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分散所有權
1. 捷克共和國
捷克共和國
地理
歐洲中部內陸國。同德國、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相鄰。
面積:7886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727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1590平方公里。
包括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三部分。
首都布拉格。
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最高峰蘇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Snezka),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氣候溫和,年降水量平原450-600毫米,山區1200-1600毫米,坡地有混交林和針葉林。礦產有煤、鐵,鉛、鋅、銀、鈾等。在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電站。
歷史
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623年斯拉夫(SLOVANE)部落聯盟??薩莫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VELKA MORAVIA)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帝國解體,普熱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vradislav 2)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12世紀後半葉,公國改稱捷克王國。1306年,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約翰娶捷克王位繼承人艾莉茜卡(ELIŽKA)為妻,約翰成為捷克國王,此後盧森堡家族取代普熱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擁有捷克統治權。1346年查理一世(KAREL 1)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KAREL 4)身份接管神聖羅馬帝國,布拉格(PRAHA)成為帝國統治中心。15世紀初波希米亞(BOHEMIA)盛行以胡斯(JAN HUSA)領導的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宗教改革運動。1415年胡斯被教會以異教徒罪名處以火刑而死後,引爆捷克反抗羅馬教廷、德意志貴族和封建統治的胡斯革命運動。
羅馬教皇聯合歐洲封建勢力,在1420~1431年期間組織了五次歐洲十字軍(KŘIŽACI)對該運動進行征討。1526年,身為天主教徒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奧皇斐迪南當選為中歐多民族國家國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淪為被壓迫民族。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維亞成為德國的保護國。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眾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哥特瓦爾當選為總統。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杜布切克(DUBČECH)出任捷共第一書記,並開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華沙公約組織成員蘇、波、匈、保、民主德國5國出動50 萬大軍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1975年任總統。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作家哈韋爾(HAVEL)當選臨時總統,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6月舉行首次自由選舉,公民民主黨和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分別在捷克、斯洛伐克執政。11月,兩個共和國領導人經過談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離,聯邦議會通過了聯邦解體法。12月31日聯邦解體。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瓦茨拉夫·哈韋爾於1月20日當選為捷克共和國總統。
1996年6月,捷克舉行獨立後首次議會選舉,克勞斯繼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主席澤曼擔任議會眾議院主席
人口與民族
人口10241138 (2005年7月)。捷克人90.4%, 摩拉維亞人3.7%, 斯洛伐克人1.9%, 其他4% (2001年)。
語言
官方語言為捷克語。
工農業
工業以燃料動力、冶金、化工機械製造、輕工、食品、紡織、啤酒釀造、製鞋、玻璃、陶瓷為主。農產品有麥類、甜菜、馬鈴薯、啤酒花、水果等。乳肉畜牧業和養禽業比較發達。
交通
鐵路: 9543km
公路: 127204 km
文化與教育
文教事業發達,古跡眾多。
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還有比爾森、布爾諾、俄斯特拉發等。
2. 捷克的國家歷史和現狀是怎樣的
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莫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12世紀後半葉,公國改稱捷克王國。1306年,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約翰娶捷克王位繼承人艾莉茜卡為妻,約翰成為捷克國王,此後盧森堡家族取代普熱美斯家族擁有捷克統治權。1346年查理一世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身份接管神聖羅馬帝國,布拉格成為帝國統治中心。15世紀初波希米亞盛行以胡斯領導的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宗教改革運動。1415年胡斯被教會以異教徒罪名處以火刑而死後,引爆捷克反抗羅馬教廷、德意志貴族和封建統治的胡斯革命運動。
