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版權產權 » 學術論文造假與著作權

學術論文造假與著作權

發布時間: 2021-01-30 07:01:48

Ⅰ 杭州高校教師被指論文抄襲,學術造假能入刑嗎

學術造假不入刑,不過學術造假是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所以要承擔他人的經濟損失。學術造假,更大的是傷害自己的名譽,走一步是愚蠢至極。之前翟天臨的學術造假在娛樂圈中鬧得沸沸揚揚,他的事業也是一落千丈,現在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見不到他的報道,一搜索都是學術造假的事情。

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就需要大家在自己所寫的文章當中設置不可復制粘貼,還有就是不能截屏保存,現在有很多軟體是可以設置編輯的權利的,大家可以搜一搜哪個更適合自己。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視頻的內容了,要記錄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創作的時間,遇到被人侵權了,用法律的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現在國家是非常注重知識產權這一方面的,是不會任由這股歪風瘋長的。就像近期的大胃王浪費食物的現象也是得到國家的重視。

Ⅱ 普通期刊論文抄襲有什麼後果

開除學籍處分

《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學位論文、公開發回表的研答究成果中有抄襲、篡改、偽造等情形,情節嚴重的;或代寫、由他人代寫學位論文、買賣學位論文的,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認定,將給予開除學籍處分。而上述行為原來的處罰是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2)學術論文造假與著作權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1、抄襲與利用著作權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觀點。一般的說,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2、抄襲與利用他人作品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各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本身並不予以保護,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觀事實、歷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

3、抄襲與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但並不一定是抄襲。

4、抄襲與巧合。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作品,而非首創作品。類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獨立創作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Ⅲ 論文抄襲如何認定

抄襲和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判斷著作權剽竊和抄襲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一、字數的多少
「使用」相同或相似文字的字數多,並多處「使用」,或反復「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度高。如果僅僅是幾句話,或少數文字雷同,不構成抄襲。但是雷同字數的多少不是判斷抄襲與否的主要依據。
二、「使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地位
即使有的作品「使用」他人作品雷同的文字不多,但是足以構成該作品的精髓或主線,也構成侵權。如「使用」他人創作的經典故事,該故事在該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或貫穿全文,且故事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構成抄襲。
三、是否是合理引用
《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而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超過「合理使用」限度的「使用」行為當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侵權」,就是抄襲。
判斷是否合理使用,可參考目的性要件、比例性要件、形式要件和合法性要件等因素。
四、兩者使用相同描述是否屬於公共知識領域
根據著作權法基本原理,作品的構成元素、原生材料、事實等創作素材屬於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他們進行創作。一部作品的獨創性正在於作者運用其獨特的技巧、知識、判斷等思維和表達能力對這些原始素材進行獨特加工。因此,創作新作品時,對他人既有作品中所表述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可以自由利用,但絕不能完全照搬他人對上述素材的描述方式。當某一思想只有唯一的或為數極少的表達時,即表達與思想融合為一時,該表達才進入公共領域而為著作權法排除保護,如:科學公式、發明方案,設計方案,國家法律、時事新聞、歷法、通用表格等。否則,對「共知知識」、「客觀事實」的介紹同樣要受著作權法保護。
即使對於作為公共知識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無論何人何處的表達都不可能具有唯一性。「每個時代都會根據現實需要重新詮釋歷史,所以,相同的歷史才可以寫出無數不同的關於歷史的文字。」 每個作者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寫,即表達方式,是一種個人創作的結果,是一種智力成果,應受法律保護。如果後出版的作品「使用」的歷史故事同先出版的作品歷史故事相同或相似,且文字表達基本相同,就構成抄襲和剽竊。
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搜索「四川律盾律師事務所」公眾號,關注即可免費咨詢!

