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的抗辯
A.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抗辯點主要有哪些方面
1.對於因專利侵權糾紛而產生的權屬抗辯?依據專利復審委對被告作為請求人所提起的無效宣告申請的受理?應當中止本案的審理。這種情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之規定。2.對於被告以他人名義提起權屬抗辯的?雖證據不確鑿?但尚屬充分?且他人也請求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應當適用中止審理程序。因為證據是否確鑿的問題往往很復雜?有待在另立的確權之訴中審理。這樣做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之規定。3.對於被告以他人名義提起權屬抗辯?他人如果已表示原告的權利歸他人?但又不願意參加到本訴中來的?按他人放棄訴權對待?告知其不參訴之後果?並可以同時確認被告此方面的證據不確鑿而駁回被告的權屬抗辯。理由有二?其一?知識產權權屬糾紛往往復雜難斷?如他人不到庭?只憑被告一說、他人一講?不可能理清。其二?當事人參訴與否是決定被告權屬抗辯成敗之關鍵?如不參訴則意味著被告的權屬抗辯已落空。此時不能適用中止審理程序?更不能就此確認原告不享有訴權?應繼續本案的審理。4.被告如以原告的權利屬於自己為由抗辯的?則不適用中止審理程序?因為沒有新的訴訟法律關系產生?沒有一案要待另一案審理結果而定的情況存在。這時產生的確權問題屬於本案需審查的事實內容之一?無需另案審查。1、知識產權民事訴訟(1)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除了侵犯我國民法通則予以明確的民事權利也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侵害)(2)知識產權歸屬訴訟就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發生的訴訟,簡稱權屬糾紛(3)知識產權合同訴訟就知識產權的取得、轉讓、使用等交易行為產生的糾紛,在取得環節與權屬訴訟有交叉2、知識產權行政訴訟(1)由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裁判引起專利權和商標權需要行政機關確權,依相關知識產權法律,當事人對該確權決定不服可以向行政裁判機關(即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對該復審決定(其實質是行政裁判)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2)由國家行政機關做出的詳細行政行為引起在知識產權確權和轉讓、使用過程中,確權機關依相關知識產權法,對當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決定、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行政相對人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3)由地方知識產權治理機關行政執法引起對於具有知識產權執法權的地方各級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可以對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和調解,相對人對該處罰或者調解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該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3、知識產權刑事訴訟我國刑法規定只有以下七種行為構成知識產權犯罪: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他人專利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律師在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可以協助被害人(權利人)進行舉報啟動公訴程序,可以代理被害人提起自訴,也可以擔任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4、知識產權仲裁主要在知識產權合同糾紛中,特別情況可以在權屬或者侵權糾紛中根據事後協議選擇仲裁挑戰一:導致訴訟動機多樣。傳統知識產權案件,當事人訴訟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合法權益。受知識商業化影響,當事人開始將知識產權訴訟作為排擠競爭對手的策略,以獲取市場競爭有利地位。在案由選擇上除傳統的著作權、商標權糾紛外,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糾紛等亦為當事人常訴案由。挑戰二:導致批量案件增加。為增加競爭對手賠償壓力,部分當事人選擇在特定時期內集中訴訟批量案件。一旦原告賠償請求獲得支持,競爭對手將面臨巨大的賠償壓力,直接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批量案件增加亦導致法院審判壓力的增加,人案矛盾進一步突出。挑戰三:導致調解難度加大。部分原被告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無合作動力,在訴訟中缺乏調解的誠意,明確拒絕調解;即使表示願意接受調解或者已初步達成和解協議,在最後簽字或履行階段亦往往擱淺。調解反成當事人拖延訴訟的手段,增加了法院調解難度。挑戰四:行業發展對訴訟影響較大。行業發展直接影響當事人的訴訟行為。當前核心區內涉及知識產權的行業仍處於發展調整期,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爭斗加劇,如視頻網站、數字圖書館等案件集中反映了相關行業的特點。因此,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B. 音樂作品著作權的抗辯事由是什麼