羅馬教皇聯合歐洲封建勢力,在1420~1431年期間組織了五次歐洲十字軍對該運動進行征討。1526年,身為天主教徒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奧皇斐迪南當選為中歐多民族國家國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淪為被壓迫民族。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維亞成為德國的保護國。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眾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哥特瓦爾當選為總統。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並開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華沙公約組織成員蘇、波、匈、保、民主德國5國出動50萬大軍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1975年任總統。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作家哈韋爾當選臨時總統,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6月舉行首次自由選舉,公民民主黨和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分別在捷克、斯洛伐克執政。11月,兩個共和國領導人經過談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離,聯邦議會通過了聯邦解體法。12月31日聯邦解體。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瓦茨拉夫·哈維爾於1月20日當選為捷克共和國總統。
1996年6月,捷克舉行獨立後首次議會選舉,克勞斯繼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主席澤曼擔任議會眾議院主席
http://ke..com/view/6359.htm
3. 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特徵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都在進行由僵化的蘇聯式的舊模式轉向富有生機活力的新模式的改革。這是當代世界開始興起的一種具有重大意義的潮流。
蘇聯模式的弊端
我們所說的有弊病的蘇聯模式,不是指它十月革命後建立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而是指它所實行的妨礙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高度集權的經濟管理體制。這種經濟體制是在十月革命後,尤其是在三十年代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逐步形成的。其特徵是:
第一,國家政權機關是經濟管理的主體,一切經濟決策權幾乎都集中在國家手裡,企業只是按照國家下達的數十乃至上百個經濟指標組織經營,所產產品和所獲利潤全部上繳國家,所需資金和物資由國家撥給,沒有經營的自主權;
第二,完全實行計劃管理,全國經濟活動統由國家制定的指令性計劃來指揮,排斥市場經濟和市場機制(即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
第三,管理方法以行政手段為主,不用經濟方法來管理經濟。
這種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是在國內階級斗爭激烈、外受帝國主義包圍和武裝干涉威脅的特殊形勢下形成的,並在當時的條件下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使蘇維埃政權能夠把有限的財力和物力集中用於最急需的建設和防務上來。被壓迫被剝削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由於獲得解放而迸發出的革命熱情,彌補了這種管理體制的缺陷,使它能得以運轉,並取得相當的成功和高速度的發展
展。再加上,當時以及在那之前的一切社會主義者,幾乎都對被資本主義高度畸形發展了的商品貨幣關系抱有鄙視的成見,馬克思和恩格斯也確曾講過,一旦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整個社會可以像一個工廠一樣,按統一的計劃運轉,而不需要價值規律插入其間。上述種種情況暫時掩蓋了這種經濟體制的弊病,使人一度認為它是唯一正確的社會主義模式。但是,進入正常建設時期之後,在革命轉變年代所特有的那種-消失之後,這種過分集權、統得太死的經濟體制的弊病就顯露出來了。這種體制既易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滋生官僚主義、唯意志論、瞎指揮和以權謀私的不良傾向,又使企業和勞動者缺乏改進經營、發展生產的內在動力,妨礙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品種少,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
艱難曲折的改革歷程
東歐和其他各社會主義國家,最初基本上都是按照蘇聯模式建立自己的經濟管理體制的。這些國家在實踐中逐漸發現這種模式有嚴重弊病,為擺脫其束縛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斗爭。在過去三十多年間,社會主義國家興起過四次改革浪潮。
第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南斯拉夫的改革
南斯拉夫原來也是仿照蘇聯實行國家高度集權的計劃管理體制,1947-1951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這樣安排的。在一九四八年蘇南關系惡化、蘇聯撕毀合同、撤走專家之後,南斯拉夫第一個全面否定蘇聯模式,宣布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改國家所有制為社會所有制,取消國家對企業的直接管理和集中統一的國家計劃,實行自由貿易制度,由工人自己管理企業,工人自治的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南斯拉夫這種管理體制,雖有過分分散的缺陷,但其長期實踐卻證明了商品經濟和市場調節並不是和社會主義制度不相容的,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復辟。在南斯拉夫影響下,當時其他東歐國家也出現了要求改革體制、走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強烈呼聲,但都被蘇聯鎮壓下去了。波蘭黨第一書記哥穆爾卡、匈牙利內政部長卡達爾等以"右傾"、"民族主義"罪名被捕入獄。捷共總書記斯蘭斯基、匈牙利外交部長拉伊克等許多高級幹部,在蘇聯保安機關直接參與下,以"鐵托分子"罪名被處決了。在這期間,波蘭黨內四分之一的黨員、捷共有七萬名黨員,遭到株連清洗。
第二,五十年代中期的波、匈事件
在斯大林一九五三年逝世之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在揭露和批評個人迷信、
