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知識產權會議
1. 尚德電力杯第四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知識產權知識竟賽試題答案
1、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
2、版權
3、開創性發明、改良型發明
4、創新型
5、城市發展中的智慧
6、安娜法令
7、胡 錦 濤
8、太陽能、水能、風能
9、創新、社會發展
10、《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
11、二氧化碳
12、A、B、C、D
13、C
14、A
15、B
2. 中國加入w丅o是那年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成立於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日內瓦。其宗旨是: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長;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合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生產和服務;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並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截止1999年12月底,該組織由成員135個,現任總幹事是紐西蘭的邁克爾.肯尼思.穆爾。WTO作為正式的國際貿易組織在法律上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處於平等地位。他的職責范圍除了關貿總協定原有的組織實施多邊貿易協議以及提供多邊貿易談判所和作為一個論壇之外,還負責定期審議其成員的貿易政策和統一處理成員之間產生的貿易爭端,並負責加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作,以實現全球經濟決策的一致性。WTO協議的范圍包括從農業到紡織品與服裝,從服務業到政府采購,從原產地規則到知識產權等多項內容。
WTO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部長會議,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總理事會設有貨物貿易、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三個理事會和貿易與發展、預算兩個委員會。總理事會還下設貿易政策核查機構,他監督各個委員會並負責起草國家政策評估報告。對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每兩年起草一份政策評估報告,對最發達的16個國家每4年一次,對發展中國家每6年一次。上訴法庭負責成員間發生的分歧進行仲裁。
與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相比,WTO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知識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WTO是一個國際性的貿易組織,其成立的目的就在於要公平,公正的處理各國貿易活動中所發生的爭端,建立平等互利的健康國際貿易秩序。然而在美國向歐盟出口的使用激素的牛肉這一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WTO 不斷完善其規章法案,但是仍然有不少國家和經濟體,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尋找種種借口,不遵守貿易條款。雖然一些權威的認證機構可以通過實驗等方法,證明貿易品完全符合要求,但是貿易方仍會通過其他因素,控制貿易。
3. 尚德電力杯第四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校內競賽試題
瑞安市知識產權意識問卷及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第一部分 調查問卷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了解填寫)
第二部分 知識競賽答案
1.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的條件和判斷發明的標準是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
2.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3.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4.自身組合創造法是把相同的和相似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原來的基本功能可能發生變化,並產生新的功能和新的作用。
5.音樂利用創造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音樂化產品 ,另一類是音樂化方法 。
6.2007年3月26日上午,在 北京人民大會堂 舉行了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7. 發明創新教育體系包括一個國家級科研課題、一種全國首創輕松發明課程、一項國家級國際性創新活動。
8. 2008年瑞安市中小學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十、百、千」活動,「十「指的是 創建「十所」知識產權試點學校 ,「百」指的是 舉辦「百場」知識產權專題教育講座 ,「千」指的是 取得「千項」發明創意成果 。
9.2005年4月18日 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若干意見》要求教育部門 把知識產權與創新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 ,提高中小學生知識產權意識。
10.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之一:至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數量累計達 8000 件,專利授權量達6000 件,其中發明專利達到 150件以上。
11.太陽能來自太陽中的核反應,其本質是一種( B )。
A.熱能 B.核能 C.光能 D.電磁能
12. 經科學家多年的努力,目前最好的太陽電池在一定條件下,光電轉換率已高達( D )。A. 10% B. 15% C. 25% D. 35%
13. 2001年9月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 D )的研究、製造和銷售的高科技國際化企業。
A.晶體硅太陽電池 B.光伏組件 C.光伏發電系統 D.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
14. 我們在室內做光伏電池小製作實驗時往往用燈光代替太陽光。同樣功率情況下,( B )效果最好,因為它的光譜與太陽光比較接近。
A. 紅外線燈 B. 射燈 C. 日光燈 D. 白熾燈
4. 「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的由來及其歷史!
