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有權
Ⅰ 關於香港
●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
出處-《新干線旅遊網-景點-香港》:http://www.yn668.com/jingdian/jd-guonei-xianggang-jj.asp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國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漢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南京條約。
出處-《維基網路》:http://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D%2597%25E4%25BA%25AC%25E6%259D%25A1%25E7%25BA%25A6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把香港島割讓(文本上用「給予」字眼)大英;
賠償英國2100萬元「商欠和戰爭賠款」;
增開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連同原有的廣州,共計開放五處通商口岸 ;
兩國平等往來。
廢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選擇商人交易。
出處-《維基網路》:http://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D%2597%25E4%25BA%25AC%25E6%259D%25A1%25E7%25BA%25A6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4)
●以下為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
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滿意地回顧了近年來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一致認為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有助於維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並有助於兩國關系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此,經過兩國政府代表團的會談,同意聲明如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 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如下:
(一)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三)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
(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門任職的中外籍公務、警務人員可以留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各政府部門可以聘請英籍人士或其它外籍人士擔任顧問或某些公職。
(五) 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私人財產、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以及外來投資均受法律保護。
(六)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
(七)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資金進出自由。港幣繼續流通,自由兌換。
(八)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征稅。
(九)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同聯合王國和其它國家建立互利的經濟關系。聯合王國和其它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
(十)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並簽訂有關協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自行簽發出入香港的旅行證件。
(十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社會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
(十二)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和本聯合聲明附件一對上述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之,並在五十年內不變。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自本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止的過渡時期內,聯合王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維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給予合作。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為求本聯合聲明得以有效執行,並保證一九九七年政權的順利交接,在本聯合聲明生效時成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聯合聯絡小組將根據本聯合聲明附件二的規定建立和履行職責。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關於香港土地契約和其它有關事項,將根據本聯合聲明附件三的規定處理。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同意,上述各項聲明和本聯合聲明的附件均將付諸實施。
八、本聯合聲明須經批准,並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批准書應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前在北京互換。本聯合聲明及其附件具有同等約束力。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北京簽訂,共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寫成,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
趙紫陽(簽 字)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代表
瑪格麗特.撒切爾(簽 字)
出處-《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5-10/12/content_4323399.htm
---------------------------另外附《南京條約》中英文全文------------------------------------------------------
中文版
1842年8月29日
〔中〕耆英〔英〕璞鼎查
一、嗣後大清大皇帝與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回所屬家眷,寄居沒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叄、因英國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飲差大臣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將英國領事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銀六百萬圓,補償原價。
五、凡英國商民,在粵省貿易,向例全歸額設商行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准其嗣後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且向例額設行商等,內有累欠英商甚多,無措清還者,今酌定洋銀300萬元,作為商欠之數,由中國官為償還。
六、欽差大臣等向英國居民人等,不公強辦,致須撥發軍士,討求伸理,今酌定水陸軍費洋銀1200萬元,大皇帝准為補償。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後,英國在各城收過銀兩之數,按數扣除。
七、以上酌定銀數,共2100百萬元,此時交銀600萬元,癸卯年6月間交銀300萬元,12月間交銀300萬元,共銀600萬元。甲辰年6月間交銀250萬元,12月間交銀250萬元,共銀500萬元。乙巳年6月交銀200萬元,12月間交銀200萬元,共銀400萬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4年共交銀2100萬元。但按期未能交足,則酌定每年每100元應加息5元。
八、凡系英國人,無論本國、屬國軍民等,今在中國管轄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釋放。
九、凡系中國人,前在英國人所據之邑居住者,或與英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伺候英國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諭旨,謄錄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國人為英國事被拿監禁者,亦加恩釋放。
十、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只可照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某分。
十一、議定英國中國之總管大員,與中國大臣,無論京內京外者,有文書來往,用照會字樣;英國屬員,用申陳字樣;大臣批復,用札行字樣。兩國屬員往來,必當平行照會。
若兩國商賈上達官憲,不在議內,仍用奏明字樣。
十二、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約各條施行,並以此時准交之600萬元交清,英國水陸軍士,當即退出江寧、京口等處江面,並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賈貿易。至鎮海之招寶山亦將退讓。
