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權建庫規范
㈠ 建庫軟體與庫數據內容
一、礦產地空間資料庫建庫軟體
MAPGIS是目前在我國地礦行業應用較廣的工具型GIS軟體,它的二次開發函數庫是以API函數、類的方式提供的。這些函數的實現被封裝於若干動態鏈接庫(DLL)中,因而是獨立於開發工具的。使用VC++6.0 調用這些二次開發函數,就像調用WINDOWS的API函數一樣。除了上述 API 函數外,MAPGIS 還為基於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的開發者提供多個可重用基類,將應用程序所需的常見基本功能作了封裝,使用便利,改動靈活。所以礦產空間資料庫軟體的開發選擇了MAPGIS,通過VC++6.0 的CDatabase類調用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資料庫管理功能建立資料庫、進行資料庫操作。這些資料庫也可以通過MS ACCESS進行管理。
Microsoft VC++開發平台(特別是它的MFC)提供了方便的編程環境,其中MAP-GIS 5.32的開發函數提供了眾多的32位Windows應用程序介面(API),這些函數可用於圖形數據、文件和工程的管理與操作。礦產空間資料庫軟體的建設主要使用了VC++6.0和MAPGIS的二次開發函數庫。經過實踐,所開發的軟體系統應用效果較好。
二、礦產地資料庫建設依據
根據中國銅鎳(鉑族)硫化物礦床建立資料庫,有其特殊性:針對礦床的研究,要求礦床地質內容全面,圖文並茂。如礦產地基本情況、礦區地質情況、礦床地球化學、礦體特徵、礦產勘查工作都是用戶非常關心的,而對礦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選礦試驗、開采技術條件等並不關注。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建庫,很難滿足我們的需求。因此,我們綜合《岩石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同位素資料庫工作指南》、《礦產地資料庫工作指南》、《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地質調查元數據內容標准》中礦床地質建庫規范,按照地質特徵分解成礦體表、岩石結構表、成礦區帶表等41個表格(圖6-2-1),表與表之間以編號相鏈接,既可以單表瀏覽、查詢、列印,又可以多表交叉查詢、列印。
三、數據內容
本書建庫所選用地質數據主要從已有的地質勘查報告、全國各省區鎳銅鉑岩漿硫化物礦床最新統計的儲量平衡表以及相關論文和論著中獲取。主要數據涵蓋了礦床基本情況、成礦背景、礦區地質、礦床特徵、礦體特徵、礦床地球化學、礦產儲量、礦產勘查工作概況、礦床經濟技術評價等9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數據結構涉及41個專用表格。經過全面梳理已有資料,共對全國74處(個)大(超大)、中、小型礦床進行了數據整理和錄入。對礦床規模、成礦時代統計如下(表6-2-1、6-2-2;圖6-2-2,6-2-3)。
圖6-2-3 礦床成礦時代統計直方圖
(一)地質數據主要內容
1)礦產地基本情況:包括礦產地(床)編號、礦種、礦產地名、交通情況、地理坐標、礦床成因類型、共生礦或伴生礦、礦床規模、成礦時代、成礦(區)帶、地質工作程度、開采情況。
2)礦區地質情況:包括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地層、侵入岩、火山岩、變質岩、地質構造特徵。
3)礦床地球化學:包括圍岩蝕變、岩/礦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年齡、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等。
4)礦體特徵:包括礦體數、主礦體數、礦體形狀、礦體埋深、礦體走向、礦體傾向、礦體傾角、礦體側伏方向、礦體長度、礦體斜長、礦體厚度、氧化帶深度、礦石自然類型、礦石結構、礦石構造、礦石的礦物組成、礦石品位、礦石品級、伴生有益組分。
5)礦產勘查工作:包括礦床發現時間、發現單位、礦床發現方法、工作期限、調查單位、礦床勘探類型、報告名稱、報告編寫人員、報告提交日期、備注等。
(二)底圖數據
中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分布圖以國家地質調查局2000年編制的1:500萬中國地質圖為基礎底圖,根據圖元屬性不同劃分出103個圖層文件。不同的圖層文件可以任意疊加,有助於用戶快速提煉自己需要的地質內容,快速顯示,也方便於軟體的管理。
(三)資料來源
完整、齊全而又有效的第一手資料是建立地理信息空間資料庫的前提,也是對地理信息空間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的基礎。因此,要根據所選圖幅,全面收集有關資料(包括圖形報告、數據、野外原始記錄卡片、記錄本等),以滿足建庫需求。本項目資料收集主要有以下兩類:
1)圖形資料:包括相同比例尺的地理底圖、地形圖、地質圖、礦產圖等。
2)文字資料:主要是有關的地質報告、科研專題報告、相關論文和專著以及有關規范和標准等。
㈡ 資料庫規范設計
這個書上應該都有的啊1.需求分析階段
准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版處理)
是整個設計權過程的基礎,是最困難、最耗費時間的一步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
對其進行優化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及宿主語言,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
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
㈢ 各位大神有誰做過ARCgis數據建庫,主要是土地利用,地籍,土地變更等用ARCgis軟體建庫的流程以及規范。
沒做過!如果現在還在為難的話,建議你到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去問問,那裡的老師肯定做過
㈣ 誰能分享一下orcad 原理圖建庫規范啊
到網路文庫搜索 有中興和華為建庫規范 看看對你應該有幫助、、
㈤ 資料庫設計原則
本系統中資料庫的設計,要考慮和遵循下列資料庫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建立穩定、安全內、可靠的容資料庫。
