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知識產權與國家重點實驗室

知識產權與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布時間: 2021-02-17 02:58:24

⑴ 清華大學的科學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華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17個,其中:國家實驗室(籌)1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7個。
國家實驗室: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
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波與數字通信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抗腫瘤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下一代互聯網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特高壓工程技術(昆明、廣州)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碟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鍋爐及民用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信息化應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分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生物催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用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普適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粒子技術與輻射成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信息系統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態規劃與綠色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成形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反應堆工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其他政府批准機構、學校自主批建機構和學校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共建機構詳見參考資料 科研項目 「十二五」以來,該校每年從各類科技計劃(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計劃等)獲得資助立項的科研項目超千項,合同額超15億元。
2014年,清華大學文科新開課題69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6項,轉為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23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6個,中華學術外譯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科項目2項;教育部年度項目(含一般、專項)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普及讀物項目1項。
部分重大項目、重點推廣項目名單詳見參考資料 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 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計獲國家級科技三大獎共507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20項。2015年,學校共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81項,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9項;省部級科技獎61項,其他各類科技專項獎101項。2015年,學校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項目47項,進行國家科技成果登記項目44項。
重要科研成果名單詳見參考資料
專利技術
2015年學校國內、國外及地區專利繼續保持較高的申請和授權數量。國內申請總數2130項,國外申請總數530項;國內授權總數1810項,國外授權總數390項;國內授權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占總授權總數約45%;國防專利申請總數23項,授權總數37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2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項。2015年在美國專利授權量名列全球大學第三位。2015年,學校共獲得專利金獎1項,專利優秀獎5項,獲獎總數繼續踞國內高校首位。
論文著作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數據,該校被《工程索引》(EI)收錄論文數,自1993年以來,已經連續21年保持全國高校首位;被《科學引文索引》(SCI網路版)收錄論文,在數量保持穩定的同時,質量有穩步提升;SCI論文被引用篇數及被引用次數繼續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
該校2005-2014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計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網路版《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總數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錄的論文數4195篇,被《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收錄的論文972篇,被《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為182篇。
2015年該校出版理工農醫類學術著作82部,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著作196部。 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本校博、碩士論文14.3萬余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學術期刊 《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包括三種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均由清華大學主辦。
其中《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多家國際性文獻檢索機構,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國內多家全國性文獻檢索機構收錄。在國內歷次全國性科技期刊評比中均獲一等獎,1999年建國50年評優活動中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以「雙高」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成員單位。
《世界建築》
作為國家一級雜志和建築科學類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築》,不僅是中國建築界了解世界建築動態的一個窗口,也架設了一座聯絡世界建築和中國建築發展的橋梁,成為一個促進建築文化交流的廣闊平台。
《裝飾》
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清華法學》
為CSSCI來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14年版「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⑵ 企業如何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哪些基本條件

1. 實驗室依託單位須為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在行版業內具權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研發投入較大,近3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4%。
2. 實驗室依託單位研究實力強,從事本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5年以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3. 實驗室原則上應為運行2年以上的部門或地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具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和規范有效的管理運行制度。
4. 實驗室須具有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綜合科研實力強,專職科研人員不少於50人,具有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的科研人員比例不少於三分之一。
5. 實驗室應具備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和集中的科研用房,實驗室面積一般應在5000平方米以上,科研條件和設施總值3000萬以上。
6. 主管部門及依託單位能保證提供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和運行經費

⑶ 企業如何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條件

1. 實驗室依託來單位須為自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研發投入較大,近3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4%。
2. 實驗室依託單位研究實力強,從事本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5年以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3. 實驗室原則上應為運行2年以上的部門或地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具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和規范有效的管理運行制度。
4. 實驗室須具有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綜合科研實力強,專職科研人員不少於50人,具有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的科研人員比例不少於三分之一。
5. 實驗室應具備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和集中的科研用房,實驗室面積一般應在5000平方米以上,科研條件和設施總值3000萬以上。
6. 主管部門及依託單位能保證提供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和運行經費

⑷ 國家級別各類重點實驗室排名掃盲貼(2011.7)

