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我國對網路著作權的立法

我國對網路著作權的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15:19

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

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大家都知道著作權是一種基於文學類作品而產生的法律上的民事權利,那麼,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網路著作權的概念網路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路環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基於此,網路著作權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相對與傳統作品,指傳統作品被上傳至網路時著作權人所享有的權利,這里特指信息網路傳播權。我國2001年修改的《著作權法》根據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在第10條關於著作權的具體權利形式中增加了十多項規定,其中第12項是關於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規定,承認了傳統著作權在網路等電子環境下所享有的受保護地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號)第2條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和新的數字化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任何媒體,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也不符合法定許可的條件,擅自復制、轉載、傳播他人作品的,均構成侵犯著作權,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關於著作權法中對網路著作權是如何定義的?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② 對於ICP在網路著作權方面的責任我國目前的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ICP證全稱「《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製作等服務活動。經營性ICP,經營的內容主要是網上廣告、代製作網頁、有償提供特定信息內容、電子商務及其它網上應用服務。

國家對經營性ICP實行許可證制度。各公司必須辦理ICP許可證。

ICP證是網站經營的許可證,根據國家《互聯網管理辦法》規定,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證,否則就屬於非法經營。

什麼是ICP經營許可證
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是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有償信息、網上廣告、代製作網頁、電子商務及其它網上應用服務的公司必須辦理的網路經營許可證。國家對經營性網站實行ICP許可證制度。

為什麼要辦理ICP經營許可證
ICP證是網站經營的許可證,根據國家<<互聯網管理辦法規定>>,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證,否則就屬於非法經營。

法規節選:未取得經營許可或未履行備案手續,擅自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由相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改正,給予罰款、責令關閉網站等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何辦理ICP經營許可證?
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需要到當地通信管理部門申請ICP經營許可證或備案。通信管理部門是指各省通信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可以先通過撥打相關部門的電話,進行咨詢;或者通過網路查詢相關部門的網站信息,獲取辦理流程及所需資料。

③ 我國現在有哪些法律對於網路環境下的著作權進行了明文規定

2006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該案件時涉及著作權糾紛電腦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二)
</ (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06次會議通過)

根據人民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58條,「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在第一個1406會議的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的適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解釋涉及對計算機的某些問題著作權糾紛」進行修訂如下:
刪去「最高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涉及計算機應用法律解釋的著作權糾紛。
相應的調整,按照規定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該案件時所適用的法律的決定涉及著作權糾紛的電腦」命令,重新發布。
BR />最高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涉及計算機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著作權糾紛解釋

司法解釋第11號[2006]

(2000年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於11月22日,1144會議在適用法律下的1302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委員會於2003年12月23日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涉及著作權糾紛以上的計算機解釋的決定「的第一個1406會議的司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年11月20,2006年」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情況下涉及著作權糾紛案件超過計算機應用法律的第一修正案的解釋決定(b)第二次修訂本)

為了正確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根據公務員法「,」著作權法「和」民事訴訟法「,該法的一般原則這種情況下,一定適用法律的解釋如下:
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下的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實施侵權起訴侵犯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難以確定侵權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設備的位置可以被視為侵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類型的作品的數字化形式。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第三條著作權法所列舉的作品范圍,但中的原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和可以被復制在一些有形形式其他知識產權的創造,人民法院應當是保護。
網路服務提供者通過網路參與侵犯版權的行為,或者通過網路教唆他人實施侵犯版權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通則「第130條的規定,民法,進行調查和其他演員,或者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的共同侵權責任。
文章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版權的行為,或確實有證據版權擁有者的警告,但不採取刪除的侵權內容的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條130的一般原則民法的規定,舉行他們的共同侵權責任的網路用戶。
第五條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版權持有人提供侵權行為人在其網路注冊資料以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如果他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第106條的一般原則,依法追究相應的侵權責任。
第六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專門用於故意避開或者破壞任何版權技術保護措施,設備或材料,上載,傳播,提供,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的法院,按照「著作權法」第47條(f)款的規定,被調查的網路服務提供商侵權責任。
文章著作權人發現侵權信息向網路服務提供者發出警告,要求侵權行為人網路注冊信息,不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證明侵犯版權的所有權證明,應視為未發出警告或提出請求請求
版權的網路服務供應商產生的證明,不採取措施的,著作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按照「著作權法」第49條規定,第50條的規定,在訴訟前作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證據確定,保存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一裁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第八網路服務供應商,版權擁有人的證據的警告,並採取措施刪除涉嫌侵權的內容,被控侵權人要求網路服務供應商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不得支持。
版權擁有者被控侵權虛假的指控侵權人請求補償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措施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的法令,警告人們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④ 我國關於保護網路作品著作權的相關立法有哪些

