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
1. 法學畢業論文選題
民商法學畢業論文選題
(一)民法總論 1、民事法律行為理論研究 2、意思表示研究 3、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研究 4、間接代理制度研究 5、兩大法系代理制度比較研究 6、訴訟時效的效力研究 7、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研究 8、法人的本質研究 9、我國合夥制度的完善 10、我國合夥的法律地位研究
(二)物權法 11、我國物權法體系研究 12、法人財產權性質研究 13、企業法人兩權分離制度研究 14、國家所有權制度研究 15、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研究 16、佔有制度研究 17、物權行為研究 18、我國民法上抵押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19、無權處分行為研究 20、法定代表人越權原則研究 21、我國民法上確立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22、相鄰關系研究
(三)債法 23、我國買賣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24、非典型合同研究 25、旅遊合同研究 26、一物二賣效力研究 27、轉租之效力研究(
四)商法總論 28、商法的本質 29、商事登記制度研究 30、商法的價值 31、商業名稱制度研究 32、商法的基本原則研究 33、論商法與交易安全保護 34、商法總論對分論的指導意義
(五)公司法 35、論公司資本制度 36、公司股東利益的保護 37、大股東對小股東的責任或義務 38、論股權 39、論獨立董事制度 40、董事的注意義務與忠誠義務 41、公司有限責任研究 42、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 43、公司收購中對廣大中小股東的保護 44、一人公司研究 45、破產重整制度研究
(六)證券法 46、承銷人的盡職調查責任 47、公開披露制度的意義及其研究 48、證券法民事責任制度 49、我國證券法民事責任現狀研究 50、攪拌現象研究 51、我國證券法調整的證券關系(七)海商法 52、論海運保函的法律問題 53、論提單中的並入條款 54、略論船舶所有人的責任限制問題 55、論海運貨物留置權 56、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的責任期限探析 57、論提單的物權性 58、論我國海上承運人責任制度 59、船舶優先權研究
(八)票據法 60、論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 61、論票據對價 62、票據的無因性研究 63、論票據法的近因原則 64、論票據代理制度 65、票據偽造制度研究 66、論票據追索權 67、論票據利益償還請求權 68、論票據保證 69、論票據時效 70、論票據背書
(九)保險法 71、論保險法的最大誠信原則 72、論保險利益原則 73、論保險代位求償權
(十)知識產權法 74、論知識產權與物權。 75、論入世以後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變革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 76、論全球化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影響 77、論知識產權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78、論知識產權的權利限制 79、論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80、論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論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禁令制度 82、論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司法保護 83、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法理學分析 84、論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的方式 85、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平行進口的研究 86、論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 87、論知識產權中的間接侵權 88、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數額立法的思考 89、論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90、論著作權與鄰接權 91、論計算機軟體保護及法律適用 92、論網路著作權保護制度 93、論數字化作品的知識產權問題 94、網路鏈接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95、試論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 96、論計算機軟體保護的法律問題 97、超鏈接的知識產權問題 98、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問題 99、模仿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100、企業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01、中文域名與相關知識產權保護 102、論域名的知識產權屬性與立法、執法框架 103、論中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保護機制 104、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醫葯知識產權保護 105、論新聞侵權 106、論有關大眾傳播的法律問題 107、論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 108、論商標與商號 109、論馳名商標的保護 110、論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與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的區別 111、論商業外觀的法律保護 112、論商業方法專利 113、論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114、地理標志知識產權性質分析及法律對策 115、大型體育競賽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16、論有關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問題 保險法參考題目 117、試論投保人告知義務 118、試論人身保險中的保險利益及存在時間 119、論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120、論我國《保險法》中代位權制度的完善 121、論保險合同的非要式性 122、論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
您的法學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2. 宋敏的個人信息
