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所有權高度集中
1. 股權高度集中和分散的公司中大股東和小股東的特點及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股權的集中與分散在中國目前的狀況下,對股東之間的博弈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你是考試用的,就要說有區別,集中的情況下,小股東的權益將會變得無足輕重,其實,即使股權分散,散戶的又有什嗎辦法呢?牟的辦法噻!
2. 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麻煩詳細一點)
(一)生產規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資較省,建設周期短,收效較快
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首要特徵之一,即在於企業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使資本追求利潤的動力完全體現在經營者的積極性上。由於經營者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反應靈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治理權合一,既可以節約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又有利於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其次,中小企業員工人數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個人在企業中的貢獻輕易被識別,因而便於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不像大企業那樣在龐大的階層化組織內容易產生怠惰與無效率的情況。可見,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和人員激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而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率。當有些大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獲得新的發展。
(二)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機制靈活,能發揮「小而專」,「小而活」的優勢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於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緻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
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三)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成本較高,提高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於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於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
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四)中小企業是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著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著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非凡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經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於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裡,迅速成長為聞名於世的大公司如惠普、
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五)抵禦經營風險的能力差;資金薄弱,籌資能力差
中國商業銀行體系在流動資金提供方面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雖然有很多對銀行貸款的抱怨,貸款資源的配置問題始終需要解決,同時債務部分比例失調蘊涵著金融風險,要想辦法予以解決。
3. 求中小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大綱
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近1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總數的60%和40%,並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外部宏觀經濟變化對其影響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其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巨大的困難。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一是片面追求「熱門」產業,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認為什麼行業都可以做,什麼行業都能夠做好。有些企業甚至片面認為國家調控什麼就應該上什麼,肯定能賺錢。二是對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幾年來許多企業所投資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項目由於資金困難而夭折,或「割肉」賣出或成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僅企業自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將一些銀行拖入泥潭。
2、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始終在高風險區運行。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度負債。企業要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一些企業不顧成本、不惜代價,不考慮自身的償還能力,千方百計從銀行獲取貸款。有些企業甚至不明白「借債還錢」這一最淺顯不過的道理,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就是獲得利潤,只考慮如何將貸款弄到手,而並沒有認真考慮如何能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效益,更沒有考慮如何償還。在借入資金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進入了靠貸款維持生存的惡性循環。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財務風險極大。二是短債長投。在國家實行較強的宏觀調控力度的條件下,企業要獲得固定資產貸款比較困難。一些企業就採取變通的辦法,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將短期借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企業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使企業面臨極大的潛在支付危機;三是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相同資產重復抵押,或為了融資而不斷投資新項目,甚至「拆東牆補西牆」,形成復雜的債務鏈。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不斷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資金鏈條過緊並隨時可能出現斷裂。
3、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形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二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數倍,形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4、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不規范、不嚴格。一是原始憑證、會計分錄、科目應用、賬冊設置以及財務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規范,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二是會計報表的編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又沒有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做,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材料、工時、動力等消耗沒有進行嚴格的定額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
二、原因分析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制度縫隙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的發展過程。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由於受當時制度環境與企業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企業的成功大多與創業者個人的膽識、經歷以及創業精神有密切關系。因此,在以後的發展中,難免受到脫胎的環境和自身成長路徑的影響。具體來說,這些因素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股權結構與經營模式的影響。中小企業的所有權結構一般來說是高度集中的,在經營模式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的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項目決策不科學,不民主,隨意性較大,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盛行,難免造成投資決策失誤。
2、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影響。現有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還停留在當時的水平,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思想落後,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通盤考慮和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3、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影響。一是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二是工作流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財務審批隨意性大,越權行事現象嚴重,造成財務管理混亂;三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三、促進中小企業改善財務管理的對策 積極推進產權改革。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和組織基礎。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產權改革,一是解決所有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防止「一股獨大」;二是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在建立新的產權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為進行良好的財務管理構建制度和組織基礎。
2、經營者必須樹立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理財的角度來看,經營者必須樹立三個觀念:第一,樹立專業化經營觀念,規避多元化投資風險。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相對較弱,企業的資源有限,領導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加之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快,技術更新周期短。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必須集中有限的資源,努力在某一個行業做實、做精、做強,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理財的基礎。第二,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許多經營者的良好願望。然而,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以借貸資金的收益高於資金成本和企業的償還能力為前提的。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合理的負債率,就是銀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負債率太高,本來就是鋌而走險,加上中國經濟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調控,許多銀行只收不貸,即使一個正常負債的企業,一旦遇上這種情況,也很難存活。對負債規模大、負債率高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負債經營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償還能力和資金的使用效益,規避高負債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風險。第三,樹立現金流觀念。現金流是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血液」。現金凈流量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對許多企業來說,現金凈流量的意義甚至高於經營損益。不少企業一年忙到頭,生意做得很大,錢也賺了不少,但卻在別人手中,企業的一大塊現金被客戶佔用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沒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收益。因此,關注現金流量,掌握現金流的狀況及走向,包括其經營中創造現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隨時掌握的基本信息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
3、按照相關財會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較規范、完善和自律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工作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要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財務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分工協作的原則下,明確管理崗位和人員職責,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同時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結合本企業財務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財務計劃、資金籌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勞動用工及工資、利潤分配等管理制度,並切實貫徹執行。
4、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要持證上崗,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經過培訓、考核,達到要求後發證上崗;被委任會計領導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職務任職資格,決不可濫竽充數;對會計人員要經常進行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素質,《會計法》對此都有明確規定。把好用人關,是實施良好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條件。
5、財務資金管理活動的外包。由於企業自有資源和活動領域的局限,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企業管理活動所需要的一切專業技能和資源。中小企業可將部分財務管理業務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充分利用這些機構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和其他資源優勢,既可以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斷了解外部相關動態,實時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4.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有哪些,急!
