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著作權的民事救濟措施

著作權的民事救濟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11 09:54:13

『壹』 著作權侵權民事責任方式以及著作權人救濟途徑

你好!承擔的民事責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著作權糾紛的救濟途徑包括:調解、仲裁、訴訟。

『貳』 根據著作權法,著作權救濟方式有哪些

著作權侵權的認定

被告因過錯侵犯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且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原告應當提交被告侵權的相關證據。被告主張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否則須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一般來講:被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其具有過錯:

(一)經權利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被告沒有合理理由仍未停止其行為的;

(二)未盡到法律法規、行政規章規定的審查義務的;

(三)未盡到與公民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社會經驗和法人經營范圍、行業要求等相適應的合理注意義務的;

(四)合同履行過程中或合同終止後侵犯合同相對人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

(五)其他可以認定具有過錯的情形。

實踐中,也有一些被告,雖然沒有侵權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但是卻因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獲取了相當的利潤。這種情況下,被告不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可判令其返還侵權所得利潤。如果被告因其行為獲利較大,或者給原告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依據公平原則,酌情判令被告給予原告適當補償。

另外,共同被告構成共同侵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還有,明知或者應知他人實施侵權行為,而仍為其提供經營場所或其他幫助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商標許可人、特許經營的特許人,明知或者應知被許可人實施侵權行為,並有義務也有能力予以制止,卻未採取有效措施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二個以上被告均構成侵權,但不具有共同過錯的,應當分別承擔賠償責任。

著作權侵權的責任形式

1、 侵害除去請求權及侵害防止請求權

著作權為在一定范圍內的絕對權,具有準物權的性質。當其受到侵害時,除依一般規定請求回復原狀及損害賠償外,並享有排除侵害請求權及侵害防止請求權。

原則上,著作權受到侵害者為作者本人,但著作權內容包括多種權利,又可分別做一部分讓與,故一部受讓人可在其受讓范圍內主張權利。其他無名、或用別名的作品的發行人,為了作者或著作權人的利益,可以自己的名義,為侵害除去、防止請求權及名譽回復、著作人身權受侵害等救濟的行使。而合作作品的各著作人或各著作權人,雖然未經其他著作人或著作權人的同意,但為了共同的利益,也可以行使該權利。

至於著作人身權受侵害,作者尚生存時(著作人身權不得轉讓,僅可由作者本人享有),應由作者自行救濟。作者死亡時,其遺囑中除作者以遺囑特別指定外,由其近親屬為其主張。

侵害防止請求權的行使,以存在侵害的危險時為條件,因為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過渡擴張則有造成濫用的危險,故應做較嚴格的解釋。以過去曾有反復的侵害行為、現在在客觀上又處於危險的狀態、有受侵害的可能、以及依侵害准備行為的程度為判斷標准。而主觀上則與侵害除去請求權的行使相同,不以侵害人的故意或過失為要件。

除侵害除去、防止請求權外,著作權人、出版人或鄰接權人,還可以請求毀棄構成侵害行為的物品,因侵害行為作成之物或專門供應侵害行為的機械、器具或請求採取除去侵害行為或為防止侵害行為所必要的措施。[32]

2、 損害賠償請求權

著作權既為法律所保障的權利,受損害時也應如同其它權利受到侵害一樣,有損害賠償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發生,如同一般的侵權行為,須具備:(1)加害者的故意、過失;(2)權利受到侵害;(3)發生損害;(4)權利受侵害與損害發生之間有因果關系等條件才能構成。如前所述,美國司法判例及立法均不承認無過失者的免責,只是在賠償數額上予以酌減,這是兩個不同法系之間的差異。

民事賠償的原理不在於懲戒加害人,而在彌補被害者的損失,因此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著作權以原創性為保護的重點,受侵害時,回復原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尋求金錢賠償一個途徑。但因為著作權所保障的「原創性」是極其抽象的概念,如何轉化為具體而可計量的金錢價值,成為著作權損害賠償的討論中最棘手的問題。