宋敏,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農科院資源管理二級崗位傑出人才,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85年畢業於西南大學農業經濟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獲碩士學位(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方向),1995年考入WinrockLEAD21農業經濟學博士培養項目,1998年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土地經濟與管理研究方向)。1998年考取日本文部省獎學金留學日本九州大學,2002年獲農學博士學位(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方向)。1985年參加工作以來曾任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1985~90年),講師(1990~94年),副教授(1994~98年)和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院副教授(2002~04年)。2004年4月回國任現職,主要從事農業知識產權、農業資源環境經濟和農業公共政策研究。
主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專題」、教育部「環境評價研究」、農業部「低環境負荷農業中日共同研究」、農業部「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農業部「轉基因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國實現植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的產權安排研究」等項目多項。參加日本文部省、豐田財團等資助的研究項目多項,農業部軟科學基金、四川省科委、四川省國土管理局、重慶市科委、重慶市國土管理局等資助的科研項目多項。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用日語、英語和中文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曾獲得農業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林業局聯合表彰的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個人、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政府社科研究二等獎、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北京市科技獎三等獎等科研獎勵多項。
3. 農業知識產權的主要研究機構
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CCIPA),於2007年6月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心是一個由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組成,主要從事農業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旨在通過調查研究、交流合作、教育培訓,促進學科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增進國際合作、加強人才培養、推動信息共享。
中心職能——
開展基礎理論、政策制度、方法工具、信息數據、案例素材等方面的調查研究;
推進信息交流、人員互訪、共同研究、協作網路構建等形式的交流合作;
致力於學科建設、講座培訓、研修考察、宣傳普及等途徑的教育培訓。
研究領域——
植物新品種研究
國內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及政策,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及規劃,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育種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作物種子管理。
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研究
國內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政策,農業專利、商標、地理標志戰略及規劃,農業專利保護與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擴散、農業發展,商品、地理標志與農產品品牌,地理標志保護、傳承與農業發展。
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研究
國內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制度及政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國際發展趨勢與對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保護戰略及規劃,遺傳資源、傳統知識主權與惠益分享,遺傳資源、傳統知識與其他知識產權保護,遺傳資源保護與生物多樣性、農村發展。
農業知識產權信息研究
農業專利、植物新品種、商標、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領域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農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與預警,農業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技術研發與集成。
4. 請以《中國人失掉創造力了嗎》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駁論文
在18世紀西方工業革命之前的10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1000年前的夜晚,全世界都是一片漆黑、安靜,只有中國的城市燈火通明、車水馬龍;1000年前歐洲最大的城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的規模都不過萬人,而中國的首都已有150萬人;1000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125萬噸,而公元1788年工業革命開始英國鋼鐵業年產才有7.6萬噸。
1000年前的中國經濟最繁榮、科技最先進,遙遙領先於世界。羅茲·墨菲在其《亞州史》中這樣描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由運河及通航河道形成的巨大水路交通網……期票、信用證以及官方大量發行的紙幣適應了商業的發展……東南沿海港口繁榮起來,出現了大量外國居民……確實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時代。」當時,中國人已懂得用高科技換取原材料和資源,宋朝人把泥土燒成精美的瓷器,只用泥土就輕易換來大批金銀財寶。西方最富裕地方的義大利威尼斯人在見到中國船後則忍不住感慨:「中國的商船是人們能夠想像出的最大的船隻,有的有6層桅桿,4層甲板,12張大帆,可以裝載1000多人。這些船不僅擁有精確得近乎奇跡般的航線圖,而且,它們還擁有幾何學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還有那些熟練運用天然磁石的人,通過它,他們可以找到通往陸上世界盡頭的路。」
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發明和發現後說,「可以毫不費力地證明,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然而,中國這個「在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的國度,從明末清初開始,從領先於西方變為遠遠落後於西方。