音樂作品著作權的抗辯事由,當音樂人有了自己的音樂作品就會擁有其著作權,不過對於著作權的抗辯事由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我是比較重要的法律規定。那麼音樂作品著作權的抗辯事由是什麼?音樂作品著作權音樂作品著作權的抗辯事由:1、無過失抗辯一般來講,被訴侵權行為人既無侵害的故意,也無過失而造成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如採用的作品已經進入公知領域部享有著作權,如侵權人本身不具有過錯。根據知識產權協議(TRIPS)第45條第2款的規定,在侵權人不知或者不應知自己的行為屬侵權行為時,可以責令行為人返還所得利潤或支付法定賠償額,或者二者並處。這是不當得利所形成的民事責任。2、共同侵權行為抗辯音樂著作權案件中,著作權所包含的各項權利,都有獨立的權利內涵,在此過程中雖然每一個權利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權利請求,但音樂著作權侵權往往是因多數人在不同的階段所形成的侵權行為。這些主體的行為具有客觀關聯性,主觀方面具有故意,應當共同承擔連帶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3、合理法定使用合理法定使用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的有關規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等。
C. 知識產權法中如何從侵權人角度看侵權人的抗辯理由
根據知識產權法中,具體的發如《著作權發》中規定了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等抗辯事由。
縱橫法律網 詹定東律師
D. 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
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著作權侵權是指一切違反著作權法侵害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的行為。那麼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著作權侵權著作權侵權該怎麼起訴?1、搜集和整理相關證據材料包括證明爭議的著作權存在並能受到我國法律保護的證據、原告與爭議著作權相互關系的證據、侵權行為存在和實施侵權行為的具體方式的證據、被告與侵權行為關系的證據、侵權獲利與侵權程度的證據等。2、證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權本身成立第一證明原告有訴訟主體資格,著作權歸屬於原告。即原告作為自然人或法人或外國人,都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享有著作權的資格。並且原告與著作權直接存在法定的關系,著作權歸於原告和被許可使用。第二證明爭議作品的存在。即原告應提供具體的作品,如書籍、錄音等。第三證明作品在我國享有著作權。即證明作品是原告創作的作品,並提交作品底稿,說明創作的完成時間,以排除他人抄襲的可能性。並且原告作品內容合法,屬於著作權的保護對象。且作品仍在著作權法的保護期限內。3、證明侵權行為存在以及具體的侵權方式對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或鄰接權客體的情況,原告要證明侵權行為是由被告實施並且在被告使用後的相關證據。例如擅自復制和出版發行原告作品的侵權行為,原告需要到市場上購買侵權物品。4、選擇管轄法院作為原告,選擇法院的基本原則是:方便原告原則、原理被告原則、選擇較大城市的原則。5、起訴前的措施作為原告應考慮申請訴前禁令、證據保全、財產保全等。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告繼續實施侵權行為,將一些重要的證據固定下來,為勝訴後能夠獲得實際的經濟賠償做保障等。6、立案、准備開庭7、要求被告承擔法律責任原告應當提交自己因侵權所受經濟損失的證據;或被告獲得非法利潤的證據;或許可他人使用時獲得許可使用費的證據。以及提交原告維權合理開支和原告聲譽受到損失的證據。
E. 著作權侵權可以適用現有設計抗辯嗎
軟體著作權侵權抗辯指訴訟程告面原告要求其承擔軟體著作權侵權責任訴訟請求作其行屬於侵權行或應承擔民事責任抗辯軟體著作權侵權抗辯理由哪些呢面由律快車編本文詳細介紹 1、合理使用根據律規定必經著作權許償使用其作品行 2、權利同意包括權利明示同意推定權利同意訂立許使用合同等 3、著作權效作品已經保護期或依禁止版、傳播作品 4、效完權利主張侵權經濟損失能自權利提起訴訟起向前推算兩超兩予保護 5、定許強制許該使用屬於著作權規定定許制度強制許使用制度 6、未達侵權程度引用並未達著作權規定抄襲程度並註明引處 7、非保護象告使用原告作品思想並未形式引用 相關條鏈接 著作權 第二十二條列情況使用作品經著作權許向其支付報酬應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侵犯著作權依照本享其權利: ()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已經發表作品; (二)介紹、評論某作品或者說明某問題作品適引用已經發表作品
F. 著作權侵權的判斷是什麼
著作權侵權的判斷是什麼? 著作權的內容包括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侵權著作權就是侵犯著作權的一項或多項權利的行為。著作權侵權的判斷是什麼侵犯署名權的行為,就是將合作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作品發表,或沒有參加創作,以不正當手段假冒合作作者在他人作品上署名,或以不正當手段改變或刪除作者署名。侵犯發表權的行為,如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侵犯修改權或保護作品完整權,如歪曲或篡改他人作品。侵犯著作權人的經濟權利,如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復制、出版等方式使用他人的作品,並不支付報酬。當然,法律也規定了對作品進行合理使用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不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不認為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著作權糾紛主要包括三種形式:著作權侵權糾紛、著作權合同糾紛和著作權行政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願意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著作權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G. 軟體著作權侵權的抗辯理由有哪些