Ⅳ 什麼是學術造假與剽竊形式又哪些剽竊與參考文獻色的區別

杜絕能乾的不給干,而這輩子學不會的挑大樑!
前者沒崗位,後者卻獨霸資源和權力,就是在危害國家安全!
在軍工行業,口號是忽視質量就是犯罪。
在教育行業,沒有設計能力,只能背書的教師壟斷課堂,就是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基礎!這種檔次的人擁有高級小汽車,毆打在國際會議上多次發表論文的人,還說明:你可以打110報警,橋班主任,你同意嗎?
現在的博導只會系統集成,將國內外的成品組合,
拼湊文章,不做實際試驗和驗證就能發表,
而企業的困境無法解決。
因為立足現有資源,能用下腳料做出挑戰先進國家的各種裝置;
能立馬回答學生的絕大部分問題,善於當場發現學生察覺不到的問題,指出許多可以達到高指標的方法;
端了別人的飯碗,威脅他們的崗位,
就被迫提前十多年退休,他們用書本上抄來的公式教育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都沒有自主設計能力,不能對發達國家構成威脅,所以他們的工作非常忙碌,也有滋有味,非常自在,報酬非常如意,一個月收入起點8000元。
本人每月收入600元到300元。
他們對於書上標准電路、經典電路的基礎元器件參數計算能力都不具備,創新教育就是要學生從網上下載電路模仿,在仿造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都無法回答;能指導編寫程序就是優秀教師了。
本人如果將錯就錯,跟著胡混,也將挺紅火。軍工企業的傳統口號是「忽視產品質量就等於犯罪」,社會不和諧不打緊,教育出來的學生沒有真本事,就會應付從書本上改編的考題(行家出的題他們這輩子也解不了),就會系統集成(買來各種成品組合),就是在危險國家整體的安全!
現實就是中庸之道,古往今來都如此,這是環境的根本要求。

Ⅳ 論文造假對第三作者有影響嗎

個別人誠信問題,導致整個圈子被以偏概全,被詬病。

最近,又一本醫學期刊因為害怕假論文,而停止接收分子生物學的文章。

這本期刊就是Medical Science Monitor。

去年介紹過這本期刊 (酸菜:解刊 | 《Medical Science Monitor》),作為一本醫學期刊,它不僅臨床、基礎通吃,還接收Hypothesis、Case report等小眾文章,對醫生來說非常友好。而且在增加發文量的同時還能保持影響因子,與Medicine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當中有過被鎮壓的黑歷史,但洗心革面後,影響因子一路走高。而且這本期刊對於學術造假可謂深惡痛絕。

第一,投稿時,會經過兩次查重,一次在外審前,一次在發表前,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剽竊;

第二,它採取多重審稿策略,花費了很多資源在找審稿人上,也是為了防止偽造審稿人。

但是,由於論文造假花樣層出不窮,加上論文工廠編造數據的曝光,上述措施也無法保證論文的原創性和真實性,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學里miRNA研究和中葯相關研究。

因此期刊決定拒收部分分子生物學文章。

這就是學術造假帶來的最大危害,學術界的信任成本大增。

最早的時候,審稿人都是默認研究結果沒問題,實驗可重復。在此前提下,更專注於研究的創新性與突破性。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造假、撤稿的出現,信任基石產生了動搖,隨即而來的就是對作者信任成本的提高。Western Blot由於是造假重災區,PLOS One、PLOS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都已經明確要求作者提供WB原圖。

2017年,Tumor Biology 因為發生大面積撤稿,107篇論文,涉及500多名中國醫生。這些醫生,大多來自國內三甲醫院的臨床科室。之後,Tumor Biology被剔除SCI,科研界對中國醫生的信任度也斷崖式下跌。

更有甚者,因為覺得中國醫生造假較多,MDPI出版社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丑聞,決定不再接受來自中國醫院的文章。不僅要求通訊作者、第一作者不能是中國醫院作者,甚至論文中有中國醫院作者掛名都不行。

一部分造假敗類引發的後果卻要讓全中國醫生來承擔!

現在,Medical Science Monitor也開始不接受分子生物學文章,而且特別指明了中醫葯(TCM)是造假重災區,你品,你細品……

以上這些都說明現在論文造假已經越來越猖獗了。由於前人種下的惡果,接下來中國醫生要做科研,毫無疑問是Hard模式。別人如果做到80分就能發表,而中國醫生想發同檔次的期刊就要做到100分,甚至120分。

在這大環境下想發好的期刊,要麼是跟著大牛做,進入了圈子後,信任成本也會有所降低。比如全國排名前百的大專家,論文質量稍差也會好通過。如果實在找不到大牛帶,自己做科研的話,就一定要保存好原始數據。未來一定會對數據的真實性進行嚴格的要求,包括要求規范的實驗記錄。