家族式掛你為主嘛,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產品和銷售兩條線
5.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有什麼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近1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總數的60%和40%,並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外部宏觀經濟變化對其影響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其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巨大的困難。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一是片面追求「熱門」產業,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認為什麼行業都可以做,什麼行業都能夠做好。有些企業甚至片面認為國家調控什麼就應該上什麼,肯定能賺錢。二是對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幾年來許多企業所投資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項目由於資金困難而夭折,或「割肉」賣出或成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僅企業自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將一些銀行拖入泥潭。
2、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始終在高風險區運行。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度負債。企業要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一些企業不顧成本、不惜代價,不考慮自身的償還能力,千方百計從銀行獲取貸款。有些企業甚至不明白「借債還錢」這一最淺顯不過的道理,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就是獲得利潤,只考慮如何將貸款弄到手,而並沒有認真考慮如何能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效益,更沒有考慮如何償還。在借入資金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進入了靠貸款維持生存的惡性循環。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財務風險極大。二是短債長投。在國家實行較強的宏觀調控力度的條件下,企業要獲得固定資產貸款比較困難。一些企業就採取變通的辦法,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將短期借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企業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使企業面臨極大的潛在支付危機;三是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相同資產重復抵押,或為了融資而不斷投資新項目,甚至「拆東牆補西牆」,形成復雜的債務鏈。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不斷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資金鏈條過緊並隨時可能出現斷裂。
3、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形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二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數倍,形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4、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不規范、不嚴格。一是原始憑證、會計分錄、科目應用、賬冊設置以及財務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規范,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二是會計報表的編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又沒有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做,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材料、工時、動力等消耗沒有進行嚴格的定額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
二、原因分析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制度縫隙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的發展過程。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由於受當時制度環境與企業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企業的成功大多與創業者個人的膽識、經歷以及創業精神有密切關系。因此,在以後的發展中,難免受到脫胎的環境和自身成長路徑的影響。具體來說,這些因素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股權結構與經營模式的影響。中小企業的所有權結構一般來說是高度集中的,在經營模式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的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項目決策不科學,不民主,隨意性較大,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盛行,難免造成投資決策失誤。
2、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影響。現有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還停留在當時的水平,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思想落後,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通盤考慮和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3、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影響。一是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二是工作流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財務審批隨意性大,越權行事現象嚴重,造成財務管理混亂;三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三、促進中小企業改善財務管理的對策 積極推進產權改革。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和組織基礎。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產權改革,一是解決所有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防止「一股獨大」;二是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在建立新的產權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為進行良好的財務管理構建制度和組織基礎。
2、經營者必須樹立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理財的角度來看,經營者必須樹立三個觀念:第一,樹立專業化經營觀念,規避多元化投資風險。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相對較弱,企業的資源有限,領導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加之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快,技術更新周期短。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必須集中有限的資源,努力在某一個行業做實、做精、做強,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理財的基礎。第二,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許多經營者的良好願望。然而,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以借貸資金的收益高於資金成本和企業的償還能力為前提的。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合理的負債率,就是銀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負債率太高,本來就是鋌而走險,加上中國經濟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調控,許多銀行只收不貸,即使一個正常負債的企業,一旦遇上這種情況,也很難存活。對負債規模大、負債率高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負債經營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償還能力和資金的使用效益,規避高負債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風險。第三,樹立現金流觀念。現金流是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血液」。現金凈流量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對許多企業來說,現金凈流量的意義甚至高於經營損益。不少企業一年忙到頭,生意做得很大,錢也賺了不少,但卻在別人手中,企業的一大塊現金被客戶佔用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沒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收益。因此,關注現金流量,掌握現金流的狀況及走向,包括其經營中創造現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隨時掌握的基本信息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
3、按照相關財會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較規范、完善和自律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工作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要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財務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分工協作的原則下,明確管理崗位和人員職責,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同時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結合本企業財務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財務計劃、資金籌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勞動用工及工資、利潤分配等管理制度,並切實貫徹執行。
4、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要持證上崗,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經過培訓、考核,達到要求後發證上崗;被委任會計領導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職務任職資格,決不可濫竽充數;對會計人員要經常進行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素質,《會計法》對此都有明確規定。把好用人關,是實施良好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條件。
5、財務資金管理活動的外包。由於企業自有資源和活動領域的局限,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企業管理活動所需要的一切專業技能和資源。中小企業可將部分財務管理業務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充分利用這些機構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和其他資源優勢,既可以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斷了解外部相關動態,實時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6.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管理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近1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總數的60%和40%,並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外部宏觀經濟變化對其影響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其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巨大的困難。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一是片面追求熱門產業,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認為什麼行業都可以做,什麼行業都能夠做好。有些企業甚至片面認為國家調控什麼就應該上什麼,肯定能賺錢。二是對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幾年來許多企業所投資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項目由於資金困難而夭折,或割肉賣出或成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僅企業自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將一些銀行拖入泥潭。