2001年起,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該主題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設立。
1970年4月26日,《版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權織公約》生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式成立。2000年10月,在該組織召開的第35屆成員大會上,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提出了關於建立「世界知識產權日」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世界知識產權日由此設立。
設立該主題日旨在促進各界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每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會確定一個主題,各成員國應圍繞當年主題在世界知識產權日期間舉辦各種宣傳活動,以達到設立該主題日的目的。
5. 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在哪裡開幕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7月2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回。本屆大會以「創答新合作,智繪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為主題,中國和以色列兩國政界、學界及企業重量級嘉賓圍繞著主題,暢談中以科技創新合作。
除項目簽約外,珠海(中以)創新驅動企業聯盟和中以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也在開幕當天揭牌。此外,本屆大會還包括重量級嘉賓演講、主題圓桌論壇、中以企業B2B對接、以色列企業路演、中以專利技術展示拍賣會等系列活動。來源:中國新聞網
6. 知識產權有什麼發展歷史嗎
知識產權制度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各類知識產權中的專利、商標和版權的立法時間最早。其歷史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13世紀至14世紀)
這一階段出現了由封建王室賜予工匠或商人的類似於專利的壟斷特權,它為後來知識產權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2.初創和普遍建立階段(15世紀至19世紀末)
在這個階段,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版權法和商標法相繼誕生,如威尼斯共和國的《專利法》(1474年)、英國的《壟斷法》(1623年)、英國的《版權法》(1710年)、法國的《商標法》(1857年)等。19世紀末絕大多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制度(主要指專利制度、商標制度、版權制度) 。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
知識產權制度在這一階段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縱向發展: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在原有基礎上通過不斷修訂變得更加完善、科學, 尤其是隨著國際知識產權制度(如1883年的《巴黎公約》和1886年的《伯爾尼公約》)的建立,各國知識產權制度呈現從「各自為政」、「 各行其是」到逐步國際化、現代化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各國又簽訂了數量更多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其數量達數十個之多),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對象逐步增多,知識產權的種類也有所增加。至1970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成立時,各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橫向發展:即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資本主義國家外的更多國家得到實行。20世紀後期,社會主義國家開始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廣大已經取得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民族經濟也都實行了專利等知識產權制度。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也開始制定知識產權立法,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制度國家的行列。當然,在許多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及發展中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前蘇聯和大多數東歐國家實行發明人證書制度和專利制度混合的發明保護制度(即所謂的「雙軌制」),規定取得發明人證書後,發明權歸國家所有,發明人只取得一定獎勵,不能拒絕國家批準的其他人使用該發明。又如部分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實行「 輸入專利」(Patent of Impor tation)和「確認專利」(Patent of Confirmation)等制度,由於這類專利是在外國(原宗主國)有效專利的基礎上授予的,本國專利局一經登記即可確認並獲得。這種專利制度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實際上並沒有建立本國完全獨立的專利制度。
知識產權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產權制度發源於歐洲,專利法最先問世,英國1623年的《壟斷法規》(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是近代專利保護制度的起點。繼英國之後,美國於1790年、法國於1791 年、荷蘭於1817年、德國於1877年、日本於1885年先後頒布了本國的專利法。雖然1618年的英國首先處理了商標侵權糾紛,但最早的商標成文法應當被認為是法國1809年的《備案商標保護法令》。1875年法國又頒布了確立全面注冊商標護制度的商標權法。以後,英國於1862年、美國於1870年、德國於1874年先後頒布了注冊商標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版權法當推英國於1710年頒布的《保護已印刷成冊之圖書法》,被稱為《安娜女王法》。法國在18世紀末頒布了《表演權法》和《作者權法》,使與出版印刷更為密切相聯的的專有權逐步成為對作者專有權的保護。以後的大陸法系國家,也都沿用法國作者權法的概念和思路。日本在 1875年和1887年先後頒布了兩個《版權條例》,於1898年頒布過《版權法》。1899年日本參加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當年在過去版權立法的基礎上頒布了《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的概念來源於 19世紀50年代的法國,而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說為1890年美國的《謝爾曼法》,一說為1896年德國制定的《不正當競爭防止法》。但美國是最早產生現代意義上競爭法的國家,其立法包括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兩個方面,除大量判例外,還有《謝爾曼法》、《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克萊頓法》和《魯賓遜-帕特曼法》。英國現代競爭立法相對較晚,但以案例法著稱的英國反不正當競爭的規范可以追溯到15世紀,較全面地反不正當競爭法則完成20世紀的中葉,較有代表性的法律有《限制性貿易管理法》、《轉售價格法》、《公平交易法》等。1905年德國對《不正當競爭防止法》重新進行了制定,並多次進行了修改。 1957年又頒布了《反對限制競爭法》,使德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系更加完善,為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日本步德國的後塵,又在二戰後受美國的影響,其反不正當競爭立法主要有1933年的《反不正當競爭防止法》,該法以後經過多次修改,1993年曾作了較全面的修改。在此法中具體界定了12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了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除法力度,除高額罰款外,還有刑事制裁。