軟體著作權侵權的抗辯是指在訴訟過程中,被告面對原告要求其承擔軟體著作權侵權責任的訴訟請求而作出的其行為不屬於侵權行為或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抗辯。那麼軟體著作權侵權的抗辯理由有哪些呢?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1、合理使用。根據法律的規定,不必經著作權人許可而無償地使用其作品的行為。
2、權利人同意。包括權利人明示同意和推定權利人同意,如訂立許可使用合同等。
3、著作權無效。如作品已經過了保護期或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4、時效完成。對權利人主張侵權的經濟損失,只能自權利人提起訴訟之日起向前推算兩年,超過兩年不予保護。
5、法定許可和強制許可。該使用屬於著作權法上規定的法定許可制度和強制許可使用制度。
6、未達到侵權程度。引用並未達到著作權法規定的抄襲的程度,並註明了引處。
7、非保護對象。被告使用的是原告作品中的思想,並未在形式上引用。
相關法條鏈接
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H. 在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中,被告提出原告主體不適格的常見抗辯理由有哪些
您好,首先,原告必須是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享有人,否則無權提起著作權侵權之訴。在這個問題的解析上,著作權侵權案件比合同案件復雜得多,具體分析如下:
1.作者
作者通常是著作權人,有權提起侵權之訴。但是,作者與著作權人身份發生背離的情形也不少見。在這些情形下,如遇著作權侵權發生,作者無權起訴。比如:
(1)委託作品、職務作品等特殊作品。依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由委託人或者作者所在單位享有權利的,作者不是著作權人。
(2)著作權轉讓。著作權人依法轉讓著作權後,其著作權依法由受讓著作權的人享有。如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在轉讓前,則由原著作權人起訴;如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在轉讓後,則由受讓人起訴。值得一提的是,司法實踐中遇到一些未轉讓著作權、只轉讓訴權或維權權利的情形。大陸法系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一般認為,訴權是派生於實體權利的,不轉讓實體權利,只轉讓訴權或維權權利是無效的。
(3)著作權許可使用。根據許可使用的類型不同,有權起訴人的身份相應不同。
《商標司法解釋》第3 條規定,《商標法》第40 條規定的商標使用許可包括以下3類:①獨占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將該注冊商標僅許可一個被許可人使用,商標注冊人依約定不得使用該注冊商標;②排他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將該注冊商標僅許可一個被許可人使用,商標注冊人依約定可以使用該注冊商標,但不得另行許可他人使用該注冊商標;③普通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並可自行使用該注冊商標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
第4 條規定,《商標法》第53 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包括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注冊商標財產權利的合法繼承人等。
在發生注冊商標專用權被侵害時,獨占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排他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和商標注冊人共同起訴,也可以提起訴訟;普通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經商標注冊人明確授權,可以提起訴訟。
2.著作權人授權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中國音樂 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等,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和著作權人的授權,以信託方式管理著作權人的權利,有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3.著作權人的繼承人或受遺贈取得著作權的人
著作權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其中的財產權部分可以繼承或者遺贈。在著作權保護期內,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著作權的人有權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