肅反擴大化錯誤的同時,也對工農業管理體制進行了一些改革,諸如把原屬中央的計劃權、財權、物資分配權和對工業、建築業的管理權下放給新設的一百零五個經濟行政區,減少國家對農民的干預和擴大集體農庄的自主權,等。雖然這位魯莽的改革家所進行的改革是有限的,不成熟的,不成功的,但這畢竟是來自蘇聯內部的對蘇聯模式的第一次沖擊,暴露了這種模式的嚴重弊病,打破了它的神聖不可觸犯性,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在此影響下,東歐國家興起了反對蘇聯控制和蘇聯模式的群眾運動,波蘭波茲南市的工人遊行示威,匈牙利的工人、知識分子、學生和部分士兵紛紛走上街頭,同蘇聯駐軍和保安部隊發生武裝沖突。波、匈人民這次行動,就其主流來說,並不是反對社會主義,而是反對蘇聯模式。這就像他們的一位領導人所說的,社會主義"可以是在蘇聯產生的那種形式,也可以是像我們在南斯拉夫看到的那種形式,還可以有別的不同形式"。雖然波、匈人民的正當行動被鎮壓下去了,但蘇聯也不得不同意讓主張改革而曾被捕入獄的哥穆爾卡和卡達爾分別出任波、匈的領導人。
第三,六十年代中期東歐的改革高潮
匈牙利在一九五六年事件之後,繼續謹慎地探索改革。一九五七年,匈牙利建立了經濟
改革的專門機構,負責評價過去的體制和草擬改革大綱。經過十年的醞釀、探索和試驗,終於找到了一種嶄新的管理體制,決定從一九六八年一月一日起開始實行新的經濟管理體制。這種新體制,既不同於蘇聯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也不同於南斯拉夫分權的市場經濟,而是把計劃指導和市場調節結合起來,既保持國家在宏觀經濟方面的調節和控製作用,又發揮微觀經濟組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捷克斯洛伐克,捷共中央領導一九六七年底進行改組,杜布切克接任第一書記,改革派占據優勢。第二年四月,捷共中央全會通過了全面改革-經濟體制的《行動綱領》。這個綱領主張,在經濟方面,實行權力下放,擴大企業自主權;運用市場機制,鼓勵競爭;實行民主管理,職工自治。在-方面,改革黨的職能和領導方式,取消權力過分集中和黨直接管理行政;保證國家機構、代議機構和司法機關的獨立性;改革選舉制度,確保公民的民主權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方案比匈牙利更進了一步,提出了-體制的改革問題。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把這一沖破蘇聯模式的舉動稱為"離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共同規律"、"離開了社會主義",派出五十萬大軍,突然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又以批判"市場社會主義"向匈牙利施加壓力,指責它的新體制"違背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原則","助長了資本主義傾向"。但匈牙利仍以靈活的方式堅持進行改革。
第四,八十年代改革向深廣拓展
改革起步較早、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匈牙利,一九八四年匈黨中央全會又通過進一步改革經濟體制的決議,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處理計劃平衡與市場調節關系和運用經濟杠桿管理經濟的豐富經驗。在保加利亞,一九八一年,保共中央第一書記日夫科夫提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理論,並把它寫進具有法律效力的《經濟機制章程》。按照這一理論,作為所有者的國家不能對社會主義財產直接經營,只能進行宏觀指導和監督,作為經營者的勞動集體,有權自主經營。波蘭在一九八零年八月全國工人罷工之後,從一九八二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取消了"指令加統配"的計劃管理制度,實行中央計劃加市場調節的體制,企業實行自主經營、職工自治和自負盈虧的"三自"原則。捷克斯洛伐克從一九八一年一月起全面執行《完善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制整套措施》,在擴大企業許可權、運用價值規律、利潤留成和獎金分配等方面,採取了一些靈活措施。處於同北約對峙前沿、受蘇聯控制較嚴的民主德國,也根據本國情況,在蘇聯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中國的改革走過了十分曲折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毛澤東同志《論十大關系》的文章、六十年代初期的工業七十條和農業六十條以及"三自一包",都是對蘇聯模式的沖擊。但是,"批修"把我國引上了更左的歧途,以致遭到十年浩劫,"割尾巴" 、"窮過渡",把經濟搞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後。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提出了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改革方針,並指出經濟管理體制的嚴重缺點是權力過於集中,改革的方向是讓地方和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按經濟規律辦事和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要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隨後,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三年大見成效。一九八四年十二屆三中全會規劃了改革的藍圖,開始了城鄉全面改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改革蘇聯式經濟體制的潮流已呈不可阻擋之勢,且已探明道路,取得成效,這對蘇聯是一種促進。蘇聯經濟已發展到由粗放到集約、由擴展外延到發掘內涵的階段,僵化的管理體製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經濟增長速度越來越低,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正在大力發展高技術,蘇聯同美國在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如不改變這種趨勢,蘇聯有喪失超級大國地位、降為二流國家的危險,這使它更加感到拋棄僵化模式、以求加速發展的急迫性。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在勃列日涅夫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逝世後,經過三年醞釀、准備和試驗,去年四月全會提出"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繼而今年二月蘇共二十七大提出了根本改革經濟體制的方案。
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二十七大-報告中說,"當前的形勢是,不能局限於局部的改造,必須進行根本的改革"。對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 即市場機製作用的問題, 雖然沒有充分論述,但他承認"商品貨幣關系根據社會主義原則健康地發揮作用",認為"應該克服對商品貨幣關系所抱的成見"和"對其評價不足的現象"。他提出了下述六條改造經濟機制的基本方針:
第一,在提高和加強中央集中領導在實現經濟戰略基本目標、確定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比例和平衡方面作用的同時,要結束中央對下級經濟部門業務活動的干預; .
