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知識產權戰略
A. 小米公司應該採取的競爭戰略
小米公司採取的競爭戰略有以下。
薄利:作為一個私有公司,小米拒絕公開其具體成本和收益,只是聲明了公司是盈利的。在2014年銷售的6100萬台手機帶來了大概120億美元的營銷額。但是很多人質疑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利潤。 一直被模仿:最後這一點迅速成為小米所面對的主要難題之一。華為、魅族、聯想、中興、樂視等一批廠家均打出了在線直銷的銷售模式以及更低價格的產品線。最近,甚至奇虎公司也一直努力著進入手機市場要分一杯羹。 來自競爭對手的威脅 如果將上面的五個問題放在華為身上看一看,小米的處境就更為嚴峻了。首先,經過多年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打拚,華為有著充足的許可和專利積累。它有著線上購買、實體店運營以及合約機綁定三方面的銷售渠道。華為正在用行動證明:其榮耀產品線能夠追上甚至趕超小米,華為也有能力利用在高端產品線虧損銷售的策略來打壓小米。 所有的這些競爭對手都有能力將價格拉得更低。然而如果用燒錢的方式來招攬更多的用戶,這樣的手機公司終將走向滅亡。 向其他設備領域擴張 小米也許將用眾酬的方式來融資並且擴張產品線。小米已經有了手環、移動電源、攝像頭、電視、耳機甚至是空氣凈化器等諸多產品,小米的營銷手段和分為也許可以轉變為一個長期發展的模式,而不僅僅取決於智能手機硬體的成本市場。
B. 小米發展戰略。
小米最開始做的是網路銷售,沒有實體店,價位低,這個屬於市場滲透戰版略,強調網路市場,強調低端權市場。
現在隨著資本的積累,小米研發處理器,這個屬於後向一體化戰略。同事小米還投資了 生活消費用品、教育、游戲、社交網路、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這個裡面涉及到相關多元化戰略和非相關多元化戰略。(通過硬體軟體平台拓展的非手機業務處於相關多元化)。
C. 小米為什麼要買這么多專利
你好,裕陽知識產權為您回答:
小米手機是手機行業的後輩,企業需要維持一定的專利總量,進而再在專利質量上下功夫,小米解決專利質量的方法則是通過收購來實現。
業界曾有分析小米收購專利是為了進軍美國,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卻不是最主要原因,小米進軍美國肯定會面臨專利問題,不過潛在的專利訴求更多來自像愛立信、Nokia、Interdigital這樣的非手機製造商,小米有沒有專利與這些專利擁有者沒有直接關系,就像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小米,即使小米有再多專利對法院判罰也沒有多大幫助。對於一家致力於全球業務的公司,完善的專利戰略、專業的運營團隊和專利儲備是前提,也是普遍的行業規則。
專利戰一般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如前所述,拋開蘋果與三星,真正對小米形成專利威脅的肯定是中興華為,如果小米不想坐以待斃,通過收購專利提升高品質專利儲備就是必然。
D. 小米公司採取的企業總體戰略是一體化戰略嗎
是一體化戰略
一體化戰略是指一個企業同時生產或經營兩種以上用途基本不同的產品的戰略
E. 小米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小米現在的戰略選擇應該是很清楚的,而且我個人認為很正確,但是小米手機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反彈,全部都是在補過去對生產投資,供應鏈投資和渠道鋪貨的舊賬。
小米的戰略選擇好的方面
建立了以小米之家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一方面擴大優質SKU,一方面也在區隔小米品牌,米家品牌和生態鏈品牌,凡客的慘劇歷歷在目,可以的看得出來雷總在盡可能避免凡客的杯具在小米身上重演
小米手機以量爭取重新崛起的時間。我始終不認可小米已經反彈這句話,至於為什麼我最後說一下。小米現在手機的策略似乎就是每年一兩款旗艦機繼續扛品牌,然後通過走量的機器給小米手機業務爭取逆轉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我不能說不對,但缺失的東西始終要補課,用巨量的錢來補課。小米自己的蝴蝶效應其實對高通,對OV,對魅族,對華為都產生了深淵的影響,特別是對高通和OV。OVM其實是一個陣營的夥伴,2018年這三家抱團取暖其實比撕逼斗爭更有用,況且這三家也不算競爭對手,定位和出貨價位段差別很大。這三家應該思考的是怎麼把845和670的價位段做上去,圈住更多有價值的用戶實現更多的業務可能。
臨近上市,各種軟文砸到市場上,但恕我直言,從買方眼裡看很多都不太能站住腳,但我相信在IPO前夕整個小米生態會有個比較大的變化。
我現在來說說可能讓米粉不愛聽的話,小米手機為什麼沒有逆轉,我只說干貨:
2017年小米在印度大概賣了400億的手機,利潤創造了一個新低的奇跡,低到我都沒法信
2018月1月1日,我請朋友吃飯,讓他把公司後台數據拉了一下給我看,這是中國領先的硬核游戲平台,光是OPPO所有機型的DAU就是小米的十倍以上,小米有且僅有米6在平台上有顯現,其他機型一概欠奉,這就是說,即便是游戲,小米用戶也不再是市場的主力了。