中國科研,真不該讓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Ⅵ 從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大學生論文抄襲和學術造假現象

1、處罰機制的缺失
對於曝光的國內學術剽竊事件,在反思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的監督和處罰機制的缺失。要根絕類似的現象,社會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嚴厲的處罰體系,讓所有的人不敢「以身試法」。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代表表示,中國學術界和政府要及時行動起來,共同捍衛學術尊嚴,讓剽竊、造假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指出:「我建議政府採取嚴厲的措施,在打擊學術腐敗方面一定不能手軟。今天容忍一個偷竊,明天就有十個偷竊。」目前,我國對論文剽竊的處罰手段還沒有一個統一、客觀的基本標准。國內對待大學生抄襲和剽竊的處罰案例經常見之報刊。2005年12月,北京大學出台了《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范條例》,對論文作弊的學生不再手下留情。北大決定本科生有下列情況之一,學校可以開除學籍: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科研論文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的;提交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30%的;由他人替自己撰寫論文和替他人撰寫論文的[10]。北京大學希望通過嚴厲的處罰杜絕剽竊行為。無獨有偶,2006年6月,暨南大學一名研究生因為兩次遞交的課程論文被認定為抄襲,被學校開除學籍。暨南大學認為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校可以對學生行使管理和獎懲權。條款明確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處分: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後來,當地法院支持學校決定,駁回原告的上訴。除高校學生之外,高校和科技界對學者抄襲行為建立處罰制度設想也很多:例如,為了杜絕高校學術和科研腐敗,教育部2002年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6年5月,為了在我國科技工作者中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職業道德,中國科協起草了《科學家行為准則》,科協主席周光召呼籲制訂科學道德公約和規范,建立科技人員誠信檔案。同月,教育部宣布將要成立學風建設委員會,負責制訂處罰學術不端行為的基本准則與實施細則,給有關單位參考。我國的相關法律也有類似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條明確規定: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我們需要一個統一、客觀的第三方監控機制,對抄襲、剽竊的認定有基本的定性,當然我們要求量化指標,達到什麼程度可以認定。在這里,我國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功的經驗。例如,美國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對論文的剽竊區分得很詳細,列出剽竊的5個層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美國還在1989年初成立「科學求實辦公室」負責處理科學家的越軌行為。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也專門成立「研究誠實辦公室」,負責處置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情節、處罰決定。一旦某個人「榜上有名」,其學術生涯基本宣告結束。
2、學術道德的缺失
學術沒有道德便失去了靈魂。作為學者和科學家,誠實是最起碼的基本素質。中國古人認為,誠是真實、表裡如一的品格,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說人文本質是「求善」,藝術的本質是「求美」,科學的本質便是「求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科研人員必須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學問,努力鑽研一個方向,潛心塑造精品論著,成為該方向的專家。學術造假之所以讓人痛心疾首,是因為學者和教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道德的最後底線。學術和學者腐敗了,就會動搖這個社會的道德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學術腐敗的發生並不單純是制度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誠信缺失,價值導向出了問題在教育界的反映」。 中國政法大學楊玉聖教授也強調「學術道德是一項基礎工程」,並以此呼籲學術者要保持「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北京大學校長許志宏院士也呼籲高校教師在科研中要以德修身,率先垂範,「用心血做學問,用生命寫文章」。中國政法大學徐顯明教授指出「學術的本質是發揚真理,學術一旦腐敗了,真理就失去存在的空間。大學一旦出現了學術腐敗,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就會喪失。」學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脈,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而上」,是不能工具化、實用化的。然而,今天的學術評價體制,把學術和學術研究當成一種工具,用以獲取學術之外的實際利益。由於一些人道德操守的淪喪,弄虛作假成為謀取個人利益最便利的「捷徑」,於是學術成了某些人的升降機和敲門磚。對於學術和學術研究,正確的觀點是「為學術而學術,為研究而研究」。
3、對策和思考
(1)建立客觀、科學的監督機制
僅僅靠道德的力量去維持學術的純潔性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國內建立一個統一的、客觀的、科學的學術規范機構,專職調查和處理學術領域的違規行為。美國的類似機構我們可以借鑒:1989年,美國建立「科學求實辦公室」,從科學研究的不同環節加以防範,例如,從選題、研究、論文發表、成果公布等階段監管。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設立有「研究誠實辦公室」,調查和處理由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的造假行為,最近幾年接連曝光了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的不誠實行為、南卡羅納醫科大學博士的論文捏造數據行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師的研究報告造假行為、密蘇里大學教授研究成果的變造行為,令這些越軌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有的人從此失去了學術生命。可以設想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科學道德監督機構,專門接受舉報、調查、處置,由這樣一個機構做出客觀、中肯的報告,依照規定處置。在處置過程中接受人們的申訴,公布越軌情節,展示具體證據,讓人們口服心服。同時公布違規者姓名和情節,通過處理給更多的人以警示。讓所有的學術界人士明白一個道理:不具備誠實品格的人不配搞科研和學術研究。
(2)加大相關立法和處罰力度
要杜絕科技造假行為,必須通過立法去制止。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呼籲採取有效的立法手段預防和防止類似現象的發生。我國目前還沒有懲治剽竊他人成果的法律,有關部門應該著手考慮如何制訂一部有效的行政法規或著作權法規的具體細則,在學術和科技領域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局面。此外,加大目前規則的處罰力度,讓人知道應該「有所不為」。美國現有的處罰措施是相當嚴厲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的「誠實辦公室」一旦發現學者涉嫌造假,隨時公布其姓名,並與越軌者簽署「自願排除協議」。在未來3―5年內不得參與任何由政府資助的所有項目,同時向被侵權者公開道歉和賠償。美國的一些雜志處罰的力度也相當厲害,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規定:未註明出處地全文復制一篇論文,將導致在該文章記錄中註明違規,並吊銷違規者在(IEEE)刊物上發表權利達五年;未註明出處的大量復制(達一半篇幅的),處罰同上;未註明出處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圖的,可能在該文章記錄中列入違規,必須向原作者道歉以避免吊銷發表權利3年。