第二,擴大聯合公司和企業獨立自主性的范圍,提高它們對取得最終成果的責任,使它們轉向完全的經濟核算、自負盈虧和自籌資金,使各集體的收入水平直接取決於工作效率;
第三,各級國民經濟部門改用經濟領導方法,改變物質技術供應工作,完善確定價格、撥款與信貸的制度;
第四,使管理工作具有現代化組織結構,建立相互有聯系的部門的綜合體、跨部門的科學技術中心、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公司、地區--生產聯合公司;
第五,把部門的經濟管理和地區的經濟管理合理地結合起來,安排合理的跨部門聯系;
第六, 實現管理的全面民主化,提高勞動集體在管理中的作用,加強自下而上的監督,加強經濟機關工作中的報告制和公開性。
在農業方面,要為用經濟手段進行經營的方法開辟天地,大大擴大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性,提高它們對最終成果的關心和責任感;超過收購計劃的一切農產品,可以自行處置;在生產隊、生產組和家庭水平上推廣承包和合同制。
在二十七大前,蘇聯已在愛沙尼亞地區和許多工農業單位進行過試驗。二十七大之後,蘇共中央又做出了一系列貫徹這個改革方案的具體決定。看來,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決心是大的,方向是對的,符合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潮流,堅持下去有可能取得成效。但是,也應看到,蘇聯這場改革會受國內外種種因素的牽制。經濟體制的改革,涉及到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會遇到不願放棄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因循守舊的習慣勢力,將是巨大的阻力。面對美國加速推行"星球大戰"研製計劃和擴大軍備競賽,蘇聯將不得不用相當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以致減慢"加速戰略"的實施。同美國經常處於對峙狀態,這也使蘇聯不敢採取較大的改革步驟,以免引起大的震動和混亂。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於他們怎樣對待這些阻力和牽制因素,在於他們在改革進程中怎樣處理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前景和意義
蘇聯式的經濟管理體制,是同其高度集權的-體制緊密相連的。仿照蘇聯模式的各社會主義國家,幾乎都發生過個人崇拜和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至今還都存在有以權謀私的不良現象。即使已有前車之鑒,有些國家(例如我國)主觀上想避免,也未能防止重復此類錯誤。歸根結底,就是這種過分集權的體制及其必然派生出的錯誤政策所造成的。這正如鄧小平同志一九八o年八月在《黨和國家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所說的, "權力過分集中,妨礙社會主義民主制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實行,妨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妨礙集體智慧的發揮,容易造成個人專斷,破壞集體領導,也是在新條件下產生官僚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社會主義國家三十多年改革過程中,一些改革派領導人在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已經提出了-體制改革的問題。可以預料,這場經濟體制改革運動勢必會擴展到-領域,促使-管理體制發生根本的變化。沒有-體制相應的改變,經濟體制的改革是難以順利進行,即使取得了進展,也難以持久堅持下去。胡啟立同志在今年五一節講話中,明確地把經濟改革、-改革、文化改革三者並列。
蘇聯式的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模式,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缺乏民主傳統的特殊國度和受帝國主義包圍、階級斗爭異常殘酷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如果社會主義首先在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和富有民主傳統的國家勝利,那麼它所建立的社會主義模式,就決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由此可見,蘇聯的舊模式並不是最好的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模式。揚棄這種模式,尋求更能體現社會主義本性的新模式,是當代-黨人肩負的歷史任務。
隨著這場從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潮流的發展,經濟上效率低、-上缺乏民主、思想上僵化的蘇聯式的社會主義舊模式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一種嶄新的在-、經濟、思想文化上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新模式將會出現,從而使社會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優越性能得到充分發揮。這無疑會對國際-主義運動和世界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國際-主義運動現在之所以處於低潮, 除了近十幾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科技新突破而使經濟有重大發展之外,就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經濟上效率低,-上缺乏民主, 思想文化上控制太死,以致使人對社會主義產生不良印象,沒有吸引力。現在,西方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不是從馬、恩、列、斯的書本上去判斷社會主義是否好,而是從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來做出這種判斷和選擇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制以及-、文化改革的發展和成功,將會使西方廣大勞動人民再度矚目於社會主義。再加上,目前正在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的研究及其逐漸廣泛應用,勢必會使這些國家的失業問題更加嚴重,階級矛盾更加激化。那時,國際共運有可能由低潮再度走向高潮。西方資本巨子及其代理人,似乎隱約感覺到了這種危險性,因而,一面就這場改革強調市場作用和實破了馬克思的某些觀點,大肆宣揚"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宣揚馬克思主義的"破產",一面大力發展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以圖在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這場競賽中,最終壓倒社會主義。
