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協議
Ⅰ OSPF和RIP協議的區別
ospf 是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 主要以帶寬作為選路的依據
RIP 是基於條數的路由協議 以條數作為選路的依據
這是根本的區別
其他其別就太多了。。。你得自己看TCP/IP卷1
Ⅱ 請問rip路由協議配置的具體步驟是什麼謝謝
1、確定所要配置的網路組網及相關ip規劃,然後進行具體的配置。
Ⅲ RIP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時,會從每個參與工作的介面上發送請求數據包。該請求數據包會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請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該請求通過LAN上的廣播形式發送LAN或者在點到點鏈路發送到下一跳地址來完成。這是一個特殊的請求,向相鄰設備請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請求——RIP有兩種類型的消息,響應和接收消息。請求數據包中的每個路由條目都會被處理,從而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徑。RIP採用跳數度量,值為1的意為著一個直連的網路,16,為網路不可達。路由器會把整個路由表作為接收消息的應答返回。
3、接收到響應——路由器接收並處理響應,它會通過對路由表項進行添加,刪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規路由更新和定時——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將整個路由表以應答消息地形式發送到鄰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現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時,會設置一個180秒地超時時間。如果180秒沒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數設為16。
5、 觸發路由更新——當某個路由度量發生改變時,路由器只發送與改變有關的路由,並不發送完整的路由表。
(3)rip協議擴展閱讀:
RIP的特點
1、僅和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如果兩個路由器之間的通信不經過另外一個路由器,那麼這兩個路由器是相鄰的。RIP協議規定,不相鄰的路由器之間不交換信息。
2、路由器交換的信息是當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時間交換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後路由器根據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進行相應配置使其觸發更新)
Ⅳ RIP是什麼意思
R.I.P.也就是「Rest in Peace」的縮寫,中文意思就是願(死者)安息吧!
Rest in Peace
英 [rest in pi:s] 美 [rɛst ɪn pis]
源自拉丁語:Requiescat in pace ,是「安息吧」的意思,只能用於逝去之人的身上,表示對亡者的尊重、祝福和祈禱,縮寫為 R.I.P,有時刻於逝者墓碑上。不能用來形容健在之人。在西方國家一個人去世之後,他們的墓碑上面通常會刻上R.I.P,常用於紀念,緬懷逝去的人們。
(4)rip協議擴展閱讀
造句
1.Mayhissoulrestinpeace!
讓他的靈魂安息吧!
2.Maythemartyrsrestinpeace!
烈士們,安息吧!
3.Wecan'.
Ⅳ 什麼是RIP協議缺陷
RIP協議的前身是一個運行在UnixBSDI版本上稱為"routed"的程序,在1988年被IETF標准化,定義為RFC1058。緊接著的RIP2標准在RFC1388中定義,它加入了對變長子網掩碼(VLSM)的支持,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RIP路由協議的一些主要缺點,例如在一個網路中如果有多條路徑可以到達目的地,那麼RIP協議在轉移到另外一條可選路徑時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RIP協議經受了長期的實際運行考驗,在網路界已被廣為運用。RIP在那些並沒有冗餘路由器的網路中的確是一種非常適合的路由協議。