在近代科技方面,中國人創造力的表現開始令人失望。尤其是具有重大意義、對經濟發展全局產生影響的原始創新,我們不僅落後,而是差得很遠。直到20世紀,全世界100項廣泛地造福人類並已形成巨大產業的重大工程技術成就,如塑料、無線電報、廣播電台、集成電路、計算機、互聯網、超音速客機、抗生素、人造衛星、核反應堆等重大發明,都100%是外國人的首創,沒有一項是中國人首先創造或完成的。而由外國人首先完成的這些科技成就,已經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和標志。
新世紀伊始,中國工程院曾組織「20世紀我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推選活動,由近百名院士推選出的我國近100年中最重大的工程技術成就共計25項。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兩彈一星」、「漢字處理與印刷革命」,其餘依次是石油、農作物增產、傳染病防治、電氣化與輕工紡織和採煤等。然而有關專家指出,將中國的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與國際上的加以對比,除了「漢字處理與印刷革命」,其餘的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都稱不上「原始性創新」。而且,這些項目我們至今仍不同程度地落後於發達國家。
多數學者認為,18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條件,中國早在14世紀的明朝初年就已幾乎全部具備了。但是,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產生,而是產生在英國,於是中國迅速由領跑者變成了落伍者。為何在古代中國科技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為何在現代中國不再領跑?為何中國人的創造力令人費解的彷彿一夜之間消失了?這些謎團引發很多人尋找答案。
古代中國缺乏宜於科學進一步成長的自然觀和價值觀。古代中國人崇尚「天人合一」,堅信五行相剋相生,其思維方式是循環的,很少有人去「推尋原理」。因而中國古代的許多科學理論,只有概念沒有分析,只有結論而沒有因果邏輯,只能形成零散、沒有系統理論的經驗知識,各門學科及各類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很差,因而也無法用數學演繹的方法,形成嚴謹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歷史上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形成了中國極端實用的小農經濟價值觀,與之相應導致了古代中國科學的實用取向和價值觀。中國的四大發明是實用性的,天、農、醫、數四大學科所涉及的研究領域,也大都來源於實際需要,如天文學偏重於用天象去說明封建制度和編寫修訂歷法。中國人太講究實用,因此很多發現滯留在了經驗階段,夠用就行,以致於古代中國「有技術而無科學」。
科舉制度扼殺了中國人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認為,古代的技術發明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技術進步依靠的是為數眾多的人的經驗和偶然的發現,此時人口數量是一個關鍵因素;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主要依靠的是科學實驗,此時人口數量不是一個關鍵因素。對於以經驗為基礎的技術發明而言,人口規模是技術發明率的主要決定因素。由於歷史上中國人多,使得中國能夠在技術發明上一度領先於西方世界。
宋代以後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學而優則仕」,科舉制度提供的激勵使做官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知識分子思想被束縛在古書和名利上,不願意從事科學研究。而現代技術發明主要是從科學和實驗中得到的,中國由於知識分子熱衷於通過科舉做官,對科研缺乏興趣,長期都沒有實現從以經驗為基礎的發明方式轉換到基於科學實驗的創新上來,從而原始經驗科學不能上升為現代科學,使得中國的農業和工業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因而在現代落後於西方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到後來陷入創造力困境。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的性格基礎,它是人對於未知事物總是有著強烈好奇心和將其解決的決心的一種態度。美國心理學家戴維斯將創新的一般人格特徵概括為獨立性強、自信心強、敢於冒風險、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有抱負、不輕聽他人意見、易於被復雜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藝術上的審美觀、富有幽默感、興趣愛好既廣泛又單一10個方面。西方倫理精神看重人的好奇心,鼓勵冒險。顯然,冒險精神利於多元和創新,而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培養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方法的推動力。與西方倫理精神相反的是,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導思想無不是規避風險、明哲保身,追求安逸、平穩、保守、內斂。
專家認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最明顯的特點是有一種近乎於條件反射的懷疑習慣,似乎只能看到事物的不足之處。正是這些人以這種懷疑的態度看事物,使得他們能夠發現事物存在的不足,進而進行改革。與西方人「個體發展」的文化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求同」思維強調整體而忽視個人價值。因而中國長期以來都具有壓抑和忽略個人價值的傾向,所謂「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導致創新的觀點、活動不被人理解,更是鮮有人得到支持,很容易被孤立。這顯然影響了創造力的發展。
創造性或創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規去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的特性或能力。創造就是要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方法、理論、產品、事物等。當這種改革成功後,一種新的、更先進的技術就誕生了,社會也因此進步。而中國古代崇尚遵從傳統,循規蹈矩,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不能違背。創新這種求變革的行為顯然對於傳統的存在具有顛覆的意義,社會因而鄙視、拒絕創新,陷入長期停滯不前。
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大體上,創新能力最終源於人的創新活動。當企業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無法確信自己能享有自己的創新成果,或者缺乏適當的、明確而穩定的規則來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時,將很自然地失去創新的動力。這就需要一種有利於資本等利益角逐、能為科技發展提供激勵機制、合乎社會變革目標的產權制度保障創新活動。這種產權制度在近代西方世界興起,發揮了促進科技進步的法律功能。有學者指出,由於缺少法治意義上限制專制官僚集權的法律機制,古代中國歷史上專制官僚集權凌駕於社會之上,從來沒有建立持續有效的私有產權制度和私法制度,創新成果被任意剝奪或扼殺。近代以來中國科技經濟的衰落顯然與其沒有建立有效產權制度尤其是知識產權制度有關。