網路作品與其他形式的作品沒有差異,都是平等受法律保護的。建議查閱 著作權法及相關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⑤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已經是對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但是網路為自己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很多弊端,比如出現網路侵權的行為也是越來越多,那對於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的就看看下面了。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關於網路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需要考慮網路著作權保護與社會公眾利益的平衡問題。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須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必須在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方面我國網路事業剛剛起步,絕大多數網站是虧損的,在這種情況下,強調著作權保護,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保護網路上的著作權,會起到限制網路事業發展的作用,有些圖書館將館藏圖書數字化,然後上網傳播,如果要求圖書館也必須取得著作權人許可,網路上的著作權保護會妨礙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限制了公眾獲取知識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的權利一旦受到損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著作權保護是為了創作的繁榮,只有創作源旺盛了,才有作品在網上傳播,才有作品豐富圖書館的館藏,這時,社會公眾的利益才真正能夠實現。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同任何智力勞動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著作權保護正是為了保證為創作的投入能夠收回。這種投入如果不能收回,創作源就會逐漸枯竭,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此時著作權的保護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強。因為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上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極為迅速,對傳統法律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原有的法律無法滿足在電子商務中對著作權的保護,於是我國近幾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以期彌補原有法律的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並於2003年底對此解釋進行了修改完善,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該決定於2004年1月起實施。然而,這些司法解釋只規定了對網上著作權案件審理時的適應措施,無法在更大范圍內保護廣大著作權人的實體權利。目前,我國對網上著作權的法律存在很大盲區,對傳統的著作權保護的辦法無法完全適用於網路。盡管2001年10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將信息網路傳播權規定為著作權人的權利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但並沒有規定相應的保護辦法,對網上相關主體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權利義務規定得不明確,難以適應行政執法的需要。於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58條的授權,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制定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填補了在網路信息傳播權行政保護方面規范的空白,其規定的通知和反通知等新內容完善了原有的司法解釋。