Ⅶ 抄襲和剽竊是怎樣界定的

1、抄襲,指竊取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

2、剽竊,指抄襲(別人的思想或言詞);採用(創作出的產品)而不說出其來源。如:他的一本學術著作曾被厚顏無恥地剽竊,並以縮寫形式發行。

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抄襲和剽竊一般來說遵循三個標准:

1、被剽竊(抄襲)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

2、剽竊(抄襲)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適當引用的范圍。這里的范圍不僅從量上來把握,主要還要從質上來確定;

3、引用是否標明出處。這里所說的引用量,國外有些國家做了明確的規定,如有的國家法律規定不得超過1/4,有的則規定不超過1/3,有的規定引用部分不超過評價作品的1/10。

(7)學術論文造假與著作權擴展閱讀:

我國《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

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竊他人作品的;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Ⅷ 著作權作品剽竊是如何認定的哪些行為屬於剽竊

在我們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之中,常常會發生著作權作品被他人剽竊這一情況,剽竊又稱之為專抄襲,那麼著屬作權作品剽竊是如何認定的呢?哪些行為屬於剽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答一下:著作權作品剽竊是如何認定的著作權中作品剽竊是如何認定的?1、作品的人物、主要情節、主題思想、細節等是否相同2、剽竊的客觀條件是否具備。3、作品是否有獨創性4、作品出版時間的前與後哪些情況屬於剽竊?音樂方面:國際版權明文規定,每首歌曲里有8小節相同即可視為抄襲,如果8小節中只任意改動其中一個音符,也會被視為抄襲。學術論文方面:1、觀點抄襲:不引用別人的文獻好像觀點是自己的為嚴重抄襲2、句子抄襲:不重新組織別人的觀點,照抄原話,不加引號,即使加了參考文獻也是抄襲3、過多引用別人原話。4、句子重新組織,但是整個段落和別人的非常相似推理作品方面:1、情節和手法都與另一作品相同。2、同一個作品中,至少有2個手法與另一作品相同。

Ⅸ 論文的著作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

1、和解:當事人有自行解決的意向,可以協商處理版權糾紛。2、調解:當事人可以委託第三者(版權局、著作權保護機構如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版權保護協會、律師事務所,以及自然人等)調解著作權糾紛。3、仲裁: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4、訴訟: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