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條約的制定對各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這些國際公約本身就又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知識產權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圍設立和擴展開來。幾部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訂立及其不斷修改、發展史代表了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歷史。當今世界,對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重視程度幾乎已經超過了對知識產權內國法的重視,如果內國法不適合國際公約對知識產權的最低保護標准,還要不斷修改內國法。幾個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幾乎把全球的國家和特殊經濟區動員起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越來越趨於國際化了。因此,把握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就如同掌握了知識產權制度的標准和發展的趨向。研究知識產權制度不能不將幾個主要的相關國際公約作為研究的重要課題。真正界定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並稱得上完整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的,當屬《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它們覆蓋了工業產權和版權等廣范的知識產權范圍。除此之外,一個世紀以來,在工業產權領域共有15 個國際公約,主要有《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在版權領域共有10個公約,主要有《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著作者與廣播組織公約》等。此外還有《科學發現的國際登記條約》、《保護奧林匹克會徽條約》和《集成電路知識產權條約》。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領域,還有一些地區性公約起著獨特的作用,如《專利申請形式要求歐洲公約》、《歐洲專利權授予公約》等。在美國等世界發達國家的推動下,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不斷發展變化,保護范圍越來越廣,保護水平越來越高,保護標准及違反公約的爭端處理機制越來越具體、有效。我國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程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成為對我國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最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和執法機制以及知識產權事業正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是在逐步承諾履行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過程中成熟和完善起來的。甚至回溯到晚清時期的知識產權制度,也不無國際商貿和保護「夷人權利」的烙印。
關於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產生和發展有幾種說法,突出代表是「二十年說」和「百年左右說」兩種。「二十年說」主要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專利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律的制定和我國政府奉行保護知識產權的政策,建立行政和司法保護兩種機制的事實出發,認為現代的知識產權制度產生於二十年間, 「二十年前,中國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 「百年左右說」主要從鴉片戰爭以來我國陸續出現近代工業,並與他國有了較多的接觸,於1882年清光緒皇帝批准我國第一件「專利」和第一套專利「法規」起,直到國民政府頒布的專利等「法規」,以及知識產權法律在海峽兩岸間的發展,「僅是百年左右的歷史而已」。應當說,我國現代化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年間建立起來的,這是包括國際知識產權界在內的有目共睹的事實。但說到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沿革、研究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源,不能不追溯到我國近現代史的百年左右的史冊,甚至要研究常被人們忌諱提到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在台灣政權知識產權制度。知史可鑒今,今天改革開放和即將進入世貿組織的知識產權的設立,或許可以從我國晚清知識產權保護是從對洋人商標權保護起始中找到一絲絲的軌跡。
反觀中國專利發展史,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公元857-841年的西周厲王時代就有「謀欲專利之事」,《國語》有「匹夫專利,尤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的記載。1859年太平天國時期的領導者提出了專利制度的建議,甚至提出發明專利與小發明之分,保護期不同,「器小者賞五年,大者賞十年,益民多者年數加多」。但我國專利保護落實於專利法規之涵義卻僅是百年左右的歷史而已,加上民國以來國間動盪分裂,使兩岸中國人的專利制度相較於美、法、西班牙先後頒布專利法等,起跑較晚且實施中斷,這或許就是「四大發明」起源於中國但卻未在中國繼續發展的主因。我國第一部專利法的雛形應為清「戊戌變法」中光緒皇帝頒布的《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後被廢除,「惟專利制度仍在各省紮根」。民國第一部專利法的雛形為1911年12月12日由工商部頒布的《獎勵工藝品暫行章程》,該章程已揭示了「先申請原則」、「權利轉讓」、「法律責任」等重要理念。1932年頒布的《獎勵工業技術暫行條例》以及其實施細則、《獎勵工業技術審查委員會規則》等構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也為現行國民黨政府專利法框架的基礎。1944年5月4日國民黨政府經「立法院」第四屆第206次會議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稱為「專利法」的法律。以後雖經多次修改,但都改動不大,唯台灣當局於1994年為配合其產業發展及重返世界貿易組織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在北宋時期,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就使用了「白兔兒商標」,但談到商標制度則也晚於西方國家,至晚清時,注冊商標的保護始至對外國商標的保護,清政府的第一部商標法是英人於1904年起草的。而在此時我國台灣卻被日本佔領,實施了50年的日本商標法。1923年北京政府頒布了44條的商標法,同年又頒布37條的實施細則,這是我國第一部付諸實施的商標法。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對商標法幾經修改,除1930年重新頒布商標法外,並無大的改進,直至蔣介石集團遷往台灣。以後為因應台灣島內工商業的發展,近年來又為「入世」,在有關商標專用權、注冊、爭議、侵權刑事責任與罰則等方面多有改動
知識產權的歷史沿革
隨著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的進步,對知識產品的佔有、使用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收益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技術的轉移、公開勢必會使原先的發明創造者喪失競爭優勢,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以確保既能維持新技術發明人的技術優勢,又能滿足社會對該技術的需要,防止技術壟斷。於是,知識產權制度中的專利制度率先應運而生。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始的產業革命,是專利制度產生的催化劑。以後,在西方國家又產生了著作權制度和商標權制度。迄今為止,經過數百年的洗禮,知識產權制度已成為國際上通行的保護智力成果和工商業信譽的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Property」中的「Property」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1980年《牛津法律大辭典》解釋為「財產權,財產」。嚴格地講,這個術語用來指財產所有權,法律規范規定物的所有權轉移的情形便是如此。在作為財產所有權的意義上,財產所有權既可以存在於有形財產中,也可以存在於無形財產中。從古羅馬法財產限於有形物到無形財產概念的出現,反映了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對財產、財產權認識水平的提高,也為包容知識產權奠定了思想基礎。
從總體上講,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新型的財產形態,是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僅使知識產品創造人對其知識產品的權利意識增強,而且為知識產品的市場流通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科學技術的發展則為知識產品的利用及價值實現提供了必要條件。也就是說,知識產權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在法律中作為一種財產權出現的。