1)首先發此貼子的人別有用心來掃盲,肯定是那些擁有國防類重點實驗室而整體實力又不強的版學校權的學生在這里唧唧歪歪!因為哈工大,國防科大、北航北理工等985重點工科不需要這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就已經很多,並不少於很多綜合大學!比如哈工程等學校的學生就愛網上顯擺!過分強調國防重點實驗室也是一種不自信!
2)國家重點實驗室有相當一部分是自然科學,比如南京大學的發表了無數有影響力SCI論文的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擁有幾篇Nature Science論文(這是衡量學術原創的重要標志之一)的地質礦產過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是,這些個化學類,生命科學類,數學物理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因為學科不同如何跟軍事工業重點實驗室比較?除非拿信息類以及工程機械材料類這些涉及軍工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點可比性,但學術上來講國家重點實驗室(不算國家實驗室)確實是某一領域的制高點,而國防類主要是錢多!拋開國家實驗室這個大雜燴,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大陸就是學術最高點!

⑸ 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院的科研機構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個:
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吉化公司共同組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科研機構 2 個:
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基礎研究實驗室
危險化學品生產系統故障預防及監控基礎研究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2個:
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4 個:
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納米材料先進制備技術與應用科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生物加工過程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 個: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
化工行業系統模擬工程技術中心
化工行業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煉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校級重點實驗室 1 個:
國防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校級跨學科研究中心 6 個:
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國防新材料研究中心
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安全科學與監控工程研究中心
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光聚合基礎與應用研究中心
★校級工程技術中心 14 個:
超重力工程技術中心
過程模擬與調研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心
分子與材料模擬實驗室
化工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計算機輔助機械工程研究中心
設備診斷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中心
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心
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
綠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化工安全管理研究中心
特種流體裝備技術開發中心
過程機械設計研究中心
中國信息化績效評估中心
★校級研究所 23 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功能材料研究所
材料保護研究所
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所
化工設備設計研究所
塑料機械與塑料工程研究所
自動化研究所
測控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近代化學研究所
催化科學研究所
橡塑機械研究所
植物化學物理研究所
電化學研究所
計算化學研究所
工業化學研究所
現代葯物研究所
金融工程研究所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
政治與行政學研究所
法學與知識產權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⑹ 一所高校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後有沒有可能申報成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可以的,但是需要滿足這些條件:
1. 實驗室依託單位須為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專地區)注冊的具有法屬人資格的企業,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研發投入較大,近3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4%。
2. 實驗室依託單位研究實力強,從事本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5年以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3. 實驗室原則上應為運行2年以上的部門或地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具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和規范有效的管理運行制度。
4. 實驗室須具有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綜合科研實力強,專職科研人員不少於50人,具有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的科研人員比例不少於三分之一。
5. 實驗室應具備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和集中的科研用房,實驗室面積一般應在5000平方米以上,科研條件和設施總值3000萬以上。
6. 主管部門及依託單位能保證提供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和運行經費

⑺ 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幾年評選一次

找了不少時間也沒找到具體的。不過建議你看看 《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 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規范和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科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領域和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
第三條 重點實驗室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堅持穩定支持、動態調整和定期評估。
第四條 重點實驗室是依託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的科研實體,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管理機制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
第五條 中央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支持重點實驗室的開放運行、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和自主創新研究。專項經費單獨核算,專款專用。
第六條 國家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基金、專項等應按照項目、基地、人才相結合的原則,優先委託有條件的重點實驗室承擔。

第二章 職 責

第七條 科學技術部(以下簡稱科技部)是重點實驗室的宏觀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
1.制定重點實驗室發展方針和政策,宏觀指導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
2.編制和組織實施重點實驗室總體規劃和發展計劃。
3.批准重點實驗室的建立、調整和撤銷。與重點實驗室簽訂工作計劃。組織重點實驗室評估和檢查。
第八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科技管理部門是重點實驗室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主要職責是:
1.貫徹國家有關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方針和政策,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
2.依據本辦法制定本部門重點實驗室管理細則,指導重點實驗室的運行和管理,組織實施重點實驗室建設。
3.聘任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4.落實重點實驗室建設期間所需的相關條件。
第九條 依託單位是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具體負責單位,主要職責是:
1.優先支持重點實驗室,並提供相應的條件保障,解決實驗室建設與運行中的有關問題。
2. 組織公開招聘和推薦重點實驗室主任,推薦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學術委員會委員。
3.對重點實驗室進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門做好評估和檢查。
4. 根據學術委員會建議,提出重點實驗室名稱、研究方向、發展目標、組織結構等重大調整意見報主管部門。

