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棧代碼
1. 怎樣跟蹤調試linux TCP/IP協議棧源代碼
linux的話,推薦買本書,最好是教材,看著學,裝個linux虛擬機,照著書一步步操作,多回做多練就會了。而TCP/IP高級答linux編程了,如果您沒有基礎的話建議先學習unix環境高級編程,然後在需TCPIP
2. ZigBee協議棧到底是什麼如何應用
協議是個標准,是約定;
協議棧是協議的實現,可以理解為代碼,函數庫,供上層應用調用。
商業化的協議棧就是給你寫好了底層的代碼,符合協議標准,提供給你一個功能模塊給你調用。
你需要關心的就是你的應用邏輯,數據從哪裡到哪裡,怎麼存儲,處理
還有系統里的設備之間的通信順序什麼的
當你的應用需要數據通信時,
調用組網函數給你組建你想要的網路;
當你想從一個設備發數據到另一個設備時,調用無線數據發送函數;當然,接收端就調用接收函數;
當你的設備沒事乾的時候,你就調用睡眠函數;要幹活的時候就調用喚醒函數。
所以當你做具體應用時,不需要關心協議棧是怎麼寫的,裡面的每條代碼是什麼意思。除非你要做協議研究。
每個廠商的協議棧有區別,也就是函數名稱和參數可能有區別
這個要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檔
3. linux程序包里的TCPIP協議棧哪裡找
網路層,傳輸層,套接字的代碼在/net目錄下,數據鏈路層和驅動程序在/driver/net目錄下。
4. 我在讀ZigBee協議棧源代碼時,看到定義了兩個變數fcflsb,和fcfmsb。請問各位大蝦這兩個變數是干什麼用的
Frame control field, 802.15.4 MAC層的數據楨控制位元組。包括ACK, PANID, 數據地址等信息。 葵花寶典--Newnes.ZigBee.Wireless.Networks.and.Transceivers 這本書第70頁,有詳細的介紹。
5. 開源協議棧 有哪些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GPL協議之外,開源界還有很多許可證,如LGPL許可證、BSD許可證等,下面就來一一介紹。
LGPL許
可證,也是自由軟體聯盟GNU開源軟體許可證的一種,大部分的 GNU軟體,包括一些函數庫,是受到原來的
GPL許可證保護的。而LGPL許可證,適用於特殊設計的函數庫,且與原來的通用公共許可證有很大的不同,給予了被許可人較為寬松的權利,所以叫「較寬松
公共許可證」。在特定的函數庫中使用它,以准許非自由的程序可以與這些函數庫連結。
當一個程序與一個函數庫連結,不論是靜態連結或
使用共享函數庫,二者的結合可以合理地說是結合的作品,一個原來的函數庫的衍生品。因此,原來的通用公共許可證只有在整個結合品滿足其自由的標准時,才允
許連結。較寬鬆通用公共許可則以更寬松的標准允許其它程序代碼與本函數庫連結。例如,在少數情況下,可能會有特殊的需要而鼓勵大家盡可能廣泛地使用特定的
函數庫,因而使它成為實際上的標准。為了達到此目標,必須允許非自由的程序使用此函數庫。一個較常發生的情況是,一個自由的函數庫與一個被廣泛使用的非自
由函數庫做相同的工作,在此情況下,限制只有自由軟體可以使用此自由函數庫不會有多少好處,故我們使用了LGPL許可證。
在其他情況下,允許非自由程序使用特定的函數庫,可以讓更多的人們使用自由軟體的大部分。例如,允許非自由程序使用GNU C函數庫,可以讓更多的人們使用整個GNU作業系統,以及它的變形,GNU/Linux操作系統。
盡管LGPL許可證對使用者的自由保護是較少的,但它卻能確保與此函數庫連結的程序的使用者擁有自由,而且具有使用修改過的函數庫版本來執行該程序的必要方法。
MPL是The Mozilla Public License的簡寫,是1998年初Netscape的 Mozilla小組為其開源軟體項目設計的軟體許可證。MPL許可證出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Netscape公司認為GPL許可證沒有很好地平衡開發者對源代碼的需求和他們利用源代碼獲得的利益。同著名的GPL許可證和BSD許可證相比,MPL在許多權利與義務的約定方面與它們相同(因為都是符合OSIA認定的開源軟體許可證)。但是,相比而言MPL還有以下幾個顯著的不同之處:
◆ MPL雖然要求對於經MPL許可證發布的源代碼的修改也要以MPL許可證的方式再許可出來,以保證其他人可以在MPL的條款下共享源代碼。但是,在MPL許可證中對「發布」的定義是「以源代碼方式發布的文件」,這就意味著MPL允許一個企業在自己已有的源代碼庫上加一個介面,除了介面程序的源代碼以MPL許可證的形式對外許可外,源代碼庫中的源代碼就可以不用MPL許可證的方式強制對外許可。這些,就為借鑒別人的源代碼用做自己商業軟體開發的行為留了一個豁口。