4. 捷克與中國為什麼幾十年不互訪
早期因其總統哈維爾為首領導人對中國習慣性產生反感心理,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捷關系的正常發展。現兩國關系有所緩和,近幾年在新總統的帶領下與中國交往日益頻繁。
5. 捷克總統的權力有多大
捷克總統的權力是最高的。
根據1992年12月16日頒布的捷克共和國新憲法規定:「捷克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必須獲得一半以上多數票才能當選。
總統須年滿40歲,任期5年,最多連任兩屆。對武裝力量有最高指揮權。總統權力有所限制,最重要的是否決任何議會已通過的決議, 但是憲法條例除外。這一權力在立憲或其他政治危機時無效。」
2018年1月27日,捷克現任總統米洛什·澤曼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擊敗對手捷克科學院前院長德拉霍什,贏得連任。
(5)捷克分散所有權擴展閱讀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總統
1、瓦茨拉夫·哈維爾(Vaclav Havel)1989年12月29日—1992年7月20日 公民論壇/公民民主聯盟
代總統 揚·斯特拉斯基(Jan Strasky)1992年7月20日—1992年12月31日公民民主黨
捷克共和國總統
1、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1993年2月2日—2003年2月2日 公民民主黨
2、瓦茨拉夫·克勞斯(Václav Klaus)2003年3月7日—2013年3月7日 公民民主黨
3、米洛什·澤曼(Milos Zeman)2013年3月8日—今 公民權利黨
6. 捷克的前身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解體
百年來,捷克與斯洛伐克一直處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一次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之後,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起來,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二次大戰中,捷克斯洛伐克再一次淪為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屬國。二戰以後,這個表面上被從納粹統治之下解放出來的共和國一直受到蘇聯的嚴密控制。
冷戰結束,重新獲得了真正的解放與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卻面臨著新的挑戰。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風俗文化、歷史命運不盡相同的民族之間的矛盾與摩擦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難以避免。經過艱難的協商、激烈的爭論,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盟共和國正式解體,分別成為了今天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如果我們看到前南斯拉夫解體之後殘酷的流血爭端,看到持續至今的俄國車臣沖突,看到英國的北愛爾蘭和西班牙的巴斯肯問題,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分裂不僅表現了這兩個民族對和平的深刻熱愛,更表顯了他們堅定的自信與責任感。這個分裂是人類歷史上的光輝篇章。
樓上的同志們,你們看懂人家提的問題再回答好不好?他問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解體而不是蘇聯為什麼解體!更可惡的是,還有人扯到足球上去。。真無語了。。
7. 捷克總統是否擁有實際權力
捷克采多黨議會民主制,政府首腦為總理。捷克國會(Parlament České republiky)是兩院制:下議院(Poslanecká sněmovna,200人)和上議院(Senát,81人)。
國會聯合推選的總統5年一任,可連任一次。總統為名義上首腦只有有限權力,多數決策由國會認可,但是極特殊狀態下可以解散國會。他也負責提名總理和內閣成員。自2013年1月開始,總統將通過直選兩輪選舉產生。
大的政黨有偏右的公民民主黨和左派的捷克社會民主黨,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和綠黨是小黨。2010年議會大選雖然社會民主黨獲得最多議席,但是議席第二的公民民主黨與基民盟組成執政聯盟在執政。
2013年1月首次直選總統,米洛甚·澤曼(Miloš Zeman)獲得54.8%選票當選為新總統。
8. 中國會制裁捷克嗎
首先是外交部例行抗議,這是可以做的,其次要告訴捷克方面已經對我們國家造成很大的傷害,讓一些外國個別政客別有用心的以傷害其他國家為目的的行為作出應有的懲罰。
9. 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所推行的社會政治制度分別是哪一種
捷克和斯洛伐克以前是屬於蘇聯的,那時它們是社會主義。可當蘇聯解體後,就變成資本主義了。
10. 如何獲得捷克永久居留權,我女友是捷克人
結婚後是可以申請永久居留,一開始就是藍色的5年的居留本,我丈夫也是捷克人,目前也生活在捷克。至於國籍的話,是要在捷克生活滿了3至5年可以申請,我過來這邊也差不多快三年了,以後也打算申請這邊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