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所有權法律制度教案
㈠ 財產所有權,財產繼承權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可以是對儲蓄、房屋、家電、書籍等各種生活資料的所有權,也可以是對法律允許公民擁有的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無論是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所有權,都是所有人針對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如下基本權利:
1、佔有權:即所有人對財產的實際控制和掌握的權利,如公民對各種家電、衣物的支配和控制。
2、使用權:即所有人依法按財產的性能和用途,對財產加以利用的權利。如公民使用家電、衣物滿足衣食住行和精神消費的需要。
3、收益權:即所有人對利用財產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有據為已有的權利。如公民出租房屋就有獲取租金的權利。
4、處分權:即所有人有決定財產的歸屬和命運的權利,也即所有人有處置財產的權利。例如公民將房屋出賣、將食品食用、將物品丟棄等行為都是對財產的處置。
財產繼承權
(一)財產繼承權的概念及法律特徵
1.財產繼承權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個人所遺留的合法財產的權利。
2.財產繼承權的法律特徵為
(1)它與財產所有權相聯系;
(2)它與一定身份相關聯;
(3)其實現必與一定法律事實相聯系。
3.繼承的方式
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有四種: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和遺贈撫養協議。
(二)法定繼承
1.法定繼承的概念
法定繼承是指關於繼承人的范圍、繼承的順序以及遺產分配的原則,按法律規定處理的一種繼承方式。
2.法定繼承人的順序和范圍
我國法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順序中的繼承人的權利是相等的。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3.代位繼承
代位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可以代替被繼承人的子女繼承其應繼承的遺產。
代位繼承人只限於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並且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應繼承的份額。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具有同等的代位繼承權。
(三)遺產處理
1.有人繼承或受遺贈的遺產的處理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的地點,通常是死者生前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2.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處理
如果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其遺產歸集體所有;如果死者生前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其遺產一律歸國家所有。
3.遺留債務的清償
繼承遺產的人應首先清償被繼承人的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被繼承人生前的合法債務,繼承人應負責先用遺產清償,然後再進行遺產分割,清償的原則是以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
4.繼承的訴訟時效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但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㈡ 財產屬於誰 留給誰》教學案設計
財產屬於誰 留給誰》教學案設計
肥城市龍山中學 陳豐
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懂得尊重他人的財產權利,學會保護自己的財產權利。
【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和財產繼承權。
【知識目標】
記住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知道保護財產所有權的手段,掌握遺產繼承的方式等。
教學重難點: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系列故事一線穿
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呈現材料】英國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講時說:「即使是最窮的人,在他的茅舍,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風可以吹進他的房子,雨可能刮進他的房子,他的房子在風雨中飄搖戰栗,但是國王和他的千軍萬馬卻不可以隨便踏進這間房子。」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思考回答。(這間房子是他的私有財產)
點撥總結:在我國,公民的私有財產同樣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哪些權利?怎樣保護我們的財產?財產留給誰?我們有沒有繼承的權利?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共同學習——財產屬於誰,留給誰
環節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1、【呈現材料】系列故事故事主要人物介紹:劉先生、劉妻、小女兒、劉母、大女兒(劉先生與前妻所生的孩子)
故事前奏:劉先生有房屋一套;憑借位置優勢開了家路邊小店;劉先生將房屋出租收取租金;因城市規劃劉先生同意拆遷可得補償費60萬元
問題:劉先生對自己的房屋(個人財產)行使了哪些權利?
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閱讀教材P107,思考並回答問題。(根據具體行為對號入座,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
師點撥並出示相關法律條文(學法知法):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師進一步強化財產所有權概念。
2、【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一:劉先生回老家,去村委會領取60萬元的房屋拆遷費。村委會告知劉先生,因其戶口已遷出本村多年,拆遷費只能領取40萬元,其餘20萬元歸村委會所有。聽到這一答復,劉先生不知所措,難道這20萬元真的不屬於自己?劉先生應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發表個人觀點。
點撥總結: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思考:劉先生應該通過什麼方式維護自己的財產權利呢?