損害賠償的計算,總不外以原告實際損害和被告所得利益為標准,美國1976年著作權法明確規定,請求范圍可以實際受損和所得利益合並計算,但須扣除已計算在受損失部分之內的利益,由被告舉證其實際所負擔的費用,而從利益中扣減。

2.1損害額的計算

著作權的侵害,以填補損害為主。通常,法院大都以侵害行為所致市場價值的損失,為其實際受損的額度。如市場價值完全被侵害行為所摧毀,則損害額即為全部的市場價值。困難在於原告就其市場價值舉證不易,法院只能用各項間接證據來核定其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被告的受益額即推定為原告的損害額。但事實上,被告的受益額絕不相等於原告的損害額,可能或多或少。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法院也不願輕易採取這種理論。

實際損害額計算上的困難,並不能排除法院估定受損價值的可能,法院仍可依據自由心證來評斷估計。甚至當原告主張對其作品的精神價值遠遠超過市場價值時,法院也可以斟酌作品的性質,對原告作品的實際價值和能否復制進行判斷,不過這已屬「法定賠償」的范圍。

原告不僅可以請求現實利益的損害,還可請求因侵害而增加的支出等費用。但卻不得請求即使被告經合法授權也可能傷害原告的營業的損失,以及被告將侵權物品出售給原告的代理商的損失。至於原告商譽的受損,如能有確實證明,也可獲得補償。但如在受侵害其間,總盈餘實有增加,是無從請求商譽的損害的。

2.2被告所獲利益的計算

被告利益的返還,原則上是基於不當得利及制止因不法行為而獲利的損益相抵的原理,但利益和不法行為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換言之,須因此項不法行為所增加的利益才負返還義務,所以計算上也有相當的困難。美國著作權法規定,原告僅須證明侵權人的總收益,而由被告自行證明並扣除其費用。至於何等費用可以扣除,法並無明文規定。一般來說,製造費用應當可以扣除,包括原料、工資、製造該侵權製品的經常費用等。

2.3法定賠償額

由於損害、利益的計算,實際上有很多困難,舉證也不容易,致使著作權侵害的賠償可能成為空言,著作權的保護難以實現。為突破這一困境,各國立法大都有「法定賠償額」的規定,以替代現實的損害和受益。

法定賠償額的適用,是由於舉證的困難而採取的,因此必然授權法院在一定范圍內,憑自由心證,依被告的行為、態度或依侵害權利的種類來判定賠償額度。

德、日法律不似美國著作權法有一定額度的上下限規定,但也授權法院斟酌情形,確定損害賠償的額度。或以其著作權或著作鄰接權的行使通常可以獲取的金錢數額,推定為自己受損數額而請求賠償,以免受傳統理論的困境。

2.4不當得利的返還

一般大陸法系國家,著作權侵害仍沿襲一般侵權行為理論,對無過失侵權行為人並不加以制裁。因此雖無故意、過失,但實際受有利益時,即應負不當得利的返還責任。不當得利返還義務的形成及返還范圍,均應當准用民法不當得利的規定。如為善意者,僅就現存利益負擔返還責任;惡意者,即明知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益時,除返還全部所得外,尚須加付利息。

2.5精神損害慰撫金的請求

著作權除具體財產權外,還包括抽象的人身利益在內。人身權受侵害時,不僅可請求現實的金錢賠償、非財產上的損害,還可請求慰撫金的賠償。此外,請求除去其侵害,做恢復名譽的適當處分等,也都是著作權人應有的權利。

『叄』 著作權糾紛的救濟途徑

著作權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根據當事人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專裁條款,向仲裁機屬構申請仲裁。著作權糾紛的救濟途徑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肆』 網路著作權遭到侵害時採取的三種途徑