2、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始終在高風險區運行。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度負債。企業要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一些企業不顧成本、不惜代價,不考慮自身的償還能力,千方百計從銀行獲取貸款。有些企業甚至不明白借債還錢這一最淺顯不過的道理,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就是獲得利潤,只考慮如何將貸款弄到手,而並沒有認真考慮如何能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效益,更沒有考慮如何償還。在借入資金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進入了靠貸款維持生存的惡性循環。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財務風險極大。二是短債長投。在國家實行較強的宏觀調控力度的條件下,企業要獲得固定資產貸款比較困難。一些企業就採取變通的辦法,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將短期借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企業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使企業面臨極大的潛在支付危機;三是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相同資產重復抵押,或為了融資而不斷投資新項目,甚至拆東牆補西牆,形成復雜的債務鏈。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不斷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資金鏈條過緊並隨時可能出現斷裂。
3、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形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二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數倍,形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4、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不規范、不嚴格。一是原始憑證、會計分錄、科目應用、賬冊設置以及財務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規范,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二是會計報表的編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又沒有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做,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材料、工時、動力等消耗沒有進行嚴格的定額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
原因分析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制度縫隙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的發展過程。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由於受當時制度環境與企業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企業的成功大多與創業者個人的膽識、經歷以及創業精神有密切關系。因此,在以後的發展中,難免受到脫胎的環境和自身成長路徑的影響。具體來說,這些因素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股權結構與經營模式的影響。中小企業的所有權結構一般來說是高度集中的,在經營模式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的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項目決策不科學,不民主,隨意性較大,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盛行,難免造成投資決策失誤。
2、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影響。現有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還停留在當時的水平,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思想落後,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通盤考慮和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3、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影響。一是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二是工作流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財務審批隨意性大,越權行事現象嚴重,造成財務管理混亂;三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促進中小企業改善財務管理的對策
1、積極推進產權改革。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和組織基礎。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產權改革,一是解決所有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防止一股獨大;二是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在建立新的產權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為進行良好的財務管理構建制度和組織基礎。
2、經營者必須樹立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理財的角度來看,經營者必須樹立三個觀念:第一,樹立專業化經營觀念,規避多元化投資風險。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相對較弱,企業的資源有限,領導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加之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快,技術更新周期短。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必須集中有限的資源,努力在某一個行業做實、做精、做強,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理財的基礎。第二,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許多經營者的良好願望。然而,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以借貸資金的收益高於資金成本和企業的償還能力為前提的。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合理的負債率,就是銀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負債率太高,本來就是鋌而走險,加上中國經濟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調控,許多銀行只收不貸,即使一個正常負債的企業,一旦遇上這種情況,也很難存活。對負債規模大、負債率高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負債經營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償還能力和資金的使用效益,規避高負債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風險。第三,樹立現金流觀念。現金流是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血液。現金凈流量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對許多企業來說,現金凈流量的意義甚至高於經營損益。不少企業一年忙到頭,生意做得很大,錢也賺了不少,但卻在別人手中,企業的一大塊現金被客戶佔用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沒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收益。因此,關注現金流量,掌握現金流的狀況及走向,包括其經營中創造現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隨時掌握的基本信息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
3、按照相關財會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較規范、完善和自律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工作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要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財務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分工協作的原則下,明確管理崗位和人員職責,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同時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結合本企業財務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財務計劃、資金籌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勞動用工及工資、利潤分配等管理制度,並切實貫徹執行。
4、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要持證上崗,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經過培訓、考核,達到要求後發證上崗;被委任會計領導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職務任職資格,決不可濫竽充數;對會計人員要經常進行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素質,《會計法》對此都有明確規定。把好用人關,是實施良好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條件。
5、財務資金管理活動的外包。由於企業自有資源和活動領域的局限,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企業管理活動所需要的一切專業技能和資源。中小企業可將部分財務管理業務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管理。
7. 中小企業是什麼意思
中小企業(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又稱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它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此類企業通常可由單個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組成,其僱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因此在經營上多半是由業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較少
(一) 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 機制靈活,能發揮 「小而專」,「小而活」的優勢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於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緻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二)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成本較高,提高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於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於適應多姿 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三)中小企業是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著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著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經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於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裡,迅速成長為聞名於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四) 抵禦經營風險的能力差; 資金薄弱,籌資能力差
流動資金佔GDP比例較高