第三章 建 設

第十條 重點實驗室根據規劃和布局,從部門和地方重點實驗室中有計劃、有重點地遴選建設,保持適度建設規模。
第十一條 科技部公開發布重點實驗室建設指南,由主管部門組織申報。
第十二條 申請新建重點實驗室須為已運行和對外開放兩年以上的部門或地方重點實驗室,並滿足下列條件:
1.符合重點實驗室建設指南,從事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2.研究實力強,在本領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
3.具有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
4.具備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人員與用房集中。
第十三條 主管部門組織具備條件的單位填寫《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申請報告》,審核後報科技部。
第十四條 科技部組織專家評審後,擇優立項。主管部門組織相應依託單位公開招聘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制定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審核後報科技部。科技部組織可行性論證,通過後予以批准建設。
第十五條 重點實驗室建設期限一般不超過兩年。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提供建設期間所需的相關條件保障。
第十六條 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完成後,由依託單位提交驗收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科技部,科技部組織專家驗收。

第四章 運 行

第十七條 重點實驗室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第十八條 重點實驗室主任由依託單位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擇優推薦,主管部門聘任,報科技部備案。重點實驗室主任應是本領域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一般不超過六十歲。
第十九條 重點實驗室主任任期五年,連任不超過兩屆。每年在重點實驗室工作時間一般不少於八個月,特殊情況要報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條 學術委員會是重點實驗室的學術指導機構,職責是審議重點實驗室的目標、研究方向、重大學術活動、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
學術委員會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每次實到人數不少於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條 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依託單位推薦,主管部門聘任,一般應由非依託單位人員擔任;委員由依託單位聘任。
第二十二條 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優秀專家組成,人數不超過十三人,其中依託單位人員不超過三分之一。一位專家不得同時擔任三個以上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委員任期五年,每次換屆應更換三分之一以上,兩次不出席學術委員會會議的應予以更換。
第二十三條 重點實驗室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組成。固定人員包括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流動人員包括訪問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重點實驗室人員實行聘任制。骨幹固定人員由重點實驗室主任聘任;其餘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由骨幹固定人員聘任,重點實驗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條 重點實驗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設置研究單元,保持人員結構和規模合理,並適當流動。
重點實驗室應當注重學術梯隊和優秀中青年隊伍建設,穩定高水平技術隊伍,加強研究生培養。
第二十五條 重點實驗室應圍繞主要任務和研究方向設立自主研究課題,組織團隊開展持續深入的系統性研究;少部分課題可由固定人員或團隊自由申請,開展探索性的自主選題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員,鼓勵實驗技術方法的創新研究,並可支持新引進固定人員的科研啟動。
第二十六條 自主研究課題期限一般為1-3年。重點實驗室對自主研究課題的執行情況要進行定期檢查,並及時驗收。課題的檢查和驗收堅持「鼓勵創新、穩定支持、定性評價、寬容失敗」的原則。
第二十七條 重點實驗室應加大開放力度,建設成為本領域國家公共研究平台;並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重點實驗室應建立訪問學者制度,並通過開放課題等方式,吸引國內外高水平研究人員來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條 重點實驗室應統籌制定科研儀器設備的工作方案,有計劃地實施科研儀器設備的更新改造、自主研製。
重點實驗室應保障科研儀器的高效運轉和開放共享,並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實施數據共享。
第二十九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重視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營造寬松民主、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開展經常性、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
第三十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重視和加強運行管理,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要加強室務公開,重大事項決策要公開透明。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
第三十一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重點實驗室完成的專著、論文、軟體、資料庫等研究成果均應標注重點實驗室名稱,專利申請、技術成果轉讓、申報獎勵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結合自身特點,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與產業界的聯系與合作。
第三十三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重視科學普及,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學生開放,每年不少於十天。
第三十四條 重點實驗室需要更名、變更研究方向或進行結構調整、重組的,須由依託單位提出書面報告,經學術委員會論證,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科技部批復。