一般路由協議的基本功能有兩個,一個是交換路由;另一個是維護一份路由表以提供給其他通信協議調用,RIP也不例外。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項都包含了最終目的地址、到目的節點的路徑中的下一跳節點(nexthop)等信息。nexthop指的是網上的報文欲通過本網路節點到達目的節點,如不能直接送達,則本節點應把此報文送到某個中轉站點,此中轉站點稱為nexthop,這一中轉過程叫hop。一個報文從本節點到目的節點中途經歷的中轉次數稱為hopcount。RIP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它通過比較到達目的站點的各個路由的hopcount,即距離的大小,從中選擇具有最小數值的路由作為最佳路由,而把數值稍大的路由作為備份。一旦最佳路由失效,則採用備份路由。RIP只保留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由,當一條交換過來的新的路由信息提供了一條更佳的路由時,RIP就用它來替換舊的信息。當網路拓撲改變時,RIP實體會向外發布路由更新報文,以便與其他網路設備共享。每一個路由器收到一條更新報文後除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外,還接著傳播這條報文,這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互通有無、彼此信任。
RIP使用一些時鍾以保證它所維持的路由的有效性與及時性。但是對於RIP協議來說,一個不理想之處在於它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確認一個路由是否失效。RIP至少需要經過3分鍾的延遲才能啟動備份路由。這個時間對於大多數應用程序來說都會出現超時錯誤,用戶能明顯地感覺出來系統出現了短暫的故障。
RIP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它在選擇路由時不考慮鏈路的連接速度,而僅僅用hopcount來衡量路徑的長短。這就造成了在一個實際的網路中,採用快速乙太網(100Mbps)連接的鏈路可能僅僅因為比10Mbps乙太網鏈路多出1個hop,致使RIP認為10Mbps鏈路為一條更優化的路由,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老版本的RIP不支持VLSM,使得用戶不能通過劃分更小網路地址的方法來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地址空間。在RIP2版本中對此做了改進,在每一條路由信息中加入了子網掩碼。由於老版本的RIP路由信息中不採用子網掩碼,所以RIP1沒有辦法來傳達不同網路中變長子網掩碼的詳細信息。
路由協議應該能夠阻止數據包在網路中循環傳遞,或進行循環路由。RIP認為如果一條路由具有15個以上的hopcount值,那麼這條路徑上一定有環路存在。這就是說,一條路由的hopcount值到達16後,就被RIP認為無效。顯然,這樣的定義有效地預防了環路的存在,而且對於小網路高效易行。但是對於超過15個hop的大網路來說,RIP就有局限性。
RIP協議是一個國際標准,所有的路由器廠商都支持它,而且RIP在各種操作系統中都能很容易地進行配置和故障排除。在那些沒有冗餘鏈路的網路中RIP能很好地進行工作,但RIP的最大毛病在於它無法在具有冗餘鏈路的網路中有效地運用。所以對於大網路或需要具備冗餘鏈路的網路,就必須考慮採用其他路由協議了。
Ⅵ RIP協議的工作原理
RIP協議是一種典型的距離矢量協議,它使用的也是距離矢量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進行路由更新時傳遞路由表。RIP協議的度量值是以跳數來計算的,即每經過一跳,度量值就會加一,這樣的度量值計算並不符合當前的網路環境,因為當前帶寬爆炸性的增長,可能會導致RIP選擇了次優路徑。RIP的最大網路直徑為15,也就是說RIP協議所能傳遞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數就是15跳,超過15跳就表示不可達。RIP協議作為典型的距離矢量協議,它的防環機制有兩種: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轉,簡單來說,水平分割就是從一個介面接收的路由更新,不會再從該埠發送出去。毒性逆轉則是從一個介面接收的路由更新,會再從該介面發出去,但是會將其置為不可達狀態(16跳)。RIP協議默認會進行自動匯總(有類路由協議),即傳輸的路由條目會自動進行主類的匯總,這樣會導致路由條目不精確,後續RIP協議為了解決該問題,將RIPV1升級為RIPV2,V2版本不僅支持手動匯總,使路由條目傳遞更加精準,而且將路由更新方式從V1的廣播變成了V2的組(224.0.0.9),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Ⅶ RIP 是在什麼協議之上的一種路由協議
RIP是在UDP協議之上的一種路由協議。
