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轉化率
❶ 為何我國專利轉化率不高
1、成果本身沒有市場價值;2、科研人員不懂市場運作技巧;3、轉化成功後利潤空間狹窄;4、相關管理者不重視轉化率。
如何提高專利的轉化率:
一、專利轉化難在那裡
1、專利轉化難本身有認識上的誤區
並不是每個專利都是為了轉化的。國內的企業或個人申請專利很多是為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大部分專利都是單個申請的,幾乎沒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規劃考慮。而成熟的專利申請會有很多策略上的考量,其中有些專利不是為了對該技術進行保護,而是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有些專利是組合申請的,其目的只是為了保護某個核心的專利技術,就像商標有聯合商標和防禦注冊一個道理,真正使用的只有一個核心的專利技術。那麼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專利,以及「眾星捧月」的「星」這些專利都不是為了實施而申請的,因而這些專利是不需要轉化的。
2、專利轉化難,難在有的專利不具有可轉化性
永動機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明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黃維,這位原國軍的悍將在淮海戰役兵敗被俘,經特赦後就醉心於永動機的發明,河南的南街村為永動機的發明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理論上有關永動機的發明不能獲得專利,如果因為其他原因也許僥幸獲得了專利,那麼這樣的專利是不可以轉化的。因為實用新型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致使很多實用新型專利其實是在低層面的重復別人的技術,某專利權人擁有一件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是在圓珠筆上附加一個塗改液裝置,他堅信自己的專利技術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具有很高的價值。其實相同的專利在專利資料庫中可以檢索到很多,這樣低水平重復的專利也不具有轉化的價值。有個老技術人員家裡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但是並沒有捨得將舊的燃氣熱水器丟掉,而當地陰冷多雨的氣候使太陽能熱水器經常不能發揮作用,老技術人員慶幸沒有丟掉舊的燃氣熱水器。老技術人員研製出來了兩個熱水器相互切換的裝置,有效利用了太陽能熱水器中現有的溫水,減少了燃氣的使用,老人申請了專利。現在太陽能熱水器本身自帶電熱功能,更為簡單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這種專利針對太強,專門解決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特殊問題,可推廣轉讓性很差。技術人員自我陶醉在技術的創新的標新立異中,不考慮是否適合消費者的使用,不考慮價格是否適應市場的銷售,實用性極差或者不符合市場要求,這類專利技術因為沒有市場價值必然是轉化困難。
3、專利轉化難,因為有些專利轉化風險太大
專利也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比如非職務發明,這些發明人發明的創意大多來自生活實踐,其發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的專利可以直接用於現實生活,轉化相對比較容易。有些職務發明直接是為了改進生產工藝,改進現有產品,這樣的專利也容易轉化。但是科研院所前瞻性的發明,比如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發明大量的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始終找不到市場方向而不能轉化。我國在1958年就提出了無線通訊技術(手機通訊技術的前身),但是我們手機相關技術卻靠引進。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高新技術孵化了蘋果、微軟、3com這樣著名的公司,但是該研究中心並沒有自己進行轉化,因為該技術過於前沿,該技術可以生產什麼樣的產品?該技術是不是可以直接生產出產品?從技術到產品還要多少技術配套等等都是未知和不確定的,因而從商業角度而言轉化的風險極大。
1、建交易平台
破解專利轉化難,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為此各地都在建立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其目的在於在專利權人和專利使用人之間建立橋梁,讓需要專利的人找到專利權人,讓專利權人的專利找到買家,但是成效並不大。除了政府建立的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很多民間機構也在嘗試建立這樣的交易平台,有的專利代理機構,在為專利權人代理專利申請的同時,也在幫助這些專利尋找買家,這種尋找方式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建立一個網站,將各種專利分門別類放在一個資料庫中,任由需求中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專利。現在也出現了專門的專利交易網站,這種網路交易平台運行成本很低,有一些盈利就能維持,因此逐漸在活躍起來。
