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版權
A. 王朔曾說郭敬明連署名權都抄,他為何如此評價
一說到郭敬明,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由他創作的《小時代》,最後還被搬上了熒幕,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是中國著名的網路作家,在高中時期就在網文網站發表自己的作品,19歲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愛與痛的邊緣》,這也為郭敬明日後的作品奠定了基調。因為寫網文,郭敬明走上了人生巔峰,其中《小時代》三部系列電影總票房超13億元人民幣,創造了中國系列電影票房紀錄,郭敬明還斬獲了2011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一名,所以郭敬明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但是文章抄襲的評判本就非常困難,而郭敬明也一直強調自己是借鑒,所以這起事件一共僵持了兩年之久,後來法院也認為《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了《圈裡圈外》,最後郭敬明賠償了庄羽20萬,當然這和這本書的版稅費用相比只是毛毛雨,但是郭敬明抄襲的黑歷史卻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事實上,王朔在內心當中是看不起的郭敬明的,因為郭敬明的書並沒有任何營養,只是依靠華麗的辭藻堆砌起來的,這也讓很多老資歷作家感到不齒,所以王朔才會對郭敬明有這樣的評價。
B. 王朔:直至女兒結婚發覺他才是真靦腆,為何這么說呢
圖 9王朔和貓
由於對女兒太過不舍,13年女兒結婚時王朔作為父親並未現身,這時的王朔已經55歲了。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經歷了親朋離世,女兒出嫁,這時的王朔應該倍感孤獨吧。後來王朔一個人住,住在徐靜蕾買的大別墅里,養了兩只貓,貓睡他也睡,貓醒他也醒,貓一打盹他就困。他就這么一人倆貓的住著,再沒旁人,吃食一買一個月的,從月初吃到月末。他不找保姆,嫌拘束。
再後來他說他這輩子只此一個遺憾,他想有來世,來世做凡人,執一人手到白頭,日子吵吵鬧鬧,湯湯水水,雖然俗氣但也溫暖。
王朔20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28歲走紅,33歲開始寫劇本。年輕當兵,退伍賣葯,寫作品,寫劇本拍電影。寫書書火,拍電視火爆,他的人生經歷對比普通人確實十分精彩。這樣一個大起大落都經歷過的男人,年過不惑,開始羨慕普通人平淡的生活。看來生活也是一座圍城,覺得別人的好些,有趣些。
C. 王朔說: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這是為何
「過去的作家裡有許多流氓,而現在中國的流氓里大都是作家。」
說這句話的王朔,現在的90後,00後應該不太熟悉,但是對於70,80後來說,這個名字伴隨著他們整個青春。
王朔不僅僅是80年代風靡一時的作家,由他的劇本改編的影視作品還引領著當時的中國青春電影市場,從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一聲嘆息》、《甲方乙方》到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
小結:
綜觀這些年王朔經歷的這些起起伏伏,我認為如今的他並不是被生活打倒了,反而像是更加看清了生活的本質。
從過去名利雙收轉變到名聲驟落,他早早地認清了自己,覺得「光好看了,結果是事後總排解不開一個自問:原來是這樣么?」
所以王朔還是那個王朔,還是看誰不順眼就罵,寫文章罵,采訪時罵,甚至有時候要被人嫌惡。偶爾也能聽見他贊同別人,他說:現在的人對於表達真善美覺得特別老土,但我覺得沒問題啊。真善美就是一個很美的東西。
但在其他的方面,他卻顯得低調得讓人見不到他的影子。最開心的時候永遠是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候,訪談中談到女兒考上了伯克利大學,那股驕傲勁藏也藏不住。
雖然《致女兒書》被有些人詬病寫得沒有邏輯,不知道在寫什麼,其實這部作品更像是他從內心自言自語中切下來的片段,喃喃給女兒聽。
也許痞子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自處,也換了一種方式與他人相處吧。
D.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為何這么說
王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和編劇,他依靠寫作、編劇和賣版權就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事業的發展是極其順利。在一本書里,他曾經寫過自己的童年:"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在王朔看來,他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沒有快樂、沒有光明。正是童年的不快樂,養成了他現在怪僻的性格。王朔曾經坦言,母親最害怕的是躺在病床上他卻不看她一眼。但王朔覺得很好笑,當初應該愛我的時候,你又在哪裡?