第五章 考核與評估

第三十五條 重點實驗室應當在規定時間報告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經依託單位和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科技部。
第三十六條 依託單位應當對實驗室進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報主管部門和科技部備案。年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實驗室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第三十七條 根據年度考核情況,科技部會同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每年對部分重點實驗室進行現場檢查,發現、研究和解決重點實驗室存在的問題。現場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聽取實驗室主任工作報告、考察實驗室、召開座談會等。
第三十八條 科技部對重點實驗室進行定期評估。五年為一個評估周期,每年評估一至兩個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具體評估工作委託評估機構實施。
第三十九條 評估主要對重點實驗室五年的整體運行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指標包括:研究水平與貢獻、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等。
第四十條 科技部根據重點實驗室定期評估成績,結合年度考核情況,確定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未通過評估的不再列入重點實驗室序列。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重點實驗室統一命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英文名稱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 (依託單位)」。如: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 ( Zhejiang University)。
第四十二條 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另行發布。
第四十三條 主管部門依據本辦法制定本部門重點實驗室管理細則。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基字[2002]91號)同時廢止。

⑻ 國家重點實驗室PK國家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往往是單一學科的,而且都是依託高校,科研院所,轉制企業及其下屬院所建設的,其實驗條件和科研能力在國內其他同領域實驗室里要傑出許多。其上級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而國家實驗室多為交叉學科和綜合性學科,其研究方向為國家將來重點扶持和重點發展的亟缺領域學科。國家實驗室也會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並且很多都是依託多單位聯合籌建,有的國家實驗室是由多個不同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聯合而成。其上級主管部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國家重點實驗室

http://ke..com/view/1217337.htm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一級法人單位建設、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 , 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競爭,為增強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 ( 含競爭前高技術研究 ) 和基礎性工作。或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或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需求,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並提供共享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實驗室

http://ke..com/view/881635.htm

國家實驗室依託基礎好、實力強、水平高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在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其它相關實驗室的基礎上高起點建設,發展目標是規模較大、學科交叉、人才匯聚、管理創新的國際一流實驗室。

國家實驗室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生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對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突出貢獻。國家實驗室要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凝煉發展目標和研究方向,開展原創性、系統性科學研究,攀登世界科學高峰。

⑼ 國家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什麼不同

國家重點實驗室要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一個等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只是國家一個部門的重點實驗室並不代表整個國家。

可能某些概念你有些混淆,但各校先爭取教育部的重點實驗室,然後升級至國家重點實驗室,最終目標既是國家實驗室(我國最高級別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國家實驗室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生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對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突出貢獻。國家實驗室要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凝煉發展目標和研究方向,開展原創性、系統性科學研究,攀登世界科學高峰。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的科研實體,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管理機制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科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領域和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實驗室應在科學前沿探索研究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系統性原創成果;或在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中具有創新思想與方法,實現相關重要基礎原理的創新、關鍵技術突破或集成;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為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提供支撐,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基地,在高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育國家級科研基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國只有二十所國家實驗室)。

