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發明所有權
點開,直接就能看到,現在還能看到專利權是否轉移。。
❷ 專利發明人將專利所有權轉讓給公司後發明人自己還可以使用嗎
不可以使用了。
專利的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轉讓後,原權利人喪失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未經許可不能夠在自己原有的范圍內繼續使用。不過,在轉讓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時,發明人或設計人所享有的署名權和獲得精神獎勵等權利並不同時轉讓。
轉讓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都必須訂立書面合同。並且,當事人應將合同副本提交給中國專利局,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才能生效。
專利還可以通過實施許可的方式,許可受讓人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受讓人支付約定的使用費。專利的實施許可包括獨占許可、排他許可和普通許可三種方式。其中,排他許可就是許可受讓人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對合同規定的專利技術的使用權,讓與人仍保留在該范圍內的使用權,但排除任何第三方在該范圍內對同一專利技術的使用權。
❸ 大學生申請專利,專利權人必須寫學校嗎
是否合理取決於你的這個專利的內容是否是學校交付的任務或者利用了學校的資源(比如:用到的設備,花費的資金、材料等)完成的。
另外,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中第十三條:
第十三條在高等學校學習、進修或者開展合作項目研究的學生、研究人員,在校期間參與導師承擔的本校研究課題或者承擔學校安排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及其他技術成果,除另有協議外,應當歸高等學校享有或持有。
一般學校不會有針對學生知識產權歸屬的特別規定,而作為學生,也很難想到要和學校簽個什麼合同來約定此事。
如果參與了此項研發工作或者為此項專利做了一些貢獻,或者是自己的勞動成果等,自己作為發明人也是可以的。發明人主要享有署名權,但是並不享有專利的所有權。
就目前我們代理的一些高校等其他科研單位的案例來看,專利權人通常都是學校或者單位,而個人禁作為發明人。對於評職稱或者晉升等,只要發明人裡面署名也是可以適用的。也不要覺得自己只是名字掛上了,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如此,如果你參加的項目還有提名,或者學校有獎學金政策,甚至大學生保研,僅僅一個發明人也是足夠了。
把學校作為法人,其他自然人,都放進去,要加一份合作開發證明。
❺ 如何喚醒高校沉睡的高價值專利
普及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積極。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發展,除了知識產權部門在主動培育和挖掘高價值專利,國內部分高校在探索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打通專利轉化通道、激發師生創新熱情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
西南交通大學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制度,學校與職務發明人按照30%和70%的比例共享專利權。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謝商
華說:「相較於學校擁有職務科技成果的全部專利權、科研團隊僅享有專利轉化收益的制度,西南交大這種讓職務發明人擁有科研成果『所有權』的做法,更有效地
激發了科研人員推動成果轉化的動力和熱情。這種新辦法施行1年多以來,已有超過150項職務發明專利完成了分割確權,8家高科技創業公司成立。」
❻ 以學校名義申請專利,專利所有權完全歸學校所有嗎
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形式上看請求書上「申請人」一欄填寫的是誰。
(1)如果申請人填寫的是「XX學校」,專利申請權歸XX學校。
(2)有的時候一個項目是學校和企業聯合開發的,根據合同,申請人有可能填寫的是「XX學校」和「XX企業」。專利申請權歸XX學校和XX企業共同所有。
另外,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之後,才由「專利申請權」變為「專利權」。
❼ 創新發明產品所有權屬於誰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版完成的發明權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實際情況還要分你們是否都屬職務發明,又另說了。
具體你說的情況,請先與你老師作個溝通。
❽ 專利所有權人和發明人排名分先後嗎
第一發明人是最重要的,是對技術方案的完成起最主要作用的人,在專利申請時第一發明人要提供身份證(可確定第一發明人的惟一性),其他的發明人排名未見有要求。
❾ 一高校教授是某專利發明人,但不是專利權人,企業可否聘請教授作為該技術的技術顧問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其他人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該專利。
企業能否實施該專利,與聘請發明人作為該技術的技術顧問無關,重要的是要獲得專利權人(高校)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