因此,與其說中國人失掉了創造力,不如說傳統的制度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培育創造力的土壤,扼殺了創造力的產生。為了喚醒中國人塵封的創造力,我們應該大力培育崇尚科學和創造的社會文化氛圍,同時建立能提供有效激勵的科學技術制度安排,以及形成能保護企業家利潤動機的機制和規則,讓中國人的創造力重新迸發。
5. 如何邁向知識產權強國
產權創造有量也有質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各類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長。從2007年到2017年,國內(不含港澳台)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9.6萬件增長到135.6萬件;全國著作權登記量由13.8萬件增長到274.8萬件;農業和林業植物新品種總量由1616件增長到1.1萬件;全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發證數量由345件增長至2017年的2572件;專利申請量、商標注冊量分別連續7年和16年位居世界第一位……10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在《綱要》的引領下,向世界交出了一張驕人的成績單。
與此同時,核心專利、知名品牌、版權精品不斷涌現,表明我國知識產權質量並沒有因數量的快速增長而放慢前進的腳步,穩步提升中彰顯創新定力。近年來,我國在信息通訊、航空航天、高鐵、核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得益於知識產權創造的優異表現,我國創新指數位居全球第22位,是唯一進入25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截至2016年底,我國「馬德里商標」累計有效注冊量已達2.2萬件。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37個品牌在列,位居世界第五。
作為知識產權創造主體,企業創新強則知識產權質量高。2017年我國國內提交PCT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2年的16.7萬件增加至2016年的34.4萬件,在全球的佔比由2012年的27.0%上升為2016年的44.3%。
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2008年以來,全國人大修訂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領域專門法律,國務院相應修訂了實施細則以及針對計算機軟體、信息網路傳播權、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條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
2014年底,北京、上海、廣東3家知識產權法院依次成立。2017年到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又在各地中級人民法院內部設立了多個跨地域管轄的知識產權專門法庭,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審合一的工作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審判標准日趨統一。知識產權司法體制的不斷完善為創新主體撐起了保護傘。據統計,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量由2007年的2.2萬件增至2017年的20多萬件。
與司法保護相得益彰的是行政手段全面強化,保護及時性日益提高,「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已然形成。《綱要》實施以來,「雷雨」「護航」「天網」等專項執法活動連年開展,成效顯著。
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由2007年的1462件增至2017年的6.7萬件。2016年全國查處商標行政違法案件3.2萬件,案值4.5億余元。2005年至2016年,全國各級著作權行政執法部門共收繳各類侵權盜版製品超過5.08億件。
從2007年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在廈門設立至今,國內已設立10餘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達到31家;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與維權援助服務網路基本覆蓋全國……多元保護機制的平衡發展讓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已由2012年的63.69分增長到2017年的76.69分。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提升
知識產權運用是發揮知識產權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知識產權工作的目的所在。《綱要》實施以來,知識產權許可、轉讓、融資已經成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的有效手段。截至2017年,我國專利權質押融資額達720億元,商標質押貸款金額達369億元。
同時,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使用、收益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近八成高校已建立專職或兼職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六成以上的高校建立了知識產權權屬和利益分配製度。新型知識產權運用模式不斷涌現,出現了一批收益較高的典型案例。例如2008年到2016年,中國科學院累計轉移轉化知識產權從257件增加到1154件,金額從6.42億元提高到25.6億元。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的快速提升離不開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持續優化。專利審查效率提上去,收費標准降下來;商標注冊時間縮短了,申請渠道拓寬了……10年來,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在12個省(區、市)試行降低專利代理機構設立門檻,放寬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條件限制,有效緩解了一些地方代理力量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還通過放管結合、創新監管方式減少了「重審批輕監管」現象,改善企業營商環境。
今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機構調整將更有利於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努力培育更多高價值核心專利、版權精品、知名品牌,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副召集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說,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將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完成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朝著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文化環境等基礎建設,讓知識產權事業根深葉茂、興旺發達。
6. 中國農業同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相差多少年
現在中國的農業也是機械化居多,很少有人在出體力活,但是嗯,很多年以前,西方國家就已經完全是機械化了!