網路著作權遭到侵害時採取的三種途徑,網路信息復雜多變,網路侵犯著作權的事情時有發生,那麼當網路著作權遭到侵害時採取的三種途徑時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以下內容。網路著作權遭到侵害時採取的三種途徑當網路作品著作權受到侵犯時,我們還可以採用行政救濟、仲裁救濟和司法救濟三種途徑對其損害予以補救:第一種:行政救濟根據著作權法和其實施條例及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規定,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負有對著作權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與著作權有關的違法行為,可以實施行政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第2條規定:本條例適用於與進出境貨物有關並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保護的知識產權,包括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和專利權。我國海關同時保護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和著作權,對進口貨物和出口貨物等同對待在對知識產權進口環節的保護的同時,還進行出口環節的保護。第二種:仲裁救濟我國著作權法第54條規定,著作權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解決著作權糾紛的時效短,成本低,效率高,實行一裁終局原則。因此,從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考慮,立法機關把仲裁製度規定為解決著作權合同糾紛救濟的重要途徑,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種:司法救濟(1)行政訴訟救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不服的,有兩種救濟途徑,一種是申請行政復議。另一種是提起行政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審判。如果被處罰人不願意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對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民事訴訟救濟。根據著作權法第5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①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②申請訴前停止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行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③其他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糾紛案件。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主要是由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實施地、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3)刑事救濟。侵犯著作權的刑事司法救濟,是指侵犯著作權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侵犯著作權罪,依法要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的救濟手段。該罪的特點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人的許可,復制發行其作品,出版他人享有專有版權的圖書,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制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伍』 著作權侵權行為有哪些,著作權侵權糾紛有哪些救濟途徑

一、調解
調解,是指發生糾紛時,在調解組織的主持下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組織可以是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也可以是其他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著作權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都可以通過調解解決。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不能予以強制執行。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不同意按調解協議執行的,調解協議即失去效力,當事人可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
二、仲裁
仲裁,是指仲裁機構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裁決的糾紛解決方式。著作權的仲裁由著作權仲裁機構進行,主要適用於對著作權合同糾紛的解決,而且在著作權合同中必須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如果沒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不能進行仲裁。著作權仲裁機關所作出的仲裁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三、訴訟
著作權的訴訟,是指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利用訴訟程序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一種方式。

『陸』 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在現如今這個科技告訴發展的現代化社會,專各種稀奇古屬怪的東西可謂是層出不窮,讓人流連忘返啊,每當這些稀奇古怪又便利的東西一出現,那麼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一:報警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二:在起訴前禁止一切有關行為。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三:起訴前要保證自己的證據足夠。由於新時代的發展,計算機也是普及到我們人民群眾的家裡,幾乎是人手必備,而計算機功能強大,幾乎啥事都能乾的出來,很可能會顛倒是非,顛倒黑白。網路著作權侵權的保護措施四:要對原作者進行全面賠償,以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柒』 如何保護著作權

第一步,給劇本做版權登記,通過版權登記證書先確立版權歸屬,給劇內本做初步的保護。容最好是每寫完一章劇本就先用時間戳做個確權,等劇本完結之後,再做個版權登記。我建議你在各省市的版權局做版權登記,首先在省市的版權局登記價格是免費的,其次在當地做提交材料之類的比較方便。

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按要求填寫完整的作品登記申請表

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權利歸屬證明

作品的樣本(可以提交紙介質或者電子介質作品樣本)

作品說明書(從創作意圖、創作過程、獨創性三個方面寫,並簽字)

登記周期:一般為1個月

注意:提交資料前最好了解清楚每一個資料的格式、要求、署名等細節,一旦有一份資料需要補正,就會耗費更久的時間,可能是2-3個月才能拿證。

第二步,劇本假如要賣給影視公司拍攝,需要簽訂合規的授權協議,包括授權的權利是什麼,期限有多久,授權范圍是什麼,並且明確授權到期後,影視公司若繼續拍攝需付出什麼條件,或者支付多少金錢。

『捌』 哪些適用於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方式

1.停止侵害的適用

停止侵害是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一項重要民事救濟措施,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基本目的是阻止已經發生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繼續存在,避免損害的發生或進一步發生。我國知識產權上的停止損害責任,相當於英美法中的永久性禁令(PermanentInjunction)。永久性禁令是英美法系國家蘅平法上的救濟措施,是法院在訴訟程序終結時作出的禁止或要求當事人做特定行為的一項令狀或命令。