無論是政府建立的交易平台還是民間建立的交易網站,其作用還基本還是展示、檢索專利。專利資料庫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詢,專利權人的信息在專利庫也是公開的,需要專利的人很容易在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的專利,也很容易找到專利權人的信息和專利權人直接聯系,而專利權人同樣可以通過網路找到潛在需求方直接和需求方聯系,花費大量資金建立的交易平台其實在網路上可以免費實現。因而筆者認為破解專利轉化困難不在於買方和賣方的信息溝通,因而解決專利轉化困難並不能依賴簡單建立交易的平台。
2、扶持專業輔助中介機構
去年世界金融危機波及到南方沿海省份,大量的農民工只有返回家鄉,這些農民工有一些資金積累,有一定的見識面,他們不再安分種地的生活。如何讓這些反鄉的農民工留下來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事情,有的地方提出讓這些人創業,而本地的產業基本處於飽和狀態,於是想到了專利,讓這些返鄉農民工用專利技術創造新的產業,這是相當不錯的想法。不過這個想法也有些浪漫,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復雜,比如手機不再是當初移動接打電話的工具,已經集成了照相、錄音、收音機等多種功能,而每一種功能都涉及到許多的專利,一部功能齊全的手機,其包含的專利高達幾千個,涉及到的專利權人數量也相當的龐大。一般的農民工當然不可能有能力和這么多的專利權人談判購買這些專利來生產手機,即便是山寨版也不可能。已經很少有產品只靠一個專利就可以生產,而且生產過程中和可能涉及到生產中的專利也需要取得許可。因而適合農民工購買應當盡可能簡單、實用,單個的專利即可以實現生產,並且可以就地取材生產,就地銷售,這樣的專利並不多。購買專利還需要知道專利的技術含量,哪些技術適合自己購買使用,這需要有一批懂技術的人員對這些專利技術進行遴選。
其實有很多人手頭上有些閑錢,想購買專利做個項目。但是購買專利不像買機器設備那麼簡單,這個專利值多少錢?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不清楚,在實踐中專利權人總是期望太高,認為其專利至少可以賣幾百萬元以上,這個價格當然沒有人買。那麼應當引進獨立的評估機構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估,以免雙方因為價格因素無法達成協議,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還比較空白,尤其是對未經實施的專利進行價值評估,同一個專利不同的人來實施創造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專利的邊際效益對購買成本會有影響。專利的評估不僅要從財務上進行價值評估,還需要從法律上評估。大家普遍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拿到專利證書就是個有效專利,其實並不然,影響專利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專利文書如果撰寫不好,很可能使該專利實際不受保護。即使該專利是有效的,還要看權屬問題,也就是看這個權利人是不是可以對外轉讓或者許可,實踐中專利權屬糾紛並不少,還有很多法律問題需要專業的律師來把關。
購買專利是件很專業的事情,而且還需要技術、評估、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的共同參與才能很好的完成,如果每個產權交易中心或者交易平台都配備這些專門的人才非常的不現實,只有讓這些人才以中介形式參與。
3、對發明人進行指導
以上我們分析了專利轉化難,難在專利本身先天的問題造成轉化困難。因為專利本身實用性差,沒有市場價值,因而註定該專利的轉化困難。實用性差和市場價值低不等於沒有技術含量,這樣的專利可以通過改造而使其具有市場價值。筆者曾經接待一個專利權人,他的發明點很好,可以有效解決了新鮮水果的就地加工問題,避免因為銷售或者氣候等因素造成水果的腐爛,也可以使鮮銷水果保持極高的新鮮度。但是該技術卻無法推廣,筆者幫其分析原因,該技術需要投入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因而該專利的潛在的消費者中,具有加工能力的工廠不需要,因為工廠本身有設備,而水果銷售商也不會買,這個價格難以承受。筆者詢問這個產品是不是可以將價格降低,發明人說很簡單啊,完全可以降到10萬元以下,這個價格農戶也可以購買。同一個技術改變一下消費者的定位,立刻顯現市場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資訊通道對發明人進行恰當的指導,使其發明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具有使用價值,那麼專利轉化也就要容易得多。
4、引進「技術風險投資」