7. 宋敏的代表著作
主要著書 (1) 宋 敏主編,《農業遺傳資源權屬制度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2年(2) 宋 敏參編,《農產品地理標志概述》,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3) 宋 敏主編,《農業知識產權》,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4) 宋 敏等著,《日本環境友好型農業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5) 宋 敏等著,《日本農業推廣體系的演變和現狀》,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6) 宋 敏參編,《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知識產權讀本》(最高人民法院編),人民出版社,2008年(7) 宋 敏等著,《中國農地制度的經濟學研究》,農業出版社,2008年(8) 宋 敏等著,《日本低環境負荷農業研究》,農業出版社,2008年(9) 宋 敏主編,《東亞農業資源環境文集》,農業科技出版社,2008年(10) 宋 敏參編 ,《農業區域發展論》,農業科技出版社,2007年(11) 宋 敏參編,《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年(12) 宋 敏參編,《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年(13) 葉公強、宋 敏、鄧浙林編著,《城市土地定級估價研究-以攀枝花市為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年(14) 宋 敏主編,《經濟法》,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15) 宋 敏主編,FOOD SAFETY AND THE AGRO-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PERCEPTIONS AND BEHAVIOURS OF FARMERS AND CONSUMERS,INTECH出版社,2013年。
主要論文 (1) 王 磊、宋 敏,韓國種業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種業發展的啟示,《中國種業》,2014年第二期。(2) 王 磊、劉麗軍、宋 敏,基於種業市場份額的中國種業國際競爭力分析,《中國農業科學》,2014,47(4):796-805(3) 王 磊、宋 敏,基於鑽石模型的中國種業國際競爭力分析,《中國種業》,2013年第12期。(4) 王 磊、宋 敏,中國種子進出口貿易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種子》,2012第三期。(5) 任 靜、劉麗軍、宋 敏,跨國公司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技術鎖定策略及其對策,《中國軟科學》,2012,(1):39-46。(6) 任 靜,宋 敏。跨國公司研發對我國農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4):23-26。(7) 宋 敏,任 靜,劉麗軍,中國種業知識產權調查報告,《中國稻米》,2011,17(6):19-20。(8) 劉麗軍、宋 敏,生物遺傳資源權屬國際制度安排的沖突、協調及中國的應歸策略,《資源科學》,2011,33(9):1750-1756。(9) 任 靜、蘇穎異、宋 敏,中國種業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及其對策研究,《中國種業》,2011,(2):5-7。(10) 劉麗軍、宋 敏, 中國雜交水稻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現狀及挑戰,《雜交水稻》,2011,26(2):1-6。(11) 劉麗軍、宋 敏,基於最優搜尋理論的遺傳資源社會價值估計--以我國804份大豆種質為研究對象,《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11-14。(12) 宋 敏、劉麗軍、蘇穎異、張銳,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專利保護分析,《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0,30(2):147-152。
(13) 宋 敏、林祥明、劉麗軍, Cry基因家族的專利分布分析,《農業生物技術通報》,2010,第1期,農業部優秀論文一等獎。(14) Min Song, Xiaoou Gao, Lijun Liu, Teruaki NANSEKI. Recing Food Safety Risk: Experiences from the Adoption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2010 ,55(2),379-385(15) Tinggui Chen , Min Song , Teruaki Nanseki , Hui Zhou Dongpo Li , Xiaoou Gao, Situa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6 provincial regions,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2011), 125-130.(16) Xiaoou Gao, Min Song, Hui Zhou , Tinggui Chen, Teruaki Nanseki, Shigeyoshi Takeuchi and Dongpo Li, Farmers』 confidence on their own agro-procts safety in China: a case study on grain crop,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2011), 137-142.(17) Dongpo Li, Teruaki Nanseki, Shigeyoshi Takeuchi, Min Song, Tinggui Chen, Hui Zhou,Study on farmers』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determinants in China: based on a survey to six eastern provincial-level regions,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2011), 131-136.(18) Hui Zhou,Teruaki Nanseki, Shigeyoshi Takeuchi, Tinggui Chen, Min Song, Dongpo Li,Food safety situation and agricultural risk in china comparis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cers,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2011), 143-148.(19) 劉麗軍、宋 敏、蘇穎異,主要農作物轉化事件的專利保護及對我國的啟示,《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0,30(11):112-117。