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浦路沿江使用權
Ⅰ 上海北外灘規劃
上海市北外灘地區東起大連路、秦皇島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黃浦江、蘇州河,北鄰周家嘴路,規劃用地面積3.66平方公里。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對黃浦江兩岸地區,「百年大計、世紀精品」的要求,結合北外灘地區的優勢和實際情況,從功能、結構、形態、環境多方面對北外灘地區進行全面調整,建設以航運為特色的,商貿辦公發達,居住舒適、交通便捷、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新興城區。 根據現狀和黃浦江兩岸的規劃,對北外灘地區的功能結構作了相應的調整,規劃劃分為5個功能區: 1、商住綜合區(河南南路、吳淞路以東地區): 2、商務辦公區(虹口港以西、吳淞路以東地區): 3、航運商貿區(虹口港以東、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長治路以南地區) 4、提籃橋歷史風貌及現代商業街區(公平路以東、大連路以西、黃浦江以北、唐山路以南地區) 5、高檔居住區(周家嘴路以南、漢陽路以北、大連路以西、吳淞路以東的地區) 北外灘地區地塊的開發強度由南至北逐漸遞增,開發功能也由公共活動設施向辦公、公寓、住宅過渡。 通過對地區道路的調整和梳理,規劃形成的二橫六縱幹路為骨架輔以若干支路的方格網狀道路網,建立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交通系統,沿江(東大名路?楊樹浦路)布置有軌電車,屆時共有3條市區地鐵線(M線)通過北外灘地區。 規劃保留黃浦江上現存的泰公路、其秦線等兩條過江輪渡及輪渡站,今後根據客流要求逐步改進;向舒適化的水上巴士發展。 在該段黃浦江段規劃兩條越江車行隧道連接北外灘和浦東地區。 規劃本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設計原則,建設合適居住和城市發展的都市綠化系統: 1、規劃在國際客運中心北側和海員醫院西側基地,設置總面積在21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集中綠地和廣場。 2、在吳淞路與東長治路的交匯處,規劃建設25000平方米的大面積綠地。 3、規劃在下海廟和摩西教堂之間建設一塊面積約為26000平方米的大型公共綠地。 4、在吳淞路西側的商業居住綜合區內,規劃結合原有崑山花園設置了一處面積約40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公共綠地以及11000平方米左右的沿蘇州河的濱河綠地。 北外灘地區是近代優秀建築分布密集的區域,文化氣息濃厚。 在建築總體上要求現代、簡潔、高科技為特色,在保護建築集中的地區和提籃橋歷史風貌及現代商業街區應體現傳統建築的特色和風格。 在黃浦江濱江部分,提籃橋歷史風貌和現代商業街區的南側基地內設置體現21世紀外灘風貌高達200米的上海之光摩天輪,形成該地區鮮明的城市形象,並促進地區文化娛樂設施的發展。 充分發揮北外灘地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特點,塑造以歷史為背景、文化為主線的,新舊融合的城市環境和景觀。 http://project.zhulong.com/proj/detail5759.htm
Ⅱ 2017年楊浦區舊區改造哪塊范圍
現在是大面積的搬遷改造楊樹浦路通北路、公平路、平涼路一帶,今年的還有沿江的江邊改造通道。
Ⅲ 上海市楊浦區一共有幾個街道
上海市楊浦區一共有11個街道,分別是:定海路街道、平涼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長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橋街道、五角場街道、新江灣城街道。
(3)楊樹浦路沿江使用權擴展閱讀
楊浦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臨虹口區,北與寶山接壤。楊樹浦港縱貫區境南北,楊浦即以此演變得名,南部沿江地帶是曾經的上海公共租界東區,中部偏東區域則為「大上海計劃」實施地。
區境年日照時數及年總輻射量屬上海的高值區。其分布規律大致自南而北呈遞增趨勢。區境南部的年總輻射量為114千卡/平方厘米·年,北部為116~118千卡/平方厘米·年。
區境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5℃的天數年約為6~8天。極端最高氣溫為38~38 2℃。1978年7月8日極端最高氣溫38.9℃。
區境最低氣溫,小於或等於-5℃的天數一般為4~5天。極端最低氣溫在-9.5—-10℃。1967年1月16日,極端最低氣溫-10.1℃。
區境年降雨量南部地區為1060毫米,北部為1040~1060毫米。汛期雨量大致在600~640毫米。
區境交通,向以水路為主。黃浦江穿越區境東南部,北出吳淞口。兩岸支流多,航運便利。上海開埠後,外商紛紛佔用岸線,闢建碼頭。
至本世紀初,區境沿江灘地已成為上海港碼頭基地之一。解放後,這些碼頭先後收歸國有,經過歸並、調整和對設備的改進,已分別發展成現代化的裝卸公司。改革開放以來,貨運日趨繁忙,1990年吞吐量達1965萬噸。
區境無對外水路客運航線,僅有6條對江輪渡線,溝通兩岸往來。內河航運,清末通航河道有百餘條,現僅存10餘條。這些河道,除黃浦江南岸3條支流和復興島運河可通航外,其餘支流基本上只起排水作用。
Ⅳ 楊樹浦路的楊樹浦路歷程
楊樹浦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規劃辟築,始築於同治8年(1869年),因通向楊樹浦,因而命名為楊樹浦路,是楊浦區第一條近代意義上的城市道路,19世紀80年代,租界當局又將楊樹浦路向東延築至剛狄路(今黎平路)。
楊樹浦路的辟築為外商大舉搶占黃浦江濱江岸線,開辟工業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楊樹浦工業帶發端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批准設立的官督商辦的上海機器造紙局;清光緒九年(1883年)英商在楊樹浦路華盛路(今許昌路)建立上海最大的自來水廠;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經李鴻章批准,集資50萬兩開辦了官督商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建成投產,這是國內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使外商在華設廠呈合法化,楊樹浦路沿線因處於黃浦江下游,沿江大量灘地售價低廉,且與租界中心區相通,交通便利。於是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至民國26年(1937年)外商相繼涌進楊樹浦路沿線辦廠。日商七大紡織財團,開辦了裕豐、大康、公大等17家紡織廠、4家冶金廠;英商先後辦了馬勒等造船廠3家、怡和等紡織廠6家,中國肥皂公司等輕工業廠14家,上海煤氣廠等2家;美德等商人共開辦了10家工廠。楊樹浦發電廠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電氣處籌建,民國2年(1913年)建成發電,容量4000千瓦,民國23年(1934年)裝機容量達到18.35萬千瓦,為當時國內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海市區的工廠逐漸外遷,楊樹浦地區一度開始衰敗,廢舊工廠比比皆是,但目前在建的東方漁人碼頭將引導這一地區繼續輝煌!
Ⅳ 上海游覽濱江觀景道有公交車嗎
上海游覽濱江觀景道是肯定沒有公交車的(只有步行道、自行車道),就是版近旁的道路上有的有公交車(比如權沿江楊樹浦路運行的135路公交、在浦東大道部分路段運行81路公交車),但是更多新開發的濱江觀景道近旁的道路上,有的就是公交車預留港灣式車站(比如徐匯濱江就是),但是並沒有公交車運行。
Ⅵ 上海地鐵從九號線到楊樹浦路怎麼走
乘坐 地鐵9號線,在 世紀大道站 下車
換乘坐 地鐵4號線, 在 楊樹浦路站 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