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擁有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技術以及一大堆專利,但是這些技術並沒有為中心的投資方施樂公司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但是卻被從該研究中西分離出去的企業發揮得淋漓盡致,培養出了諸如蘋果、微軟這樣的世界著名的公司,這種牆里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施樂公司不自己使用這些專利技術?非常現實的原因,這些專利技術太前沿,施樂公司不知道市場在那裡,應該用什麼商業模式去發展,巨大的不確定性包含的是巨大的商業風險,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當然不會冒這種商業風險。該中心的科研人員從施樂公司購買了這些專利技術的許可後,為什麼就成功轉化呢?因為這些人背後是強大的風險投資機構,他們以敏銳的市場感覺認為這種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願意投資對該專利技術進行產品改造,對於原來的科研人員來講,巨大的商業風險已經被風險投資機構承擔,又有資金對專利技術進行產品化改進,於是技術與風險資本的結合就成就了這些專利技術的成功轉化。
我國也有風險投資機構,但是風險投資機構一般只對成長性好的公司感興趣,在公司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後在該公司上市後,從股市中套取幾倍、幾十倍的回報。其實風險投資也可以直接從技術投資開始,這樣的投資看起來風險大,時間長,但是回報更高、投資卻非常的少。可能只有區區幾百萬元甚至更少都可以做到。技術創投在我國有成功的案例,清華同方對清華大學的一個即將解散的課題組的一項技術進行投資,目前這項技術生產的產品佔有世界70%的份額,年利潤高達幾個億,這個產品在機場、車站都可以看到,就是檢查包裹的機器,這就是同方威視。目前我國的政策支持直接用專利出資成立公司,有的高新開發區給予一定的孵化資金,由政府進行第一筆的技術創投的天使基金。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應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技術創投才能將整個技術孵化市場做起來。
❷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計算難度
關於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襲是多少、如何計算等問題,不少專家都表示:「沒有統一的計算口徑。」
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率究竟應該誰來統計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表示,最權威的統計部門應該是知識產權局,由知識產權局統計專利交易數據,並估算轉化率,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都應該以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為准。從知識產權局來看,成果轉化率就是知識產權交易率。知識產權局在統計科技成果轉化率時,一般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❸ 2014年2015年專利轉化率最高地區是誰
專利轉化率最高地區應該是廣東。
1、2014年度專利排行榜根據不同申請人類別(企業專、高校、科研機構)屬及專利類型(發明、新型、外觀)分為九大榜單。
2、授權量數據均為該申請人2014年授權公開數據。
3、申請人統計僅以當前申請人名稱為統計項。
來源:知識產權出版社i智庫
❹ 怎樣查專利的轉化率
沒有現成的統計,而且對一個擁有專利的企業來說,自己專利的轉化率也不容易統計,只能靠估計了。
❺ 專利轉化率權威發布
專利技術抄交易主要分轉讓和許可兩類。還可以折價作為投資。專利轉讓是全部擁有。專利許可則在使用上受到區域限制。 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專利技術不一定是可靠技術。所謂專利權。是國家對發明人給予的一種專有權保護制度,而不是對專利本身的一種技術保障。也就是說,取得專利權的技術並不證明該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是可靠技術。專利權的獲得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能夠轉化的卻極少極少,全世界的專利轉化率大約是獲權率的5%左右。所以,受讓或受許可專利技術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技術能夠轉化,能夠再現,適合成批量生產。
❻ 我國企業專利轉化率一般為多少
這個沒有確定的比例吧?一般企業申請的專利都是自己的產品上用的,當然屬於轉化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申請的是其他公司有可能用到的技術。每個公司的策略不一樣,所以這個真不好說。
❼ 如何提高專利轉化率