⑽ 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的附件

一、研究水平與貢獻
1. 定位、研究方向及承擔國家重要任務情況。
定位明確,特色鮮明,研究方向符合科學發展趨勢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要研究方向發展良好,有較強的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特別是評估期內承擔了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生了重大科研成果。集中精力承擔和組織國家重要任務,減少一般性競爭項目,有較高的科研效率。
2. 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與國際學術影響、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中的貢獻、投入產出比。
代表性成果是指評估期內在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上,以實驗室為基地、實驗室固定人員為主產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過國內外合作研究取得的成果。代表性成果產生國際重要影響,對實驗室成為學科建設與學術發展的創造中心、培育中心和引領中心起到重要作用。代表性成果應是根據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所開展的、為促進科學發展或解決關鍵科技問題以及為國家發展決策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科研系列進展,而不是某研究方向上關聯度不高的成果的匯總和拼盤。對代表性成果的評價應將投入產出比作為一個重要指標。
代表性成果名稱表述應明確、具體,成果按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基礎性工作分類,不同類型成果按不同標准評價。
(1)基礎研究成果。
在科學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統性原創成果,並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在本領域公認的重要期刊上發表系列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出版學術專著,或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產生重要學術影響。
(2)應用基礎研究成果。
在解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和在國家重大工程中具有創新思想與方法,實現重要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或集成,擁有核心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儲備,取得創造性成果並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或在實驗技術方法、專用設備研製改進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3)基礎性工作成果。
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並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和資源共享,為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提供支撐,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 合作研究與自主研究課題的組織情況與實施效果。
開展合作研究情況。作為本領域國內研究中心,對學科領域發展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組織、參與國際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通過開展合作研究,促進協同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共同發表論文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注重頂層設計,設立自主研究課題,其部署體現了實驗室的發展思路。組織團隊開展對主要研究方向上的重大科學問題持續深入、系統研究,支持原始創新的研究;重視對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和新引進人員的支持。實驗室對歷年自主研究課題重要性與實施效果有相應總結和改進計劃措施,並產生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
1. 實驗室主任與學術帶頭人作用。
實驗室主任是本領域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寬闊的胸懷,能夠團結和凝聚隊伍,有充分的時間在實驗室工作,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實驗室在各個研究方向有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學術帶頭人為本領域有影響的學者,對本領域的科學現狀和發展有深刻理解,學術思想活躍,研究成果顯著。
2. 隊伍結構與創新團隊建設。
隊伍結構合理、穩定,並在長期合作基礎上圍繞主要研究方向形成若幹活躍的創新團隊。實驗室人員在國際、國家級學術組織、學術期刊中擔任重要職務,在國家科技計劃擔任咨詢專家。實驗室學術骨幹在主要研究方向上開展工作、並是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3. 青年骨幹人才培養。
制定了引進和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聚集和穩定了一批優秀青年人才。實驗室各主要方向優秀青年人才承擔科研任務情況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情況,特別是40歲以下研究骨幹比例及作用。研究生培養的數量和水平。
三、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
1. 開放課題設置及成效、科學傳播。
訪問學者制度建設。訪問學者制度落實到位,保持一定數量的訪問學者在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吸引國際同領域實驗室人員到本實驗室開展訪問學者研究工作,吸引國內外優秀博士畢業生到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開放課題設置。圍繞主要研究方向設置開放課題,開放運行費中30%以上用於合作交流和開放課題,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來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產出高質量開放研究成果。
科學知識傳播及對公眾開放。實驗室開展科學知識傳播,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學生開放情況。
2. 學術交流。
開展學術交流情況。具備寬松民主、潛心研究的學術環境,注重學風建設;開展高水平、實質性的國內外學術交流,重視吸引國際一流學者到實驗室開展學術交流;積極承辦國際性、地區性、全國性學術會議。
學術委員會作用。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同領域高水平專家組成,對實驗室發展、學術方向的把握、評價考核發揮了重要作用。
3. 儀器設備使用與共享。
實驗室實驗研究條件滿足科研工作需要並具有特色。儀器設備使用率高,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和共享程度高。實驗室具備自行研製、改造儀器設備、發明實驗技術手段的能力。
4. 運行管理、依託單位支持。
規章制度建設。實驗室規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學有序。人員崗位職責明確,研究資料完整。
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實驗室作為依託單位內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管理的科研實體,儀器設備和科研用房相對集中,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得力,有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實施效果顯著。
專項經費的作用與效果。針對實驗室發展設置自主課題、培養青年人才,取得良好效果。專項經費支出等重大事項決策公開透明。
依託單位的支持情況。依託單位優先支持實驗室的發展,在人員、經費和後勤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要求每年對實驗室進行年度考核並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