能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還有的則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解決,由行政機關對糾紛作出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