學生閱讀教材P107,思考並回答問題,發表個人看法。
知識點撥:國家運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
民事法律手段是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最常見、最普遍的方法。(插入超級鏈接)
刑事法律手段是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最嚴厲、最有效的方法。(插入超級鏈接)
3、【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二: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劉先生與朋友一起打麻將。最後,林某輸給劉先生5000元錢,由於當時林某錢不夠,劉先生讓林某打了張欠條。後來,林某拒不認賬,劉先生一怒之下憑欠條將林某告上了法庭。沒想到,法院駁回了劉先生的訴訟請求。
思考: 為什麼法院會駁回劉先生的訴訟請求?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閱讀教P108,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知識點撥:我國法律只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對於公民通過非法方式、方法獲得的財產,法律不但不保護,國家還要依法予以追究和處罰。
4、【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三:劉先生夫妻專心經營超市,生意興隆,存款達到一百萬,另有他個人財產圖書字畫。2008年,劉先生心臟病突發。臨終前,對全家人說,把圖書字畫留給弟弟。處理完劉先生的後事,全家人就其遺產繼承問題產生了分歧。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10--P111,了解被繼承人、繼承人、遺產、繼承方式、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等相關概念。
分組討論下面三方觀點,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
劉妻:一百萬元存款是我們夫妻二人辛辛苦苦掙 的血汗錢,應該全部歸我和親生女兒所有。
劉哥:都是一樣的兄弟,
指導學生要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質疑。通過討論、辯論,澄清事實,明白道理,掌握知識。
知識點撥:根據法律規定,公民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環節三:系統梳理,知識歸納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㈢ 財產所有權具有哪些法律特徵
第一、財產所有權的獨占性。財產所有權是一種獨占的支配權,所有人的所有權不允許任何人妨礙或侵害,非所有人不得對所有人的財產享有所有權。
第二、財產所有權的全面性。財產所有權是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權利。所有人對所有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完整權利,是最完整、全面的一種物權形式。
第三、財產所有權的單一性。財產所有權並非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利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整體的權利。
第四、財產所有權的存續性。法律不限制各項財產所有權的存續期限。
第五、財產所有權的彈力性。財產所有權的各項權能可以通過法定的方式或合同約定的方式同作為整體的所有權相分離。例如設定他物權。
㈣ 關於財產財產所有權
財產抄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所有權意味著人對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權形式。財產所有權在本質上是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現。財產所有權制度構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中國《民法通則》對財產所有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財產所有權的類型主要包括:國家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所有權、社會團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
《民法通則》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㈤ 財產所有權的法律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
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 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 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 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四) 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
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七十九條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第八十條 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定。
土地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八十一條 國家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均由人民共享。
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定。
國家所有的礦藏、水流,國家所有的和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八十二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對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依法享有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㈥ 求五五普法相關教案
全國「五五」普法統篇《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第一章 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概述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思想的統一
社會法制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其內容博大精深。
第二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科學的、先進的法治理念
一、社會主義法治林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思想
二、新中國民族法治的實踐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堅實基礎
三、我國古代法律文化和外國法治文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第三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是社會主義立法的思想前提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執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守法的必要保證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律監督的科學指導
第二章 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
第一節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一、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觀念的重大轉變
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第二節 准確把握依法治國林的深刻內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樹立和維護法律的威嚴
三、嚴格依法辦事
第三節 努力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養
