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大悲咒版權方

大悲咒版權方

發布時間: 2021-02-26 09:14:39

⑴ 為什麼《大悲咒》每次得念7遍或21遍呢

在佛法當中,七是個因緣比較廣大的數字,故誦經持咒不用三遍,即用7遍、21遍、49遍、108遍等!

這個是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當然是誦得越多作用越大,越好了!


主要看你心想要什麼,無妄想,不酒不肉,念咒可助入定,其他繁文縟節皆為外像。但如果你想要大悲咒靈驗的話,則各家有各言,下面給大家分享持誦大悲咒的一些基本訣竅。

1、持咒時,若默念可以不出聲,但舌頭和嘴唇要微動,稱為金剛持念,如果舌頭嘴唇都不動,只是心裡默念容易傷血,大聲念時間長了傷氣。

2、心念耳聞,就是心裡聽著默念的咒音,注意力放在聽聞上,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一有妄想雜念,馬上警覺,繼續聽聞咒音。

3、不要做任何神秘期待妄想。不做任何觀想,這樣比較保險。如果出現境界見光見佛,不去理會,不去攀緣,那是過路風景,切記切記!只是靜靜的聽聞咒音,由觀聽咒音,而入觀音法門。

4、可以打坐持咒,訓練定力。能坐住兩個小時最好,三年如此,道心就不易退失了,堅持不懈的韌勁更是一筆人生財富。三四十分鍾的打坐只可以算作養生,因為沒有突破疼痛這關。曾推薦幾位平時打坐都兩個小時以上的念大悲咒,打坐時妄念會很少,感覺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還有點意猶未盡。

5、不要疑神疑鬼。魔從心造,妖由人興。神神秘秘神經兮兮的最後會害了自己的。有點風吹草動也別自己嚇自己。特別敏感的人不適合晚上閉燈打坐。要把持咒作為專注力定慧力的訓練。

