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王老吉
A. 知識產權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利益呢
知識產權分為三塊:專利、商標、著作權。我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舉個簡單例子來理解吧。蘋果手機的品牌就是「蘋果」,即是在一種商標。商標的作用就是區分和識別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也就是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識別蘋果手機主要是靠商標。現在回到你所問的問題,所謂的品牌戰略,提高知名度,打造一流品牌,都是一種知識產權的戰略,我想這是企業很關鍵的生命力。蘋果手機的蘋果品牌成功的打造成為國際尖端品牌,這就是知識產權商標的價值。大家都知道中國主要是製造工業。其實這個意思就是,核心技術(即專利技術,實用新型權等)是別人所掌握,而中國工廠負責生產製作,相當於一個是腦力一個是體力。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美國國民創造的GDP是中國4倍了吧,而美國人口是中國的人口4~5分之一。再例,我想你有所耳聞的是三星和蘋果大戰專利訴訟吧,這就是一種知識產權的爭奪,背後是市場的佔有擴張。國內一商標權例子,以前的王老吉商標的飲料現在你沒有怎麼看到了吧,為什麼啊?因為商標所有權是別人的,別人收回去了,所以原來風風火火的王老吉飲料只好更換商標叫「加多寶」,雖然這個商標的轉接還是比較成功的(加多寶集團大量廣告推廣讓很多消費者知道王老吉改為多加寶了,其實廣告費花了不少的),但是還是丟失了一部分不知情的消費者,其實就是加多寶集團原來飲料市場佔有的縮減,損失是很巨大的。還有就是知名品牌加盟費啊,權利許可費啊,都坐享其成不少利潤。以上簡單的舉例介紹了下,希望能幫到樓主,更好的理解知識產權對公司的重要性。望採納,謝謝~~
B. 王老吉商標爭奪戰
我只想說如果當時鴻道集團有量自己做品牌做涼茶,自己牌子早出名了,也不會有王老吉什麼事。現在搞得商標沒了,自己苦心弄其的名牌效應還要被廣葯搶去。值錢的究竟是王老吉三個字還是加多寶的苦心經營和相當正確的投資發展眼光?大家心裡清楚。
要不然為什麼廣葯一勝訴,就開始模仿加多寶的紅罐生產王老吉,味道也和自己原來的綠盒不同而改向加多寶的偏甜?
加多寶輸得不冤,這次只是一個教訓,誠信經商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加多寶能東山再起。
反觀廣葯,收賄的是你自己的人,品牌是別人做起來的。就搞個人坐牢,打個官司,就想坐享其成?
反正我是支持加多寶的,人家加多寶地震捐上億你所謂的民族品牌在哪裡?
現在打了官司才想著樹立企業形象不嫌太晚了嗎?
廣葯還打著王老吉名頭做八寶粥什麼的,這經營理念看著我就笑趴了。
承加多寶把王老吉做起來了,現在敢喊口號一年做多少億,怎麼不見你之前自己有什麼成效?
有本事不生產紅罐就靠自己的綠盒把王老吉做起來啊?
你現在開始生產紅罐不就擺明了欺負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此紅罐非彼紅罐?
反正我說,怕上火和加多寶,涼茶就喝加多寶。
C. 王老吉的商標價值是多少
您好,對王老吉商標進行估值的話,需遵循以下原則:
①一致性原則。即商標評估提供的信息與商標業務所需要的信息是一致;
②客觀性原則。指評估事實是有充分依據的,作出必不可少的假設是與事實相一致的,不得與事實有沖突並被征偽;
③合理性原則。商標評估中的主觀活動必須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符合商標業務的客觀需要;
④重要性原則。要求商標評估對價格計量和評估精度均發生作用。
一般對一個商標評估要根據很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還是建議您找一些知識產權代理的公司做一個商標評估,相對更客觀一些。
如果還有其他知識產權相關的問題可以搜索我們網站繼續咨詢我們,不僅是免費的,還有專業人事能告訴能給你一些相關的建議。
D. 王老吉 商標爭奪
對「王老吉」的爭奪,再度升級。
4月11日,在內地運營「紅罐王老吉」的加多寶集團發表聲明稱:呼籲「有關國有企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多寶強烈要求和敦促有關國有企業,珍惜各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不要摧毀這一文化遺產瑰寶」。
目前,加多寶集團使用的「王老吉」商標,由廣葯集團授權。但2011年3月,在廣葯集團授權廣東廣糧實業經營「王老吉」牌非涼茶產品後,加多寶再也坐不住了。
不過,在廣葯集團看來,其才是中國內地「王老吉」商標的真正擁有者,而且,它對加多寶的授權早已過期。也正是基於這一判斷,從2010年11月開始,廣葯集團開始高調全球招商,稱將在「大健康產業」領域內,與全球廠商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