二、堅持嚴格執法
三、模範遵守法律
第三章 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
第一節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
一、執法為民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法為民」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執法為民是「一起權利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和具體體現、
三、執法為民是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證
第二節 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是執法為民的核心
一、一切為了人民
二、一切依靠群眾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三節 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
一勤政守法
二、甘當公僕
三文明執法
四、清正廉潔
第四章 牢固樹立公平公正的理念
第一節 公平正義是執法公正的生命線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二、實現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三、公平正義是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
四、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領導幹部、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神聖職責
第二節 深刻理解公平正義理念的豐富內涵
一、合法合理
二、平等對待
三、及時高效
四、程序公正
第三節 公平正義理念對執法工作的具體要求
一、堅持秉公執法
二、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三、堅持實體工作和程序公正並舉
四、堅持工作與效率並重
第五章 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
第一節服務大局是法治工作的重大政治責任
一、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
二、服務大局是各級領導幹部、執法和司法人員有效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三、服務大局是解決執法、司法實踐中現實問題的客觀需要
第二節 服務大局就是要保障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
一、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二、保障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三、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四、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第三節 服務大局必須胸懷大局,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
一、胸懷大局
二、立足本職
三、全面正確履行職責
第六章 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理念
第一節 堅持黨的領導是必須遵守的政治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決定的
二、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憲法確定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節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一、正確認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自覺地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利益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
二、正確認識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執行國家法律的關系,自覺地把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嚴格執法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節 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一、切實增強黨的觀念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三、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
四、充分發揮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作用
第七章 人民主權
第一節 主權與人民主權的概念
一、主的含義
二、人民主權及其相關概念
第二節 人民主權與人民民主
一、人民主權與人民民主的關系
二、堅持人民主權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職要求
三、人民主權與人民民主的制度設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四、人民主權與堅持黨的領導
第三節 人民主權與憲政
一、憲政的含義
二、社會主義憲政
三、社會主義憲政的主要作用
第四節 人主權的法治保障
一、憲法對人民主權的保障
二、立法對人民主權的保障
三、執法與司法對人民主權的保障
第八章 法律權威
第一節 法律權威的含義和特點
一、法律權威的含義
二、法律權威的特點
第三節 法律權威的意義和作用
一、法律權威是法治理念的要求
二、法律權威是推行法治的前提
三、司法權威是法律權威的基礎
第三節 維護法律權威與堅持黨的領導
一、維護法律權威需要堅持黨的領導
二、黨的領導是維護法律權威的保障
第四節 維護法律權威與人民當家作主
一、人民當家作主需要法律權威
二、法律權威需要人民的維護
三、人民民主何以維護法律權威
第九章 保障人權
第一節 社會主義人權觀
一、馬克思主義人權觀
二、人權的概念與特徵
三、社會主義人權綱領
第二節人權入憲的意義
一、人權的一般價值
二、人權入憲的意義
第三節 人權的法治保障
一、人權的國內發保護
二、人權的國際法保護
第四節 依法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承擔責任
一、權利和義務的釋義
二、法與權利和義務
三、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四、權利界限與權利濫用
第十章 民主立法
第一節 民主立法的概念
一、馬克思主義對民主立法的認識
二、民主立法的意義
三、民主立法的實現形式
四、我國民主立法的發展
第二節 民主立法與人民民主
一、民主立法是人民民主的內在要求
二、立法機關的民主性
三、公民對立法的參與
第三節 民主立法與法治建設
一、民主立法為法治建設奠定基礎
二、立法程序民主化
三、立法活動過程的公開性
第四節 民主立法與提高立法質量
一、民主立法有利於提高立法質量
二、立法內容民主化
三、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十一章 依法行政
第一節 依法行政概述
一、依法行政的含義
二、依法行政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意義和作用
三、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
一、依法治國的內涵
二、實行依法治國必須處理好的關系
三、依法行政再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依法行政與執法為民
一、執法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政府屬性的本質體現
二、執法為民的內涵
三、當前踐行執法為民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四節 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
一、依法行政及時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運作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和諧社會中依法行政的根本宗旨在於保障公民的權益
三、和諧社會必須完善糾紛解決機制
第五節 依法行政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一、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關鍵
