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
❶ 如何發揮知識產權對單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知識產權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知識產權必須服務於企業的商業活動才內能產容生其應有的價值。
根據深圳市崇德廣業知識產權研究院的研究,知識產權可以通過作價入股、節稅籌劃、市場營銷、訴訟維權、轉讓許可、技術融資、產業化等10多種方式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尤其是,知識產權可以很好地與企業的商業模式結合,知識產權作為企業重要的資源能力,可以為企業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或者增強、完善企業現有商業模式,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❷ 知識產權有什麼作用
知識產權也叫作知識所屬權,是指權利人對對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知識產權制度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創造者的獨占性,同時又能激勵競爭對手的一種制度。
一、對知識創造的激勵作用
知識產權制度依法對授予知識產權創造者或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的排他獨占權,並保護這種獨占權不受侵權,侵權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了這種獨占性,就使得知識產權創造者或擁有者可以通過轉讓或實施生產取得經濟利益、收回投資, 這樣才有繼續研究開發的積極性和物質條件,從而調動知識創新者的積極性。
二、知識產權制度具有調節公共利益的作用
知識產權制度雖然保護知識創造者的利益,但並不等於壟斷。知識產權制度有兩大功能:一是保護功能,這使知識創造者的正當權益能夠得到保護,從而調動了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公開功能,也就是知識創造者在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要向社會公開自己創造的內容。保護與公開這兩者看似矛盾的兩個方面,正是通過知識產權制度以保護換取公開的調節,這就實現了公平、公正與合理。 如對於技術發明來說,由於技術發明得到了法律保護,因此對技術發明內容向社會公眾公開也就不必擔心了。而這些智力成果信息,對知識的再創造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知識產權制度具有保護投資的作用
知識產權制度通過確認成果屬性,保障作出主要物質技術投入單位或個人充分享有由此所產生的合法權益,通過保護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等專屬權利和制止不正當競爭,維護投資企業的競爭優勢,維護市場的公平和有序的競爭,並用法律正確規范人們的行為,促使人們自覺尊重或被迫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使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他人智力勞動成果的良好社 會環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從而使其有更多的財力、物力和智力資源投向研究開發。
四、有利於促進國際間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知識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全球化的經濟。當今世界經濟、科技向著全球化的發展,既為知識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又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隨著信息網路的發展,知識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擴散速度大大加快,這為各國獲取知識成果、進行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同時,在知識成果貿易和知識含量高的產品貿易在世界貿易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必須有一個各國共同 遵守的規則。而知識產權制度就是這方面的規則。盡管知識產權法是國內法,由各國制定,但是,其中有許多共性的內容,如時間性、地域性、獨占性等。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許多國家加入了世界性的知識產權組織或條約,遵守共同的原則,如,國民待遇原則、優先權等。不僅如此,世界貿易組織還從發展世界貿易的角度制定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提出了在世界貿易發展中各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必須遵守的若干規定。如果沒有這種規則,沒有知識產權制度,知識成果的引進、合作、交流就難以進行。
綜上可知,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有對知識創造的激勵、具有調節公共利益、保護投資以及有利於促進國際間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❸ 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如何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
首先,你得是靠你的知識或者那種產品研發。來創新創業的。
❹ 知識產權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性質1:
從一般意義上說,「知識是關於一切新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信息、管理、美感、善德等等具體知識的一般抽象形式」。對於知識產權的內涵和外延,理論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也有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盡管如此,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界定,這已是知識產權立法的共性所在。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都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規定,以此表現一個國家對本國保護知識產權所持的態度以及所確定的不同保護范圍,或者用以表現參與締結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國際條約的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所持的共同態度或者確認的共同標准。由此形成了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法定,即一國國內或者國際上的知識產權內涵和類型都由知識產權立法予以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自行約定知識產權的內涵,也不得自行創設知識產權的類型。
性質2:
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既是知識產權制度本身的基本原則,又是知識產權立法的方法性原則。所謂方法性原則,即為了科學、完整地表述知識產權立法內容而採用的方法或者技巧的原則。方法性原則不僅涉及知識產權立法的內容本身,而且涉及知識產權的立法技術,是准確表述知識產權制度內容而採用的必不可少的立法方法,是一種對知識產品以法定方式予以賦權的方法。知識產權立法之所以實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是基於實現對知識產品保護的需要,具有其充分的根據和正當性。
性質3:
知識產品具有源自於知識的外部性或者公共性。「知識的外部性就是私人所生產的知識成果,容易擴散或者溢出進入社會公共領域,成為社會所公有的知識的性質。知識的外部正效果能夠給知識的非產權所有者帶來巨大的潛在利益」[8],知識的外部性導致了知識產品的外部性。而知識產品具有的外部性,決定了「通過私人手段很難控制,即具有難以控制的特性」。為此,只能依靠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克服知識產品的外部性弊端,賦予知識產品以私人性,以法律形式賦予知識產品的創造人或者相關的特定主體享有對於知識產品的壟斷性權利或者享有基於知識產品而壟斷市場資源的權利,實現對知識產品的保護。
意義:確立知識產權法定成為知識產權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具有重要的功能。
意義1:
有利於實現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戰略。
