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產品知識產權策略
①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特點
1.法律性。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依託於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這包括兩個方面:(1)它具有依法確認的特點。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每一步利用都必須置於法律規范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的制約下,法律規范是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行為規則;(2)法律規范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律規范對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又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企業知識產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優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和知識產權戰略性運用的共同結果,兩者缺一不可。
2.保密性。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直接相關,實際上也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涉及到企業經濟和科技情報分析、市場預測、新產品動向,以及經營者在某一階段的經營戰略意圖,如果被企業競爭對手掌握,將對自己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這些涉及帶有商業秘密性質的內容宜加以保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因之具有保密性的特點。
3.時間性和地域性。這一特點是由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地域性特點所決定的。以時間性而論,與某一知識產權戰略相應的知識產權期限屆滿或因故提前終止,相關的知識產權戰略就應及時調整。就地域性而論,企業在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時應考慮到知識產權的權利產生地。這一點對於企業實施國際知識產權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是極端重要的。
4.整體上的非獨立性。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屬於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其目標的實施與企業其他戰略往往是相互包含、相互交錯的,單純地運用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中的商標戰略為例,它與企業市場營銷戰略、廣告宣傳戰略、市場競爭戰略、企業形象戰略緊密相關。不過,整體上的非獨立性並不排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相對獨立性。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② 企業應如何建立知識產權戰略機制
一個好的發展戰略,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戰略定位是戰略規劃的核心。它直接決定著對企業經營控製程度和管理模式的確定,一般包括性質的定位和功能的定位。在對企業定位時要防止不顧企業實際情況,對上級政策照套、對先進單位經驗照搬或趕潮流圖虛名。如有的企業不管自身規模大小,一律冠以集團之名,功能大而全,對企業發展毫無益處。
定位要著眼於企業的長久發展和資源充分有效的利用。 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為了保證戰略規劃的圓滿實現,在不同階段適當提出一些能激發員工創造熱情,鼓舞員工鬥志的定量或定性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方案是十分必要的。當然,目標的制定,不僅要求企業高層領導者決策,而且還需要中、下層管理者和全體職工的支持與參與,還要建立在對企業科學系統分析的理性基礎上,提出的目標既要有一定的高難度,又要留有餘地,能被群眾理解和接受。 機制的創新是戰略活力的源泉。有效的戰略規劃必然要建立在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之上。
當前國有企業首先是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使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運營機制。其次是要抓緊推進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各種保險制度的改革,盡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建立獨立於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盡早解脫國有企業的沉重包袱,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在平等狀態下競爭。
戰略管理是實現戰略規劃的有效保證 一個好的方案並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沒有有效的機制保證,再好的規劃也是一紙空文。因此,戰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戰略的管理是依據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制定戰略、實施戰略,並根據結果的評價和反饋來調整、制定新戰略的過程。戰略規劃一旦制定,就要抓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建立戰略保障機制。企業的戰略,是企業行動的共同綱領,是全體員工共同意識的體現,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不能因個人的看法而隨意改變,必須人人遵守,共同維護,保證實現。因此,一定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作保障。首先要明確責任制,一級一級層層負責,保證戰略在行動中得到真正實施。其次要制定督查制度,對戰略實施過程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獎懲制度,做到賞罰分明,保證戰略的嚴肅性、有效性。 建立相應的配套戰略。從縱向和橫向上可分為行業經營戰略和職能部門戰略,形成企業內部戰略一體化。當前要特別注意制訂科技發展戰略、人才資源戰略、跨國經營戰略和多元經營戰略。另外,為了保證戰略的有效實施,還可根據不同情況制訂中間工作計劃或行動方案,為實施計劃體系提供保障。 建立戰略評價和控制體系。
