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知識產權
1. 上海大學法學院的發展現狀
上海大學法學院是一所培養法律人才的學院,設有知識產權學院、民商法、國際法與經濟法、刑法、憲法行政法、法理法史5個教研室、5個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學法學研究所、上海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
學院擁有法學本科專業,一級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包括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調解與仲裁、知識產權等11個二級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知識產權方向管理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多年來,學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在民商法、知識產權、金融法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具有突出的整體優勢,特色鮮明。知識產權學科曾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現為上海市教委的教育高地項目之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院長沈四寶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多名,20多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或在國外有留學經歷。當前正在創特色、入主流、走國際化辦學的道路。 學院以學生為本,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創造有利於學生早日成才的學習環境,學生修滿專業所需學分即可提前畢業。學院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模擬法庭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並取得顯著成果。學院每年選拔學生總數10%的優秀畢業生免試直升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
學院與上海市多個法院、檢察院和著名律師事務所有長期良好合作關系,並建立了一批學生實習基地,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創造了條件。法學院學生多次在校市組織的各種演講、辯論和知識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學院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的部分大學的法學院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不定期地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講學和合作研究,每年選派一定比例的優秀畢業生去國外著名法學院交流學習(其中部分有資助)。
上海大學法學院培養的學生在上海司法界具有良好的口碑,滬上許多著名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都出自本學院。2007年上海市評選的十大東方大律師中,有四人是法學院的校友。 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
學院按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教學理念,培養有理想、有道德、勇於進取、善於創新、掌握法學理論和思維方法,熟悉國際和中國法律,能夠從事各類法律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產權法等。 35年來,我院培養了法學專業的本科生、法學雙學位本科生、專科生、研究生1萬4千餘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國家法治建設中的中流砥柱,為國家法治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2007年上海市評選首屆「十大東方大律師」,獲此殊榮的10人中,4人是上海大學法學院的校友。
法學院教師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研究成果。近年來,出版了專著、教材10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國內權威期刊和CSSCI其他學術期刊,以及SSCI上發表學術論文千餘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百餘項,獲得科研經費兩千多萬元,獲得省部級、廳局級科研獎勵20多項。
2.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發展現狀
知識產權學院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最早設立的兩所知識產權學院之一(另一所為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是一所開展法學教學與研究並以知識產權法的教學與研究為特色的法學院。下設知識產權法系、涉外經濟法系、企業法系和比較法研究中心、港澳台法研究中心。學院除本科生教學外,還設憲法與行政法、法學理論、刑法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培養碩士研究生。知識產權學院從1994年成立至今,已經培養八屆本科生和多屆雙學科本科生近千人;從1996年起已經和正在培養法哲學、法律文化、法社會學、法學方法論、犯罪學、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司法心理學、比較行政法學、知識產權法學、金融財稅法學、憲法與公民權等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上百名;同時還舉辦了一屆知識產權管理在職研究生班和面向全校開設知識產權公共課程,並且為社會進行知識產權培訓數萬人。學院目前承擔著本學院五百多名本科生和法學院一、二年級近千名本科生課程,本學院近百名碩士研究生和數百名成人教育學生的教學任務和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多年來已開設出本科生、雙學科生、碩士研究生、在職研究生班、培訓班共五個層次的幾十門法學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知識產權系列課程,完成了一批富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科研論著與其他成果。
學院擁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為骨乾的教學、科研和司法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師資隊伍,承接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項目以及市級立法機關的立法課題。知識產權學院是國內最早招收學習研究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的本科生教學單位;原文學院涉外經濟法系是上海地區文革後最早恢復和開展法學教學和研究的單位,近二十年來為司法部門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法律人才,滬上許多著名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均畢業於該系。?