惟有定海縣之舟山海島,廈門廳之鼓浪嶼小島,仍歸英兵暫為駐守,迨及所議洋銀全數交清,而前議各海口均已開關,俾英人通商後,即將駐守二處軍士退出,不復占據。
十叄、以上各條,均關議和公約,應俟大臣等分別奏明大皇帝□筆批准,及英國君主判定後,即速相交,俾兩國分執一冊,以昭信守。惟兩國相離遙遠,是以另繕二冊,先由欽差大臣等及英國公使,蓋用關防,各執一冊為據,俾即日按照和約開載之條,施行妥辦。
Treaty of Nanjing (Nanking), 1842
(Ratifications exchanged at Hongkong, 26th June 1843.) VICTORIA, by the Grace of God, 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Defender of the Faith, etc., etc., tc. To All and Singular to whom these Presents shall come, Greeting ! Whereas a Treaty between Us and Our Good Brother The Emperor of China, was concluded and signed,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on board Our Ship the Cornwall s, at Nanking, on the Twenty-ninth day of August,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Forty-two, by the Plenipotentiaries of Us and of Our said Good Brother, ly and respectively authorized for that purpose; which Treat is hereunto annexed in Original. TREATY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and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being desirous of putting an end to the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sequent hostilities which nbsphave arise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resolved to conclude a Treaty for that purpose, and have therefore named as their Plenipotentiaries, that is to say: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HENRY POTTINGER, Bart., a ajor General in the Service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etc., etc.; And His Imperial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the High Commiasioners KEYING, a Member of the Imperial House, a Guardian of the Crown Prince and General of the Garrison&nbs of Canton; and ELEPOO, of Imperial Kindred, graciously permitted to wear the insignia of the first rank, and the distinction of Peacock\"s feather, lately Minister and Governor General etc., and now Lieutenant-General Commanding at Chapoo: Who, after aving communicated to each other their respective Full Powers and found them to be in good and e form, have agreed upon, and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RTICLE I. There shall henceforward be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Her Majesty t e 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and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nd between their respective Subjects, who shall enjoy full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for their persons and property within the Dominions of the&nb pother.
ARTICLE II.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hat British Subject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establishments, shall be allowed to reside, 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n their Mercantile pursuits, without molestation or restraint at the&nb pCities and Towns of Canton, Amoy, Foochow-fu, Ningpo, and Shanghai, and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etc., will appoint Superintendents or Consular Officers, to reside at each of the above-named Cities or Towns, to be the medium of nbsp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nd the said Merchants, and to see that the just Duties and other Du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hereafter provided for, are ly discharged by Her Britannic Majesty\"s Subjects.
ARTICLE III. It&nbs being obviously necessary and desirable, that British Subjects should have some Port whereat they may careen and refit their Ships, when required, and keep Stores for that purpose,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cedes to Her Majesty the Quee of Great Britain, etc., the Island of Hongkong, to be possessed in perpetuity by Her Britannic Majesty, Her Heirs and Successors, and to be governed by such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etc., shall s e fit to direct.
ARTICLE IV.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pay the sum of Six Millions of Dollars as the value of Opium which was delivered up at Canton in the month of March 1839, as a Ransom for the lives of Her Brit nnic Majesty\"s Superintendent and Subjects, who had been imprisoned and threatened with death by the Chinese High Officers.
ARTICLE V.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ving compelled the British Merchants trading at Canton to deal exclusively with certain C inese Merchants called Hong Merchants (or Cohong) who had been licen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that purpose,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abolish that practice in future at all Ports where British Merchants may reside, and to permit&n spthem to carry on their mercantile transactions with whatever persons they please, and His Imperial Majesty further agrees to pay to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he sum of Three Millions of Dollars, on acoount of Debts e to British Subjects by&n spsome of the said Hong Merchants (or Cohong), who have become insolvent, and who owe very large sums of money to Subjects of Her Britannic Majesty.