首先,要對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密切跟蹤和監視,注意不斷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戰略實施的影響。
其次,訂出量化評價指標,檢查戰略運行效果,用利潤率、勞動生產率、人均收入增長率來測定企業效益。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投資收益率、每股利率等來測定企業的資本利用率。
第三是要學習新知識,把企業變成一個知識的集合。只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真正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成功實現
③ 企業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最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有能力創造並管理知識產權寶庫的企業。」說這話的是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高級副總裁兼董事麥維德。前不久,麥維德帶著BCG的一份最新報告來到了中國,報告的題目是《為中國企業度身定製: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
幾年前,BCG成立了知識產權戰略專項組,對眾多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認為,一個國家的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大體要經歷5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以出口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為主導,靠的是廉價勞動力成本和低成本原材料;第二階段通過加大研發投資,推動了技術含量較高產品的出口;第三階段遭遇發達國家企業的知識產權壁壘,被迫付出高昂代價;第四階段吸取教訓,加大在收購、自主開發和管理知識產權方面的投資力度;第五階段則開始享受知識產權的互惠互利,有的企業甚至可以通過知識產權獲取競爭優勢。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企業的知識產權擁有量有著密切關系。麥維德舉例說,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申請專利,1976年數量為6000項,到1991年達到了2.2萬多項。過去日本曾經向外國企業支付了高昂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隨著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日本企業如今一方面仍在支付專利使用費,另一方面也向外國企業收取可觀的專利使用費。韓國1990年在美國申請專利的數量幾乎為零,但到2002年已經有4000多項。通過自主創新,韓國改變了知識產權交易只進不出的局面。
據經合組織專利資料庫2005年的統計,中國在過去十年來的研發投入在GDP中所佔比例差不多翻了一番,國內專利申請的復合增長率近年達到19%,進展明顯。但是這一增幅比起美國的44%、歐洲的42%和日本的42%來,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國際專利申請上,這一差距更為明顯。以2004年為例,中國企業在美國申請的專利為2000項,只佔各國在美申請專利總數的0.18%,排在第21位。當年中國企業在歐洲申請專利數量排在第16位,日本排在第18位。
麥維德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該更加註重知識產權及保護,否則可能面臨三大風險。第一是產品因國外知識產權壁壘而被關鍵的出口市場排除在外;第二是產品出現無差異的同質化風險,即因為缺乏知識產權資產而被打入低檔產品和低檔技術市場;第三是產品利潤可能會經由專利權使用費和一些不利的合作協議流失到海外企業。
那麼,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提升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能力呢?麥維德提出4點建議:與其他企業合作以獲得知識產權准入;並購外資企業以購買知識產權;內部投資創新和研發,創造知識產權;參與標准設定的工作以確保知識產權使用的平衡。此外,中國企業還應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首先是確定自己在知識產權發展五個階段中的位置;第二步是確定在關鍵的技術和市場上自己的知識產權地位;第三是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產權的方法;第四是制訂一項與企業戰略緊密掛鉤的知識產權戰略。
④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規劃該怎麼寫
企業知識產權培訓、品牌戰略規劃、知識產權轉讓交易、交叉許可、評估價值、訴訟...這個我倒不清楚,注冊的過程應該是不太簡單的,你可以去網上查查,這個還是...
⑤ 企業怎麼制定知識產權戰略