有時候你覺得你十分"珍視"自己的孩子,可對她來說那所謂的"珍視"也許只是負擔。王朔很不幸,他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只關心他的死活,只關心他做的事是不是正確,卻從未關心他心裡在想什麼。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就是為了快樂嗎。所有人都懂得的淺顯的道理,為什麼放到孩子身上人們就不懂了呢。孩子們需要的從來都是關心和愛護,這是多少金錢都無法替代的。若要等孩子長大了才想彌補,可能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E. 和名作家同名出版小說算不算侵犯著作權
需要在書中註明該作者非某著名作家的名字(包括筆名),以防止讀者誤會而購買該書。
作者的名字與著名作家名字相同,並不意味著作者喪失其自身作品的署名權,從法律角度當然有權署名。但是,由於兩者姓名的同一可能導致讀者(消費者)誤購該書,或出版商利用同名誤導讀者購買該書,這時雖然不涉及知識產權問題,但是涉及不正當競爭的問題,因此,要出版該書並署名,必須在書中註明該書作者的真實情況和可能誤會的聲明,這樣就可以合法出版了。
著作權法不可能禁止作者合法署名,但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消法可以禁止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因此,必須在保障讀者權益的前提下合法署名出版該書。
F. 「流氓才子」王朔:曾罵人泡妞的北京老炮兒,從美回來後為啥性格大變
王朔,可能真正認識這個人的不多,但和他有關的電影大家知道的肯定不少,《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等,還有一些大腕,像劉震雲,馮小剛等等,都和他關系匪淺。說起王朔這個人,有才華,曾經也是代表著一個時代,只是把他放到文學史中,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了。
在他筆下的主角,形象一般都不太好,有些流氓,本人也算是風流,因此,很多人都將他的文學稱為「流氓文學」,很是不好聽。但若是你藉此就認定他的這種人設,則可以判定你不是真的了解這個人。他才華橫溢,卻有著北京老炮兒的風采,這些融到他的生活中,再去看王朔,就會發現他的另一面,原來,他臉皮也是極薄。
北京王朔
王朔是典型的北京大院孩子,1958年,他出生在南京,父親是南京總參步兵學校的老師,母親是學校的校醫,還有一個哥哥,家世算得上很好。王朔出生不久,父母便被上級調回了北京,住進了北京大院裡面,從小,院子外面的孩子看見王朔,都把他看得很高,畢竟,王朔是大院裡面的孩子。
「梁左死完,我哥死,然後我爸死。都連著死,兩禮拜死一人,還有幾個朋友。這一下造成嚴重的危機感。死亡就在眼前,下禮拜不知是誰,在那時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王朔這樣說到。
可能是身邊人的離去使得王朔陷入了一種恐懼中,他開始四處罵人,罵金庸,罵魯迅,最後都罵自己,王朔的心態已經徹底崩了。2013年,王朔的女兒在北京結婚,王朔沒敢去,他似乎再次回到了小時候的北京大院,慫了。
現在王朔就喜歡待在自己的屋子裡,還又養了一隻貓,一日三餐自己做著吃,沒事的時候就睡會覺,沒人打擾自己,也不去打擾別人,王朔說這樣挺好的。日暮時分,看著余暉里的王朔,可能沒人會想到,曾經意氣風發的他也會這般的無助苦澀。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G. 王碩的影視作品
2015年,何炅導演,黃磊監制,李易峰、張慧雯、蔣勁夫主演的電影《梔子花開》出品人、總製片人
騰訊視頻 2013 全球首部互動功能喜劇《快樂ELIFE》,該劇由何炅主演,首創「劇集協作」模式,將劇情塑造權充分交給「宅男宅女」們,由此打造出一部完全屬於宅男宅女的網路自製劇。
青春偶像劇《愛情海》,收視率湖南全省第一。
行業劇《幸福生活烏里哇》, 收視率湖南全省第一,該劇由湖南經視投拍,經視主持人馬可和YOYO扮演了劇中的男女主角,湖南主持界的很多大腕何炅、李唯嘉、李銳、楊樂樂等眾多主持人也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欄目劇《一家老小向前沖》 ,收視率從03年至今持續第一,該劇有70%的室內劇情,而另外30%為外景。在空間上較之純粹的室內劇更寬廣更具有立體感。在風格上,將充分挖掘湖南本鄉本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充滿現代大都市生活氣息和濃厚的湖南特色,別有風味的湖南方言將帶給觀眾久違的親切感。
湖南經視原創年度悲情大戲《悠悠寸草心》(第一部),全國收視率第一家庭倫理劇。此劇首提「季播劇」概念。
東方衛視青春偶像劇《青蛙王子》,國內第一部季播劇,採用「即拍即播」模式,顯示出了出色的偶像劇駕馭能力。同時段全國收視率第一 。
湖南經視開年大戲《人間煙火》,該劇以湖湘文化為背景,圍繞著湘菜文化,講述3代人跨越40多年的愛恨情仇。同名主題曲由快樂男聲的實力唱將王錚亮演唱。
百集商戰大劇《今生今世》,融湖南商戰、本土富豪恩怨秘事、家庭情感、現代愛情故事為一體的傳奇性電視劇。虐心升級。
青春勵志劇《離愛》,一部真實描寫80後生存現狀的電視白皮書,講述一幫80後年輕人的創業青春史。「紫菱」張嘉倪,新還珠格格「小燕子」李晟、鄭愷,田園,張曉晨,焦陽,張舒羽,彭宇等青春偶像聯袂演出。同名主題曲由何炅演唱,由著名青春小說作家劉同同名小說改編並編劇。還未正式上星播映,賣出網路最高價版權。
時尚季播劇《星光都市》,又名《愛電影之星光都市》,是電影頻道首度嘗試的自製時尚季播劇,於2011年2月12日在CCTV-6首播。 何炅《梔子花開》《那段歲月》《離站》《愛自由》《早晨》《想》
戴軍《玫瑰花開》
2008年快樂男聲全國總決賽5進3 微電影系列 編劇、導演
陳楚生、厲娜《愛情木馬》
張傑、 REBORN 《幽夢》
魏晨、何潔 《捉迷藏》
蘇醒、艾夢萌 《中獎了》
吉傑、唐笑 《紅鞋》
2009年快樂女聲全國總決賽5進3 微電影系列 編劇、導演
江映蓉《戀愛ING》
喻可唯、魏晨 《快樂》
劉惜君、俞灝明 《可以抱你嗎》
黃英、吉傑 《你愛我吧》
李宵雲、蘇醒 《夥伴》
H. 王朔馮小剛陳凱歌姜文,誰才是京圈真正的關鍵人物
張北海的《俠隱》曾經把高曉松迷住,他打電話去要版權,卻被姜文搶了先。民國和北京,這是姜文拍電影時最喜歡的時空設定。他拍了民國三部曲:《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從四川到上海,一路北上,最後還是落回到北京。姜文在10年前就拿到了《邪不壓正》的小說版權,但劇本沒有打動他,他先去拍了《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當他為劇情找到一個合理的支點——李天然的師父被殺,這才開拍。合理性是姜文推崇的。他曾說自己的戲是「找」出來而不是「拍」出來,即是人物本來就存在,不受他的擺布。