在中國經濟中,與世界情況相比,中國是商業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流動資金也是有風險的,比如產品是否能夠銷售出去。但是在中國形成這么一個概念,就是流動資金可以完全依靠銀行,中國流動資金佔GDP70%以上,有些國家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還有的只有中國的1/3。
流動資金貸款這么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原材料庫存,中間材料庫存很大;企業自有資金如公積金、保留利潤等被大量用於擴大再生產、基本建設等投資,造成流動資金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貸款申請遭拒率達56%。
4 發展戰略
一、以取得外部規模經濟為戰略選擇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業發展之路 一般認為,缺乏規模經濟優勢是中小企業相比於大企業所具有的一大顯著不足。而與大型企業產生於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的規模經濟相區別,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地理上的產業聚集,亦即依據外部分工和專業化協作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
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浙江經濟發展,它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立足於一鄉一品、一縣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將許多同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集中在某一地區進行,因而使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隨著整個地區產業規模的擴大而不斷降低,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構成了其在國內和國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可見,通過企業集群化,既能夠促進其彼此之間的合作來節約交易成本和中間費用,減少生產投入,提高經濟效益,改變單個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原因而處於競爭劣勢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內企業生產經營同一產品的特點,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地區規模經濟」,從而有力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二、實施「小而專」和「小而配」的協作 化經營戰略
一方面,與大型企業通過分工和專業化建立穩定而密切的協作關系,成為大規模、集中化生產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途徑之一,既有利於改進專業化生產技術,保證產品質量,又可以使中小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為其提供零部件生產和服務的中小企業。
美國兩家汽車公司各有4萬和6.2萬家中小企業分別與之建立了各種協作關系,日本等公司的產品中有 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當前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國內中小企業應當摒棄「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經營模式, 跳出外延式擴張的窠臼,避免規模不經濟,力爭成為與大企業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外圍企業,為大企業提供相關配套服務,依託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逐步走上以小補大、以專配套和專、精取勝的良性發展道路。
三、根據中小企業貼近顧客、貼近市場的有利條件,採取「小而特」 的差異化經營戰略來進行拾遺補缺
中小企業投入少,經營規模小,生產能力有限,不容易達到大企業那樣的規模經濟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領先地位,以獲得競爭的主動權。但中小企業點多面廣、貼近顧客和市場,可以根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則來選擇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進行目標營銷。
通過突出特色經營和個性營銷, 著力滿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戶需求,以與眾不同的服務或產品特點來吸引消費者,佔有那些批量小、個性強、營銷微利的市場領域,從而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在當今國內外消費品貿易中,特色化、多樣化、個性化已成為營銷方式的主流,中小企業可以憑借其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和顯著的經營特色,在滿足多樣化、小批量的市場需求中呈現優勢。
四、 積極推行技術創新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所謂企業的競爭優勢,說到底是由它所能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決定的,但這種價值的多少則取決於企業的核心能力——技術創新力。市場競爭與其說是產品競爭、服務競爭,不如說是技術競爭。因為通過服務及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帶來的價值增加畢竟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的新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才是無限的。
鑒於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低成本勞動力的傳統優勢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已成為中小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焦點。具體來講,中小企業應從自身的人才、資金相對不足的實際出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應積極利用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研、技術優勢,通過共同分享研究開發成果來促進科技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缺乏自主開發新產品的條件和經費,因此要注意揚長避短,專注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
例如,充分利用國內外現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還可以在不根本改變產品性質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改良。例如,變化其外形、包裝,色彩、附屬物件等,對其生產加工過程進行改變、革新,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改善質量、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發展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還必須通過合理產權結構和制度設計,引導企業走向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業屬於個人或家族私營性質,由於權力的高度集中,企業的工作經常是命令代替計劃,隨意性太強;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層級的增加,產權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來。
5 品牌形象
中美視覺水子認為:中小企業要發展壯大首先要 「無為」。老子思想中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要干,管理就成功了,這顯然是錯誤。在《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中老子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核心意思是:「不要四面出擊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從易事、細事做起,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而治的辯證觀特別適用於中國,尤其是中小企業。
無為——有所不為。
中小企業資源不如大企業,只有集中力量於一點,從事專業化、專門化生產,在某一點上,就有可能形成相對優勢,這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中小企業不顧自己的條件,看到市場上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盲目地搞多元化經營,就極有可能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
無為——不要多為。
中小企業在信息的獲取上,不如大企業便利快捷,這時中小企業寧願靜心地去觀察等待,決不要在情況不明時盲目地行動,做了許多無用功,浪費了自己寶貴的資源,最後效果卻適得其反。
無為——不要妄為。中小企業當慎思自己的言行決策,無論是管理規章制度,還是貫徹企業文化,都必須講究少而精,做到精練、准確、有效。切忌犯了「大企業病」,否則會失去自己「小」的優勢。
歸根結底,中小企業要組建自己的品牌,問題出在老闆的身上,老闆思想覺悟改變了,企業就會改觀!
6 作用
1、拾遺補缺
中小型企業在滿足顧客對某些產品的少量需求或特殊需求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
2、就業蓄水池
中小型企業對於勞動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嚴格,因此能吸收大量勞動力。
3、對技術革新的推動作用
競爭的壓力促使中小型企業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佔領各種市場縫隙,從而使不少中小型企業成為新技術開發的重要來源。
戰略思想
1、集中化經營思想;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重點經營領域,提高市場佔有率。
2、快速應變的經營思想;船小好調頭是中小型企業應確立的又一個重要的觀念。
3、補缺經營的思想;
4、特色化經營的思想;開發出與大型企業有差別又有自己特點的產品,滿足顧客需求。
5、靈活經營的思想;充分利用對市場變化適應性強的特點。
6、聯合經營的思想,實施聯合經營是中小型企業應該確立的一個重要的思想。
評估模型
納稅評估模型是納稅人申報信息產生的涉稅指標基礎,實現行業指標和涉稅指標有機結合,並互相制約的具體行業數據模型。通過行業代表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經營特點,測算出企業單位產品耗能、輔助材料消耗量、計件工資等指標參數,再採用投入產出法、關鍵部件控製法、單位產品耗材耗能測演算法、計件工資控製法等方法,推算出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線性公式或表格 ,由此分析企業生產經營規律和對各要素的依賴程度,全面准確的進行科學分析和行業指標監控。
作為國家稅務骨幹企業,航天信息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通過選取具備生產經營規律的行業企業,選准計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關鍵指標,建立納稅評估模型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提高稅源企業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稅務會計進行納稅評估時,在企業實地採集電費、原材料耗用量等相關信息輸入模型,准確計算出企業產品產量或銷售額,避免重復無效勞動,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模型運用激發財稅人員加強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生產工藝提高,評估模型有關參數將發生改變,這就要求稅務會計不但學會應用模型分析,還要加強對數學、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學習,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模型參數進行測算,保證企業納稅評估的准確性。
稅務管理
對於中小企業來講,稅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市場經濟日趨規范和完善,稅務管理在企業競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企業的稅務管理,要著重從稅務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過加強稅法知識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納稅意識,在掌握稅法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稅收優惠、稅收籌劃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稅方法來達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搞好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工作,規避風險,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航信軟體與國家涉稅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與要素延續,對企業經營過程涉及的諸多稅種(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出口退稅等)進行業務處理,既可准確核算各種應納稅金進行申報納稅,提高財稅人員工作效率,也可對企業賬務、票證、經營、核算、納稅情況進行評估,更好幫助企業正確執行國家稅務政策,進行整體經營籌劃及納稅風險防範 ,為企業管理決策獻計獻策,為創利打下堅實基礎。