ARTICLE VI. The Government of Her Britannic Majesty having been obliged to send out& bspan Expedition to demand and obtain redress for the violent and unjust 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High Authorities towards Her Britannic Majesty\"s Officer and Subjects,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pay the sum of Twelve Millions of Dollars&nb pon account of the Expenses incurred, and Her Britannic Majesty\"s Plenipotentiary voluntarily agrees, on behalf of Her Majesty, to dect from the said amount of Twelve Millions of Dollars, any sums which may have been received by Her Majesty\"s& bspcombined Forces as Ransom for Cities and Towns in China, subsequent to the 1st day of August 1841.
ARTICLE VII. It is agre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Twenty-one Millions of Dollars, described in the three preceding Articles, shall&nbs be paid as follows: Six Millions immediately. Six Millions in 1843. That is:NThree Millions on or before the 30th of the month of June, and Three Millions on or before the 31St of December. Five Millions in 1844. That is:NTwo Millions nd a Half on or before the 30th of June, and Two Millions and a half on or before the 31St of December. Four Millions in 1845. That is:NTwo Millions on or before the 30th of June, and Two Millions on or before the 31 st nbspof December; and it is further stipulated, that Interest at the rate of 5 per cent. per annum, shall be paid b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on any portions of the above sums that are not punctually discharged at the periods fixed.
ARTICLE VIII.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release unconditionally all Subjects of leer Britannic Majesty (whether Natives of Europe or India) who may be in confinement at this moment, in any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
ARTICLE&nb pIX.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publish and promulgate, under His Imperial Sign Manual and Seal, a full and entire amnesty and act of indemnity, to all Subjects of China on account of their having resided under, or having had deali gs and intercourse with, or having entered the Service of Her Britannic Majesty, or of Her Majesty\"s Officers, and His lmperial Majesty further engages to release all Chinese Subjects who may be at this moment in confinement for similar reasons.
ARTICLE X.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 which are by the 2nd Article of this Treaty to be thrown open for the resort of British Merchants, 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 t Customs and other Dues, 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he Emperor further engages, that when British Merchandise shall have once paid at any of the said Ports the regulated Customs and D es agreeable to the Tariff, to be hereafter fixed, such Merchandise may be conveyed by Chinese Merchants, to any Province or City in the interior of the Empire of China on paying a further amount as Transit Duties which shall not excee per cent. On the tariff value of such goods.
ARTICLE Xl. It is agreed that Her Britannic Majesty"s Chief High Officer in China shall correspond with the Chinese High Officers, both at the Capital and in the Provinces, under the term& bsp"Communication" [chinese characters]. The Subordinate British Officers and Chinese High Officers in the Provinces under the terms "Statement"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part of the former, and on the part of the latter " Declaration " [chinese&n spcharacters], and the Subordinates of both Countries on a footing of perfect equality. Merchants and others not holding official situations and, therefore, not included in the above, on both sides, to use the term " Representation " [chinese ch racters] in all Papers addressed to, or intended for the notice of the respective Governments.
ARTICLE XII. On the assent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to this Treaty being received and the discharge of the first instalment of money, Her Britann c Majesty"s Forces will retire from Nanking and the Grand Canal, and will no longer molest or stop the Trade of China. The Military Post at Chinhai will also be withdrawn, but the Islands of Koolangsoo and that of Chusan will continue nbspto be held by Her Majesty"s Forces until the money payments, and the arrangements for opening the Ports to British Merchants be completed.
