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撞自行車的糾紛
1. 自行車和電瓶車相撞怎麼處理
雙方都有過失的話,那麼根據公平原則按比例分擔責任,不是負全部責任,但電動車動回力比自行車大,故要負擔答更多責任。
關於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有以下:
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以下情形通常將被確定為全部責任:
追尾碰撞前車的;
變更車道發生事故的;
倒車、溜後發生交通事故的;
從路外或非機動車道駛入機動車道發生碰刮的;
綠燈放行或沒有信號燈控制的路口轉彎車未讓直行車的;
進入環行路口的車未讓駛出或在環行路口內行駛的車輛的;
跨越道路中心實線或者隔離實線發生事故的;
逆向行駛的;
右側超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超越前方正常掉頭、左轉彎、超車的車輛時發生碰刮的。
2. 電動車跟自行車撞了怎麼辦
一、自行車和電瓶車相撞如何處理
首先看事故認定書的責任認定,如無法認定,各承擔一半。交通事故認定,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檢驗、鑒定結論,對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作出的具體認定。
二、交通事故認定標准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1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根據本條的規定,當事人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主要有三個標准:
事故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認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首先要看行為人的行為和事故的發生和損害之間有沒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即使行為人的行為屬於嚴重違法行為,也不應有事故責任。如當事人無證駕駛,但在道路上嚴格遵守了通行的規則,在道路上正常行駛,但被後車追尾。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無證駕駛的行為就與事故發生之間沒有因果,無證駕駛的前車當事人就沒有責任,而應當認定後車的全部責任。
事故當事人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對事故發生原因力的大小。原因力是指在導致事故發生的共同原因中,每一個原因對於損害結果發生或者擴大所發揮的作用力。
當事人過錯的程度。在因果關系確定以後,對當事人的事故責任比例的確定,主要是根據當事人過錯的嚴重程度來確定的。在雙方或者多方事故當事人都有過錯的場合,例如:機動車超速行駛,而被撞的行人則闖紅燈,這就面臨了一個對當事人各方的過錯進行比較的問題。比較過錯又稱為過失相抵,是民法尤其是侵權行為法上的一項重要的責任確定製度。我國的《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都明確了這一確定責任、分擔損失的制度。但是,對當事人的過錯比例進行比較,存在技術上的障礙需要克服,主要表現為如何認定不同過錯對促成事故作用力的大小,也就是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的「過錯系數」問題。在日本汽車損害賠償責任法的實踐中,法院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確定當事人行為「過錯系數」的判例規則,比如超速20公里的「過錯系數」為3,超速30公里的「過錯系數」為4,闖紅燈的「過錯系數」為5
3. 自行車與電動車相撞誰的責任大
根據您的敘述,建議您報警處理。一般說來,交通事故責任的劃分是要根據案回發時的具體情況來答定。如果電動車不符合電動自行車國標(整車重量不超,最高車速不高20公里.小時,有踏板能人力騎行,車輪寬度不超,電池容量不超)才算非機動車,否則按照機動車處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相撞,即使對方全責,最少都要負10%責任!
拓展資料:
自行車與電動車相撞誰的責任大,具體還要看雙方是否具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以及該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來判斷。如果雙方對事故責任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應該及時報警,由交警調查後依法認定事故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4. 電動車與自行車相撞,責任怎麼算
1 看你有沒有辦理相關的電動車牌照
2 你們雙方有沒有載人
3 雙方是否存在超速
4 是否採取緊急避讓措施
5 支路車與幹路車的區分
按照以上標准劃分權責
5. 電動車撞到自行車了怎麼賠償啊
按照下列標准進行賠償:
1、醫療費:按照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計算。
2、誤工費:有固定收入的,按實際損失計算;沒有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不能證明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的,按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3、護理費:參照誤費的規定計算,僱傭護理人員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
4、交通費:按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5、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5)電動車撞自行車的糾紛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發生後,責任認定一般以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為准,交警會給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責任認定有異議,不服的,可以向上級交警部門申請復核,重新作出責任劃分,傷勢醫治結束後,先向司法鑒定所申請傷殘等級鑒定。
具體幾級以鑒定結果為准,雙方協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解決,有保險的,交強險內不分責任全賠,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住宿費、精神撫慰金、必要的營養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等等損失。
[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第16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6. 電瓶車跟自行車一撞該怎麼處理
一、自行車和電瓶車相撞如何處理
首先看事故認定書的責任認定,如無法認定,各承擔一半。交通事故認定,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檢驗、鑒定結論,對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作出的具體認定。
二、交通事故認定標准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1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根據本條的規定,當事人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主要有三個標准:
事故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認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首先要看行為人的行為和事故的發生和損害之間有沒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即使行為人的行為屬於嚴重違法行為,也不應有事故責任。如當事人無證駕駛,但在道路上嚴格遵守了通行的規則,在道路上正常行駛,但被後車追尾。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無證駕駛的行為就與事故發生之間沒有因果,無證駕駛的前車當事人就沒有責任,而應當認定後車的全部責任。
事故當事人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對事故發生原因力的大小。原因力是指在導致事故發生的共同原因中,每一個原因對於損害結果發生或者擴大所發揮的作用力。
當事人過錯的程度。在因果關系確定以後,對當事人的事故責任比例的確定,主要是根據當事人過錯的嚴重程度來確定的。在雙方或者多方事故當事人都有過錯的場合,例如:機動車超速行駛,而被撞的行人則闖紅燈,這就面臨了一個對當事人各方的過錯進行比較的問題。比較過錯又稱為過失相抵,是民法尤其是侵權行為法上的一項重要的責任確定製度。我國的《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都明確了這一確定責任、分擔損失的制度。但是,對當事人的過錯比例進行比較,存在技術上的障礙需要克服,主要表現為如何認定不同過錯對促成事故作用力的大小,也就是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的「過錯系數」問題。在日本汽車損害賠償責任法的實踐中,法院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確定當事人行為「過錯系數」的判例規則,比如超速20公里的「過錯系數」為3,超速30公里的「過錯系數」為4,闖紅燈的「過錯系數」為5
等。目前,我國尚不具備這樣的具體標准。
7. 自行車撞了電動車,責任怎麼判定
非機動車,在都不復違章的制情況下,出現交通事故,按照交法來說,沒詳細說明電動車和自行車的事兒,按照理論來說,你沒責任,因為你沒動,在等待過程中,是她撞你。但是人道上來說,人家是老奶奶,知道什麼叫賓士車主碰到騎倒騎驢的老大爺,也得裝孫子不,就是你人道上是應該給予一定補償的,但是交通責任上你絕對沒有責任。
8. 電動車撞自行車誰的責任
靠左道?您在逆向行駛??如果是的話全責因該沒有異議。
如果同一車道靠左迎面相撞雙方都應該有責任(只要其中一方不是故意的)
9. 自行車與電動車相撞該如何處理
交通來規則要求,非機源動車應該在公路最右邊按章行駛。
1、你騎自行車先佔用機動車道,然後變向車道進入非機動車道,車速待查,存在過錯,應當按責賠償,承擔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2、對方騎電動車逆向行駛,車速待查,存在過錯,應當按責賠償,承擔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