信息化
相比大型企業的成熟完善,中小企業在管理體系、人才配置和資本方面有著較大差距,這些成為了企業應用信息化的主要障礙。據統計,我國總計有超過四千萬的中小企業,而其中實現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由於缺乏信息化的支持,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呈現粗放、混亂的狀態,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很容易因為大型的競爭而倒閉破產,同時也制約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那麼,面對日益迫切的信息化需求,中小企業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通過分析來看,中小型企業各種資源有限,缺乏專業財會從業人員,崗位權責劃分不夠明晰。由於業務流程相對簡單,業務與財務關聯度不高,聚焦點是希望利用簡便的經營方式,迅速降低企業成本獲取更多利潤,迫切需要一套功能實際、界面友好、操作簡潔、價格低廉的管理軟體來幫企業更好的經營,以期在耗用最少資源條件下迅速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業群體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規范,這需要有中小企業專屬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而不能採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續以往傳統的大型企業模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來。
融資
俗話說「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對於國內數千萬中小微企業來說,沒有資金,再好的項目也無法發展。中小微企業貸款難,是我國近年來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的瓶頸。而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則主要是因為金融領域貸款渠道有限,企業告借無門。銀行嫌貧愛富,重大輕小,偏私向公。特別是民營企業資金基本靠自己積累,不利於企業發展,不利於企業抵抗風險。雖然國家為支持小型企業的發展,多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並降息,但此舉並沒有為缺乏資金的小微企業減輕太多負擔,融資難仍是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融資難是制約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如何幫助企業破解這一難題?宜信公司針對市場變化和客戶特點,積極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方案,率先在全國推出具有創新性的業務——宜車貸,有效的拓寬了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了企業解決了融資難等問題。在國內來說,銀行一般不做汽車抵押貸款服務,這類服務普遍需要找民間的專業信貸機構來申請辦理。「宜車貸」汽車抵押貸款服務,是專門面向小企業、個體商戶、創業者的一項短期小額信貸服務。宜信公司推出的「宜車貸」信貸服務,其審批額度高、貸款期靈活、手續簡便快捷、無需貸前費用、體貼優質服務。
中小企業融資的28種模式
國內銀行貸款、國外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民間借貸、信用擔保融資、金融租賃、股權出讓、增資擴股、產權交易、杠桿收購、引進風險投資、投資銀行投資、國內上市、境外上市、買殼上市、留存盈餘、資產管理融資、票據貼現、資產典當、商業信用融資、國際貿易融資、補償貿易融資、項目包裝融資、高新技術融資、BOT項目融資、IFC國際投資、專項基金的投資、產業政策投資。
商務化
中小企業轉型電子商務是發展趨勢這點毋庸置疑,而在發展過程中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中獲得的信息也逐漸增多。雖然需求增多,但是很多企業將電子商務與ERP分離開,導致企業在電子商務當中積累的信息處於游離狀態,使得企業位於殘酷競爭市場環境中的劣勢,影響業務和訂單,限制企業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電子商務業務上,我們必須看到這樣的趨勢,電子商務網站與ERP軟體的對接將成為發展趨勢。
企業ERP系統的作用
,企業ERP系統的作用為對企業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所實施的優化管理。
而電子商務呢,就傳統商務而言,與企業來說增了資金流與物流的一個出入口,電子商務主要涉及的領域仍然是采購與銷售。所以,通過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的梳理,電子商務可以融入到企業供應鏈當中,並且客戶訂單、財務數據、網上支付等亦可在網路進行。
ERP系統在企業整個業務流程中的應用為:1、決策層數據查詢與分析;2、中間層管理與控制;3、執行層業務實現。而電子商務在第3個執行層的業務實現主要表現為采購、銷售,同時提供網路營銷輔助。
現與理想
就傳統電子商務網站來說,企業在網站發布信息、交易,但其間的交易信息企業無法管理,所以使得電商網站與企業內部ERP管理系統形成一個游離狀況,系統的分離也使得成本增加。
而理想的狀況是企業可通過電子商務ERP系統准確、及時的掌握用戶訂單等信息,對綜合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出市場需求及預估數據,再將此結果進行評估與反饋,最終為銷售目標等方案提供支撐。而此狀況的最大好處就是實現零庫存,減少資金佔用,並且整個業務流程均在電子系統上完成,響應速度、智能化和科學性是傳統商務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所以電子商務網站與ERP軟體對接必然成為2013年發展趨勢。
8.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相關問題分析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本文首先根據中小企業獨有的特點,總結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和需求,並分析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從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得出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會計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已逐漸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增長、促進市場繁榮、擴大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會計造假卻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我國中小企業可信度。探討目前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和需求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眾多,有其獨特的特點,據此,中小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也具有獨特的特點。
1、企業主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受重視程度。2、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主要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3、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以交叉審核為主要手法。我國中小企業人員數量少,運用交叉審核方法可以用少數人員相互交叉核對個人工作,從而達到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目的。
(二)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需求性
眾所周知,一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使資產更為保值和增值。因此。針對中小企業的缺陷,其所有者會更加關注內部會計控制,對內部會計控制有著迫切的需求,體現在兩個方面:
1中小企業由於缺乏一套科學和系統的管理體系,加上員工的素質相對較低,所以更需要有一套能夠保證系統安全、維護企業生產和管理正常運行並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水平的機制。而內部會計控制能夠起到這方面的作用。
2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對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內部會計控制有著比其他企業更大的潛在動因。我國的多數中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達到分離的階段,經營者即是所有者,經營者可以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以實現所有者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來完善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因此具有最大的渴望與動因。
二、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由於會計控制薄弱而導致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並不理想。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不足
1、管理人員認為沒有必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其經營權與所有權高度集中,各項指令執行能夠快速落實,因此,管理者往往忽視內部會計制度的建立。2、一些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著誤解。他們認為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從而導致企業會計控制殘缺不全: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把會計控制看做是一堆文件、手冊和制度,遇到具體問題時,以強調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大事小事領導說了算;有些管理者無視會計法律法規的存在,有章不循、執法不嚴,使會計控制失去了剛性和嚴肅性;有些管理者甚至為了謀取個人利益或集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篡改賬目。
(二)現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
1在經營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業仍習慣於甚至滿足於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沒有建立自我防範與約束機制,偏重事後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預防控制。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待違紀違規行為發生後設法堵塞或予以懲罰,導致內部成本較高,收效甚微,使會計控制失去效力。2、在資產控制上,有的中小企業只注重錢財物等有形資產的管理控制,而忽視了對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控制,使會計控制不能全方位地發揮控製作用。3、在檢查、考核和獎懲力度上,沒有設立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三)組織機構設置和內部管理職責不合理
中小企業在組織機構設置中,對於縱向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比較重視,而對於橫向間的協調與合作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同級各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對於內部會計機構,一方面,有的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將會計和出納工作由一人兼任,或者將企業的全部會計工作委託給會計事務所代理;另一方面,有的企業即使設置會計機構,卻層次不清。崗位責任制不明確、不落實,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會計監督制度。會計機構的設置不合理,內部管理職責分配不當,這些都使得會計管理工作無法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對於外部監督,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但是,由於中小企業的特殊性,往往使這些龐大的監督體系對中小企業的監督效果不盡人意。對於內部監督。中小企業更多考慮到成本費用等因素,極少設立內部審計部門。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即使有些企業設立了內審機構,但得不到重視與支持,而且獨立性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再加上內審人員業務素質低,不適應工作的需要,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監管不力。種種監管形同虛設。
三、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分析
下面將針對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普遍問題,從企業生命周期即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的目標出發,結合COSO報告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一)中小企業創業期的內部會計控制對策分析
1內部會計控制方面