停止損害責任的構成要件只有一項,即行為人實施了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並且該侵權行為仍在繼續。侵害一旦存在,不問行為人有無過失或可否回責,亦不問被害人有無損害,均可排除之。

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即使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仍在繼續,法院也不宜使用停止侵害之責任。

(1)原告未依法提出請求

在我國,被告民事責任的承擔採取原告訴請原則,即只有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擔某種形式的民事責任,而法院經審理以為,被告應該承擔該民事責任時,才會判決被告承擔責任。這一點不同於英美法。

(2)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正當權利受他人不法侵害後,有權請求停止侵害。但假如適用停止侵害責任的結果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則不能適用停止侵害責任。社會公共利益的衡量具有極大的彈性空間,法院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通常情形下,假如適用停止侵害的責任將導致以下情形發生時,應視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A嚴重妨礙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B嚴重阻礙科技進步

C影響社會公眾健康

D破壞公平競爭秩序

E與客觀經濟政策相抵觸

F違反基本道德准則

G損害消費者正當利益等

2.損害賠償的適用

損害賠償是知識產權侵權民事訴訟中適用最多的民事責任。損害賠償在我國《民事通則》和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中被稱為「賠償損失」。從嚴格意義上講,「損害賠償」和「賠償損失」並不完全等同。「損失」是指侵害財產權造成的後果,而「損害」則是侵害財產權和人身權的後果。因此,「損害賠償」這一提法更為恰當。

知識產權領域中損害賠償責任的產生原因有兩個:一是違反知識產權合同,二是侵犯知識產權。此處所稱的損害賠償特指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侵犯他人特定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補償受害人所受損害的民事責任。

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

(1)實施了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

(2)行為人有過錯

(3)有損害後果

(4)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損害賠償原則,是指法院在確定賠償義務人具體賠償范圍和賠償金額時所應遵循的總的指導准則。在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訴訟中,損害賠償原則主要有全部賠償原則、過失相抵原則和衡平原則等。其中,全部賠償原則為知識產權乃至整個民事侵權賠償領域中的最高指導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亦稱「填平原則」,是指加害人應對受害人因侵權造成的實際損害進行全部賠償,旨在使受害人能夠再處於如同損害行為發生前的水平。全部賠償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應對受害人因侵權行為的一切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進行賠償。在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訴訟中,間接損失的賠償經常得不到法官的支持。這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傾向。賠償數額計算的不足,就可能出現權利人「得不償失」、「贏了官司輸了錢」、再也不願「打官司」的情況,從而影響公眾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信心。

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

損害賠償數額的三種計算方法,首先按照權利人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利計算,該兩項難以確定的,則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公道確定賠償數額。一些國家的相關制度還規定法定賠償數額,即由法官根據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侵權手段和情節、侵權時間和范圍以及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判決給予一定數額金錢的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在理論界和實務界中,不少學者和法官呼籲應建立知識產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國際上,有關知識產權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立法有所不同。伯爾尼公約和TRIPVs協議對知識產權精神損害賠償題目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參照大陸法系國家立法例,我國應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但是,知識產權精神損害賠償必須進行必要的限制,不能任意適用:

(1)精神損害賠償只適用於著作人身權的侵害,不適用於對著作財產權和專利權、商標權、貿易秘密權等財產性知識產權的侵害。對財產性知識產權的侵害,除同時侵犯受害人的健康權、生命權並且造成嚴重後果外,不應再進行精神損害賠償,只能適用財產損害賠償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賠償。

(2)侵犯著作人身權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3)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著作人身權受到侵害要求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法院不予受理。

(4)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後又基於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法院不予受理。

3.賠禮道歉的適用

賠禮道歉,是指責令侵權行為人向受害人正式承認錯誤並表示歉意的民事責任方式。它是我國立法部分在總結以往司法審判實踐經驗,包括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民事審判工作司法經驗基礎上而制定的,為我國法所獨占。賠禮道歉有兩種形式:一是在法庭上,加害人當庭向受害人賠禮道歉,請求諒解,受害人同意接受的,法庭應當記錄在案;二是採取書面道歉的方式,如受害人拒不同意賠禮道歉,或者受害人堅持書面道歉的,加害人應起草賠禮道歉啟事,在傳播媒體上公布,拒不履行的,由人民法院以加害人名義進行,用度由加害人承擔。賠禮道歉對於慰撫、平復受害人的感情傷痛,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