◆ MPL許可證第三條第7款中允許被許可人將經過MPL許可證獲得的源代碼同自己其他類型的代碼混合得到自己的軟體程序。
◆ 對軟體專利的態度,MPL許可證不像GPL許可證那樣明確表示反對軟體專利,但是卻明確要求源代碼的提供者不能提供已經受專利保護的源代碼(除非他本人是專利權人,並書面向公眾免費許可這些源代碼),也不能在將這些源代碼以開放源代碼許可證形式許可後再去申請與這些源代碼有關的專利。
◆ 對源代碼的定義
而在MPL(1.1版本)許可證中,對源代碼的
定義是:「源代碼指的是對作品進行修改最優先擇取的形式,它包括:所有模塊的所有源程序,加上有關的介面的定義,加上控制可執行作品的安裝和編譯的『原
本』(原文為『Script』),或者不是與初始源代碼顯著不同的源代碼就是被源代碼貢獻者選擇的從公共領域可以得到的程序代碼。」
◆ MPL許可證第3條有專門的一款是關於對源代碼修改進行描述的規定,就是要求所有再發布者都得有一個專門的文件就對源代碼程序修改的時間和修改的方式有描述。
BSD許可證原先是用在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發表的各個4.4BSD/4.4BSD-Lite版本上面(BSD是Berkl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簡寫)的,後來也就逐漸沿用下來。1979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了BSD Unix,被稱為開放源代碼的先驅,BSD許可證就是隨著BSD Unix發展起來的。BSD許可證被Apache和BSD操作系統等開源軟體所採納。
相較於GPL許可證和MPL許可證的嚴格性,BSD許可證就寬松許多了,一樣是只需要附上許可證的原文,不過比較有
趣的是,它還要求所有進一步開發者將自己的版權資料放上去,所以拿到以BSD許可證發行的軟體可能會遇到一個小狀況,就是這些版權資料許可證占的空間比程
序還大。
QPL是The Qt Public License的簡稱,是挪威一家機構創設的。QPL許可證的基本要求是獲得源代碼、修改源代碼,並可將修改從原始代碼中分離出來;修改可以按照作者的意願被組合到新版本中;二進制代碼可以和原始代碼同名,這一點對於動態連接庫來說尤其重要;任何人都可以修正錯誤,這對於系統的發布者來說很關鍵;修改過的軟體可以按照滿足QPL許可證基本要求的任何開源軟體許可證進行發布。
QNCL許可證是Qt Non Commercial License的簡稱,是QPL許可證的「兄弟版」,就像GPL許可證與LGPL許可證的關系一樣,QNCL許可證比QPL許可證更嚴格一些。
在修改和發布方面的規定,QNCL許可證與QPL許可證是一樣的,差異就在於軟體的范圍方面,或者說在連接方面。QNCL許
可證規定「假如一個應用程序給你提供了一個入口,使你有權使用QNCL許可證下的軟體的功能開發程序、重復使用程序的某一部分或其他軟體的某一部分,那麼
對該應用程序的使用視為是使用QNCL許可證下的軟體的行為,該應用程序應受到QNCL許可證的約束」。QNCL許可證比QPL許可證更嚴格之處在
於,QNCL許可證像GPL許可證那樣,完全禁止根據本許可證得到的開放源碼軟體與其他非系統庫函數連接的軟體以其他許可方式一起發布。
Jabber許可證的全稱是Jabber Open Source License,由美國Jabber.Com, Inc.公司提供。Jabber許可證在源代碼的復制、發行規定方面基本上和其他許可證沒有什麼特別,但有一些細節規定值得借鑒:
◆ 可以將通過該許可證獲得的源代碼及修改過的源代碼與其他類型的不受該許可證約束的代碼結合,以新產品的形式發布,只要其中經該許可證獲得的源代碼及修改過的源代碼能以與該許可證的要求類似的、符合OSI認證的其他開源軟體許可證的方式發布。
◆ 明確了需將源代碼置於公眾可以得到的狀態的時間至少應為12個月。
◆ 第三方對法定權利的聲明。假如使用者發現通過本許可證獲得的源代碼及應用程序介面中有一方擁有的知識產權,應單獨在源碼的發布時冠以「LEGAL」為抬頭的聲明,寫明知識產權權利要求的細節,提請源代碼的接受者知道自己獲得了哪些知識產權的授權,讓源碼的接受者知道如何與知識產權權利人聯系。
◆ 細化了該許可證終止的情形,包括不按該許可證的要求發布和使用源代碼、發生專利侵權訴訟。
◆ 規定可以將源代碼及修改過的源代碼與其他類型的不受本許可證約束的代碼結合,以新產品的形式發布,只要其中經該許可證獲得的源代碼及修改過的源代碼能按該許可證的要求發布即可。
◆ 細化了該許可證終止的情形,包括發生專利侵權訴訟。
◆ 明確了一個獨立承擔責任的原則,就是假如按該許可證使用源代碼的使用者將獲得的源代碼應用於商業使用,那麼他就要對在商業應用中出現的由於使用該源代碼程序而產生的侵權訴訟承擔完全責任。這一條規定是比較特殊的,絕大多數開源軟體許可證都不這么要求。