企業所有者在建立有效的控制環境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必須增強企業所有者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分離,這對於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內部會計控制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因此,有必要在企業創業期,提高企業所有者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這樣才會促使他們切實地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達到會計控制和企業發展的目的。
2風險評估方面
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管理機制比較靈活,並且管理層次較少,決策層能夠較快地獲取第一手資料,因此企業所有者應該主要從業務、資產兩個角度對風險進行結果判定、統計、分析,評估方法側重於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通過對企業的控制內容進行分類,並對選定的控制內容展開進一步的細分,運用評估專家(如內部審計師)的理解和判斷來確定控制風險的性質,並有針對性地處理相應風險。
3控制活動方面
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控制活動方面,首先要實行賬、錢、物分管原則。由於中小企業創業期人員少,比較容易產生崗位職責不清等問題,因此,要做到賬、錢和物必須分管,各盡其職,來減少資產損失。其次要實行財產安全控制。財產安全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資產保護和定期清查。創業期中小企業一方面應嚴格控制對財產物資的接觸。限制無關人員接近資產,防止資產直接接觸損失的發生;另一方面應
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同時應進行記錄保護,對企業各種文件資料妥善保管,避免記錄受損。
4監控活動方面
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由於資本有限、規模較小、組織結構簡單等特點,企業沒有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因此。企業要加強企業所有者的直接監控力度,重點加強對會計部門的監督。同時,應該從定崗定員、明確崗位職責、完善內部牽制制度著手。
(二)中小企業成長期的內部會計控制對策分析
1逐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中小企業處於成長期時,企業管理者應該深入到企業的各個角落,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並逐步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並實時關注環境的變化情況,當企業經濟情況發生變化。或國家會計制度發生變更時,要及時修訂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使之適應變化的環境,得到更有效的實施。
2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
中小企業處於成長期時,應該科學地設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營管理層之間相互監督、層層制約的治理機制,並在公司章程中明確各層級的工作職責。企業首先要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要實行獨立董事制度。通過對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的適當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以期對內部員工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地維護所有股東的權益。同時,企業要加強監事會的監督控製作用。監事會在實施財務監督的同時,要對企業遵守法律規定的情況以及董事會、管理層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3嚴格實施和完善會計系統控制
在實行會計系統控制過程中,企業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進行崗位和人員控制。企業應按照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設置會計崗位。進行會計記錄控制;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要重視建立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企業採用電算化時,一要運用計算機對各項會計業務進行檢查;二要建立一套先進的會計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用現代化手段對會計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三是在應用軟體開發中設計會計業務處理程序時,要將制約、監督等風險控制防範功能融入其中。使操作人員必須按照職責許可權和有制約的操作程序才能進入系統。處理會計業務。
4建立相對獨立的監控層次
中小企業成長期要建立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一是在企業一線「供產銷」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有關人員在從事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許可權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經過復核;重要業務禁止一個人全過程獨立處理。二是設立事後監督,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三是建立以內部稽核部門對各崗位、各部門、各機構、各項業務全面實施監督反饋的第三道監控防線。內部稽核部門獨立於其他部門和業務活動,並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實行嚴格的檢查、反饋,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三)中小企業成熟期的內部會計控制對策分析
1重新設計合理的組織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中小企業處於成熟期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首先,組織結構的設計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設計企業的組織結構,即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的特點、規模、管理理念、經營戰略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綜合分析。在職責分明的同時,搞好整合,使整個企業的組織體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協調、高效地運行。其次,在重新設計合理的組織結構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即要做到家族成員不能擔任關鍵管理崗位;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決策層人員、決策執行人員和監督及審計層人員徹底分離等。總之,要為內部會計控制的完善提供更為良好的制度環境。
2建立完備的風險評估機構
處於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應該將風險管理視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之中貫穿、應用。具體來說,企業應當設置財務部或審計部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或配備相應的風險管理人員來制定並實施識別、計量、監測和管理風險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確保風險管理和經營目標的實現。履行風險管理職能的專門部門應當對企業每項業務、每個部門、每個部分的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逐步建立起企業風險資料庫。在必要時。還可以通過藉助外部咨詢機構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清理。同時,企業全體員工應積極參與,將風險意識植入企業文化之中。
3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監控
處於成熟期的中小企業一方面要在日常工作中監督、評審企業內部控制的總體效果和主要風險;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內部審計監督。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審計機構的審計范圍要逐步由財務收支審計、設備購置審計向管理審計轉向,還應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企業內部各組織結構執行制定組織職能的效率,並向企業最高管理層提出建議和報告。同時,也可藉助外部監控主體對企業進行監控。隨著我國獨立審計事業的逐步發展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逐步規范,利用獨立審計的結論服務於企業管理已成為可能。
總之,中小企業應該注重和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健全,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對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進行修改和完善,進而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保證企業能夠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張宜霞,舒惠好內部控制國際比較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黃義和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問題之研究[D],暨南大學。2005
[4]鄭石橋,王建軍,趙玲內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及其變遷——基於一個問卷調查[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1),
[5]葉江虹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現狀探析[J]企業管理,2007(5)
9. 全國中小企業現狀
1、數量多,分布廣,涉及行業廣 2、 企業壽命短,新舊更新較快 3、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小,技術裝備 4、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二為一 5、人才匱乏,團隊精神不強wrt.www.bgcheck.cn
10. 浙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淺談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不足與對策 :
目前,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以其對生存環境的應變能力,向人們展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民營企業「船小好調頭」,經營機制比較靈活,應變能力強,資金佔用少、投資省、見效快,而且具有經濟類型復雜、產品品種繁多、企業數量龐大和分布領域廣泛的特點,它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支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就慶元縣近幾年經濟發展指標逐年遞增來看,與民營企業逐漸成長和壯大是分不開的,全縣財政收入從2003年9596萬元、2004年9703萬元遞增到2005年的11989萬元,工業稅收從2003年4476萬元、2004年4915萬元遞增到2005年的6830萬元。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產值500萬元以上)從2003年的32家、2004年48家發展為2005年的61家,發展勢頭日益見好。在全縣上下響應慶元經濟開展「二次創業」的同時,大部分企業對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這個問題似乎被忽視了,聘請專職財務監管的企業個數不多,大多是兼職會計或委託代理會計。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疆化落後,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管理格局中,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本文試就加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談點見解。
一、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大家知道,企業管理包括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多個方面,而財務管理是企業整個管理體系的核心,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即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可見,只有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協調運作管理體系的各個方面,才能有效地強化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從全國來說,民營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特點各異,再加上受宏觀經濟環境化和體制影響,民營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政策的「歧視」使民營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的干預,使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再主要的就是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受業主的影響過大等一些主觀因素的存在,導致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視。所以,其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多種多樣,我認為,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主要有:
(一)融資困難,周轉資金不足,使財務管理成斷源之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民營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非大型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三,中介機構不健全,缺乏專門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和貸款擔保機構。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業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不夠。我國金融系統從設置到服務項目,大都是以大企業為服務對象,民營企業的信貸服務往往被忽視。由於貸款難,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資金不足,極大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有的民營企業,雖存在暫時困難,但銀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二是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由於有的民營企業,在既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資或向社會公開融資能力,無形中,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財務管理也就成了斷源之湖。
(二)財務控制薄弱,缺乏科學性,使財務管理舉步艱難。
大部分民營企業存在財務控制環節薄弱,而且對加強財務管理方面不夠重視,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理解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主要問題有:一是資金管理不嚴,財務控制薄弱,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四是重錢輕物,資產流失嚴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有些民營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致使大量現金未參加周轉,有的是資金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而使企業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摧收措施,應收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很多民營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不少民營企業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分析以上原因,最重要的是因為企業上層領導財務管理觀念落後,缺乏科學性,在思想上沒有真正理解財務管理對做大做強一個企業所起到的作用,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舉步艱難。
(三)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觀念陳舊,使財務管理暗然失色。
由於長期以來在思想上受到舊的財務制度的約束,企業管理人員的觀念比較滯後。主要問題有:一是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二是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民營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民營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並且對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核不嚴,會計人員獨舟難行,想規范管理很難。大部分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外,有些企業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多數民營企業家尚未建立起諸如時間價值、風險價值、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等科學管理的概念,由於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觀念陳舊,使財務管理暗然失色,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要解決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就必須重新設計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以適應當前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我認為對現有的民營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
1、政府積極扶持,制定和完善有利於發展的金融政策
改革的實踐證明,民營企業普遍面對著融資困難的境況,如果單靠「放小」的政策是不夠的,必須實行改革與扶持的雙重政策。
一是金融部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針對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各金融機構要轉變觀念,應充分認識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搞活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對社會的貢獻。在實際金融支持上,切實根據誰具備條件就鼓勵誰去發展,哪個企業擁有名牌產品,佔有市場,在競爭中有優勢,就應該支持哪個企業的原則發放貸款。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發展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直接融資方式,盡快建立和健全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
二是成立民營企業管理委員會,設立特定基金或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按地域成立管理委員會,設立特定基金(包括擔保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資金來源可以是各級政府融資機構及民營企業的入會費,實行基金封閉運行管理,集中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另外,建立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要以服務為宗旨的中介組織,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擔保金收取,不能以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為代價。應為民營企業提供信用保證,以幫助它們從一般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利用政府的信譽和有限的資金,減少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風險,帶動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到政府鼓勵發展的民營企業。
2、轉變觀念,切實樹立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核心的理念。
應該明確,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由於資金的使用周轉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所以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一)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一是財務部門應當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財務分析。財務部門必須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參與新投資項目、資產重組項目的風險、成本與收益等論證考核評價工作,從財務管理角度提出改善投資管理,採取合並、轉讓、終止、撤銷、清理出售等建議,供企業領導決策參考。二是民營企業應注意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民營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三是民營企業應建立合理科學的財務控制制度。例如,凡投資性支出和非經常性大額貨幣資金支出須由業主(或董事長)或其授權指定的專人簽字審批;其餘日常貨幣資金支出由分管財務副總或其授權指定的專人簽字審批。帳、款、物應設專人分管。財務人員要參與制訂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把好資金支付審查關。四是強化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企業對於各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應實行嚴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的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創新,要從事後的財務收支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管理審計、內部控制制度評價、工程項目預(決)算審計、專項審計等領域發展。
(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產生最佳效果。
一是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為此,首先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決不能用短期借款來購買固定資產,以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其次,准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應收賬款什麼時候可收回,什麼時候可進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最後,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佔用應有效配合。二是加強資金管理要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資金的使用和周圍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要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盡是財務的職責,而且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
(三)加強財產控制,健全財產管理制度。
民營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向來重視貨幣資金的管理而忽視實物資產的管理。一是企業應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二是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三是定期檢查盤點財產,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四是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對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
(四)強化法人法律意識,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
目前,不少民營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原因盡管較為復雜,但財務人員素質低下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一是要強化民營企業法人法律意識,加強企業負責人對會計工作領導,企業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增強了,不僅可以避免會計違法行為的發生,還有利於會計人員依法提供其完整的會計信息。二是要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以為為本,努力提高廣大財務人員業務能力工作水平,抓好會計人員的後繼教育工作,並在加強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同時,開展好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依法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極積性。三是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實現規范化管理。財務管理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會計工作基礎薄弱,只有合理設置財會機構,配強、配實財會人員,才能為准確、真實會計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按照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要求,規范設置賬簿和進行核算。做到帳證、帳帳、帳表的一致性,每一部分都要達到標准、規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使之分工科學合理,職責明確。四是加快會計電算化和網路建設,提高會計信息管理,實現會計信息電算化,有效克服用手工操作出現的失誤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情況。