二、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三、依法行政與政府職能轉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
十二章 公正司法
第一節 工作司法的內涵和意義
一、公正概說
二、司法概說
三、公正司法的內涵
四、實現公正司法的意義
第二節 公正司法的基本原則
一、公正司法的本質要求——堅持合理合法性原則
二、公正司法的具體體現——貫徹平等對待原則
三、公正司法的程序性保障——堅持程序正義原則
四、公平司法的效率保障——及時高效原則
五、公正司法的組織保障——法律職業化原則
第三節 公正司法的基本制度
一、司法組織制度
二、訴訟制度
三、司法行政制度
四、司法監督制度
第四節 公正司法與司法體制改革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原則
二、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三、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四、必須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同時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原則
第十三章 權利的監督與制約
第一節 權利受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
一、我國憲法、法律確立的國家權利機構
二、權利受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
三、權利不受監督制約必然產生腐敗
第二節 以權利和權利監督制約權利
一、國家性質決定了「一切權利屬於人民」
二、人民行使權利的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三、國家權利機關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監督制約
四、權利對權利的監督
第三節 以法治監督制約權利
一、觀測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二、建設以法治監督制約權利的機制
三、以法治監督制約權利,必須加強廉政法治建設
第十四章 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
第一節 堅持科學發展觀對法治建設的指導
一、科學發展觀是指法治發展的科學理論
二、科學發展觀指導法治發展的體現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對法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一、法律制度要更好地反映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二、立法發展要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法律實施要更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節 以法治保障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法治科學決策是提供程序保障
二、法治為重大失誤提供救濟程序
第四節 促進法治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科學發展觀指導法治協調發展
二、法治協調發展要遵守從科學的法學理論
三、法治協調發展要符合和社會法治的客觀規律
第十五章 法治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一、以法律為行為准則
二、依照法律運營
三、依照法律調控、監管
四、依照、法律與國際市場相通
五、依照法律保障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原則
一、以人為本,確立市場主體資格
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一體保護財產所有權
三、尊重意思自治,維護合同自由
四、保護知識產權,推動自主科技創新
五、堅持經濟民主,維護公平競爭
六、國家適度干預,政府宏觀調控
七、維護社會公正,保護弱者利益
八、誠信自守,互利共贏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的制度建設
一、健全民事法律制度
二、完善商事法律制度
三、健全經濟法律制度
四、完善行政法律制度
五、健全社會法律制度
第四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的保障
一、樹立崇高的法治觀念
二、健全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
三、完善公正的司法制度
四、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
五、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十六章 法治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文明的基本觀點
一、關於「文明」一詞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論述
三、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的歷史性貢獻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
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
二、中國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發展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基本途徑和根本保障
一、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二、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徑
三、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第第四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一、堅持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二、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三、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第十七章 法治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一節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一、文化概說
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與「先進文化」
第二節 法治文化
一、發展文化概說
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要素
第三節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法治的促進作用
一、法治文化對於立法和法律實施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利於促進全面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樹立
三、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利於促進執法和司法環境的改善
第四節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法治保障
一、憲法確定了文化建設和法治的一系列原則
二、國家建立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體系
三、法治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要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 法治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第一節 和諧與和諧社會
一、如何理解和諧?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
第三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律機制
一、引導和維護人與人和諧的法律機制
二、引導和維護人與社會和諧的法律機制
三、引導和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的法律機制
四、引導和維護中國與世界和諧的法律機制
第三節 和諧社會的法治保障