6、念起即覺。妄念一起,馬上覺知,不壓不隨,即不去打壓不去攀緣,不去理會。專注的持咒,一有妄想馬上警覺,聽聞咒音。一旦咒音聽不清了,正是打妄想呢。

平時也要注意念起即覺,不怕妄念起,就怕覺照遲,能做好念起即覺,煩惱馬上能少一半。

7、專門時間持咒時,萬緣放下,死心塌地。別惦記這個掛念那個。即便發心為某人某事持咒,發心過後就萬緣放下死心塌地的持咒,如此才能更加相應。

⑵ 大悲咒法門的修持方法,

《大悲咒》修持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先選擇一間干凈整潔的房間,在房間的南方懸掛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畫像,在房間的坐東西向懸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形象(觀世音菩薩其他顯像次之也可)懸掛五色幡,鮮花、燃燈、齋食、供養。准備一條用藍色、紅色、紫色、白色、橙色合成的五色線。
第二步:必須齋戒(忌房事)沐浴、穿新衣(或者現有中最好的衣服作為道衣)之後方可入此道場,出道場時必須脫下該衣服,回來後再穿上。
第三步:灑凈。在房間用凈水咒21遍灑向周邊。
第四步:供養。在觀世音菩薩像前。先敷具倚立。當念一切三寶。及法界眾生。與我身心無二無別。諸佛已悟眾生尚迷。我為眾生翻迷障故。禮事三寶。作是念已口當唱言。
一切恭謹。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一禮已。燒香散華。首者唱)是諸眾等各各胡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庄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至此想雲。我此香華遍十方。以為微妙光明台。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閡互庄嚴。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閡。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想已雲)供養已一切恭謹。
第五步:請三寶諸天(行者運心。普供養已。胡跪燒香。當念三寶。雖離障清凈。而已同體慈悲。護念群品。若能三業致請。必不來而來。拔苦與樂。肰須至誠逐位殷勤三請。必有感降唱雲)。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九十九億殑伽沙諸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無量劫正法明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諸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賢劫千佛。三世一切諸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廣大圓滿無閡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想雲。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唯願顯現受供養。次位亦爾)
一心奉請。南無觀音所說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奉請。南無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運想如佛。但改雲觀世音菩薩亦如是。下去菩薩聲聞隨位改之)
一心奉請。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總持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寶王菩薩。葯王菩薩。葯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華嚴菩薩。大庄嚴菩薩。寶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摩訶迦葉。無量無數大聲聞僧
一心奉請。善吒梵摩瞿婆伽天子。護世四王。天龍八部童目天女。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葯草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風神土神。山神地神。宮殿神等。及守護持咒。一切天龍鬼神各及眷屬。
唯願釋迦本師。彌陀慈父。千光王靜住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移本際平等慈熏。來降道場證我行法。
廣大圓滿無閡大悲心。總持秘要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乘本願力來到我前。神咒加持頓消三障。大勢至菩薩總持王等諸大菩薩。摩訶迦葉諸大聲聞。同運慈悲俱時來降。
梵釋四王諸天八部。隨我請來。堅守道場擁護持咒。卻諸魔障示現吉祥。令我所修不違本願。
六贊嘆伸誠(本經無贊嘆偈。欲取他經。恐與咒體及表報相小有參差。故輒依經略述贊之)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
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辨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嘆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伸述誠懇。隨其智力如實說之。然所求之事。不可增長生死。所運之心。必須利益群品。唯在專謹方有感通。慎勿容易。
七作禮(行者應念三寶。體是無緣慈悲。常欲拔濟一切眾生。但為無機不能起。應我既再三奉請。縱非目擊冥應不虛。故須作已降之想燒眾名香。五體投地。禮上所請三寶。唯諸天鬼神不須致禮。若至大悲心咒及觀世音菩薩。各須三禮。此之人法是道場主故唱雲)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如前請中三寶諸位。皆須五體投地勤重致禮。禮佛想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歸命禮。至禮阿彌陀雲。即雲阿彌陀佛影現中雲雲。禮法想雲。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禮僧准上禮佛。但改為菩薩等。唯禮觀音雲。為求滅障接足禮。此是懺悔主故)。