1)一致性原則:對數據來源進行統一、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協調好各種數據源,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完整性原則:資料庫的完整性是指數據的正確性和相容性。要防止合法用戶使用資料庫時向資料庫加入不合語義的數據。對輸入到資料庫中的數據要有審核和約束機制。
3)安全性原則:資料庫的安全性是指保護數據,防止非法用戶使用資料庫或合法用戶非法使用資料庫造成數據泄露、更改或破壞。要有認證和授權機制。
4)可伸縮性與可擴展性原則:資料庫結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發展的需要、移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伸縮性和適度冗餘。
5)規范化:資料庫的設計應遵循規范化理論。規范化的資料庫設計,可以減少資料庫插入、刪除、修改等操作時的異常和錯誤,降低數據冗餘度等。
㈥ 建庫實施流程
資料庫建庫流程是建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部分,流程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及庫應用等諸多方面。本書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圖6-3-1)。
1)由綜合技術組負責組織修編、制定礦產地資料庫的建庫技術要求、建庫數據標准及規范和資料庫結構設計,開發數據錄入界面。
2)由相關成員進行礦產地資料庫的建庫資料收集、錄入、MAPGIS 資料庫的建立。內容包括:
依據項目總體設計書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制定的《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2001年9月修訂版)及相關技術標准,編寫課題工作實施方案;
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屬性資料庫卡片的填制和數據錄入;
全國地質底圖,主要在程裕祺等編的《1:500萬中國地質圖》基礎上進行編輯,並按地質時代、地質內容劃分不同圖層;
圖6-3-1 資料庫建設工作流程圖
數據檢查及修正;
成果的提交和驗收。
3)綜合技術組組織對各課題組礦產地資料庫進行匯總,建立中國銅鎳(鉑族)礦產地空間資料庫。內容包括:
資料庫檢查和修正;
全國礦產地資料庫的集成;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GIS支持下礦產地空間資料庫的C++實現;
建立具有礦床資料庫瀏覽、查詢,屬性庫管理,圖形編輯,礦床預測等功能的中國銅鎳硫化物礦床礦產地空間資料庫信息共享服務體系。
㈦ 請問下人社部發布的核心平台三版,資料庫標準是指什麼
SQL是一種結構化資料庫查詢語言,其發音為「sequel」或「S-Q-L」。盡管MICROSOFT以其特有的方式加入了所有權聲明,但它在大多資料庫應用中近乎成為一種標准。簡言之,它是一種使用你選擇的標准從資料庫記錄中選擇某些記錄的方法。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的縮寫,它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資料庫語言,SQL是由IBM發展起來的,後來被許多資料庫軟體公司接受而成為了業內的一個標准。
就象SQL的名字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容易理解的查詢語言,來和資料庫打交道,從資料庫中得到我們想要的數據。對於SQL語言,有兩個組成部分: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它們是SELECT、UPDATE、INSERT、DELETE,就象它的名字一樣,這4條命令是用來對資料庫里的數據進行操作的語言。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比DML要多,主要的命令有CREATE、ALTER、DROP等,DDL主要是用在定義或改變表(TABLE)的結構,數據類型,表之間的鏈接和約束等初始化工作上,他們大多在建立表時使用。
了解這兩個部分的不同對於你今後使用時有很多方便,因為許多SQL語言中的約束也是根據這個分類來劃分的,比如:你在ORACLE中建立資料庫鏈,那麼只有DML類語言能對鏈接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㈧ 國家關於農村宅基地確權有什麼規定
宅基地使用權的法律規定
宅基地使用權是經依法審批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給其成員用於建造住宅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體土地使用權。
宅基地使用權人對宅基地享有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有限制的處分權,即權利人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屬設施以及將房屋連同宅基地一同轉讓、出租。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宅基地轉讓出租的限制:
宅基地轉讓、出租的,不得再申請宅基地;
權利人轉讓房屋及其宅基地使用權的,應當將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符合建房申請宅基地條件的成員;
轉讓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權後,宅基地使用權主體發生變化,並涉及受讓人取得新的宅基地,故應當依法辦理轉讓登記手續。宅基地以及住宅房屋,不僅可以用於居住,也可以用於從事家庭生產和經營活動。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福利性,申請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滿兩年未建設房屋的或房屋坍塌、拆除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其宅基地使用權由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收回。