一、立法保障
二、執法保障
三、守法保障
第十九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法治保障
第一節 新農村建設對法治發展的意義
一、農村法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新農村建設為法治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新農村建設對法治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節 新農村建設的法治問題
一、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法治問題
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法治問題
三、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法治問題
四、培養造就新型農民的法治問題
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法治問題
六、建立鄉村治理新機制的法治問題
七、保障農村權益的法治問題
八、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法治問題
第三節 新農村建設的法治保障
一、法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新農村建設法治保障的重要環節
第四節 黨的農村法治建設的任務
一、建立完善農村法治運行機制
二、新農村法治建設的制度構建
第二十章 法治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第一節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法治意義
一、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
二、黨的執政能力的含義及其法治意義
第二節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一、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基本含義
第三節 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執政的基本方式
一、依法執政是現代政黨政治的普遍要求
二、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客觀要求
三、依法執政是現代法治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的關鍵
第四節 提供依法執政水平
一、正確處理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二、正確處理黨與法的關系
㈦ 論述財產所有權的概念和內容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
所有權意味著人對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權形式。財產所有權在本質上是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現。
財產所有權制度構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中國《民法通則》對財產所有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財產所有權的類型主要包括:國家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所有權、社會團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
㈧ 什麼是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來有人依法對自源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所有權意味著人對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權形式。財產所有權在本質上是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現。財產所有權制度構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中國《民法通則》對財產所有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財產所有權的類型主要包括:國家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所有權、社會團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
㈨ 《財產留給誰》教學設計
本課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節的授課內容。財產繼承權是一種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為了使活著的公民能夠按著自己的意願處分自己的財產,也為了使後人能夠有序的繼承財產,國家制定了財產繼承法律制度。本課是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良好內容,讓學生從情景中學習有關財產繼承方面的基本知識,知道未成年人享有財產繼承權,作為繼承人繼承遺產,除依據法律規定外還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的「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不受侵犯,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經濟權利。課標中能力要求:「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准,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學情
分析
繼承權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項權利,通過學前調查發現,學生對繼承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知道死者留下的財產是遺產,但是對遺產的具體界定不夠清楚;大多數學生知道死者可以立下遺囑,按照遺囑繼承遺產,但是對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具體問題知之甚少,所以對遺產繼承權的實現方式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尤其是遺產與財產的區分,繼承與遺贈等問題學生認識起來比較困難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歸納出遺產的三個條件,進而分辨出哪些屬於遺產;列舉法定繼承人的范圍;闡明法定繼承順序和未成年人的繼承權;識別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繼承權的實現方式;運用法律實現自己的繼承權,為以後合法繼承奠定基礎
能力目標:以遺產繼承案為線索,通過情景案例分析、討論等方法,能夠聯系遺產方面的法律條文,靈活運用到案例中進行對具體情境的客觀分析
情態與價值:面對社會復雜多樣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遺產繼承觀,認同在遺產繼承中既要尊重權利、尊重法律,同時又要堅持互諒互讓、和睦團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在面對先輩的遺產時不能只看到物質上的財富,還要繼承前輩無形的精神財富,形成通過自身努力創造財富的意識
教學
重點
繼承權的實現方式
教學
難點
遺產繼承要互諒互讓、和睦團結
教學
方法
交流探究,情境分析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所需時間
設計意圖
導入
講授新課
活動一:以案說法話繼承
活動二:以法觀情辨利義
活動三:以情明理傳美德
視頻1:喜從天降
提問:是什麼事讓胡一統這么高興?
過渡:接下來就讓我們圍繞遺產話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板書:財產留給誰
(遺產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喜,但對有些人來講卻成為了憂。)
出示材料1:遺產風波
過渡:侯耀文留下了多少遺產?
出示材料2:侯耀文的財產
提問:
①哪些是侯耀文的個人合法財產?
②這些財產可以稱為遺產嗎?
知識點(1)遺產的定義
二、繼承的方式
出示材料3:遺產怎麼分?
提問:
① 你覺得侯耀文的遺產應該分給誰?
知識點(2)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知識點(3)繼承順序
② 作為未成年人的妞妞,繼承權該如何行使呢?
知識點(4)未成年人行駛繼承權
③遺產怎麼分合適?
知識點(5)分配原則
知識點(6)繼承方式之:法定繼承。
過渡:除了法定繼承還有什麼繼承方式?