(20) 宋 敏、劉麗軍, 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發展創新型農業,《農業科技管理》,2009,28(3):37-40。(21) 宋 敏,王學君,劉麗軍.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國際比較研究,《世界農業》,2009年第1期:23-27(22) Min SONG , Li-Jun LIU, Zhigang WANG and Teruaki NANSEKI,Consumers』 Attitudes to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in China-----Evidences from the Pork Market in Beijing,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53(2), 569-74,2008.(23) 宋 敏、劉麗軍,我國保護與利用植物遺傳資源的制度選擇,《中國軟科學》,2008年第7期, 14-19,37。(24) 宋 敏,試論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現狀與對策,《中國知識產權年鑒》,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25) 劉麗軍,宋 敏,屈寶香.中國耕地非農化的區域差異及其收斂性,《資源科學》,2009, 31 (1) : 116-122(26) 宋一青、李靜松、張世煌、宋 敏、Ronnie Vernooy、蔡蕾,植物新品種開發利用中的農民權利及惠益分享機制探索——廣西玉米參與式育種實踐的啟示與思考,2007年農業部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農業知識產權論壇」有獎徵文二等獎,《農業科技管理》2008年第二期。(27) 王學君、宋 敏,影響農業植物品種權人維權途徑的因素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專刊,2007。(28) Li-Jun LIU, Min SONG, Hiroshi YOKOGAWA and Bao-Xiang QU, Explor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in China,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5(2), 2007.(29) Min SONG, The Influence of Land-Renting Market Imperfections on Farm Households』 Input Choices: Evidence from a Farm Household Survey in Chongqing, China (English), Journal of Rural Problems,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s, Vol.40(2), 2005.(30) Net NEATH, Hiroshi YOKOGAWA and Min SONG,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Forestland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in the Preah Sihanouk national park, Cambodia,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48(2), 2004.(31) 宋 敏,中國の土地請負経営制度下の営農システムの制度的骨組みと四川省の遠隔地農村から見たその運用実態(日文),《農林問題研究》第154號,2004年6月,日本地域農林経済學會。(32) 宋 敏、橫川 洋,中國の食品安全性確保のための制度整備に関する考察,九大農學藝志,第59卷第2號 233-246,2004年。(33) Min SONG, The Influence of Land-Renting Market Imperfections on Farm Households』 Input Choices: Evidence from a Farm Household Survey in Chongqing, China(英文),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國農業經濟論叢》,Vol.4, 2004)(34) Clemens BREISINGER, Hiroshi YOKOGAWA and Min SONG , Policy Analysis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Rice Market in Japan(英文),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47(2), 2003.(35) 宋 敏,家族請負経営責任制以來の農地利用流動化に関する一考察――中國・四川省の事例からーー(日文),《九大農學芸志》、第58巻第1.2號、日本九州大學學報,2003年10月。(36) 宋 敏,中國の土地収用制度の農地保護機能に関する考察――A市B區を事例とした農地収用・譲渡における供給行動から――(日文)《農業経済研究》,第73卷第3號、2001。12,日本農業經濟學會會刊。(37) 宋 敏、胡 柏、橫川 洋,新中國設立以來の耕地面積の変動推移及びその要因に関する考察(日文),《九大農學芸志》,第56卷第1號,日本九州大學學報,2001年1月。(38) Min SONG,Hiroshi YOKUGAWA,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Land Rental Market under Insecure Land Tenure System: A Case Study in Chongqing, China(英文),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Vol.46(2), 2001.(39) 宋 敏、胡 柏、橫川 洋,用假設市場評價法(CVM ) 評價農地的外部效益,《中國土地科學》,第14卷第3期,2000年。(40) 宋 敏,「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標選擇探討」 (中文),《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刊,1998年9月。(41) 宋 敏,岳正華,「試論實現耕地可持續利用的目標模式」 (中文),《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刊,1997年8月。(42) 宋 敏,「西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中文),《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刊,1997年5月。(43)王 磊、劉麗軍、宋 敏,基於種業市場份額的中國種業國際競爭力分析,《中國農業科學》,2014,47(4):796-805。(44)王 磊、宋 敏,歐美種子管理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世界農業》,2004年第1期。(45)Li-jun Liu,Cong Cao,Min Song,China's agricultural patents: How has their value changed amid recent patent boom?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88 (2014) 106–121.