IBM許可證的全稱是IBM Public License。在滿足OSIA開源軟體許可證認證標準的前提下,IBM許可證還有如下一些細節性規定:
◆ 明確了專利授權。一般的開源軟體都明確源代碼的版權人將自己的修改權、復制權等版權權利向公眾許可,但保留署名權,而IBM許可證在此基礎上還明確假如源代碼中含有專利權,源代碼專利權人將復制、使用的專有權利向公眾許可。
◆ 細化了該許可證終止的情形,包括不按該許可證的要求發布和使用源代碼、發生專利侵權訴訟等。
◆ 像Common許可證一樣,IBM許可證也明確了獨立承擔責任原則,即假如按該許可證使用源代碼的使用者將獲得的源代碼應用於商業使用,那麼他就要對在商業應用中出現的、由於使用該源代碼程序而產生的侵權訴訟承擔完全責任。
了解更多開源相關,去LUPA社區看看吧。
6. 怎樣才能獲得協議棧的源代碼(不是半開源的那種,是完全透明的源代碼)
問題很搞笑。。。
使用Linux必須手動輸入命令是一個偏見。本人長年累月地使用Linux,但是我並不熟悉Linux的命令。
Linux一般都部署在伺服器上,為了讓伺服器更穩定,在伺服器上安裝Linux時常常不安裝圖形環境。這也是讓人產生「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手動輸入命令」的錯覺。
實際上,我對開源的概念也不是十分理解。簡單地說,允許查看、修改源代碼的軟體就屬於開源軟體。而像Win和MacOsX這樣的系統,源代碼都是保密的,他們都是閉源軟體。
按照開源許可協議,所有的Linux發行版都必須公開源代碼。不過因為源代碼很佔用空間,源代碼一般不會直接附在發行版的光碟中,需要您自己下載。
DOS系統是由匯編語言編寫的,其餘的能叫上名字的操作系統,比如Linux、DBS、Win之類的,一般都是由C語言編寫的。
因為Win是閉源軟體,因此您看不到它的源代碼,修改起來也比較難。要想修改Win,首先您要熟悉軟體的反匯編技術,其次您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要讓人發現,被發現了是要坐牢的。
順便說一句:WinCE是開源的。
修改Linux的源代碼就比較自由了。
不知到您的編程水平如何,我稍微提醒您一下,自2.6.27開始,Linux內核的代碼就超過1000萬行了,雖然大部分的代碼都是些驅動程序。
在閱讀源代碼前,最好先找本介紹Linux內核原理的書。
7. Linux TCP/IP協議棧數據包處理流程及代碼實現分析
好吧,我來回答吧,首先是網卡驅動程序捕獲到數據包,做檢驗無誤後,和DMA以及專CPU交互,然後由屬DMA和驅動程序創建BD表,然後分配skbuf(LINUX下)數據結構保存獲得的數據幀,內核通過協議棧處理這個skbuf,通常是層層剝離每個層的首部,然後傳到上一層,細節就是一個變數做偏移量,每次做一個首部偏移讀取首部數據,識別本層協議類型以及下一層協議類型,具體過程就是這個網路原理的過程,請參考《TCP/IP詳解卷一》《linux設備驅動程序》《understanding linux network internals》《Unix網路編程卷一》等。
8. z-stack協議棧代碼包的各層協議有什麼區別
Z-stack協議棧雖然沒有完全開源,但項目文件也相當復雜,不可能去一個函數一個函數地讀,版只能盡權量從整體把握。先從應用層了解是對的,跑下常式,按自己的想法修改下程序。另外,在了解協議棧之前,很重要的一個就是OSAL系統的框架
9. zigbee協議棧實時傳送的代碼怎麼寫
1.首先要正確安裝IAR編譯器。
2.依次打開協議棧所在文件夾,如:ZStack-1.4.2-1.1.0\Projects\zstack\Samples\Location\CC2430DB\SampleApp.eww (這是cc2430定位示常式序)
3.展開版IAR編譯器左邊工作權區workspace如:
這就是TI的zigbee協議棧
10. zigbee協議棧是什麼
協議是個抄標准,是約定;
協議棧襲是協議的實現,可以理解為代碼,函數庫,供上層應用調用。
商業化的協議棧就是給你寫好了底層的代碼,符合協議標准,提供給你一個功能模塊給你調用。
你需要關心的就是你的應用邏輯,數據從哪裡到哪裡,怎麼存儲,處理
還有系統里的設備之間的通信順序什麼的
當你的應用需要數據通信時,
調用組網函數給你組建你想要的網路;
當你想從一個設備發數據到另一個設備時,調用無線數據發送函數;當然,接收端就調用接收函數;
當你的設備沒事乾的時候,你就調用睡眠函數;要幹活的時候就調用喚醒函數。
所以當你做具體應用時,不需要關心協議棧是怎麼寫的,裡面的每條代碼是什麼意思。除非你要做協議研究。
每個廠商的協議棧有區別,也就是函數名稱和參數可能有區別
這個要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