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是為了充分鼓勵人們進行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創新,增長社會財富,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我國應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意義,對此,我國已於2005年6月正式啟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基於此,應通過貫徹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將一切有利於實現上述目的和戰略的政策和措施,上升為法律制度而獲得普遍遵守的效力,並以此推動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現。
意義2:
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知識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知識產品的創造人自己難於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只能依賴於國家的保護,即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國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表明,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取決於國家的意志和政策,知識產權制度中蘊含著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價值取向和政策傾斜。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居於核心地位。國家有效的扶持、鼓勵措施有利於提高我國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國家的強制力能夠為之提供堅強的後盾。因此,應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更加充分發揮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發揮知識產權制度的最大效益。
意義3:
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知識是資源、是資本、是財富。」知識產品同時又是知識商品,「知識產權是指知識商品的產權」。「知識經濟的精髓在於把知識變成財富。」[18]知識產權作為商品,只有轉化為產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因為知識的價值和知識的經濟效益都反應在知識產業上」。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能夠賦予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對知識產品享有排他性的使用、生產和經營的壟斷權,為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提供周全的保護,從而增強了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充分利用、使用知識產品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商品轉化率,進而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利用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意義4:
有利於解決或緩解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矛盾。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知識產權的壟斷使用與公共利用之間的矛盾、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限制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信息的公開和保密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的社會性與專有性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和協調,有賴於知識產權法定原則。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為不同法律主體配置均衡性的權利、義務、責任關系,設計出能夠消除或者緩解各種矛盾的知識產權制度。
意義5:
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和創新,不僅應符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條約的原則和國際慣例,而且應吸收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成功經驗,尋求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共同規律和共同規則,盡可能消除由於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的差別性而給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造成的障礙,實現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進而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和一體化。
❺ 知識產權它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
您好,「知識產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避免自身發生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二是注重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重視是基於在「以人為本」和「不斷創新」的兩個理念上發展而來的。首先,「知識產權」在台灣和香港也被稱為「智慧財產權」,即從側面反映了知識產權對「人」的權利的肯定。而近年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也是強調對人的尊重和肯定,那麼對於人的智慧財富也就給予充分認可,即對知識產權的認可。其次,從政府層面到民間層面,人們都在強調「不斷創新」,擺脫中國僅僅為「世界工廠」的現狀。要鼓勵創新,激發人們的創新激情,保護創新者的利益,就要對創新成果給予充分保護,而這正是知識產權保護所能做到的。同時,經濟領域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也屢見不鮮,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體現「知識產權」在經濟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對於「知識產權」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避免自身發生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在新建項目實施過程中體現尤為明顯。第一,對於引進新技術,如果是涉及專利技術,首先要求合作方出具專利證書或者授權證明,同時在合同中明確專利權利歸屬和收益分配方案,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第二,在采購新設備過程中,我們也會在技術協議中加以明確,比如以「乙方所供所有設備,屬乙方自有專利產品的,甲方購買設備同時即購買專利使用權;專利權屬第三方時,由乙方全權負責專利使用等各項費用,發生專利糾紛時,甲方不承擔相關任何連帶責任」作為附加條款進行明確,避免侵權。我們的企業管理部有專門的人員審查合同是否存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於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主要針對我們自主開發的新技術的保護方面。近年來,我們在一些領域也申請了自己的專利。一方面我們採用這些專利技術,在我們企業內部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在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使我們的專利技術市場化,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還有另一種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即確定我們的「自有技術」作為商業秘密,而不進行專利申請,實行嚴格的技術保密措施加以保護。尊重知識產權,不僅避免企業自身發生侵權,同時保護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也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提高了職工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
❻ 奇邁先生:知識產權它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是什麼