ARTICLE XIII.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Treaty by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etc., and&n sp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shall be exchanged as soon as the great distance which separates England from China will admit; but in the meantime counterpart copies of it, signed and sealed by the Plenipotentiaries on behalf of their espective Sovereigns, shall be mutually delivered, and all its provisions and arrangements shall take effect. Done at Nanking and Signed and Sealed by the Plenipotentiaries on board Her Britannic Majesty"s ship Cornwallis, this twenty-ninth day of August 1842, corresponding with the Chinese date, twenty-four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in the twenty-second Year of TAOU KWANG. (L.S.) HENRY POTTINGER, Her Majesty\"s Plenipotentiary. Chinese Signatures (3).* | Chinese Seal. |
We, having seen& bspand considered the Treaty aforesaid, have approved, accepted, and confirmed the same in all and every one of its Articles and Clauses, as We do by these Presents approve, accept, confirm, and ratify it for Ourselves, Our Heirs, and Successo s:Engaging and Promising upon Our Royal Word, that We will sincerely and faithfully perform and observe all and singul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ontained and expressed in the Treaty aforesaid, and that We will never suffer the same to be vio ated by any one, or transgressed in any manner, as far as it lies in Our Power. For the greater Testimony and Validity of all which, We have caused the Great Seal of Our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to be affixed nbspto these Presents, which We have signed with Our Royal Hand. Given at Our Court at Windsor Castle, the Twenty-eighth day of December,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Forty-two, and in the Sixth Year of Our&nb pReign.
(Signed) VICTORIA R. * The preamble mentions two Chinese negotiators only, KEYING and ELEPOO. The third signature was that of NIUKIEN, Liang Kiang Viceroy.
出處-[英語學習網站論壇] :http://www.swufe.com/bbs/dispbbs.asp?BoardID=7&replyID=2012&id=422&skin=1
Ⅱ 急!關於香港法,侵權責任!
你可以參考一下法律,具體的香港法律我也不了解。我只能查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成功.另外你可以到http://vip.chinalawinfo.com查相關規定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適用法律公約
(簽訂日期1985年10月30日
生效日期1985年10月30日)
第一章 適應范圍
本公約各締約國,期望統一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法律選擇規則,銘記一九八0年四月十一日在維也納訂立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本公約確定適用於貨物銷售合同的法律:甲、在其營業所設在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合同;乙、所有涉及在不同國家的法律之間進行選擇的其他情況,除非這種選擇僅僅是根據當事人對適用法律作出的規定,甚至對法院或仲裁庭也一並作出了選擇。
第二條 本公約不適用於:
甲、由於執行而進行的銷售或其他依法律授權的銷售。
乙、公債、股票、投資證券、流通票據或貨幣的銷售;但適用於根據單據進行的貨物銷售。
丙、對於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貨物銷售;但如果賣方在訂立合同時既不知道也沒有理由知道這些貨物是供這種使用時,應當適用。
第三條 在本公約范圍內,「貨物」包括:
甲、船舶、船隻、小船、氣墊船和飛機;
乙、電
第四條
一、供應尚待製造或生產的貨物的合同應視為銷售合同,除非訂購貨物的當事人承擔供應這種製造或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
二、若提供勞務或其他服務為供貨方的主要義務,則這種合同不應視為銷售合同。
第五條 本公約不確定下列事項所適用的法律:
甲、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或由於當事人無行為能力而導致合同無效的後果;
乙、關於某一代理人是否能約束某一本人,或某一機構是否能約束某一公司或法人團體或非社團組織的問題;
丙、所有權的轉移;但第十二條明確提到的問題應受本公約指定的適用法律管轄;
丁、銷售對當事人以外的任何人的效力;
戊、仲裁協議或法院選擇協議,盡管這種協議包含在銷售合同之中。
第六條 本公約確定的法律,不論是否某一締約國的法律,均予以適用。
第二章 適用法律
第一節 適用法律的確定
第七條
一、銷售合同受當事人選擇的法律支配。當事人的選擇協議必須是明示的或者從合同的規定和當事人的行為整體來看可以明顯地推斷出來。這種選擇可以僅限於合同的某一部分。
二、當事人可在任何時候約定,其銷售合同全部或部分適用原來所沒規定的法律,而不管原來適用的法律是不是由當事人。銷售合同訂立後,當事人對適用法律的任何變更不得有損於合同在形式上的有效性或第三人的權利。
第八條
一、在未按照第七條選擇銷售合同適用法律時,合同應受賣方在訂立合同時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管轄。
二、但是,銷售合同應受買方須在訂立合同時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管轄,如果:
甲、談判在該國家進行,並且參加談判的各當事人在該國訂立了合同;或
乙、合同明確規定賣方在該國履行其交貨義務;或
丙、合同主要依買方確定的條件和應向買方投標人發出的投標邀請(招標)而訂立。
三、作為例外,如果根據整個情況,例如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任何業務關系,同明顯地與本條第1或第2款應適用於合同的法律以外的另一法律有更密切的聯系,則合同受該另一法律的管轄。
四、如果在合同訂立時,買方和賣方營業所所在國據第21條第1款b項作了保留,則第3款不予適用。
五、如果在合同訂立時,買方和賣方在不同國家設有營業所,營業所所在國均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締約國,則凡屬該公約調整的事項不適用於第3款。
第九條 凡拍賣地國的法律或交易所所在地國法律不禁止選擇時,則因拍賣而進行的銷售或商品交易所或其他交易所內的銷售,受當事人根據第七條選擇的法律管轄。若當事人未作出選擇,或禁止作出此種選擇時,則適用拍賣地國法律或交易所所在地國的法律。
第十條
一、凡選擇符合第七條規定的,則有關當事人適用法律選擇,這種同意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實質上的效力的問題由所選擇的法律來確定。如果根據該項法律,選擇是無效的,則適用於合同的法律按第八條的規定來確定。
二、銷售合同或其任何條款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實質上的效力問題由按本公約規定應適用於合同或條款的法律來確定。
三、但是如果依據情況,按照前項所規定的法律確定這個問題不合理時,則為了確定他並沒有同意這種法律選擇、這個合同或者任何合同條款,當事人可以依據他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
第十一條
一、同一國內的當事人之間訂立的銷售合同,如果符合了本公約規定的管轄該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了合同訂立地國法律的規定,則在形式上有效。
二、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訂立的銷售合同,如果符合了本公約規定的管轄該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那些國家其中之一國的法律規定,則在形式上有效。
三、由代理人訂立的銷售合同,代理人的行為地國即是上述款項所指的有關國家。
四、擬使已經訂立或擬訂立的銷售合同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若符合了本公約管轄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了該行為地國的法律規定,則該行為在形式上有效。
五、若合同一方當事人在合同訂立時,其營業所所在地國已根據第21條第1款c項的規定作了保留,則本公約不適用於該合同的形式上的效力問題。
第二節 適用法律的范圍
第十二條 根據第七條、第八條或第九條,銷售合同適用的法律具體地管轄:
甲、合同的解釋;
乙、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合同的履行;
丙、買方有權從貨物中取得產品、產物和收入時間;
丁、買方對貨物承擔風險的時間;
戊、當事人之間保留對貨物所有權條款的合法性和效力;
己、不履行合同的後果,包括可取得損害賠償金的損失類別,但不得影響法院地程序法;
庚、債條及時效的各種消滅方法;
辛、合同無效的後果。
第十三條 若無明示條款作出相反規定,則對檢驗的方式和程序的規定,運用貨物檢驗地國的法律。......