《物權法》第152條至第155條專門對宅基地使用權的問題做出了規定,它明確:
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宅基地使用權的特徵
(一)主體的限定性
(二)客體僅限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三)宅基地使用權的用途特定
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
一、宅基地使用權人的權利
(一)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他附著物的權利
(二)在宅基地空閑處建造其他建築物、附著物或種植竹木
(三)宅基地使用權的有限處分權
二、宅基地使用權人的義務
(一)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宅基地的義務
(二)按照批準的面積建造房屋的義務
(三)服從規劃的義務(四)行使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妨礙鄰人合法權益的義務
(8)所有權建庫規范擴展閱讀:
使用程序
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須要完成以下程序:
一、申請
申請人持申請材料向當地村委會提出書面用地申請。村委會應當在每一個季度集中申請材料,依法召開村委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並張榜公布,在張榜公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本村村民未提出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上報給鄉鎮國土資源所初審。
二、現場勘查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國土資源所進行現場勘查和群眾調查,審查建房用地和建設申請條件,並製作勘查筆錄和審查意見書。
三、填申請表
國土資源所初審合格後發放《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
四、村委會審查
村委會對申請人提交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進行審查並簽署意見,證明申請人的原住宅用地情況和家庭成員現居住情況,由負責人簽字,同時加蓋村民委員會公章,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五、審核上報
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村委會上報的住宅建設用地申請材料後完成審核並現場確定規劃用地范圍,並報縣國土資源局初審。縣國土資源局對符合審批條件的上報縣人民政府。
六、審批
縣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的,由縣國土資源局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
七、放樣
由國土資源所牽頭協同鄉鎮政府人員根據《建設用地批准書》和《村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到實地放樣,劃定范圍,填寫《放樣記錄卡》,放樣參加人應當在《放樣記錄卡》上簽字。放樣後,用地申請人方能動工建設。
八、驗收發證
新建、改建、擴建農村村民住宅,應當自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法申請辦理土地初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和房屋產權登記手續,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書和房屋所有權證書。
申請條件
1、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2、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3、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3、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由於各省的規定有些出入,具體還要到當地的土地部門進行咨詢後才能確定,總的程序和步驟就是上面所述,如有其他問題,請補充提問。
(8)所有權建庫規范擴展閱讀來源:網路:農村宅基地
㈨ 建庫准備工作
(1)按照任務要求,依據地質鑽孔資料庫的建庫要求,收集建庫所需的規范,學習相關規范,釐定建庫的工作流程和內容。
(2)了解建庫單位的鑽孔資料情況,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總工),講解各個勘探區的基本地質情況,包括地質構造背景、礦產分布、成礦特徵、成礦規模、礦床成因、礦床的經濟意義等。建庫人員要根據每個礦區的具體情況,進行列表。
(3)建庫人員按照列出的礦區情況表,到地質資料館、室借閱與項目、礦區、鑽孔有關的資料,包括項目設計、礦區施工方案、成果報告、工程布置圖、勘探線剖面圖、儲量計算圖等。
(4)地質鑽孔原始資料、成果資料的查找,需要建庫人員與資料管理人員相互配合,並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a.因鑽孔資料大多數保管在各野外地質隊,其管理措施相對比較落後,電子化管理程度非常低,需要翻查大量的賬本和卡片目錄,才能找到需要的資料存放位置,見圖1.1。
圖1.1 資料保管位置圖
b.保存在野外隊的所有賬本都是手寫體,部分字跡潦草,將給翻查工作增加不少困難,見圖1.2。
圖1.2 鑽孔信息編錄記錄圖
c.相當一部分鑽孔資料年代久遠,加之當年保存條件有限,部分資料已經遭到了毀壞,出現紙張破損、紙張發黃、字跡模糊不清等現象,將給數據編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見圖1.3。
圖1.3 損壞的鑽孔信息編錄記錄圖
d.各個時期的鑽孔資料存放形式各不相同。有的鑽孔是以剖面為單位存放,有的鑽孔是以一個鑽孔為單位存放。不同時期、不同行業對於同一鑽孔數據的記錄形式不同、岩性柱狀圖形式不同,反映的數據信息不同,見圖1.4。
圖1.4 不同時期、行業的鑽孔信息編錄記錄和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