2017年度,HOV盡管出貨都未達預期,但宏觀原因很多,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是vivo有史以來第一次互聯網和增值業務利潤超越手機硬體利潤,達到56%,OPPO那邊也一樣,華為也取得了翻倍的增值業務利潤增長。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單就手機生態而言,價位段,單一型號出貨量和用戶價值是緊密掛鉤的,和手機配置其實沒什麼關系,小米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深陷囚徒困境,這個問題是我從2017年4月份就一直在說的。(所以本題下的有些答案,有些行業評論講OV靠粉絲,華為靠爵士,小米靠年輕人的未來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至少從財務數據看,小米完全沒有抓住中國最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和中產階級,這是小米手機衰退的最核心原因)
F. 小米的戰略目標
小米的戰略目標當然是把小米做大做強。作世界500強的企業,要一定能夠成功的。
G. 小米的發展戰略
1.前言
2.上市——小米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
3.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一——對產業鏈發展趨勢的誤判
3.1理想中的小米模式
3.2羊毛未能出在豬身上
4.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二——對線上線下渠道發展趨勢的誤判
4.1線上市場的天花板
4.2渠道費用與風險分攤
5.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三——新零售的末路
5.1小米小店名存實亡——缺乏成體系的商業模式
5.2小米之家爆品戰略失效——Costco模式的水土不服
6.後記
1.前言
在知乎的一個相關問題下,我想嘗試著系統分析下,小米創業以來戰略戰術的成功與失敗。
然而,只寫了一小部分就已經七千多字。再寫下去,文章太長,觀看體驗並不好。
因此決定寫成系列文章發表在專欄。
欲揚先抑,文章會先討論小米模式已暴露的商業模式問題,然後分析小米僅用9年就取得輝煌成就,成為目前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是因為做對了哪些事情。
預計系列文章分為四篇,
第一篇,也就是本篇,分析小米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也是導致小米陷入困境的元兇。
第二篇,分析小米戰術上的一些失誤,以及非戰之罪的客觀原因。
第三篇,分析小米戰術上的成功,以及曾經取得輿論廣泛認同的原因。
第四篇,分析小米當前最大的軟肋,以及小米模式真正適合的領域。
2.上市——小米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
在知乎的相關問題下,@小蒜苗歷數了小米17年的聲譽巔峰以及18年的人設崩塌,個人也非常贊同。
這方面本人的專欄文章中已寫過相關內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現實主義理想者:從錘子科技失敗看智能手機產業發展趨勢
zhuanlan.hu.com
圖標
@小蒜苗的回答中,還提到一點:
18年小米上市,是小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轉折點是上市,但問題的根源來源於哪裡呢?
有人認為,小米問題的根源是過分拘泥於性價比戰略,小米的困境,是其在產品打造、研發、公關等方面講性價比的結果。
但筆者認為,這屬於戰術問題而非戰略問題,是問題的一個表象而非根源。
舉例來說,小米手機也曾多次不惜血本沖擊高端市場,晶元SOC也曾多次付出高額費用流片,路由器也曾匯聚行業一流人才全力打造……
如此種種,證明小米並非一味講求性價比,並非認識不到研發的重要性。
小米被詬病的「過分追逐性價比」,大量採用ODM公模機,更多的是因缺錢不得已而為之。
小米今日的一系列問題,根源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問題,根源於企業戰略層面的誤判!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之所伏。
早在小米1發布,並在隨後幾年取得高速增長時,就註定了小米今日的困局!
3.小米模式核心問題之一——對產業鏈發展趨勢的誤判
3.1理想中的小米模式
商業,從來都是要賺錢的。
絕大多數行業,一味講求性價比、價格戰,最終就會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
也就無法擴大生產,也無力投入研發,結果就是被同行逐漸甩開。
雷軍不是聖人,但我個人仍然相信,雷軍宣稱的「良心」、「厚道」、「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至少在最初並不是宣傳,並不是純粹立人設。
問題的關鍵,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思維。
這里涉及到強調一個概念,產業鏈利潤分配
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鏈,上下游營業額、利潤分配存在明顯差異。
H. 小米的米家的山寨模式不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嗎
你好應該是賣完了吧,下架了。你可以等到它再上架買,也可以直接咨詢客服還上不上架。
I. 小米稱專利糾紛保持全勝記錄,為何小米總是陷入專利糾紛
因為小米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上很多NPE進行了談判,持續地進行產權戰略合作,另一方面小米研發力度也很大,所以就會保持全勝記錄。小米陷入專利糾紛的原因就是在於和合作夥伴簽訂了許多交叉許可協議,這些協議有紕漏所以就有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