1、知識產權是一種競爭性資源。有利於佔領市場並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產權有利於鼓勵創新、有利於國家搶占制高點,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擴大。
2、中國加入」世貿」後帶給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影響正日益被國人認識。我國經濟要順利實行與國際接軌必定離不開相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這種形勢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及對策將對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幫助。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利弊
3、當今社會,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標、技術、著作權、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法律保護權利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
4、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必須將經濟建設的各方面的納入法律的范疇。知識產權就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次類問題
5、認識到我國技術突破雖多但專利成果卻少,外國專利在我國跑馬圈地的現實情況
6、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
7、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建立
8、在佔領市場方面,專利權人能夠起訴侵權者,他既能尋求金錢賠償,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權者停止製造、使用、銷售侵權產品的強制令。例如一家資深公司可以利用專利對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權行為發起攻擊,因為後者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應付專利侵權的官司。專利侵權的訴訟風險會阻礙新公司進入專利權人的市場。從防禦的角度上看,專利權人可利用專利證書對他人提起的專利訴訟提起反訴。這種反訴戰術能迫使糾紛因為有了專利證書能更快地得到解決。因為訴訟雙方都有專利證書,這類糾紛常見於交叉許可中,因為雙方互相許可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專利還對風險投資家提供保障,因為投資者一般不情願進入技術領域,以免由於一項革新技術造成的人為屏障而減少了金融投資的回報。專利證書還可以憑借潛在的專利許可收益,導致金融家資產的價值評估錯失。具有遠見卓識的公司意識到專利成為確保競爭優勢和擊敗競爭對手的雙刃之劍。
9、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
成 誠
近期,又有一批中國企業遭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各方深切關注。
據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索尼已經向中國彩電企業致函,要求繳納有關視頻技術方面的專利使用費,目前相關企業已經委託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進行談判。此外,17家中國木地板生產企業被3家美國企業投訴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對這些中國企業展開「337調查",並採取相應措施。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利益保護,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利用收取「專利使用費"或展開「337調查"頻頻對中國企業設置障礙,其目的是利用知識產權獲取高額財富,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僅在過去兩年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所發動的18起「337調查"中,就有9件是針對中國大陸企業的。這種訴求迫使中方企業付出大量財力、人力,制約中國企業的發展,以期達到阻止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而據專家分析,今後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企業成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這表明原來技術比較落後、價格比較低廉的中國產品已經縮小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開始向中高端產品發展,與跨國公司的競爭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質提升意味著將面臨激烈的知識產權競爭,中國企業要著手實現戰略性轉變,就要以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國內外專家紛紛建議,中國企業應該盡可能多地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也可以結成專利聯盟,或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互不起訴的協議,以防範自身遭受相應的追訴。企業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贏得主動,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發明創造的能力和水平,爭取逐步在較多的領域中,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調查"的浙江雙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國電池企業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應訴,就是滅頂之災。"在ITC初步裁定侵權成立的艱難境況下,這7家企業「抱團"申訴,終於在3個月後迎來了美國原告企業專利無效、中國企業沒有侵權的終審裁定。為此,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面對「337調查"等招數,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訴,而不是消極退避。(中國知識產權報)
10、呼喚涉外知識產權人才
知識產權戰略正在成為我國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然而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卻十分匱乏。近年來,涉外知識產權人才變得越來越搶手,有實踐經驗的涉外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難求。例如,上海一家專利事務所開出3~4萬的月薪卻仍難覓一名英語口語流利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入世之後,在國外跨國公司打進來和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然而國內能夠應對這些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人才卻屈指可數,往往不得不求諸「外腦"。在涉外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能夠熟練運作知識產權國際轉讓、許可以及國際技術標准等事務的專業人才也是鳳毛麟角。
隨著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不斷凸顯,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雖然比以前壯大了不少,但卻仍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知識產權事務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和國際規則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實戰經驗,實務技能不足。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於偏重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學習,在實務操作訓練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對外實踐交流有限,涉外知識產權實務經驗更是缺乏。
❼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在技術上發揮的支持作用
加強創新和知識產權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和實施專利質量戰略;推進優質專利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