八發願持咒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經雲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行者想身對此佛菩薩前稱念尊名唯在哀切。如遭焚溺求於救濟。若時促略稱七遍。若時稍寬多稱無妨)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稱念訖雲)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辨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
乃至說是語。已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閡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陀羅尼曰。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口*耶](一)南無阿[口*梨][口*耶](二)婆盧羯帝爍缽啰[口*耶](三)菩提薩哆婆[口*耶](四)摩訶薩哆婆[口*耶](五)摩訶迦盧尼迦[口*耶](六)唵(七)薩皤啰罰曳(八)數怛那怛寫(九)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口*耶](十)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十一)南無那啰謹墀(十二)醯唎摩訶皤哆沙咩(十三羊鳴音)薩婆阿他豆輸朋(十四)阿逝孕(十五)薩婆薩哆那摩婆伽(十六)摩罰特豆(十七)怛侄他(十八)唵阿婆盧醯(十九)盧迦帝(二十)迦羅帝(二十一)夷醯唎(二十二)摩訶菩提薩埵(二十三)薩婆薩婆(二十四)摩羅摩羅(二十五)摩醯摩醯唎馱孕(二十六)俱盧俱盧羯懞(二十七)度盧度盧罰闍[口*耶]帝(二十八)摩訶罰闍耶帝(二十九)陀羅陀羅(三十)地利尼(三十一)室佛啰耶(三十二)遮羅遮羅(三十三)摩摩罰摩羅(三十四)穆帝囇(三十五)伊醯伊醯(三十六)室那室那(三十七)阿羅嘇佛羅舍利(三十八)罰沙罰嘇(三十九)佛啰舍耶(四十)呼嚧呼嚧摩啰(四十一)呼嚧呼嚧醯利(四十二)娑羅娑羅(四十三)悉利悉利(四十四)蘇嚧蘇嚧(四十五)菩提夜菩提夜(四十六)菩馱夜菩馱夜(四十七)彌帝利夜(四十八)那羅謹墀(四十九)地唎瑟尼那(五十)波夜摩那(五十一)娑婆訶(五十二)悉陀夜(五十三)娑婆訶(五十四)摩訶悉陀夜(五十五)娑婆訶(五十六)悉陀喻藝(五十七)室皤羅耶(五十八)娑婆訶(五十九)那羅謹墀(六十)娑婆訶(六十一)摩羅那羅(六十二)娑婆訶(六十三)悉羅僧阿穆佉耶(六十四)娑婆訶(六十五)娑婆摩訶悉陀夜(六十六)娑婆訶(六十七)者吉羅阿悉陀夜(六十八)娑婆訶(六十九)波陀摩羯悉哆夜(七十)娑婆訶(七十一)那羅謹墀皤伽羅[口*耶](七十二)娑婆訶(七十三)摩婆利勝羯羅夜(七十四)娑婆訶(七十五)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口*耶](七十六)南無阿唎[口*耶](七十七)婆嚧吉帝(七十八)爍皤啰夜(七十九)娑婆訶(八十)悉殿都(八十一)漫哆羅(八十二)跋陀耶(八十三)莎婆訶(八十四)
註:念誦21遍。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華繽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第九步:懺悔 行者誦咒畢。當念一切緣障皆由宿因。過去今生與諸有情。何惡不造罪累既積。世世相逢為冤為親為障為惱。若不懺悔。無由解脫道法不成。故須披陳哀求三寶為我滅除。經雲。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種種惡業。法華三昧雲。業性雖空果報不失。顛倒因緣起諸重罪。流淚悲泣口宣懺悔。
(應心念言。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由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觀音十方佛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念已唱雲)。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唱已。五體投地心復念言。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惡心遍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遍斷眾惡唯願觀音。慈悲攝受想訖唱雲)
至心懺悔。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舍識無始闇動。障此靜明觸事昏迷。舉心縛著。平等法中起自他想。愛見為本身口為緣。於諸有中無罪不造。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戒破齋毀塔壞寺。偷僧祇物污凈梵行。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如是等罪無量無邊。舍茲形命合墮三塗。備嬰萬苦復於現世眾惱交煎。或惡疾縈纏他緣逼迫。障於道法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圓滿神咒。速能滅除如是罪障。故於今日至心誦持。歸向。
觀世音菩薩及十方大師。發菩提心修真言行。與諸眾生發露眾罪。求乞懺悔畢竟消除唯願。
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自他行願圓成。開本見知制諸魔外。三業精進修凈土因。至舍此身更無他趣。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親承供養大悲觀音。具諸總持廣度群品。皆出苦輪同到智地。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起禮一拜)。
次當如法旋繞。或三或七(欲旋繞時。先須正立想此道場如法界。十方三寶畟塞虛空。以次回身旋繞法座。十方三寶心性寂滅。影現十方心想如夢。梵聲如響勿令心散。口唱雲)
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千光王靜住佛南無廣大圓滿無閡大悲心大陀羅尼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總持王菩薩(或三稱或七稱。旋繞已還至像前。三自歸)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閡。和南聖眾。
第十步:修持結束。頂禮後推出。
注意事項:該修持方法必須連續堅持21天,每天21遍。每天修持完畢之後用五色線打一個結,完畢之後將該線系掛在脖子上。其間忌食蔥、蒜、韭菜、洋蔥等五辛之物,不準吃肉、不準飲酒、不準有性行為,必須注意身口意的清靜。
世間雜志社光亮居士整理