戰略領先則意味著企業領先一步 戰略是創造性思維的產物,它不是建立在領導人偶然性冒險和直覺判斷的基礎上,是經營者對企業環境中根本性變化的理性和直覺結合的積極反思,是企業資源條件、顧客需求和競爭趨勢綜合的反映。因此,一個好的發展戰略,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戰略定位是戰略規劃的核心。它直接決定著對企業經營控製程度和管理模式的確定,一般包括性質的定位和功能的定位。在對企業定位時要防止不顧企業實際情況,對上級政策照套、對先進單位經驗照搬或趕潮流圖虛名。如有的企業不管自身規模大小,一律冠以集團之名,功能大而全,對企業發展毫無益處。定位要著眼於企業的長久發展和資源充分有效的利用。 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為了保證戰略規劃的圓滿實現,在不同階段適當提出一些能激發員工創造熱情,鼓舞員工鬥志的定量或定性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方案是十分必要的。當然,目標的制定,不僅要求企業高層領導者決策,而且還需要中、下層管理者和全體職工的支持與參與,還要建立在對企業科學系統分析的理性基礎上,提出的目標既要有一定的高難度,又要留有餘地,能被群眾理解和接受。 機制的創新是戰略活力的源泉。有效的戰略規劃必然要建立在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之上。當前國有企業首先是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使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運營機制。其次是要抓緊推進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各種保險制度的改革,盡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建立獨立於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盡早解脫國有企業的沉重包袱,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在平等狀態下競爭。 戰略管理是實現戰略規劃的有效保證 一個好的方案並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沒有有效的機制保證,再好的規劃也是一紙空文。因此,戰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戰略的管理是依據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制定戰略、實施戰略,並根據結果的評價和反饋來調整、制定新戰略的過程。戰略規劃一旦制定,就要抓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建立戰略保障機制。企業的戰略,是企業行動的共同綱領,是全體員工共同意識的體現,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不能因個人的看法而隨意改變,必須人人遵守,共同維護,保證實現。因此,一定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作保障。首先要明確責任制,一級一級層層負責,保證戰略在行動中得到真正實施。其次要制定督查制度,對戰略實施過程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獎懲制度,做到賞罰分明,保證戰略的嚴肅性、有效性。 建立相應的配套戰略。從縱向和橫向上可分為行業經營戰略和職能部門戰略,形成企業內部戰略一體化。當前要特別注意制訂科技發展戰略、人才資源戰略、跨國經營戰略和多元經營戰略。另外,為了保證戰略的有效實施,還可根據不同情況制訂中間工作計劃或行動方案,為實施計劃體系提供保障。 建立戰略評價和控制體系。首先,要對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密切跟蹤和監視,注意不斷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戰略實施的影響。其次,訂出量化評價指標,檢查戰略運行效果,用利潤率、勞動生產率、人均收入增長率來測定企業效益。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投資收益率、每股利率等來測定企業的資本利用率。第三是要學習新知識,把企業變成一個知識的集合。只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真正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成功實現
⑥ 開辦一家企業如何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策略
你的問題問的很寬泛,建議你詳細點。比如:餐飲業,房地產,服裝加工,電子行業等等,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保護著重點,因此你問題只提到企業兩字,就不太好回答。假如你只是准備開辦一普通的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首先要考慮到企業名稱權的保護,准備幾個自己滿意的企業名稱去當地工商管理部門查詢有無在先權利的沖突(最少准備3個企業名稱以備選),若企業涉及到加工之類的項目就要考慮到商標的申請注冊,電子行業在申請商標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專利以及軟體登記等事宜。每個企業不同,因此知識產權保護的側重點也不同。在企業前期建議你咨詢專業人士根據你企業的類型,規模,行業特點等等設計適合你自己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⑦ 企業對於知識產權應該怎麼
一、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構架
在現代管理中,企業戰略是企業基於未來內外部條件變化作出的預先安排。不同企業,戰略層次不同,一般分為公司戰略、競爭戰略和運營戰略三個層次。公司戰略是公司高層指導和控制公司行為的綱領,解決公司經營理念、產業范圍、資源分配和國際化等問題。競爭戰略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競爭。運營戰略指上述兩大戰略的貫徹或流程。因此公司戰略和競爭戰略構成企業戰略的框架。
公司戰略是總戰略,可表現為:穩定性戰略,指企業持續性地向同類型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增長戰略,指提高銷售額,擴大顧主和市場份額等。收縮戰略,是減少經營規模或范圍。組合戰略,是指同時實行上述若干戰略。以上戰略由企業利用已掌握的資源,分析優劣而確立。