⑥ 怎麼樣進行網路著作權法律保護

怎麼樣進行網路著作權法律保護?網路著作權法律保護(一)加強對網路作品的人身權利保護雖然《著作權法》中的有關權利的保護基本適用於網路環境,但鑒於網路的特點,有必要強調一下網路環境下的人身權利保護。有人曾說國際互連網將成為作者人身權利的終結者,在網路上,每個人都有能力同時成為作者、出版商和侵權人,在網路環境下,人身權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人都能夠輕而易舉而且天衣無縫地改變他人作品,並向全球傳播。所以在網路環境下作者、表演者的人身權利需要獲得法律有效保護,同時明確規定網路上人身權利保護的對假名和匿名的作品不受法律保護。這不僅是為了作者、表演者的利益,更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因此在網路環境下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利,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公眾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筆者認為:在互聯網上因為網路著品的人身權利受到新的傳播環境的影響,過多強調提高保護並不是最佳選擇,還有可能影響互聯網的發展並阻礙作品傳播和著作權產品的流通。這就需要使人身權利保護保持在適當的限度,合理的是在網路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允許作者放棄人身權利,目的在於減輕著作權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的障礙,使人身權利順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二)加快網路著作權保護的立法思考網路立法要促進網路健康發展,不僅要具有一般法律的強制性,還應具有激勵性。在立法中應當充分考慮網路環境的特殊性,網路信息傳播快捷、覆蓋面大,如網站上自行發表的作品與傳統媒體上刊出的作品應有區別,如果對轉載他人作品管制過嚴,勢必會影響網路文化的繁榮。法律保護的目的是鼓勵傳播,繁榮創作,保護和促進網路業和著作權的共同健康發展。國家通過立法賦予民事主體對網路知識財產和相關的精神產品享有著作權,明確侵權范圍、行為種類、賠償標准及侵權主體承擔的法律責任,這是當前網路文化和網路經濟健康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網路著作權的立法,就沒有知識財產的法權形態,也就沒有其原創者和其他權利人的法律地位。因此,建立和不斷完善包括網路著作權在內的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是當務之急,網路著作權保護作為著作權法的前沿課題,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雖然我國第一部網路著作權行政管理規章《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出台使我國的網路著作權保護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法的位階看,該《辦法》屬於部門規章一類,效力不及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筆者認為,從長遠看,更重要的是加快對《著作權法》在實踐中修改、完善和制定保護網路著作權的專項法律或行政法規如《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或《互聯網著作權保護條例》。(三)依法加強網路行業管理和提高公民的法律保護意識的思考加強網路行業管理,增大網路監控力度。首先要充分認識在加入WTO後和市場競爭新形勢下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到,防患於事前的關鍵就是網路行業自上而下重視依法經營,堅持依法規范網路行業的一切活動;不斷提高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素質和道德水準,網路行業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知識產權的責任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網路行業各個環節的管理,法律事務、市場經營、網站管理、增值服務、企業形象宣傳等部門均為著作權管理的責任單位,要建立相關責任考核制度,對出現侵權和影響企業形象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追究相應責任。