⑶ 大悲咒原唱是誰

《大悲咒》從印度傳過來的,時間太久,原唱不知道是誰了,但很多人都翻唱了大悲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

《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所代表的,即是以「大悲」著稱的「觀世音菩薩」自身。此咒出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3)大悲咒版權方擴展閱讀:

流行本的形成:現今流行的「伽梵達摩」經本,是「伽梵達摩」在「於闐」所翻譯,之後即回國。本經是從於闐通過抄寫而不斷傳到內地,其翻譯並非官方組織的譯經,而是民間的抄寫流傳。

本經原梵本已不存在,現今的流行本多以《大正藏》為底本,而《大正藏》此伽梵達摩經本是以《明藏》為底本,但此版本已是極晚期的版本。本經因傳抄廣泛,導致在抄寫過程形成越來越多的錯誤並不斷演變擴大。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有些地方的改變已完全影響了原來的梵文音貌。這些變化並非某梵本的出現被修改,而是原譯本不斷傳抄而形成。所以不存在早期本的缺失或遺漏,而早期的版本才是真實狀況。

⑷ 大悲咒是哪個·佛經里的

佛以慈悲為本,要是用智比過了慈悲,這個鬥智就不正確。慈悲是總綱,別的理論法則要圍繞著這個總綱。

⑸ 大悲咒歌詞什麼意思 大悲咒這名是什麼意思,還有歌詞是什麼意思

名稱意思:

大悲:慈悲仁愛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聽聞或者念誦,都很吉祥,都利益無窮。其實佛教里談到悲,往往與「慈悲」一體,慈悲,是佛教特有的名詞(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不一樣),粗淺的理解就是「拔苦得樂」,去除你的痛苦,讓你得到真正的安樂;

所以大悲咒也是觀音菩薩全部心靈和願力的體現,猶如慈母般的關懷眾生的偉大人格。

全文釋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

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

能得清凈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凈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凈,菩薩更以清凈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

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

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

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豬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

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大悲咒84句,但是其中83句都是觀世音菩薩在不同的劫數、不同的世界國度顯現的不同的化身的名稱,每一句都在呼喚觀世音的不同的名稱,產生不同的加持,最後以「大悲」合一,產生強大的加持力。

聽聞持誦《大悲咒》,可以滅除累劫重罪障難,獲得一切安樂圓滿,乃至成就無量功德善法。

依《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說,《大悲咒》所具有的大方便威神力,是不可思議且嘆莫能盡的。

(5)大悲咒版權方擴展閱讀

名稱來歷: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的功課之一。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大悲咒》的「相貌」,即是《大悲咒》的真實義,也是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的真實義和修行准則。


    參考資料


    網路—大悲咒

⑹ 大悲咒全文翻譯

大悲咒 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八十四句) 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工夫,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原文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啰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罰摩啰.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參、佛啰舍利.罰沙罰參.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啰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啰耶.娑婆訶.那啰謹墀.娑婆訶.摩啰那啰.娑婆訶.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啰夜.娑婆訶.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啰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訶.

⑺ 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ō là yà yē。
南無·阿唎耶。(2)
ná mó ·ā lì yē。
婆盧羯帝·爍缽啰耶。(3)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薩埵婆耶。(4)
pú tí sà ǒ pó yē。
摩訶薩埵婆耶。(5)
mó hē sà ǒ pó yē。
摩訶迦盧尼迦耶。(6)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7)
ōng。
薩皤啰罰曳。(8)
sà pó là fá yì。
數怛那怛寫。(9)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 mó xī jí lì 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11)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無·那啰謹墀。(12)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13)
xī lì mó hē pó ō shā miē。
薩婆阿他·豆輸朋。(14)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15)
ā shì yù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16)
sà pó sà ō·ná mó pó sà ō·ná mó pó qié。
摩罰特豆。(17)
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18)
dá zhí tuō。
唵·阿婆盧醯。(19)
ōng。·ā pó lú xī。
盧迦帝。(20)
lú jiā dì。
迦羅帝。(21)
jiā luó dì
夷醯唎。(22)
yí xī lì。
摩訶菩提薩埵。(23)
mó hē pú tí sà ǒ
薩婆薩婆。(24)
sà pó sà pó。
摩啰摩啰。(25)
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馱孕。(26)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盧俱盧·羯蒙。(27)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28)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訶罰闍耶帝。(29)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啰陀啰。(30)
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31)
dì lì ní。
室佛啰耶。(32)
shì fó là yē。
遮啰遮啰。(33)
zhē là zhē là。
么么·罰摩啰。(34)
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隸。(35)
mù dì lì。
伊醯伊醯。(36)
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37)
shì nā shì 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38)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罰娑罰嘇。(39)
fá suō fá shēn。
佛啰舍耶。(40)
fó là shě yē。
呼盧呼盧摩啰。(41)
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盧呼盧醯利。(42)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啰娑啰。(43)
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44)
xī lì xī lì。
蘇嚧蘇嚧。(45)
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46)
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馱夜·菩馱夜。(47)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彌帝利夜。(48)
mí dì lì yè。
那啰謹墀。(49)
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50)
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51)
pó yè mó nā。
娑婆訶。(52)
sā pó hē。
悉陀夜。(53)
xī tuó yè。
娑婆訶。(54)
sā pó hē。
摩訶悉陀夜。(55)
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訶。(56)
sā pó hē。
悉陀喻藝。(57)
xī tuó yù yì。
室皤啰耶。(58)
shì pó là yē。
娑婆訶。(59)
sā pó hē。
那啰謹墀。(60)
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訶。(61)
sā pó hē。
摩啰那啰。(62)
mó là nā là。
娑婆訶。(63)
sā pó 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64)
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訶。(65)
sā pó hē。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66)
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67)
sā pó 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68)
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69)
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70)
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訶。(71)
sā pó hē。
那啰謹墀·皤伽啰耶。(72)
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訶。(73)
sā pó hē。
摩婆利·勝羯啰夜。(74)
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訶。(75)
sā pó hē。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76)
ná mó hé là dá nā·ō là yè yē。
南無阿利耶。(77)
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78)
pó lú jí dì。
爍皤啰夜。(79)
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訶。(80)
sā pó hē。
唵·悉殿都。(81)
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啰。(82)
màn ō là
跋陀耶。(83)
bá tuó yě。
娑婆訶。(84)
sā pó hē。