材料4:沈殿霞遺囑繼承案
提問:
①沈殿霞遺產能夠順利繼承的原因是什麼? 相對於法定繼承有什麼特點(區別)?
知識點(7)遺囑繼承及其優越性
② 捐錢給基金會,屬於遺囑繼承嗎?
知識點(8)遺贈
補充:遺囑繼承需要滿足的條件
三、面對爭議
提問:
①繼承權發生爭議時,我們該怎麼解決呢?
(②除了對簿公堂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為什麼?
知識點(9)協商處理,和解收場
出示繼承法第十五條規定:
最終,侯耀文遺產案在協商互諒的氣氛下得到了圓滿落幕
讓我們來看一下相關報道:
播放視頻:侯耀文遺產案結局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返回頭看一下胡一統有沒有繼承他七叔的遺產
播放視頻:無言的遺產
提問:
① 你能從視頻中找出幾種繼承方式?
② 胡三柱為什麼這樣做?
引導學生認識到先輩留給我們的財富不僅僅是物質層面,因為物質財富總有消耗完的一天;更寶貴的是精神上的財富,才能令我們終身受益.只有繼承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小結:財產有價,親情無價。在災難中,因此,我們要學會彼此尊重、互諒互讓、和睦團結;我們在繼承前輩物質財富的同時,更要珍惜精神上的財富。學會自力更生。
本課知識梳理:最後讓我們一起結合板書內容,梳理本節課主要知識。(請同學課後結合板書歸納本課內容。)
活動:
通過本課學習請你將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三個面對」
本課結語:當繼承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既要嚴格遵循法律的規定,又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生根據視頻傳達的信息,回答問題:遺產
學生閱讀材料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對照法律規定進行分析判斷
閱讀材料,思考回答
了解遺產相關內容
思考回答
結合案例,思考並回答問題
回答問題
同學思考,回答問題
閱讀法條,體會法律弘揚的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美德
觀看視頻,了解案件結果。
觀看視頻,了解案件後續報道
學生思考回答
梳理本節知識
檢測歸納
2分鍾
3分鍾
8分鍾
5分鍾
3分鍾
2分鍾
1分鍾
2分鍾
1分鍾
3分鍾
1分鍾
3分鍾
3分鍾
3分鍾
激發學生對遺產繼承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公民的遺產的定義。區分合法財產,認識到只有具備三要素的財產才能被繼承
通過分析案例,一方面復習上節有關財產的內容,另一方面激發學生思考,了解有關遺產的相關內容。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了解繼承權的一種實現方式:法定繼承;知道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以及未成年人的繼承權行使問題。
通過沈殿霞的遺產案件作為對比分析,讓學生知道另一種繼承方式: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相比,遺囑繼承具有優先的效力。
通過分析,了解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明確在繼承權發生爭議時,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繼承權,又要體會財產有價而親情無價,弘揚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傳統美德。
通過播放視頻材料,讓學生了解案件的結果及後續情況,加強道德教育,升華情感。
從物質\精神;個人\社會角度詮釋財富的意義,幫助學生培養辯證思考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和提升學生作為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
復習鞏固本節課知識點。
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達到歸納提升的目的。
㈩ 財產所有權具有哪些法律特徵
第一、財產所有權的獨占性。財產所有權是一種獨占的支配權,內所有人的所有權不允許任何人容妨礙或侵害,非所有人不得對所有人的財產享有所有權。
第二、財產所有權的全面性。財產所有權是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權利。所有人對所有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完整權利,是最完整、全面的一種物權形式。
第三、財產所有權的單一性。財產所有權並非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利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整體的權利。
第四、財產所有權的存續性。法律不限制各項財產所有權的存續期限。
第五、財產所有權的彈力性。財產所有權的各項權能可以通過法定的方式或合同約定的方式同作為整體的所有權相分離。例如設定他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