學院重視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演講賽、辯論賽和模擬法庭審判活動,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反應能力和口才。學生將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學院聘請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為兼職教授,不定期邀請外國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多年來,學院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產生了相當的社會影響。
知識產權學院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專利和商標事務所、政府各級管理部門、海關、邊防檢查、外貿部門、三資企業、銀行和其他企事業單位。
3. 目前全國有多所高校建立知識產權學院
您好,我國高校中的家知識產權學院(系):
其中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早在1987年源於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研究中心等,而以知識產權學院或知識產權系架構與名義的,則從1993年建立的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開始,據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迄今我國高校已經建立了知識產權學院(系)32家:
1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1993年9月)
2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1994年7月)
3 華中科技大學知識產權系(1995年9月)
4 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3年3月)
5 華東政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3年11月)
6 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9月)
7 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11月)
8 中山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11月)
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4月)
10 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7月)
11 山東師范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9月)
12 西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11月)
13 南京三江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11月)
14 青島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6年6月)
15 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系(2006年7月)
16 中國計量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6年8月)
17 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重慶理工大學)(2007年12月)
18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8年11月)
19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9年9月)
20 深圳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0年3月)
21 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0年6月)
22 西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1年5月)
23 重慶郵電大學法知識產權系(2012年)
24 溫州知識產權學院(浙江工貿學院)(2013年9月)
25 中原工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14年9月)
26 四川理工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14年12月)
27 北京知識產權學院(北京工業大學)(2015年2月)
28 鄭州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5年11月)
29 遼寧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4月)
30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5月)
31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
32 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9月)
4.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學科發展規劃
知識產權學院根據上海大學的整體定位和整體戰略目標,根據上海市和長江三角洲在新世紀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規劃,根據學院的現狀和可能發展條件,經多次研究討論,提出以下發展目標:發揚「自強不息,求實創新」校訓校風,拆除「四堵牆」,「堅持教學、研究二個中心」,「培養一個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人」。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凝聚力量、重點突破、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以知識產權法和經濟法為學科生長點、支撐點;形成特色,培育特長,構築制高點,以學科建設為主導,以本科生教學為中心,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在2010年前完成學院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教學型的轉化,再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躋身於國內一流法學院之林。具體而言,學院在2010年要達到的目標為:
(一)學科發展目標
通過對世界一流法學院和國內一流法學院的研究調查,知己知彼,審時度勢,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揚長避短,形成鞏固和推進科研和學科特色,注重應用研究和研究應用。2010年前再構築一至二個學科高地,在知識產權方面形成並鞏固學科優勢,維持「本市前列,國內先進」的平台,進而在2010年爭取達到並保持「國內前列,國際參與」的平台。
(二)教學發展目標是
全力爭取三年內形成一支教學與科研綜合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建設系統、科學、與時俱進的教學體系;建立規范、激勵、有序的教學管理規則、組織編寫一批理論結合實踐的,反映學術研究前沿的優秀教材。同時積極、穩妥地引進和使用外語原版教材,開設多媒體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全力提高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質量,培養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特色鮮明,能研究善實踐的高素質法律人才。至2010年形成鮮明的科研引領教學、教學滲透科研的、體現研究教學型學院特色的教學體系。
(三)隊伍建設目標
目前知識產權學院有教職員工38人,其中專業教師28人,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和成人教育任務。學院將通過大力提升現有師資水平和加速引進優秀人才的「雙管齊下」措施,計劃未來建立一支基本規模50人以上,平均年齡40歲以下,博士學位比例在30%以上,國內知名學者比例佔10%以上的智力資源配置優化,各學科人才分布合理的教學與科研「比翼雙飛」的師資隊伍。
5.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研究生考試
是每年招生
陶鑫良的書可以多看看,其他主流書目和人大的法學評論期刊可以多看看。
6.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是哪個學校的博導
上海大學法學院現有博士點一個,碩士點五個。
博士點是:在管理科學與工回程一級學科下,答自主增設的知識產權管理博士專業(2007年2月起);
碩士點分別是:憲法學與行政法學(1998年6月起),刑法學(1999年12月起),法學理論(2003年9月起),民商法學(2006年1月起),法律碩士(2007年5月起)。
陶鑫良教授應當就是上海大學知識產權管理博士專業的博導吧。
7. 學知識產權專業好就業嗎 畢業後能幹什麼工作
你好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捉襟見肘,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幾乎是空白。在國外,幾乎每家跨國公司都有數百名知識產權法律專門人才。而國內大學設立知識產權學院的只有北京大學、上海大學以及今年剛剛設立的同濟大學。另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幾所學校有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學生中接受過知識產權有關教育的不足總人數的5%。據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秘書長鄭勝利教授介紹,北大知識產權學院從1993年設立以來,共培養了375名畢業生,每年的學生不超過五六十人。以此推算,全國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人才不過千餘人。從長遠來看,至少要1萬名以上的知識產權人才,僅僅是大型企業每家就需要3-5名這類人才,知識產權人才緊缺的問題日益突出。
市場緊缺使知識產權人才的就業行情一路看漲。據鄭教授介紹,北大的知識產權畢業生一直是很搶手的,用人的大戶是大型的企業,如海爾、海信、華為等,近來高新技術企業的胃口也越來越大。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對應聘專利審查員的要求是有理工科學歷,他們錄用後需進行相關知識產權法規的培訓,才可以適應審查員的崗位需要。對於招考專利審查員偏愛理工科背景學生的原因,鄭教授分析認為,雖然知識產權學習的多是與法律有關的課程,但由於知識產權領域更多的是要接觸到一些高科技、高技術項目等,因此有比較好的理工科基礎,可以更好地理解認識這個技術或產品,再做相關的知識產權工作時也更方便一些。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陶院長同時指出,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理工知識水平,因為行業的要
8. 上海大學法學院的介紹
上海抄大學是國家「襲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大學法學學科的歷史,可追溯到始建於1978年的復旦大學分校政治系。1984年,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等五所大學的分校合並組成原上海大學。原上海大學成立後,原復旦大學分校成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改稱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1993年,上海法律專科學校(與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兩校一體)加入原上海大學,成立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改稱為文學院涉外經濟法系。1994年5月,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現上海大學,並於同年9月成立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1998年10月,文學院涉外經濟法系與知識產權學院合並成為新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上海大學法學院青浦部分組建上海政法學院。2005年4月,上海大學對全校法學教育資源進行重組,組建了現上海大學法學院。1現有法學本科專業、法學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招收11個專業的法學碩士研究生;擁有法律碩士學位授予點,招收全日制和在職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擁有知識產權管理和法律金融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招收兩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9. 上海大學專利授權獎勵辦法
我也是上大的,科技處網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