⑻ 大悲咒誰寫的啊 也就是誰創作的啊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大悲心陀羅尼經 》 全一卷。唐代伽梵達磨譯。

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略稱千手經;今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

現時流通之大悲咒,即此經宣說之咒語。大悲咒在我國甚具靈驗,廣為佛子所奉持。以大悲咒所加持之水,稱為大悲水,為我國佛子所常服。有關大悲咒之經典,除上述譯本之外,另有金剛智、不空等人所譯,俱載於大正藏第二十冊。

(8)大悲咒版權方擴展閱讀: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庄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庄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

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葯王菩薩。葯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庄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又與無量無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十地。摩訶迦葉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梵摩羅天。善吒梵摩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為上首。又與無量護世四王俱。

提頭賴吒而為上首。又與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龍王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為上首。又與無量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葯草神。

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風神。土神。山神。石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

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

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

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復然。

誰於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

無邊佛國皆震動。龍神宮殿悉不安。

今此大眾咸有疑。不測因緣是誰力。

為佛菩薩大聲聞。為梵魔天諸釋等。

唯願世尊大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佛說是語已。 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

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

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

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污凈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一者。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

三者。不為怨家讎對死。

四者。不為軍陣相殺死。

五者。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六者。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

八者。不為毒葯所中死。

九者。不為蠱毒害死。

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

十一者。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

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

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得十五種善生者。

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國。

三者。常值好時。

四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六者。道心純熟。

七者。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十三者。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悲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悲心陀羅尼經

⑼ 大悲咒的譯文

大悲咒譯文: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音菩薩。

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能得清凈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沉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凈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能得清凈,菩薩更以清凈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

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豬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

大悲咒來源: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

現今通行的「伽梵達摩」84句《大悲咒》,其經本以《大正藏》的底本為依據,是一個變化差異較大的晚期增改本,並非「伽梵達摩」譯本的原始面貌。除此類藏經外,還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確的可參考文獻。如與譯經年代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經,以及與漢譯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經等。

大悲咒意義:

《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

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9)大悲咒版權方擴展閱讀:

大悲法門的核心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大梵天王為探求《大悲咒》的真實義,向觀世音菩薩請問其相貌:「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就《大悲咒》的「相貌」,觀世音菩薩予以啟導:「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一切法皆有形相,《大悲咒》所顯示的「相貌」,即是《大悲咒》所具有的種種意義,這是《大悲咒》的真實相。觀世音菩薩在此處所開示的「相」,即是佛弟子所要探求和理解的「法」。《大悲咒》的「相貌」,即是《大悲咒》的真實義,也是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的真實義和修行准則。

⑽ 大悲咒有版權

音像製品成為商品有,大悲咒是諸佛菩薩無私利益一切眾生的奉獻。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