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專利權疑難問題與典型案例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權益。著作權是著作人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經過允許就使用,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呢?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② 如何根據著作權和專利權的有關法理分析案例
還帶分紅嗯,可以考慮,案例上設計的保障全面
③ 試論方法專利權利要求侵權判定中的幾個疑難問題
專利權是來指專利權人在法自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法律確認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④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什麼是知識產權,著作權和商標權搜索一個侵權的案例
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內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容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主要包括:工業產權(專利和版權),商標。
著作權
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總稱。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商標權
商標權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注冊人擁有依法支配其注冊商標並禁止他人侵害的權利,包括商標注冊人對其注冊商標的排他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續展權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權利。
經典案例:
iPad商標侵權案、王老吉商標侵權案、特斯拉商標侵權案。
網路文庫著作權侵權案。等等 [資政知識產權]
⑤ 濫用著作權權力典型案例
按照你說的,被告使用的包裝袋是有合法的版權的,而且版權不屬於原告,那麼我認為並不侵權呀
⑥ 《知識產權》著作權案例分析D
1、C (1883年3月20日簽訂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規定)
2、B(「新」的技術方案)
3、B
4、D(A化學元素發現不是,B速算方法不是;C都不是)
5、C(違背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這是物理學常識)
案例:
優先權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九條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條 申請人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⑦ 著作權與專利權在某些方面可能出現交叉。(能否幫我舉例說明)
著作權中的雕塑作品和專利權中的外觀設計和商標權中的三維商標.呵呵~~
⑧ 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行為應採用過錯原則 當你用美妙的音樂作為設計的背景音樂時,你也許不會想到,這種行為有可能會構成著作權侵權。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著作權侵權案件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⑨ 著作權中的時事新聞問題
著作權法:傳播報道他人采寫時事新聞應注出處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大幅度上升。這表明著作權法、商標法等相關法律的修改,對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已產生影響,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面臨著更為繁重的任務和新的發展機遇。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最新數字顯示,全國法院今年上半年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991件,比去年同期上升近25%,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著作權案件,其次為技術合同案件、專利權案
件、商標權案件。這些新收案件較之以前訴訟關系更復雜,專業性更強,法院審理難度也相應增大。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一個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更加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我國已經建立並實施。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的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商標法已相繼施行,國務院陸續修改頒布了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商標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行政法規。作為我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著手建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知識產權審判機制,依法及時制定了知識產權法律適用、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等方面的司法解釋。這些司法解釋清晰地界定了審判實踐中容易混淆的一些法律適用難題,擴大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強化了執法措施。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首次將時事新聞的使用規則納入司法保護范圍,明確規定傳播報道他人采寫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通過機構改革,知識產權專門審判機構不斷鞏固和發展,一批高學歷、高素質和有審判經驗的法官被調整、充實到知識產權審判隊伍。近年來,各級法院審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注意對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方式的綜合運用,積極慎重地採取訴前停止有關侵權行為的新的執法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越來越為國內外所關注。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曹建明為此提出,全國各級法院要正確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法律的有關司法解釋,嚴格依法確定知識產權權利范圍,正確適用民事責任規定,准確認定並制裁侵權行為,保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的順利運行。同時要加快知識產權裁判文書改革,加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隨著形勢的發展,各級法院應對知識產權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加入世貿組織後審判實踐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⑩ 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
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在對於知識產權的維護,以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上。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標准協調銜接,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證據標准,制定證據指引,順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定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司法解釋,著力解決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探索建立侵權行為公證懸賞取證制度,減輕權利人舉證責任負擔。
(10)著作權專利權疑難問題與典型案例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針對新業態新領域發展現狀,研究加強專利、商標、著作權、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的保護。探索建立葯品專利鏈接制度、葯品專利期限補償制度。
2、研究加強體育賽事轉播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公證電子存證技術推廣應用。研究建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電商平台保護管理標准。
3、編制發布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制定合同範本、維權流程等操作指引,鼓勵企業加強風險防範機制建設,持續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護環境。研究制定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等領域保護辦法,加強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