Ⅲ 香港房子使用權多少年
香港的土地歸屬情況與內地類似;原則上屬國家所有。
你以你的名義買了房產,房產權當然是歸專你所屬有。但是房子是建在土地上的,土地是發展商拍來的,年期是99年,因此你的房產按比例所點的那點屬於你的土地的年期再長也超不過99年,一旦過了99年房產所佔用的土地又歸國家(政府)所有了。當然,政府未必會馬上收回土地,但是,這時候你就要開始向政府按比例交地稅了。這地稅交到終有一天你的房屋所在的大樓,經過數十年或上百年的風吹雨打日曬而變成了危樓非柝不可的那一天,你就什麼也沒有了。
總結一句:是私有的,但有期限的。
Ⅳ 李嘉誠香港地皮使用權有多少年
到2047年 香港的土地出讓制度 (一)香港土地的政府所有制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三部分,全境土地面積 1097平方公里。1903年,港英政府完成了對全港土地詳盡的地籍測量,調查和登記了香港境內土地的產權、位置、面積、用途等,同時對土地所有權制度進行變革,宣布除新界部分農業用地歸當地村民所有外,其他土地統稱為「官地」,最終所有權歸英國王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為行使。 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按照1990年4月中國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配」,從法律上確定了回歸後香港土地的特區政府所有制形式。 (二)香港土地的批租制度 自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香港就開始實行土地批租制度,即土地所有權歸英國皇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為掌管並向土地開發商或土地使用者批租土地,開發商或使用者通過承租取得規定期限內的土地使用權,並向港英政府一次性交納規定期限內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997年香港回歸後,依照「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通過的有關法律,港英時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得到延續,香港特區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制度繼續實行,其收入全部歸特區政府支配。 香港政府通過土地契約將不同期限的土地使用權批租給受讓人。土地契約是土地出讓方和受讓方之間達成的協議,在協議中出讓方允諾在一定期限內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受讓方,受讓方支付土地出讓金後在規定期限內擁有土地使用權,並在期限屆滿後歸還土地。土地契約明確規定了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積、租約的期限、土地用途(如住宅用途、工商業用途或其他用途)和對土地使用的限制條件(如建築物的高度、式樣等),土地契約的各項條款非經雙方同意不得更改。如果受讓人有改變土地用途的要求,在不違反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政府允許改變契約中的有關條款,但必須事先提出申請,獲得同意並補交相應的地價後方可更改用途。 (三)香港土地批租的期限 英國統治香港的一百多年時間內,香港土地的租賃期有多次變化。(1)港島及九龍界線街以南的土地。1841年港府第一次批租土地,當時租期未做明確規定。1844年以後租期確定為75年,並不可續約;1848年,因承租人抱怨租期太短,港英政府把租期從75年延長至999年,而且不補交任何地價。在隨後的50年中,除大部分九龍半島內地塊以及海旁地塊外,香港港島及九龍界線街以南批租的土地,租約都是999年租期。1898年,港英政府認識到租期過長導致政府無法與承租人一同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因此在新批土地時取消了999年租期的租約,代之以75年可再續租75年且不另收地價的租約,同時政府要求承租人在75年租期期滿後支付按新標准制定的土地租金,此後,75年租期成為標准租期,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部分例外的情況是尖沙咀東部地塊批租的土地期限亦為75年,但不可續約)。(2)北九龍及新界土地。1898年,北九龍及新界土地由英國政府向中國租借,由港府接管。港府以99年減最後3天(由 1898年7月1日起計)批租給土地開發商和使用者,在1997年6月27日期滿時收回,再由港府在6月30日歸還中國。 香港回歸前,所有土地契約都將期滿,為了保持香港在過渡期內政治和經濟的穩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規定,港英時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將繼續實行下去。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滿的土地契約可以續約;1997年7月1日到期的土地契約可以自動延長至 2047年;租賃期限超過1997年7月1日的土地契約依然有效。目前,港府仍以拍賣、招標或協議的方式批租土地,但新租約的期限最長只能到2047年。 參考:網路
Ⅳ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對香港恢復使用權的
是在1997年的7月1日零時零分,香港回歸了中國,中國在這一刻就是香港的主權國,不是使用權,是主權。
Ⅵ 香港房地產產權年限是多少年 和大陸是一樣么
香港回歸以後,土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土地的產權年限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和大陸的土地性質是一樣的,也是長70年的產權年限。
香港回歸前,土地契約都將期滿,為了保持香港在過渡期內政治和經濟的穩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規定,港英時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將繼續實行下去。
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滿的土地契約可以續約;1997年7月1日到期的土地契約可以自動延長至2047年;租賃期限超過1997年7月1日的土地契約依然有效,目前,港府仍以拍賣、招標或協議的方式批租土地,但新租約的期限長只能到2047年。
(6)香港所有權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壽命通常長於這個年限。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許可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
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這使得住宅業主感到安心,自動續期解決了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在期限上的沖突問題,消除了二手房購買者對土地使用權年限的後顧之憂,將促進二手房的流轉,有利於提高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雖然《物權法》沒有提及續期後的費用及相關問題,對商業和綜合建設用地如何處理,能否自動續期也沒有具體規定,不過,隨著後續法律法規的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將對《物權法》相關部分進行補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屋產權年限
Ⅶ 香港的土地的所有制是什麼香港民宅的土地所有權屬於誰
我只知道中國土地是國有土地全民所有制和集體土地勞動人民群眾集體所有制!房專屋用地分國有屬土地劃撥土地建設房屋和集體土地劃撥土地建設房屋,這類土地使用權無固定期限+無償分配土地使用建設房屋!!!商品房和工廠房和綜合用地的土地土地是(國有土地出讓土地),這類土地使用權期限(40年,50年,70年)+有償承包土地!!!