主要學術會議報告〔1〕宋敏,發揮知識產權聯盟功能,促進種業健康發展,中國生物農業峰會,2011年3月30日。〔2〕宋敏,種業知識產權聯盟知識產權調查報告,種業知識產權聯盟第一屆理事會,2011年1月18日。〔3〕宋敏,轉基因專項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交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培訓班,2010年12月16日。〔4〕宋敏,農業生物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農業生物技術知識產權培訓班,2010年8月24日,南京。〔5〕宋敏,農業生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國際動態及我國制度選擇建議,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民權益國際研討會,2010年4月20日,南京。〔6〕宋敏,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與植物新品種、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保護的比較,中德植物新品種保護研討會,2009年10月21日,北京。〔7〕Song Min, Raising Awareness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in China , PVP Awareness Seminar, EAPVP Cooperation Activity in Cooperation with MARD of Viet Nam, Ho Chi Min, Dec. 15-16, 2008.〔8〕宋敏,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第二屆全國農業知識產權論壇,2008年11月,南京。〔9〕宋敏等,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國際比較研究,第一屆全國農業知識產權論壇,2007年10月,雲南昆明。〔10〕Song Min, Farmland Use and the Convers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Japan-Germany-China Joint Seminar on Sustainability and Multi-functionality of Landscapes in Southeast Asia, Fukuoka, Japan, Sept. 2007;〔11〕Song Mi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in China, Forging Strong Relations among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 Region』s Seed Instry, the asia and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 (APSA) in cooperation with USDA, Bangkok, Thailand, July 30-31, 2007;〔12〕宋敏,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戰略研討會,2007年3月,海口;〔13〕Song Min, Enforcement of Plant Breeders』 Rights in China ,Workshop on the Enforcement of Plant Breeders』 Rights under the UPOV Convention, MAFF of Japan in cooperation with UPOV, Tokyo, Nov.15-17, 2006;
主要政策貢獻 〔1〕《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主持研製和主筆起草,2009年農業部公布;〔2〕《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8年4月9日國務院第四次常務會原則通過,2008年6月5日公布,植物新品種部分;〔3〕《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一五規劃》, 主筆人;〔4〕《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修訂稿),2007年8月25日農業部第12次常務會議通過,主筆人;〔5〕《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修訂稿)主筆起草;〔6〕先後作為農業部專家代表赴日內瓦參加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第23屆、25屆和26屆理事會;42屆、44屆和45屆技術委員會;41屆、43屆和44屆咨詢委員會;53屆、55屆、56屆行政法律委員會等系列會議,直接參與了我國在國際談判中對農民權利與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等的對案研究及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規則制定的磋商。〔7〕先後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東亞植物新品種保護論壇」籌備磋商、東亞論壇第一次會議和在北京舉行的東亞論壇第二次會議,直接參與了論壇運行規則等文件的起草制訂。
8. 民商法學碩士 畢業論文選題(要資料多 有新意)
民商法學畢業論文選題(一)民法總論 1、民事法律行為理論研究 2、意思表示研究 3、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研究 4、間接代理制度研究 5、兩大法系代理制度比較研究 6、訴訟時效的效力研究 7、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研究 8、法人的本質研究 9、我國合夥制度的完善 10、我國合夥的法律地位研究(二)物權法 11、我國物權法體系研究 12、法人財產權性質研究 13、企業法人兩權分離制度研究 14、國家所有權制度研究 15、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研究 16、佔有制度研究 17、物權行為研究 18、我國民法上抵押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19、無權處分行為研究 20、法定代表人越權原則研究 21、我國民法上確立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22、相鄰關系研究(三)債法 23、我國買賣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24、非典型合同研究 25、旅遊合同研究 26、一物二賣效力研究 27、轉租之效力研究(四)商法總論 28、商法的本質 29、商事登記制度研究 30、商法的價值 31、商業名稱制度研究 32、商法的基本原則研究 33、論商法與交易安全保護 34、商法總論對分論的指導意義(五)公司法 35、論公司資本制度 36、公司股東利益的保護 37、大股東對小股東的責任或義務 38、論股權 39、論獨立董事制度 40、董事的注意義務與忠誠義務 41、公司有限責任研究 42、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 43、公司收購中對廣大中小股東的保護 44、一人公司研究 45、破產重整制度研究(六)證券法 46、承銷人的盡職調查責任 47、公開披露制度的意義及其研究 48、證券法民事責任制度 49、我國證券法民事責任現狀研究 50、攪拌現象研究 51、我國證券法調整的證券關系(七)海商法 52、論海運保函的法律問題 53、論提單中的並入條款 54、略論船舶所有人的責任限制問題 55、論海運貨物留置權 56、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的責任期限探析 57、論提單的物權性 58、論我國海上承運人責任制度 59、船舶優先權研究(八)票據法 60、論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 61、論票據對價 62、票據的無因性研究 63、論票據法的近因原則 64、論票據代理制度 65、票據偽造制度研究 66、論票據追索權 67、論票據利益償還請求權 68、論票據保證 69、論票據時效 70、論票據背書(九)保險法 71、論保險法的最大誠信原則 72、論保險利益原則 73、論保險代位求償權(十)知識產權法 74、論知識產權與物權。 