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知識產權
㈠ 企業出國可能會遇到哪些專利問題
一是遭遇海外知識產權訴訟的威脅,企業一旦在海外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專將面臨非常高的維權成屬本;二是難跨越技術標准中的知識產權障礙,一些標准涉及大量核心專利,要想融入產業鏈,就必須採用標准,而採用標准就必然涉及專利許可。但我國企業應對這方面問題的意識、能力和手段都還比較弱;三是知識產權附加值未能體現,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因缺少知識產權布局,產品無法體現知識產權附加值,利潤率很低,甚至賠錢;四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導致產品被他人仿冒或侵權,造成損失的情況。
㈡ 「走出去」 的中國企業有那些
現在中國很多上抄規模上市的企業並非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企業,敝人了解一些我國的民族品牌,在海外有一定的市場,當然這其中沒說壟斷企業。希望能做個參考:
海爾(青島*電器)、
萬向(浙江*車輛配件)、
宇通(河南*客車)、
美的(廣東*電器)、
奇瑞(安徽*汽車)、
海螺(安徽*建材)、
華為(深圳*通訊)、
中興(深圳*通訊)、
三一(湖南*工程機械)、
李寧(北京*服飾)
㈢ 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辦企業需要准備哪些基本文件
一、項目申請報告
1、項目名稱、投資方基本情況;
2、項目背景情況及投資環境情專況;
3、項目建設規模、主要屬建設內容、產品、目標市場,以及項目效益、風險情況;
4、項目總投資、各方出資額、出資方式、融資方案及用匯金額;
5、購並或參股項目,應說明擬購並或參股公司的具體情況。
二、附件:
1、公司董事會決議或相關的出資決議;
2、證明中方及合作外方資產、經營和資信情況的文件;
3、銀行出具的融資意向書;
4、以有價證券、實物、知識產權或技術、股權、債權等;
5、產權益出資的,按資產權益的評估價值或公允價值核定出資額。應提交具備相應資質的會計師、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出具的第三方文件;
6、投標、購並或合資合作項目,中外方簽署的意向書或框架協議等文件;
㈣ 知識產權和自主技術:中興靠什麼走出去
A 試題來分析:A符合題意,中國的產品自物美價廉,嚴重所害了美國的利益。B錯誤,材料中「中國的華為、中興等企業均受到了美國以侵犯美國企業專利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名的制裁」體現出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中遇到的挫折。C不符合題意,材料中為涉及此內容。D不符合題意,材料中為涉及中美的貿易逆差。點評:此類試題要求學生掌握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困難和解決途徑。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讓發達國家得不到以往的利益,為此就對外我國企業採取一種不公正的手段。但我國企業應積極面對困難,繼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參與國家競爭。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根據書本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的能力。
㈤ 為何說高鐵走出去的同時正在面臨的知識產權的問題
近日有專家表示,目前有的國家抄襲中國高鐵,給中企造成巨大損失,高鐵在走出去的同時正在面臨著知識產權的問題。
專家表示,高鐵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隨之而來,如果不能有效保護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高鐵事業的持續發展,因為沒有做好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我國高鐵在「走出去」過程中,陷入了先發國家的「專利陷阱」。
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台措施,保護好高鐵的相關知識產權。
㈥ 求我國服務行業走出去遭遇的知識產權壁壘實例~有代表性的例子,注意是服務行業+知識產權壁壘~
服務行業暫時沒有。
㈦ 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維權有哪些困難
知識經抄濟時代,知識產權戰略既是國家發展戰略,也是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關鍵,知識產權的競爭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市場競爭的焦點。我國已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增長,企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深,然而在此過程中企業卻頻遭知識產權瓶頸,蒙受巨大損失。
㈧ 為什麼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部分。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
「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戰略:
①「引進來」:
A「引進來」是指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
B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原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需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
C實施「引進來」戰略的措施:繼續擴大外資利用規模,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在利用外資的同時,要結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②「走出去」:
A「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B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原因:國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增強,越來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C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措施: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努力實現境外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優化出口結構;企業要堅持以質取勝,培育我國的名牌產品,樹立「中國製造」的良好國際形象;遵循和利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展投資區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
㈨ 企業如何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答:企業應採取的措施:1.要注意培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國企業在一定的外部經濟環境下,成功地進行國際生產與經營活動的能力,中國企業只有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對外貿易和海外投資,才能在入世後所面對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可以通過擴大實力與規模、保護自有知識產權、注重引進和培養人才、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處理好專業化與多元化的關系等手段培育和提高競爭力。
2.要注意充分利用和保護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無形資產包括企業的形象與標志、產品的品牌與商標、技術專利、管理、營銷技巧和商譽等。企業在開展跨國經營的過程中,要注重無形資產的輸出和保護,要講究自主知識產權。目前,科龍、TCL、春蘭、海爾等大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時,無形資產已佔到投資額的50%左右。
3.組建一批資產一體化的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實施大企業戰略。國內企業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就要搞一批企業集團,藉助企業集團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發展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組建企業集團時,政府不要搞「拉郎配」,但政府必須出面協助和推動。企業集團建立之後,資產應實現一體化管理和使用,企業集團內部的組織結構設置應簡化。目前,家電、紡織、石油化工、汽車、民航、有色冶金、鋼鐵、外經外貿、商業、電信、金融等行業已初步完成或已開始組建企業集團。
4.明晰國有企業產權,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造成在海外的部分國有資產缺乏監管,出現比國內國有企業更嚴重的「窮廟富方丈」現象,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影響了「走出去」戰略的效果,影響了海外投資的經濟效益。因而,要盡快明晰國有企業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管理體制落後的現狀。
5.民營企業要積極向海外進軍。「走出去」的主體應多元化,除國營大中型企業外,民營企業也應成為「走出去」的主體之一。「走出去」的主體的確定,不是根據企業所有制的性質,而是看企業是否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一些民營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已經具備了開展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的條件。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如四通集團、萬向集團、新希望、華為、科龍、東方集團等,都已不同程度走向國際市場。萬向集團先後在美國、英國、德國和加拿大等7個國家設立了10家公司,並採取本土化經營戰略,有效地提高了集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6.企業要處理好出口零部件和原材料與享受所在地的稅收優惠以及原產地規則之間的關系。在帶出去的國內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數量與享用一些自由貿易區的優惠稅收之間要搞好平衡,否則,零部件等帶出去的太多了,就不能夠算為當地產品,就不能夠享受自由貿易區的內部稅收政策。另外,海外企業在向第三國出口時,還有個原產地規則問題,如果使用進口零部件等超過一定數量,則不符合原產地規則的要求,因而也就不能適用該規則。
7.企業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國際慣例與規則以及東道國的有關法律政策。企業要走出去,不了解和把握不好國際慣例與規則是根本不行的,盲目地走出去,結果必然是失敗。為此,企業在走出去之前,要認真地做好知識准備和相應的人才准備,要全面地熟悉和把握國際慣例以及東道國的法律政策。
㈩ 如何防禦走出去知識產權訴訟風險
禁止盜版和侵權行為,那麼就沒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