在知識產權民事訴訟中,賠禮道歉是否僅適用於侵權著作人身權,是一個有爭議的題目。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在侵犯著作權案件中,不管是侵犯著作人身權還是侵犯著作財產權,均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適用賠禮道歉責任。但在其他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民法通則》第118條和知識產權單行法律法規中均沒有適用賠禮道歉的規定,適用該民事責任顯然缺乏法律依據,審判實踐中濫用賠禮道歉責任的做法應當糾正。在侵犯著作權以外其他知識產權案件中,假如侵權行為造成了不利影響,可通過消除影響的方式進行民事救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慰撫受害人精神傷痛的目的。

在原告並非原始著作權人,而是著作權集體治理機構、著作財產權的合同受讓人或繼續人的情況下,是否適用賠禮道歉責任不能一概而論。原則上不應否認這些主體有權要求被告賠禮道歉,但在侵權行為情節稍微、持續時間短、被告過失稍微和沒有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也可不支持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

4.消除影響的適用

消除影響,是指行為人因其行為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知識產權造成不良影響而應承擔的以一定方式消除該不良影響的民事救濟方式。

在歐洲,立法和判例均鮮見消除影響民事救濟方式,但在非財產損害中廣泛適用恢復原狀,其性質、功能基本等同於我國的消除影響責任。

消除影響責任適用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在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假如被告的侵權行為造成了不良影響,特別對原告的名譽或信譽造成損失,法院均應支持原告消除影響的訴訟請求。

消除影響,可以採取登報、公告、公布判決書等方式,其范圍不應小於侵權影響的范圍。在歐洲,公然判決書也是各國民事立法和判例中普遍適用於保護名譽等人格權的救濟措施。我國法院在各類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判決中適用賠禮道歉的責任遠遠多於消除影響責任。這實際上是一種缺乏法律依據的值得糾正的做法。如前所述,我國民法通則第118條和著作權法以外的其他知識產權單行法律法規中並沒有「賠禮道歉」的規定,但民法通則第118條中卻有消除影響的規定。審判實務中,可以把在報刊或其他媒體上刊登侵權致歉聲明的方式作為消除影響的措施進行運用,但在判決書中應明確表明適用的法律依據為民事通則第118條以及具體責任形式是「消除影響」而非「賠禮道歉」。

5.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時效的適用

訴訟時效,亦稱消滅時效,是指在一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而將其請求權消滅的法律事實。

消滅時效通常適用於請求權的保護。我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均未對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時效作出專門規定,因此,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制度原則上應適用於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訴訟。除極少數案件涉及最長訴訟時效外,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訴訟主要適用民法通則規定的普通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135條和第137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知識產權權利人應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知識產權被侵害時起兩年內積極主張權利,逾期主張權利則不收保護。

對於知識產權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最為廣泛接受並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認同的觀點是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停止侵害不可適用訴訟時效,損害賠償則可適用訴訟時效。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應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當持續侵權行為時效起算後權利人再起訴的,以權利人起訴之日為出發點向前推算兩年,超過兩年的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不予賠償。但未超過兩年則應視為未超過訴訟時效,權利人有權要求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法院也應支持原告的主張。這種時效計算方法更能實現社會公平,有利於衡平權利人與侵權人之間的利益,能夠促使當事人積極地行使其權利,也符合當今世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潮流。