競爭戰略由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ichaelPorter提出,他認為,管理的成功取決於選擇正確的戰略,而正確的戰略與組織和產業的形勢相適應,也就是能建立起保持高於產業平均生產水平的競爭優勢。他總結道:管理必須選擇一種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戰略,諸如成本優先、別具一格或專一化戰略。成本優先必須是成本的領導者;別具一格戰略強調高超的質量、非凡的服務、創新的設計技術專長或不同凡響的商標形象;而專一戰略則集中在成本專一化和差別化的空間。不管採用何種戰略,要保持競爭優勢,一方面要跟上產業演變的步伐,另一方面必須阻擋來自競爭對手的侵蝕。企業建立某些障礙使仿製者難以得手,可利用專利或版權減少仿製機會,或與供應商訂立專供合同來限制其向競爭對手供應渠道等。因此,競爭戰略體現了公司戰略的動態變化,也是公司戰略確立和調整的核心。知識經濟條件下,擁有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戰略是21世紀企業戰略的先導,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利器。
二、
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考慮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並將其上升為戰略來設計,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知識產權對經濟的增長不會自然產生,它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造熱情,保持競爭力來實現。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知識產權特有屬性在管理行為中的具體化,成為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新形態。
通常,知識產權管理可從下列幾方面展開:制定戰略。根據不同的知識產權類型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如專利戰略要求確立專利開發、調查、申請或實施等制度;商標戰略要求商標設計、注冊、使用和保護常規化;版權戰略把握版權的使用和保護。設立管理部門。在組織構成上按不同知識產權類型進行分組,並將其歸屬相關的部門,如將其隸屬於研發部門或法務部門等。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可細化成幾個部分:新員工的知識產權背景調查制度;知識產權資料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獎勵制度;知識產權培訓制度;知識產權審檢制度,包括產品、合同等的審查和檢驗;保密制度,如與員工訂立保密協議,在規章制度內確立保密條款等;評估制度,主要指知識產權評估的標准和程序。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構架,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的要義。
三、知識產權戰略的迫切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多的產品。誰掌握最新的技術、知識,誰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知識產權的掌握量和先進度。其特徵是創新導致價格倍增,資本追逐知識,知識對價值的貢獻比重增加。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創新的產生和成長依賴知識的滋養和孵化。企業為追逐利潤在此表現的更為突出和迫切。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世界五百強企業發展的進程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在國內,且看各跨國集團在我國的跑馬圈地,佔山為王,多半憑借知識產權優勢佔領市場。如,早在1994年,百事可樂與四川天府可樂合資,百事以參股60%控股,並停用「天府可樂」,使被認為民族飲料象徵的天府可樂悄然退出市場,而百事可樂行銷市場。1999年,北京亞都科技集團被微軟以侵犯軟體著作權為由起訴;繼而思科公司對我國著名軟體企業華為公司提出侵犯知識產權指控。微軟則利用其技術優勢,形成在我國軟體行業的高端市場。2004年初,德國漢高公司收購上海輕工集團「熊貓」品牌,啟用漢高牌並停用「熊貓」。這些案例凝聚了我國自有品牌痛失市場的教訓,也是跨國企業成功發展的慣用模式。這種模式的背後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支撐。在知識產權戰略的引領下,這些企業在新興市場的開發上循序漸進,先是放水養魚,繼而步步為營,最後達到市場通吃的目的。
我國企業要立足於市場,不斷提升競爭力,必須確立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是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的新要求,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必然。就國內企業而言,海爾集團不斷發展之路就是很好的證明。海爾藉助自有知名品牌和不斷創新的技術,研發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市場拓展於全球不同的地區,使其成為中國知名品牌的一面旗幟。相反,急功近利的模仿與復制,除了遭受侵權之訴之外,永遠只能給別人做嫁衣,替他人打工。
此外,確立知識產權戰略,也是市場的呼喚。「入世」以來,國際知名品牌大舉進入我國。2001年,世界五百強企業對我國投資達468.8億美元,其中已有400多家進入中國。世界五百強是代表了全球先進生產力水平及企業組織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強勢企業群體。這些企業在對我國進行投資的同時,大量申請取得知識產權,企圖建立和維持對相關領域的獨占。但是,近年
為跨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跨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採用綜合戰略措施,用商標、專利、版權及商業秘密立體交叉地展開對我國市場的爭奪攻勢,使我國企業面臨諸多跨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爭訟。我國企業要在此環境下生存,必須尋求包括知識產權戰略在內的各種途徑,確保市場地位。在國內外企業雲集的我國市場,市場呼喚企業盡快建立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保護我國經濟良性發展,更為企業贏得一份競爭的席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定位