75、論入世以後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變革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 76、論全球化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影響 77、論知識產權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78、論知識產權的權利限制 79、論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80、論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論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禁令制度 82、論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司法保護 83、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法理學分析 84、論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的方式 85、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平行進口的研究 86、論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 87、論知識產權中的間接侵權 88、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數額立法的思考 89、論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90、論著作權與鄰接權 91、論計算機軟體保護及法律適用 92、論網路著作權保護制度 93、論數字化作品的知識產權問題 94、網路鏈接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95、試論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 96、論計算機軟體保護的法律問題 97、超鏈接的知識產權問題 98、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問題 99、模仿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100、企業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01、中文域名與相關知識產權保護 102、論域名的知識產權屬性與立法、執法框架 103、論中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保護機制 104、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醫葯知識產權保護 105、論新聞侵權 106、論有關大眾傳播的法律問題 107、論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 108、論商標與商號 109、論馳名商標的保護 110、論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與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的區別 111、論商業外觀的法律保護 112、論商業方法專利 113、論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114、地理標志知識產權性質分析及法律對策 115、大型體育競賽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16、論有關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問題 保險法參考題目 117、試論投保人告知義務 118、試論人身保險中的保險利益及存在時間 119、論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120、論我國《保險法》中代位權制度的完善 121、論保險合同的非要式性 122、論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
9. 我國知識產權創造發展水平如何
報道稱,《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今日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為218.3(以2010年為100),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高增速。在世界上40個科技資源投入和知識產權產出較大的國家中,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排名從2012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16年的第10位。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與知識產權強國差距進一步縮小。
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為6.7萬件,商標行政執法辦案量為3.01萬件;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1.91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4094萬余件。
得益於知識產權制度環境不斷優化,服務機構、人員數量逐年增加以及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快速提高,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環境發展水平進步明顯,環境指數為241.2,較上年提高24.4個點。
「在我們選取的40個國家樣本中,我國知識產權環境指數排在第29位,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韓秀成認為,知識產權環境仍然是制約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產權、敬畏知識產權的文化氛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0. 中國知識產故申請量均位列世界第一說明了什麼
新華網日內瓦12月20日電(記者 劉洋 王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日在日內瓦發布《2011世界知識產權指數報告》。報告說,就本國專利部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