誰的「王老吉」?時至今日,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奪之中,依然有兩大疑團待解:「王老吉」商標到底歸誰所有?對加多寶集團的授權到底何時到期?而其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不僅是廣葯集團和加多寶,還包括廣葯集團與香港同興葯業合資的王老吉葯業,以及加多寶和同興葯業背後共同的實際控制人香港鴻道集團。
兩個「王老吉」
「6年前,王老吉曾離商標大統一隻有一步之遙。」4月1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老吉第五代傳人、香港同興葯業董事長、王老吉葯業董事長王健儀,至今仍不無惋惜之情。
據王健儀介紹,王老吉涼茶由其先祖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主要在廣東嶺南一帶發展。1949年之後,王老吉一分為二。
在香港的王氏後人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並持有該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權。而原廣州的王老吉葯廠則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
1995年,活動於粵港兩地的東莞籍貿易批發商陳鴻道,與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但由於王健儀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廣葯集團資產重組,成立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在此次重組中,王老吉進入了廣州葯業。同年2月,廣葯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合同」。而在拿到配方和商標使用權後,陳鴻道開始以加多寶集團為平台,在內地投資紅罐王老吉涼茶業務。
此後2002年11月,廣葯集團亦從王健儀手中獲得了10年的「海外商標使用權」,使得廣葯集團的「王老吉」產品得以打通海內外市場。由此,廣葯集團、王老吉家族和加多寶三方正式形成三角業務關系。
2004年之後,兩個「王老吉」開始了「統一經營」的努力。
當年3月,羊城葯業改名為「王老吉葯業」,恢復老字型大小品牌,並通過增資擴股,引入香港同興葯業為王老吉葯業的戰略合作夥伴。據稱,鴻道集團便是同興葯業背後的實際控制人。
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資企業「王老吉葯業」正式成立,廣葯與同興葯業各持股48.0465%,並列第一大股東。廣葯和同興葯業還約定,要把海內外的王老吉商標轉入到王老吉葯業,打造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由於我是王老吉的第五代傳人,也是海外四十多個國家王老吉注冊商標的持有人,所以同興葯業就找我談這個事情。當時我就明確表態說,實現海內外的王老吉品牌統一,讓王老吉涼茶走向世界,是我們家族和所有王老吉人長期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個人最希望實現的事情,我一定會積極參與促成此事。」目前身為同興葯業和王老吉葯業董事長的王健儀稱,「何況,同興葯業已經得到了廣葯集團的書面承諾和政府批示,將內地的王老吉商標轉到王老吉合資企業,所以,實現海內外王老吉商標的大統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但時至今日,王老吉的海內外商標所有權,仍分別掌握在王老吉葯業兩大股東方手中。不僅「統一」擱淺近6年,兩大股東甚至公然反目。
未實現的「合並」
「廣葯集團與同興葯業簽署了關於『同意將王老吉內地商標所有權轉讓給合資企業』的承諾書。廣葯集團同意將其擁有的內地『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有償轉讓到合資企業,同時同興葯業也承諾,盡力協助王老吉後人王健儀將其擁有的『王老吉』40多個海外商標所有權有償轉入到合資企業。」王健儀向記者強調,「這是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首要條件,且這些資料至今保存。」
據王健儀介紹,王老吉合資公司成立後,王老吉商標轉到合資企業的工作,起初是很順利的。2005年6月,廣葯集團與同興葯業還成立了專門的「商標轉讓工作小組」,並很快由中介機構完成了內地及海外商標的價格評估、上報國資委和市政府等階段性工作。
按照原計劃,廣葯集團本應於當年7月將內地王老吉商標轉入合資企業,同時,同興葯業也完成協助王老吉葯業收購海外商標所有權。
甚至,廣葯集團當時還與同興葯業簽署保證合資公司業績的對賭協議,即合作後的兩年內,該公司的銷售規模要翻番。從第三年(2007年)起後的七年,要保持每年30%的增長速度。如果未能達到目標,盈利缺口將由同興葯業填補。
「但遺憾的是,轉眼六年時間過去了,商標轉讓的最後工作,始終沒有落實。」王健儀將未能實現「統一」歸因於廣葯集團,「廣葯遲遲不能兌現承諾,並致王老吉商標至今沒有實現大統一。」
但當時,這並未成為王老吉涼茶快速擴張的障礙。
2009年,王老吉涼茶單品年銷售額攀升至160億元,超越了可口可樂的15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在這個龐大的數字中,由廣葯集團自己經營的「綠盒王老吉」僅佔了10多億元,其餘皆由獲得廣葯集團授權的加多寶紅罐王老吉貢獻。
「決裂」不可避免?