在紛繁復雜的知識產權紛爭面前,我國企業只有建立多方位、立體化的知識產權戰略系統,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實現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著力定位於知識產權的研發、取得、合法有效的利用和保護若干方面。具體概括如下:
品牌戰略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品牌戰略要求企業在市場營銷方面確立全面的品牌意識,打造自有品牌,制訂和採取保護品牌的制度與有效措施。
首先,強化商標意識,著力打造民族品牌,爭取市場;同時,落實自有品牌的合法使用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一套商標開發設計、申請和保護機制。將品牌的開發和利用列入企業目標管理的項目之中,並由企業研發部門、法務部門等職能機構將其制度化進而監督實施。
其次,洞悉市場競爭動向,尤其是競爭對手的發展狀況,掌握跨國企業在華的商標戰略,修正自己的商標戰略。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進行跨國經營,使品牌向全球發展,以商標的國際化帶動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一個不容忽視的內容是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在我國,長期對知識產權缺乏了解,對商標的保護往往被忽略。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歷煉了眾多的民族品牌、字型大小,成為贏得市場的金字招牌,如「五糧液」、「同仁堂」、「吳良材」等等。其中一些是未經注冊的馳名商標。一些投機取巧者在國內、外搶先注冊,使這些品牌本應有的市場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殺。企業對馳名商標管理,一是形成制度化的使用機制;其二在遭遇被搶注時,快速反應,熟練運用馳名商標保護制度。
技術創新戰略
創新才有發展。企業若要長遠發展,首先要培養創新能力,鼓勵開發研製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思路上,將跟蹤和模仿為主的初級模式調整為以自主創新為主的發展模式;在資源分配上,加大技術投入,提高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發機制,突出研發與技術升級的地位。
另外,在專利已經劃地為牢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對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開發圍繞核心專利的應用性專利技術,形成對原核心專利的包圍,利用交叉許可,謀求自身的發展空間。企業還可以採取企業跟隨戰略,把握市場技術動向,注意新技術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分析新技術與企業產品的延伸可行性,認為有市場價值時跟隨開發。
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術,結合企業特點進行技術改造,特別是注意追蹤了解新近失效的專利技術,發現有應用價值的及時利用加以開發。總之,技術創新可以有多種途徑,但確定創新戰略是第一步。
專利、商業秘密保護戰略
「入世」以來,美、日等技術大國屢屢利用知識產權大棒對我國提起專利侵權之訴。據報道,近三年來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圓。面對跨國企業來勢兇猛的知識產權策略,實施專利保護成為企業發展的護身符。
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知識管理機構,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網路。開通專利文獻檢索渠道,了解最新專利信息;對相似技術由專業人員進行侵權分析,避開侵權技術;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確保企業技術研發的方向和合法性。
普及知識產權常識,增強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遵守列入員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使之成為日常的工作規程。
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對專利及早申請,並在基本專利四周設置大量技術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權利要求范圍的權利,以增加專利申請的數量,擴大專利保護的權利范圍。一些企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就2003年,華為公司申請專利達1551件,中興通訊達640件,佔了我國IT行業專利申請的半數;在數字電視行業,康佳和創維也突破跨國企業的專利圍困,申請一批核心和外圍專利。
商業秘密往往不被重視,一般只在發生損失時,才倉促應對。事實上,商業秘密的分布非常廣泛,不僅指技術秘密、技術訣竅,更大范圍地存在於企業商業運作中的各種經營信息,如客戶名單、貨源渠道等;而且,在創新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初級技術尚不足以專利來保護的,往往成為商業秘密保護對象。如軟體企業的源代碼等。
近年來,因企業員工流動而造成商業秘密泄露案件時有發生,顯示出企業的戰略盲區。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嚴密的保密制度,訂立保密協議;並將商業秘密保護作為企業保衛工作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之一。其次,強化對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落實泄密後的處置方案,構建企業安全防範網路。同時,在引進人才時,除了解其教育、技術等背景外,還應審查其帶有的技術或秘密的知識產權狀況,在掌握其合法性的條件下再決定是否引入,也是商業秘密戰略的內容之一。商業秘密保護戰略更大限度的構築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網。
總之,知識產權戰略成為21世紀企業的鮮明特徵,是知識經濟對企業提出的客觀要求。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樹立品牌意識,洞悉發展趨勢,立足技術創新,健全保護機制,構建起立體化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