和他合作過《霸王別姬》的陳凱歌評價他是「中國最絕的男演員」。
京圈往事如煙,鹹的淡的都留在了過去。圈,本來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誰也沒法證實他的存在,所有的人不過是向著自己的夢想努力而已,不管是為名還是圖利,都是一群努力的人,沒有什麼關鍵人物,都是一樣的
求採納
I. 急求王朔作品評論,王朔研究
王朔,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至今,王朔也不願講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東北人」這句話他卻說得理直氣壯,在他出生後不久,他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在他居住的大院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志士,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這地兒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這也怪不得他,最遠他才到過北京的西單,見識也就可想而知了。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應該說,這種調侃的形成是很自然的,並不是痞子的專利。但由於這種調侃對自認為很體面的人也無情地嘲弄,於是一種自尊和另一種自尊便抗衡起來,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寫作本身而言,王朔是個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們心目中所設計的那種作家:人格多偉大,道德多完善,行為多文明,是人類的楷模,靈魂的工程師。他沒有那麼高的境界。盡管如此,他對文學的貢獻仍不可抹煞。他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由於中國政治生活的改善,社會空氣的緩和,職業的劃分已經不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簡單的四大樣,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像在《動物兇猛》中他所記述的那樣,他渴望戰爭,希望成為英雄。然而在部隊中他並沒有成為一名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於是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一投中的,也分明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1958年出生,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名符其實地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最近又出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記事年表】
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小學。
1971年就讀於北京東門倉小學。
1972至1975年就讀於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學。
1975年借讀於太原五中。
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
1977至1980年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任衛生員。
1980至1983年退伍後在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工作。
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至今。
【作品年表】
原著
《我的千歲寒》(2007)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愛》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兩世情》 (1993)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編劇
《夢想照進現實》 (2006)
《一聲嘆息》 (2000)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氣》 (1988)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分類
純情卷
·《永失我愛》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動物兇猛》
·《浮出海面》
·《過把隱就死》
矯情卷
·《懵然無知》
·《劉慧芳》
·《無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諧謔卷
·《編輯部的故事》
·《誰比誰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頑主》
·《你不是一個俗人》
·《一點正經沒有-頑主續篇》
·《千萬別把我當人》
摯情卷
·《我是狼》
·《給我頂住》
·《許爺》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無知者無畏》
·《美人贈我蒙汗葯》
J. 請問王朔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頑主》很成功,同名電影也拍得比較到位。推薦。《千萬別把我當人》戲謔的手法內寫的挺黑色容也很諷刺,有點荒誕的味道。推薦。《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也被導演葉京改編為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還不錯,尤其是《玩》,寫作手法在當時已經很前衛了,推薦。《我是你爸爸》被馮小剛改編成電影《冤家父子》,推薦。《看上去很美》也被張元拍了同名電影,書寫的已經很駕輕就熟了。推薦。《動物兇猛》,這個應該知道,被姜文改編成《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王朔早期作品裡比較優秀的,推薦。還有一部,叫做《痴人》,寫的有些超現實主意,我很喜歡的一部。如今的《我的千歲寒》也不錯。