然而,2010年11月,廣葯集團力推的「大健康產業戰略」,最終讓潛伏的矛盾浮出水面。
2011年3月,獲得廣葯集團授權的廣糧實業,推出了兩款王老吉品牌的新產品「固元粥」和「蓮子綠豆爽」養生粥,前者也採用紅色作為主色調的易拉罐包裝,商標「王老吉」字樣為黃色,與加多寶生產的紅罐王老吉涼茶外包裝頗為相似。
4月11日,加多寶新聞發言人田威稱,「當天,加多寶立即向成都市工商局商標科和執法處以『王老吉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權被侵犯』等為由進行了投訴」,「加多寶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而加多寶集團副總經理陽愛星則明確表示,「廣葯集團授權廣糧實業使用王老吉商標的行為違反了法律關於誠實信用原則,誤導商標被許可人(廣糧),誤導消費者;其行為有違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和法律原則。」
不過,廣葯集團則對外表示,其授權加多寶獨家使用和經營「王老吉」品牌商標已於2010年5月到期,且其已向加多寶方面發出律師函,擬收回獨家授權。而加多寶方面則稱「沒見到過廣葯的律師函」。
而在廣葯集團堅持收回對加多寶的授權之時,其亦有可能失去在海外使用王老吉商標的權力。
王健儀表示,2012年合同到期後,其或將不會與廣葯集團續約「海外商標使用權」。在她看來,在目前王老吉品牌「區域割據」格局下,廣葯王老吉缺少國際市場話語權,離「全球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目標將相距甚遠。
E. 加多寶和王老吉事件所牽涉到的法律都有哪些
牽扯到商標權,外觀設計侵權責任問題。原來的加多寶由於借用廣葯的王老吉商標合同有問題,最終敗訴,喪失了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這是屬於知識產權法所調整的內容。
F. 王老吉和加多寶的訴訟案中,體現了那些知識產權法的知識
主要體現了 企業推廣品牌 一定要推自己的品牌,如果和他人共有商標早晚會出問題
G. 王老吉加多寶的知識產權官司出結果了嗎
最高人民法院16日在第一法庭對上訴人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廣回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答限公司、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上訴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H. 關於知識產權的問答題 例如加多寶是否侵權王老吉 怎樣才是侵權
侵權。關於他們之間侵權糾紛一直不斷,詳情你可以在網路輸入「加多寶 王老吉 侵權」搜索。
I. 王老吉與加多寶打官司賠了多少
1081萬元。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審判決,裁定加多寶敗訴,銷毀相關廣告,賠償原告方廣葯1081萬元,並在媒體上向廣葯集團公開道歉。
這一判決顯然並非加多寶所想得到的,在法庭宣判後,加多寶當庭表示不服廣州中院做出的一審判決,將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而隨著這一訴中禁令案宣判,圍繞加多寶與廣葯王老吉之間的商標案、紅罐裝潢權案將進入集中宣判期。
(9)知識產權王老吉擴展閱讀
2012年,廣葯集團通過法律程序收回「王老吉」品牌。同年,運營「王老吉」多年的加多寶公司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那一年加多寶冠名的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也讓加多寶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加多寶鋪天蓋地的廣告也接踵襲來。「全國銷量領先的涼茶改名加多寶」「每銷售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宣傳語被消費者熟知。
然而,加多寶的「一夜成名」背後有長期的未雨綢繆。加多寶母公司是香港鴻道集團,在「王老吉」品牌租賃期限未到時,王老吉的品牌所有者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交涉,要求提高租賃價格或收回品牌,雙方沒有談攏。
在此之前,鴻道集團於2002年和2003年分別與廣葯集團簽訂兩個補充協議,將品牌租賃期限延伸到2020年。據媒體報道,因為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期間,鴻道集團曾向廣葯集團領導行賄,所以廣葯不承認後兩份協議。
2010年,廣葯集團向鴻道集團致律師函,接著廣葯集團將「王老吉」品牌授權廣糧實業,但是加多寶聲明表示反對。
2011年底,「王老吉」商標進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而同年,廣葯集團也推出了紅罐裝王老吉。
然而,鴻道集團對仲裁決定不以為意,並以廣葯推出曾經獨家授權給自己的紅罐王老吉而將廣葯集團告上法庭,要求撤銷仲裁委的仲裁決定。當年,北京一中院作出判決,駁回鴻道集團請求,維持裁決。
知名品牌與市場戰略咨詢機構Millward Brown Vermeer高級戰略總監張承良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加多寶對於品牌的運作能力非常強,它運作下的「王老吉」品牌開創了涼茶這個細分領域,並且帶動了「和其正」等品牌,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
J. 王老吉知識產權官司是哪個律師
廣東明境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