19世紀中後期,各國逐漸認識到知識產權在促進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紛紛通過知識產權立法保護知識產權。這堪稱知識產權制度上的又一次飛躍。從19世紀末開始,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多邊公約、地區公約或雙邊協定紛紛出台,其中1883年簽訂的巴黎公約和1886年簽訂的伯爾尼公約成為知識產權領域國際保護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知識產權保護從此呈現國際化的特點,而且知識產權保護和協調的國際化趨勢愈來愈明顯。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在經濟、科學、技術、文化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知識產權的國際化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知識產權保護從19世紀末進入國際保護階段,這次飛躍一直延續至今,它使具有嚴格地域性的知識產權可以通過一定途徑獲得他國保護而具有國際性。可以說,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就是以成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組織和締結大量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為特點的。
參考資料:網路及網路文庫「知識產權」相關詞條,感謝整理這些內容的原作者。
7. 誰知道昨天是第幾個《世界知識產權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2001年4月專26日設立,並決定屬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目的是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的法律環境。
所以,2017年4月26日是第17個世界知識產權日。
8. 知識產權的中外企業知識產權大會
中外企業知識產權大會是每年在中國舉辦的中外企業知識產權領域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活動,是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是由中外企業知識產權大會組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中國專利保護協會、中華商標協會、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中國分會、中國電子商會、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品保委、新傳媒產業聯盟等聯合主辦。
大事記(1978-2005年)
1980年6月3日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為它的第90個成員國
1982年、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中國商標法、專利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先後頒布施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逐步建立。
1978年、1980年、1985年,商標局、專利局、版權局先後成立,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與執法體系漸趨完善。
1993年、1994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華商標協會相繼成立,知識產權行業協會組織逐步走向完善。
1994年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發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基本立場和態度。7月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決定》,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定》。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通知》。
1992年1月17日與1995年2月26日,中美兩國政府兩次簽訂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2003年起,中美雙方每年舉行一次知識產權圓桌會議,就有關知識產權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1992年,《專利代理條例》頒布實施,同年開始舉行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
2000年9月16日,全國商標代理人資格考試在北京、廣州、成都、西安、沈陽、杭州六考區同時舉行,這是首次面向全社會的商標代理人資格考試。
1996年9月5日,廣東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東省專利保護條例》,成為第一個地方專利保護方面的法規。隨後,四川、湖北、山東、遼寧、安徽、山西、浙江、廣西、河南、福建以及廈門等地相繼頒布實施專利保護條例。
199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負責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指導監督全國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自1981年開始受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以來,中國法院不斷拓寬知識產權審判領域,相繼開展了著作權、商標、專利、不正當競爭、計算機軟體、相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
1980年6月3日,中國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履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項下的義務。這是標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與國際接軌的兩座里程碑。此外,多年來,中國還相繼加入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條約》、《專利合作條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10多個國際公約、條約、協定或議定書。
2001年7月1日施行經過第二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3年5月22日《人民日報》13版刊登言:「為改變國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積極實施一個名為『專利戰略推進工程'的項目,希望以此引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2004年8月,由吳儀副總理任組長的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成立,大力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統籌協調。工作組成立後,在全國范圍內部署為期一年半的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開展每年一屆的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建立了與外商投資企業定期溝通協調機制,舉辦省部級領導幹部保護知識產權專題研討班,全面提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⑴、專利法。中國專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依法建立的專利制度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發明創造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⑵、商標法。中國商標法自1985年3月施行。1993年2月22日進行了修正,擴大了商標的保護范圍,除商品商標外,增加了服務商標注冊和管理的規定;在形式審查中增加了補正程序,在實質審查中建立了審查意見書制度。
⑶、著作權法。中國著作權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進行了修正。
⑷、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2年1月1日實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⑸、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
文化局、廣播電影電視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
農業部、林業部
海關
質監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
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
9. 每年知識產權行業舉行的國際性會議都有哪些
知識產權商用化國際會議
10. 聽說有一個知識產權的公司前段時間在無錫舉行了一個什麼會議
對的,前段時間匯桔雲知識產權大數據戰略共享儀式在無錫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