而在同一天的報紙上另一篇報道《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在何方》卻說我國高校成果轉化率平均不到20%,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數據的統計方法不同會有很大的出入,這不是本文討論的問題,本文試圖闡述一個人們更關心的問題:如何提高專利的轉化率。 兩篇報道中提到了三個概念:實施率、轉化率、產業化率,這三個概念並沒有看到權威的解釋,也不好妄斷概念的差異,本文使用轉化率這個概念。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在此對轉化做一個簡單直觀的界定,本文所指轉化包括自己實施,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自己實施應當是批量生產專利產品,或者批量使用在產品上或者實際用於產品生產線上,不包括產品的小試或者中試。 一、專利轉化難在那裡 1、專利轉化難本身有認識上的誤區 並不是每個專利都是為了轉化的。國內的企業或個人申請專利很多是為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大部分專利都是單個申請的,幾乎沒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規劃考慮。而成熟的專利申請會有很多策略上的考量,其中有些專利不是為了對該技術進行保護,而是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有些專利是組合申請的,其目的只是為了保護某個核心的專利技術,就像商標有聯合商標和防禦注冊一個道理,真正使用的只有一個核心的專利技術。那麼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專利,以及「眾星捧月」的「星」這些專利都不是為了實施而申請的,因而這些專利是不需要轉化的。 2、專利轉化難,難在有的專利不具有可轉化性 永動機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明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黃維,這位原國軍的悍將在淮海戰役兵敗被俘,經特赦後就醉心於永動機的發明,河南的南街村為永動機的發明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理論上有關永動機的發明不能獲得專利,如果因為其他原因也許僥幸獲得了專利,那麼這樣的專利是不可以轉化的。因為實用新型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致使很多實用新型專利其實是在低層面的重復別人的技術,某專利權人擁有一件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是在圓珠筆上附加一個塗改液裝置,他堅信自己的專利技術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具有很高的價值。其實相同的專利在專利資料庫中可以檢索到很多,這樣低水平重復的專利也不具有轉化的價值。有個老技術人員家裡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但是並沒有捨得將舊的燃氣熱水器丟掉,而當地陰冷多雨的氣候使太陽能熱水器經常不能發揮作用,老技術人員慶幸沒有丟掉舊的燃氣熱水器。老技術人員研製出來了兩個熱水器相互切換的裝置,有效利用了太陽能熱水器中現有的溫水,減少了燃氣的使用,老人申請了專利。現在太陽能熱水器本身自帶電熱功能,更為簡單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這種專利針對太強,專門解決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特殊問題,可推廣轉讓性很差。技術人員自我陶醉在技術的創新的標新立異中,不考慮是否適合消費者的使用,不考慮價格是否適應市場的銷售,實用性極差或者不符合市場要求,這類專利技術因為沒有市場價值必然是轉化困難。 3、專利轉化難,因為有些專利轉化風險太大 專利也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比如非職務發明,這些發明人發明的創意大多來自生活實踐,其發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的專利可以直接用於現實生活,轉化相對比較容易。有些職務發明直接是為了改進生產工藝,改進現有產品,這樣的專利也容易轉化。但是科研院所前瞻性的發明,比如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發明大量的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始終找不到市場方向而不能轉化。我國在1958年就提出了無線通訊技術(手機通訊技術的前身),但是我們手機相關技術卻靠引進。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高新技術孵化了蘋果、微軟、3com這樣著名的公司,但是該研究中心並沒有自己進行轉化,因為該技術過於前沿,該技術可以生產什麼樣的產品?該技術是不是可以直接生產出產品?從技術到產品還要多少技術配套等等都是未知和不確定的,因而從商業角度而言轉化的風險極大。 