一、RIP協議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是一種動態路由選擇協議,用於自治系統(AS)內的路由信息的傳遞。RIP協議基於距離矢量演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數」(即metric)來衡量到達目標地址的路由距離。這種協議的路由器只關心自己周圍的世界,只與自己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范圍限制在15跳(15度)之內,再遠,它就不關心了。RIP應用於OSI網路七層模型的網路層。
Ⅷ 什麼是RIP協議
RIP協議: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 (RIP/RIP2: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距離向量路由協議, 測試和尋找數據包到達目的地的最短路由路徑。路由信息協議(RIP)是一種在網關與主機之間交換路由選擇信息的標准。RIP 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在國家性網路中如當前的網際網路,擁有很多用於整個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作為形成網路的每一個自治系統,都有屬於自己的路由選擇技術,不同的 AS 系統,路由選擇技術也不同。作為一種內部網關協議或 IGP(內部網關協議),路由選擇協議應用於 AS 系統。連接 AS 系統有專門的協議,其中最早的這樣的協議是「EGP」(外部網關協議),目前仍然應用於網際網路,這樣的協議通常被視為內部 AS 路由選擇協議。RIP 主要設計來利用同類技術與大小適度的網路一起工作。因此通過速度變化不大的接線連接,RIP 比較適用於簡單的校園網和區域網,但並不適用於復雜網路的情況。
RIP 2 由 RIP 而來,屬於 RIP 協議的補充協議,主要用於擴大 RIP 2 信息裝載的有用信息的數量,同時增加其安全性能。RIP 2 是一種基於 UDP 的協議。在 RIP2 下,每台主機通過路由選擇進程發送和接受來自 UDP 埠520的數據包。
Ⅸ RIP 協議配置
rip 有兩個版本,rip1,rip2,rip1不可以發送子網掩碼,它是這樣來識別對方通告的網路ip的掩碼的:如果對方通告的主網路和自己的接受介面的ip屬於同一個主網路,那麼就按本介面上的掩碼作為通告的ip網段的掩碼,如果主網路不同,就按對方通告的ip的分類網路的默認子網掩碼作為其掩碼。因而有如下結論:同一個主網路的不同子網在配置時必須採用相同的子網掩碼,並且不要被其它的不同主類網路所分割(當然也可以分割,但需要再配置輔助地址),如果每個網段都是不同的主類網路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但這樣的設計很糟糕)。
這樣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了,不是不用掩碼,而是rip1協議在通告路由時是不攜帶子網掩碼的,所以才有上述限制。至於你說的『那如果有子網的話,怎麼去區別他呢』
如果按上述要求的去配置,路由表中就會含有正確的子網掩碼信息,這樣就可以正確識別了,如果不這樣做,將會出現問題。
對於rip2來說,因為在hello包中攜帶了子網掩碼,因而他的配置沒有上述限制
network 後面跟的是分類網路。他的含義是:我的所有啟用了rip的借口的ip地址都在network後的地址范圍內,但這個地址是主網路號。舉例:一個路由器有三個介面:192.168.1.22/30,192.168.1.33/27,172.16.65.67/18
那麼network命令應該有兩條: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72.16.0.0
當然關於這方面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我。現在很難想像還有用rip協議的,如果你是在學習那就罷了,如果使用在實際工作中,那我並不推薦你使用。
Ⅹ RIP協議的V1V2區別
1.RIPv1是有類路由協議,RIPv2是無類路由協議
2.RIPv1不能支持VLSM,RIPv2可以支持VLSM。
3.RIPv1沒有認證的功能,RIPv2可以支持認證,並且有明文和MD5兩種認證。
4.RIPv1沒有手工匯總的功能,RIPv2可以在關閉自動匯總的前提下,進行手工匯總。
5.RIPv1是廣播更新,RIPv2是組播更新。
6.RIPv1對路由沒有標記的功能,RIPv2可以對路由打標記(tag),用於過濾和做策略。
7.RIPv1發送的updata最多可以攜帶25條路由條目,RIPv2在有認證的情況下最多隻能攜帶24條路由。
8.RIPv1發送的updata包裡面沒有next-hop屬性,RIPv2有next-hop屬性,可以用與路由更新的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