Ⅷ 香港房屋產權是永久性的嗎
不是永久。
香港房子產權是理論上是永久的,50年以上的老樓,政府會強制讓業主維修。但是每個單位的地皮是向政府「租」借過來的。每年要向政府交地租。
房屋產權是指房產的所有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也就是房屋各項權益的總和,即房屋所有者對該房屋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房屋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根據有關法規為40、50年或70年不等,屆滿自動續期,續費按當時的1%-10%來增收。
(8)香港所有權擴展閱讀
房屋產權的產權年限
土地使用權
是國家向組織、機構及個人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在出讓時根據開發類型分為不同的使用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用地,商用建築用地,工業用建築用地。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房屋所有權
屬於個人產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是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保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四條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其年限是永久的。
Ⅸ 香港的房地產產權是永久產權嗎
馬來西亞房產為永久產權,無遺產稅,作為一項固定資產,這無疑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寶貴的財富。
1.
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房產投資越來越受關注。除了其較低的投資門檻、超高的租金回報率之外,馬來西亞優美的自然環境、便利寬松的投資政策也為其加分不少。與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東京、香港、新加坡不同,在馬來西亞的高級住宅中,例如位於首都吉隆坡的公寓每平方米價格是香港、新加坡、東京的十分之一,甚至還低於馬尼拉、雅加達的房產價格。
2.
相比於中國房屋的70年產權,馬來西亞房地產從產權上分為永久地契產權(所謂「永久地契產權」是指購房者永久擁有房屋的所有權,永久擁有房屋下面和周圍特定面積的土地所有權)和99年地契產權。
3.
但是,無論是永久產權還是99年產權,在法律上都明確規定,作為地上附著物的房屋是永久性產權的。無論是政府還是其他單位如需在99年產權到期後動用這塊地皮,不僅要補償房產價值,同時也需向業主購買地皮。由於業主是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所以並不需要每年繳納高昂的房地產稅。此外,馬來西亞房產投資門檻低,不設遺產稅,財富可以世代傳承,可合理配置海外資產。
Ⅹ 香港房屋產權年限是多少年
香港回歸以後,土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土地的產權年限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和大陸內的土地性質是一容樣的,也是長70年的產權年限。
香港回歸前,土地契約都將期滿,為了保持香港在過渡期內政治和經濟的穩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規定,港英時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將繼續實行下去。
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滿的土地契約可以續約;1997年7月1日到期的土地契約可以自動延長至2047年;租賃期限超過1997年7月1日的土地契約依然有效,目前,港府仍以拍賣、招標或協議的方式批租土地,但新租約的期限長只能到2047年。
(10)香港所有權擴展閱讀:
按房屋所有權的歸屬進行的分類。在現階段,我國住宅類房屋按產權可劃分為:
(1)國家所有住宅;
(2)勞動群眾集體所有住宅;
(3)公民私人所有住宅;
(4)其他經濟組織(如中外合資企業等)所有住宅。非住宅類房屋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國家房產)和集體所有制的房產,其他經濟組織所有房產只是少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