1、建交易平台 破解專利轉化難,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為此各地都在建立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其目的在於在專利權人和專利使用人之間建立橋梁,讓需要專利的人找到專利權人,讓專利權人的專利找到買家,但是成效並不大。除了政府建立的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很多民間機構也在嘗試建立這樣的交易平台,有的專利代理機構,在為專利權人代理專利申請的同時,也在幫助這些專利尋找買家,這種尋找方式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建立一個網站,將各種專利分門別類放在一個資料庫中,任由需求中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專利。現在也出現了專門的專利交易網站,這種網路交易平台運行成本很低,有一些盈利就能維持,因此逐漸在活躍起來。 無論是政府建立的交易平台還是民間建立的交易網站,其作用還基本還是展示、檢索專利。專利資料庫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詢,專利權人的信息在專利庫也是公開的,需要專利的人很容易在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的專利,也很容易找到專利權人的信息和專利權人直接聯系,而專利權人同樣可以通過網路找到潛在需求方直接和需求方聯系,花費大量資金建立的交易平台其實在網路上可以免費實現。因而筆者認為破解專利轉化困難不在於買方和賣方的信息溝通,因而解決專利轉化困難並不能依賴簡單建立交易的平台。 2、扶持專業輔助中介機構 去年世界金融危機波及到南方沿海省份,大量的農民工只有返回家鄉,這些農民工有一些資金積累,有一定的見識面,他們不再安分種地的生活。如何讓這些反鄉的農民工留下來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事情,有的地方提出讓這些人創業,而本地的產業基本處於飽和狀態,於是想到了專利,讓這些返鄉農民工用專利技術創造新的產業,這是相當不錯的想法。不過這個想法也有些浪漫,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復雜,比如手機不再是當初移動接打電話的工具,已經集成了照相、錄音、收音機等多種功能,而每一種功能都涉及到許多的專利,一部功能齊全的手機,其包含的專利高達幾千個,涉及到的專利權人數量也相當的龐大。一般的農民工當然不可能有能力和這么多的專利權人談判購買這些專利來生產手機,即便是山寨版也不可能。已經很少有產品只靠一個專利就可以生產,而且生產過程中和可能涉及到生產中的專利也需要取得許可。因而適合農民工購買應當盡可能簡單、實用,單個的專利即可以實現生產,並且可以就地取材生產,就地銷售,這樣的專利並不多。購買專利還需要知道專利的技術含量,哪些技術適合自己購買使用,這需要有一批懂技術的人員對這些專利技術進行遴選。 其實有很多人手頭上有些閑錢,想購買專利做個項目。但是購買專利不像買機器設備那麼簡單,這個專利值多少錢?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不清楚,在實踐中專利權人總是期望太高,認為其專利至少可以賣幾百萬元以上,這個價格當然沒有人買。那麼應當引進獨立的評估機構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估,以免雙方因為價格因素無法達成協議,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還比較空白,尤其是對未經實施的專利進行價值評估,同一個專利不同的人來實施創造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專利的邊際效益對購買成本會有影響。專利的評估不僅要從財務上進行價值評估,還需要從法律上評估。大家普遍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拿到專利證書就是個有效專利,其實並不然,影響專利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專利文書如果撰寫不好,很可能使該專利實際不受保護。即使該專利是有效的,還要看權屬問題,也就是看這個權利人是不是可以對外轉讓或者許可,實踐中專利權屬糾紛並不少,還有很多法律問題需要專業的律師來把關。 購買專利是件很專業的事情,而且還需要技術、評估、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的共同參與才能很好的完成,如果每個產權交易中心或者交易平台都配備這些專門的人才非常的不現實,只有讓這些人才以中介形式參與。 3、對發明人進行指導 以上我們分析了專利轉化難,難在專利本身先天的問題造成轉化困難。因為專利本身實用性差,沒有市場價值,因而註定該專利的轉化困難。實用性差和市場價值低不等於沒有技術含量,這樣的專利可以通過改造而使其具有市場價值。筆者曾經接待一個專利權人,他的發明點很好,可以有效解決了新鮮水果的就地加工問題,避免因為銷售或者氣候等因素造成水果的腐爛,也可以使鮮銷水果保持極高的新鮮度。但是該技術卻無法推廣,筆者幫其分析原因,該技術需要投入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因而該專利的潛在的消費者中,具有加工能力的工廠不需要,因為工廠本身有設備,而水果銷售商也不會買,這個價格難以承受。筆者詢問這個產品是不是可以將價格降低,發明人說很簡單啊,完全可以降到10萬元以下,這個價格農戶也可以購買。