『玖』 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已經趨於完善,我國刑法雖已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罪,但在實踐中行政執法人員更多的是以罰代刑,即對犯罪行為只追究行政罰款等行政責任,而極少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那麼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有哪些呢?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一):刑事救濟我國刑法雖已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罪,但在實踐中行政執法人員更多的是以罰代刑,即對犯罪行為只追究行政罰款等行政責任,而極少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加大網路著作權的刑事保護力度,給予罪犯足夠威懾力的監禁或罰金,是今後著作權刑事審判的方向,也是最強有力的司法保護措施。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二):訴前禁令訴前禁令指提起訴訟前責令侵權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法院有權依照一方當事人請求,採取及時有效的臨時措施,以防止遲誤可能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被銷毀的危險。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後果,著作權人可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但申請錯誤或法院採取的措施不當,將會造成被申請人較大的損失,故應在執行訴前禁令時要注意:1、訴前禁令的適用具有嚴格的條件,只有在其它救濟手段不足以保護著作權人利益的情況才能考慮適用。2、必須要求申請人提供足夠的擔保,更要防止惡意利用禁令排擠、打擊他人的正常商業競爭行為。3、嚴格審查制度。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三):訴前證據保全由於計算機軟體極易復制、轉移,刪除和銷毀,如不立即採取保全措施,很有可能會造成證據滅失,使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訴前證據保全措施對審理網路著作權案件意義重大。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著作權人可以在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法院接受申請後,經審查,應當及時裁定是否准予採取保全措施。採取訴前證據保全措施後著作權人應當在15日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應當立即解除保全措施。採取訴前證據保全應當注意:1、主要適用於涉嫌侵權證據基本被對方控制,申請人舉證客觀上存在困難。2、保護市場主體正常的工作秩序,並不得損害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如涉及他人秘密信息的,出示的對象應當僅限於法官。3、有義務披露證據的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有關證據的,視為被申請人認可申請人的證據和主張,法院應根據申請人的證據作出對被申請人不利的事實認定。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四):全面賠償原則對侵犯軟體著作權的損害賠償應實行全面賠償原則,即侵權人不僅應賠償權利人因侵權損失的利潤或侵權人的侵權所得,而且還應補償權利人為制止侵權直接支出的費用,包括交通費、公證費及其他實際支出費用。人民法院在審理侵權案件時,要准確掌握實際損失賠償原則、違法所得賠償原則和法定賠償原則,即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金額。

『拾』 簡述著作權侵權的民事法律救濟措施

1.如果你剪輯的是電視劇或者是電影中的片段,應該不會侵權。因為你截取的電影片段。別人看了你的片段會更期待看到這個電影。為這個電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傳作用。即使電影的版權商看到了你的剪輯視頻也不會去告你侵權。

2.如果你剪輯的是私人的作品一定要在下方註明作品出處以及作者。關於視頻侵權的這種問題在網上大多數的說法都是如果視頻作為商業用途。將侵權。如果僅作為學慣用途或者沒有用於商業用途將不算侵權國家有相關的法律規定

3.很多人都在猶豫自己的視頻是否侵權。很多創作者發視頻的時候審核不通過,因為版權的問題。

4.總的來說,身為一名創作者考慮的不應該是這些期末侵權的問題,而是應該去考慮自己怎麼創作,怎麼開發出來自己的原創,怎麼樹立自己的一個品牌,怎麼讓粉絲喜歡自己的類型以及風格。

5.這個短視頻的時代,搬運視頻是活不下去的。如果以後想在自媒體時代更好的發展,一定要開發出來自己的原創。因為這個時代,原創才是王道。你搬運的視頻,可能你的粉絲以及觀眾看了四遍或五遍,你認為他們還會喜歡嗎?
就要看你剪輯的影視片段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加入了,你如果純純的剪輯了一個影視片段發在了自媒體平台上,其實這已經算是侵權了。只不過,人家不管是公司還是影視的作者懶的去告你,因為你又不是什麼大神,(最重要的你沒有錢,哈哈哈)

那怎麼樣的影視片段不算侵權呢?

頭條里和各大自媒體平台都明文規定,影視解說的原創度不能低於70%,這樣的影視視頻才算是二次原創。再說了,你看看那個做影視的直接剪輯一個片段放在自媒體平台上的,能發上的都是視頻網站,個人發布的也沒推薦,有推薦的也是你運氣好。
最後,祝願大家在自媒體中早日取得成就。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