⑦ 現在我國有哪些關於互聯網的法律法規

下面是我的摘抄。

第一條 為了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政保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根據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指令,通過互聯網自動提供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內容的上載、存儲、鏈接或搜索等功能,且對存儲或傳輸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編輯、修改或選擇的行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直接提供互聯網內容的行為,適用著作權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內容提供者」是指在互聯網上發布相關內容的上網用戶。第三條 各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實施行政保護。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法配合相關工作。第四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適用《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由侵權行為實施地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管轄。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提供本辦法第二條所列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的伺服器等設備所在地。第五條 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第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收到著作權人的通知後,應當記錄提供的信息內容及其發布的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接入時間、用戶帳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前款所稱記錄應當保存60日,並在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詢時予以提供。第七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第八條 著作權人的通知應當包含以下內容:(一)涉嫌侵權內容所侵犯的著作權權屬證明;(二)明確的身份證明、住址、聯系方式;(三)涉嫌侵權內容在信息網路上的位置;(四)侵犯著作權的相關證據;(五)通知內容的真實性聲明。第九條 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應當包含以下內容:(一)明確的身份證明、住址、聯系方式;(二)被移除內容的合法性證明;(三)被移除內容在互聯網上的位置;(四)反通知內容的真實性聲明。第十條 著作權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著作權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不具備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所規定內容的,視為未發出。第十一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互聯網內容提供者通過互聯網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雖不明知,但接到著作權人通知後未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責令停止侵權行為,並給予下列行政處罰:(一)沒收違法所得;(二)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二條 沒有證據表明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侵權事實存在的,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接到著作權人通知後,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的,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第十三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查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件時,可以按照《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十二條規定要求著作權人提交必備材料,以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的通知和該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的證明。第十四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且經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認定專門從事盜版活動,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據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的通知,配合實施相應的處理措施。第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履行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義務,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三萬元以下罰款。第十六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查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件過程中,發現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將案件移送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 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等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傳播其表演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的行政保護適用本辦法。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負責解釋。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國家版權局 信息產業部2005年4月30日第一條 為了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政保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根據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指令,通過互聯網自動提供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內容的上載、存儲、鏈接或搜索等功能,且對存儲或傳輸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編輯、修改或選擇的行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直接提供互聯網內容的行為,適用著作權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內容提供者」是指在互聯網上發布相關內容的上網用戶。第三條 各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實施行政保護。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法配合相關工作。第四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適用《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由侵權行為實施地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管轄。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提供本辦法第二條所列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的伺服器等設備所在地。第五條 著作權人發現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或者其委託的其他機構(以下統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通知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並保留著作權人的通知6個月。第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收到著作權人的通知後,應當記錄提供的信息內容及其發布的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接入時間、用戶帳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前款所稱記錄應當保存60日,並在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詢時予以提供。第七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根據著作權人的通知移除相關內容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著作權人一並發出說明被移除內容不侵犯著作權的反通知。反通知發出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即可恢復被移除的內容,且對該恢復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第八條 著作權人的通知應當包含以下內容:(一)涉嫌侵權內容所侵犯的著作權權屬證明;(二)明確的身份證明、住址、聯系方式;(三)涉嫌侵權內容在信息網路上的位置;(四)侵犯著作權的相關證據;(五)通知內容的真實性聲明。第九條 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應當包含以下內容:(一)明確的身份證明、住址、聯系方式;(二)被移除內容的合法性證明;(三)被移除內容在互聯網上的位置;(四)反通知內容的真實性聲明。第十條 著作權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著作權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不具備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所規定內容的,視為未發出。第十一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互聯網內容提供者通過互聯網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雖不明知,但接到著作權人通知後未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責令停止侵權行為,並給予下列行政處罰:(一)沒收違法所得;(二)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二條 沒有證據表明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侵權事實存在的,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接到著作權人通知後,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的,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第十三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查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件時,可以按照《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十二條規定要求著作權人提交必備材料,以及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出的通知和該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採取措施移除相關內容的證明。第十四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且經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認定專門從事盜版活動,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據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的通知,配合實施相應的處理措施。第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履行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義務,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三萬元以下罰款。第十六條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查處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案件過程中,發現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將案件移送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 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等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傳播其表演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的行政保護適用本辦法。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負責解釋。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專家45號]

⑧ 互聯網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手段都有哪些

互聯網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手段,互聯網著作權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法律上也出台了一些相關法律手段和措施來保護互聯網著作權的合法權益。那麼互聯網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手段都有哪些?互聯網千變萬化互聯網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手段:法律是著作權保護的核心。通過法律手段來加強網路著作權保護,一方面,要強化法律意識,完善網路信息的法律體系。既要對現有著作權法等進行修改完善,又要制定新的法律來規范作品網上傳輸行為;既可以通過對傳統著作權保護作出網路視角的解釋和延伸,又可以進行互聯網作品保護的專門立法。我國先後出台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關於製作數字化製品的著作權規定》,修改了著作權法,最高人民法院也作出了相應的司法解釋,為網路的正常運行和網路作品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另一方面,要加強網路執法,提升法律地位,維護法律權威。加強對網路傳播和經營活動中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採取審查准人制度,實施跟蹤監督,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同時,要依法規范網路主體的責、權、利,確保涉網各方的利益平衡與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網路空間中,作品權利人、網路服務商、傳統媒體、網路用戶都是網路主體。正如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一樣,有權利的人也容易濫用權利。著作權人要求擁有作品的絕對專有權,而權利的相對性又不能容許它無限擴大。法律在保護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享有正當的財產權利及其基於這種權利帶來的財產性利益的同時,也要為權利的行使設置邊界,為權利人的行為劃定籬笆,調節網路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保證網路作品得到合理使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