同一個技術改變一下消費者的定位,立刻顯現市場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資訊通道對發明人進行恰當的指導,使其發明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具有使用價值,那麼專利轉化也就要容易得多。 4、引進「技術風險投資」 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擁有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技術以及一大堆專利,但是這些技術並沒有為中心的投資方施樂公司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但是卻被從該研究中西分離出去的企業發揮得淋漓盡致,培養出了諸如蘋果、微軟這樣的世界著名的公司,這種牆里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施樂公司不自己使用這些專利技術?非常現實的原因,這些專利技術太前沿,施樂公司不知道市場在那裡,應該用什麼商業模式去發展,巨大的不確定性包含的是巨大的商業風險,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當然不會冒這種商業風險。該中心的科研人員從施樂公司購買了這些專利技術的許可後,為什麼就成功轉化呢?因為這些人背後是強大的風險投資機構,他們以敏銳的市場感覺認為這種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願意投資對該專利技術進行產品改造,對於原來的科研人員來講,巨大的商業風險已經被風險投資機構承擔,又有資金對專利技術進行產品化改進,於是技術與風險資本的結合就成就了這些專利技術的成功轉化。 我國也有風險投資機構,但是風險投資機構一般只對成長性好的公司感興趣,在公司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後在該公司上市後,從股市中套取幾倍、幾十倍的回報。其實風險投資也可以直接從技術投資開始,這樣的投資看起來風險大,時間長,但是回報更高、投資卻非常的少。可能只有區區幾百萬元甚至更少都可以做到。技術創投在我國有成功的案例,清華同方對清華大學的一個即將解散的課題組的一項技術進行投資,目前這項技術生產的產品佔有世界70%的份額,年利潤高達幾個億,這個產品在機場、車站都可以看到,就是檢查包裹的機器,這就是同方威視。目前我國的政策支持直接用專利出資成立公司,有的高新開發區給予一定的孵化資金,由政府進行第一筆的技術創投的天使基金。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應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技術創投才能將整個技術孵化市場做起來。 綜上,專利轉化困難是世界的難題,解決這個難題需要理性的頭腦進行分析,找到原因,有針對性去解決。
❽ 我國的專利轉化率為什麼這么低之分析
專利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主動地利用專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護及其種種方便條件有效地保護自己,並充分利用專利情報信息,研究分析競爭對手狀況,推進專利技術開發、控制獨占市場;為取得專利競爭優勢,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總體性謀劃。
專利進攻戰略是指積極、主動、及時地申請專利並取得專利權,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為企業爭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的戰略。專利進攻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基本專利戰略,這是准確地預測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核心技術或基礎研究作為基本方向的專利戰略。
(2)外圍專利戰略,即採用具有相同原理並環繞他人基本專利的許多不同的專利,加強自己與基本專利權人進行對抗的戰略。或者在自己的基本專利受到沖擊時,在基本專利周圍編織專利網,採取層層圍堵的辦法加以對抗。
(3)專利轉讓戰略,即在自己眾多技術領域取得的專利權中,對自己並不實施的專利技術,積極、主動地向其他企業轉讓的戰略。
(4)專利收買戰略,即將競爭對手的專利全部收買,來獨占市場的戰略。
(5)專利與產品結合戰略,即在許可他人使用本企業專利的同時,將自己的產品強加於對方,提高自己在市場競爭中地位的戰略。
(6)專利與商標結合戰略,即把專利的使用權和商標的使用權相互交換的戰略。
(7)資本、技術和產品輸出的專利權運用戰略,即在資本、技術和產品輸出前,先在輸入國申請專利,保護資本、技術和產品的獨占權的戰略。
(8)專利回輸戰略,即對引進專利進行消化吸收、創新後,形成新的專利,再轉讓給原專利輸出企業的戰略。
❾ 為什麼國內技術專利轉換率那麼低
較低。企業與研發機構聯系不多,無法使科學技術發明完全轉化為經濟效益。不過...還是很低的,現在國家還是很重視專利轉化這一塊的,國家加大了對這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