總而言之,只要所有民營企業能真正認識到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同時依靠企業全體員工上下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當然,作為社會各界也應為企業做些扶持工作,如:建立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技術、管理培訓和服務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主要經營者、財會人員和管理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並在企業診斷、法律顧問、信息採集與交流、技術開發、資金融通、市場開拓、產品展覽、營銷廣告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全國民營企業這個亮點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形成燎原之勢。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r />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近1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總數的60%和40%,並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外部宏觀經濟變化對其影響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導致其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巨大的困難。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一是片面追求「熱門」產業,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認為什麼行業都可以做,什麼行業都能夠做好。有些企業甚至片面認為國家調控什麼就應該上什麼,肯定能賺錢。二是對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幾年來許多企業所投資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項目由於資金困難而夭折,或「割肉」賣出或成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僅企業自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將一些銀行拖入泥潭。
2、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始終在高風險區運行。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度負債。企業要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一些企業不顧成本、不惜代價,不考慮自身的償還能力,千方百計從銀行獲取貸款。有些企業甚至不明白「借債還錢」這一最淺顯不過的道理,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就是獲得利潤,只考慮如何將貸款弄到手,而並沒有認真考慮如何能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效益,更沒有考慮如何償還。在借入資金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進入了靠貸款維持生存的惡性循環。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財務風險極大。二是短債長投。在國家實行較強的宏觀調控力度的條件下,企業要獲得固定資產貸款比較困難。一些企業就採取變通的辦法,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將短期借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企業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使企業面臨極大的潛在支付危機;三是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相同資產重復抵押,或為了融資而不斷投資新項目,甚至「拆東牆補西牆」,形成復雜的債務鏈。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不斷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資金鏈條過緊並隨時可能出現斷裂。
3、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形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二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數倍,形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4、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不規范、不嚴格。一是原始憑證、會計分錄、科目應用、賬冊設置以及財務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規范,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二是會計報表的編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又沒有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做,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材料、工時、動力等消耗沒有進行嚴格的定額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
二、原因分析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制度縫隙中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的發展過程。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由於受當時制度環境與企業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企業的成功大多與創業者個人的膽識、經歷以及創業精神有密切關系。因此,在以後的發展中,難免受到脫胎的環境和自身成長路徑的影響。具體來說,這些因素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股權結構與經營模式的影響。中小企業的所有權結構一般來說是高度集中的,在經營模式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的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項目決策不科學,不民主,隨意性較大,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盛行,難免造成投資決策失誤。
2、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影響。現有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還停留在當時的水平,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思想落後,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通盤考慮和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3、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影響。一是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二是工作流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財務審批隨意性大,越權行事現象嚴重,造成財務管理混亂;三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三、促進中小企業改善財務管理的對策
1、積極推進產權改革。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和組織基礎。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產權改革,一是解決所有權過分集中的情況,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防止「一股獨大」;二是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在建立新的產權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為進行良好的財務管理構建制度和組織基礎。
2、經營者必須樹立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理財的角度來看,經營者必須樹立三個觀念:第一,樹立專業化經營觀念,規避多元化投資風險。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相對較弱,企業的資源有限,領導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加之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快,技術更新周期短。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必須集中有限的資源,努力在某一個行業做實、做精、做強,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理財的基礎。第二,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許多經營者的良好願望。然而,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以借貸資金的收益高於資金成本和企業的償還能力為前提的。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合理的負債率,就是銀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負債率太高,本來就是鋌而走險,加上中國經濟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調控,許多銀行只收不貸,即使一個正常負債的企業,一旦遇上這種情況,也很難存活。對負債規模大、負債率高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負債經營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償還能力和資金的使用效益,規避高負債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風險。第三,樹立現金流觀念。現金流是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血液」。現金凈流量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對許多企業來說,現金凈流量的意義甚至高於經營損益。不少企業一年忙到頭,生意做得很大,錢也賺了不少,但卻在別人手中,企業的一大塊現金被客戶佔用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沒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收益。因此,關注現金流量,掌握現金流的狀況及走向,包括其經營中創造現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隨時掌握的基本信息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
3、按照相關財會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較規范、完善和自律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工作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要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財務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分工協作的原則下,明確管理崗位和人員職責,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同時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結合本企業財務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財務計劃、資金籌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勞動用工及工資、利潤分配等管理制度,並切實貫徹執行。
4、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要持證上崗,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經過培訓、考核,達到要求後發證上崗;被委任會計領導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職務任職資格,決不可濫竽充數;對會計人員要經常進行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素質,《會計法》對此都有明確規定。把好用人關,是實施良好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條件。
5、財務資金管理活動的外包。由於企業自有資源和活動領域的局限,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企業管理活動所需要的一切專業技能和資源。中小企業可將部分財務管理業務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充分利用這些機構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和其他資源優勢,既可以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斷了解外部相關動態,實時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